资源简介 课例名称:4.1《陆地与海洋——跟随麦哲伦船队,探秘陆地与海洋》单元教学设计说明1.单元教学目标: 学习本单元之后,学生能够从地球表层的视角,认识全球自然地理环境,具体包括全球陆地和海洋、天气和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全球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全球观念;能够从全球尺度上简要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地理特征、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能够整体、系统、动态地把握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简要说明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能够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和极的态度和一定的技能,较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2.单元重难点: (1)了解世界海洋和陆地主要地形的形态、特点和分布情况; (2)说明海陆的运动变化和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说明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归纳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与变化特点; (5)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并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单元课时安排: (1)4.1《陆地与海洋》3节课 (2)4.2《天气与气候》5节课 4.单元内容结构:课时教学设计理念“陆地与海洋”这一节课,通过跟随麦哲伦船队,探秘陆地与海洋的教学情境,设计了7个探究活动,从发现海陆谁更大—经过哪些大陆、半岛-环绕那些大洲-经过哪些大洋结束,环环相扣。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重要的大洲分界线知识融入在情境中让学生观察地图,思考地图,最终增强区域认知能力,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课时教学内容分析(含教材分析)“陆地与海洋”是认识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第一节内容,具体包括海陆分布、海陆地形、海陆变迁、海洋与人类活动等内容。陆地与海洋是地球表层最大尺度的自然地理分异,本节内容从地理分布一地理特征一地理过程一地理联系一人地关系的逻辑来组织教材,在教学设计上强调对学生读图、用图、绘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整体的、系统的、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默况。课时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他们在小学科学中对地球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但对于具体的陆地与海洋知识还比较模糊。这个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和实例来帮助理解。课时教学目标(需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1.区域认知: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重要的大洲分界线,形成对全球海陆分布格局的总体认知,增强区域认知能力。 2.综合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分布对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人地协调观: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海洋的关系,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培养人地协调观。课时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 海陆分布特点。 2.教学难点 - 利用地图分析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 - 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课时教学资源(含教学媒体、工具、素材等)多媒体课件、视频、大洲大洋磁吸贴课时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组织形式等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设计意图情境导入通过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扩宽丝绸之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贡献突出到最后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实现人类第一次拥抱地球导入,让学生跟着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探秘陆地与海洋。 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这一史实。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新课讲授识海陆分布 自主探究1:展示麦哲伦船队航行路线图,让学生思考麦哲伦船队航行时发现海陆的分布情况,了解海陆分布比例是多少? 归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继续展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水陆半球分布图,让学生分析陆地集中在什么半球?有没有哪个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更大? 观海陆形态 自主探究2:展示麦哲伦船队航行路线图,思考麦哲伦船队经过或环绕哪些大陆、岛屿、半岛?并说说它们的形态特征。 解说陆地的基本概念。 解说海洋的基本概念。 辨别七大洲 自主探究3:展示麦哲伦船队航行路线图,思考全球共分为几个大洲?麦哲伦船队经过和环绕了哪些大洲? 合作探究4:完成课本64页问题思考,并叫小组回答。 继续看七大洲轮廓与面积,思考七大洲面积排序,亚洲、南极洲、大洋洲的特殊之处。 合作探究5:观察地图册第2页,找出各大洲的分界线。 区分四大洋 自主探究6:海洋被陆地分隔成几个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连的大洋?麦哲伦船队没有经过哪一个大洋? 自主探究7:阅读课本P65地图,思考以下问题。并观察四大洋地图,对比面积大小,分析特殊的大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 课堂升华:用《庄子》的话,引出海洋的宽广与作用,再附上习总书记的话,引导学生要学会保护海洋生态。 自主思考问题,教师点名回答,并进行点评。 对比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水陆半球分布,分析陆地集中在什么半球? 自主思考问题,教师点名回答,并进行点评。 自主思考问题,教师点名回答,并进行点评。 同桌间合作思考问题,教师点名回答,并进行点评。 同桌间合作思考问题,教师点名回答,并进行点评。 自主思考问题,教师点名回答,并进行点评。 思考人类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关系。形成对全球海陆分布格局的总体认知,增强区域认知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海陆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合作意识。 突破重难点知识,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海洋的关系,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培养人地协调观。课堂小结4.1 陆地与海洋——跟随麦哲伦船队,探秘陆地与海洋 一、识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 二、观海陆形态(海洋、陆地基本概念) 三、辨别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区分四大洋(太大印北)回顾课堂所学知识,加固记忆。小结本节课知识,形成本节课的思维框架。课堂练习第12届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历时近9个月,在全球9个国家的南极圈10个港口停靠,总航程共39,895海里。图为“第12届沃尔沃环球帆船赛航线图”,读下图完成以下小题。 1.地球上海陆面积之比约是(D) A.3:7 B.6:4 C.4:6 D.7:3 2.第12届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出发地西班牙的阿利坎特所在的大洲(B)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大洋洲 3.沃尔沃环球帆船赛航线未涉及的大洋是(A)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 把地球仪上的地图像剥橘子一样“剥开”,可展开为12瓣橘子一样的平面地图。读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4.所有橘瓣都有分布的大洲是( C ) A.非洲 B.北美洲 C.南极洲 D.亚洲 5.关于橘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拉伸橘子地图的时候,陆地没有发生变形 B.橘子地图上无法辨别方向 C.越靠近赤道的大陆,面积越贴近实际 D.橘子地图可以完全拼合在一起 6.下列关于七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①大洲和②大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B.⑦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 C.③大洲是非洲 D.⑥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7.综合题 2024年6月30日上午,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该工程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提升湾区在世界的竞争力。读四大湾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南、北半球看,四大湾区均位于 北 半球。 (2)从大洲分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京湾区位于A 亚 洲,纽约湾区与旧金山湾区位于B北美洲,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线甲是 白令海峡 。 (3)纽约湾区濒临 大西 洋,旧金山湾区濒临 太平洋,货轮从纽约湾区到旧金山内区的最短航线经过B大洲与C 南美 洲的分界线乙 巴拿马运河 。 (4)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当日,粤港澳大湾区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昼短夜长),但白昼在变 短 (长/短)完成课堂练习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实现地理素养的提高。课时板书设计4.1 陆地与海洋——跟随麦哲伦船队,探秘陆地与海洋 一、识海陆分布 二、观海陆形态 三、辨别七大洲 四、区分四大洋课时作业设计绘制世界大洲大洋简图 完成《南方新课堂》课后练习课时评价设计评价内容自评等级(优良中差)师评等级(优良中差)知识掌握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轮廓以及洲界线的了解程度。技能运用能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分析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态度养成了解人类活动与海洋的关系,知道要保护海洋。课时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设置了多个探究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对于大洲分界线等需要查找地图确认位置的教学环节,可让学生上台指出位置,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与良好的读图习惯。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4.1《陆地与海洋》导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状况。(区域认知)2.阅读地图,能在地图上辨别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大洋等地理事物。(综合思维)3.通过读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重要的大洲分界线,形成对全球海陆分布格局的总体认知。(区域认知)探究活动围绕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地图,完成以下探究内容:探究活动1:看以下地图,并结合课本P63内容,说说麦哲伦在航行时的发现——全球陆地多还是海洋多?陆地主要分布在哪个半球?有没有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探究活动2:麦哲伦的船队航行了1082天,看见不同形态的陆地,看图思考:麦哲伦船队经过或环绕哪些大陆、岛屿、半岛?并说说它们的形态特征。探究活动3:全球共分为几个大洲?麦哲伦船队经过和环绕了哪些大洲?合作探究4:完成课本P64问题思考:(1)面积最大的大洲和面积最小的大洲分别是哪个?(2)赤道穿过的大洲和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分别有哪些?(3)与其他大洲相比,南极洲的分布有什么特殊性?合作探究5:阅读课本P64和地图册P2,在图中辨别出七大洲及它们的分界线。探究活动6:阅读课本P65,思考回答:什么是海洋?海洋被陆地分隔成几个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连的大洋?麦哲伦船队没有经过哪一个大洋?探究活动7:读课本P65地图,完成以下问题:(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哪个?(2)形状略呈“S”形的大洋是哪个?它的分布位置有什么特点?习题巩固第12届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历时近9个月,在全球9个国家的南极圈10个港口停靠,总航程共39,895海里。图为“第12届沃尔沃环球帆船赛航线图”,读下图完成以下小题。1.地球上海陆面积之比约是( )A.3:7 B.6:4C.4:6 D.7:32.第12届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出发地西班牙的阿利坎特所在的大洲( )A.亚洲 B.欧洲C.非洲 D.大洋洲3.沃尔沃环球帆船赛航线未涉及的大洋是(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把地球仪上的地图像剥橘子一样“剥开”,可展开为12瓣橘子一样的平面地图。读右图,完成下面小题。4.所有橘瓣都有分布的大洲是( )A.非洲 B.北美洲C.南极洲 D.亚洲5.关于橘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拉伸橘子地图的时候,陆地没有发生变形B.橘子地图上无法辨别方向C.越靠近赤道的大陆,面积越贴近实际D.橘子地图可以完全拼合在一起6.下列关于七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大洲和②大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B.⑦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C.③大洲是非洲 D.⑥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7.综合题2024年6月30日上午,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该工程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提升湾区在世界的竞争力。读四大湾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南、北半球看,四大湾区均位于 半球。(2)从大洲分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京湾区位于A 洲,纽约湾区与旧金山湾区位于B 洲,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线甲是 。(3)纽约湾区濒临 洋,旧金山湾区濒临 洋,货轮从纽约湾区到旧金山内区的最短航线经过B大洲与C 洲的分界线乙 。(4)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当日,粤港澳大湾区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长夜短/昼短夜长),但白昼在变 (长/短)学习评价表评价内容 自评等级(优良中差) 师评等级(优良中差)知识掌握 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轮廓以及洲界线的了解程度。技能运用 能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读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态度养成 了解人类活动与海洋的关系,知道要保护海洋。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教学内容及相关教学素材视频:1.麦哲伦环球航行介绍2.苏伊士运河航运价值介绍素材:1.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扩宽丝绸之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贡献突出;麦哲伦环球航行,实现人类第一次拥抱地球。2.《庄子·秋水》有云:“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尽管海洋非常包容,但是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目前全球气候变暖、人类过度捕捞、海上油气钻探、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3.习总书记说: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中国要为解决全球海洋生态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 陆地与海洋 第一课时 学案.docx 4.1 陆地与海洋 第一课时 教案.docx 教学内容及相关教学素材.pdf 麦哲伦环球航行.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