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小升初暑期阅读(统编版)考点05 古诗词阅读◎ 阅读方法:古诗词阅读理解,重点在理解诗意、把握情感和赏析手法,我们一定要从这四个方面来入手,这样的话呢,我们才能够把一个古诗研究清楚。1、读懂基本含义。(1)看标题:标题常暗示内容,如《望庐山瀑布》点明“地点+景物”,《送元二使安西》表明是“送别诗”。(2)抓关键词:圈出诗中核心意象(如“月”“柳”“雁”常关联思乡、离别)和动词(如“飞”“落”“望”),理解字面意思。比如“举头望明月”,“望”字体现动作,结合“明月”可推测与思念有关。(3)串连诗句:逐句翻译(不用严格对仗,通顺即可),比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可译为“中午在田里锄草,汗水滴落在禾苗下的泥土里”。2、把握情感主旨。(1)山水田园诗: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边塞诗:常体现爱国、思乡或对战争的感慨(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3)送别诗:多含不舍、祝福(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找抒情句:直接抒情的句子(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直接写思乡),或借景抒情的句子(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花鸟写忧国之情)。3、赏析表达技巧。(1)比喻:“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用“雪”“钩”写出沙漠的白、月亮的弯。(2)拟人:“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将春风拟人化,写出春天的生机。(3)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用“三千尺”突出瀑布的雄伟。(4)炼字:关注诗中“诗眼”(最传神的字),如“僧敲月下门”的“敲”字,写出夜晚的安静,比“推”更有画面感。4、答题技巧。(1)诗句意思:用自己的话翻译,结合关键词,忠于原意。(2)表达了什么情感:先点明情感(如思乡、赞美),再结合诗句分析(如“‘低头思故乡’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3)某字/句好在哪里:先指出手法(如比喻、炼字),再说明写出了什么(景物特点或情境),最后点出情感(如“‘绿’字用拟人,写出春风吹绿江南的景象,表达对春天的喜爱”)。(4)练习时,先读熟诗句,结合注释(如有)理解字面意,再联想常见题材的情感,最后分析手法的作用,就能逐步掌握古诗词阅读的要点。◎ 提优训练:一、古诗阅读。(8分)卜算子·咏梅,飞雪迎春到。己是 ,犹有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她在丛中笑。1、将这首词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2、这首词的作者是 , 是词牌名。(2分)3、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2分)A.“春到”交代了梅花开放的时间,也表明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B.作者相信“春天”就要到来了,表现出作者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C.通过写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D.是为了以梅花的高尚反衬春天的美好。4、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两句的意思是,表现了梅花 ,体现出作者的态度。(2分)二、古诗阅读。(11分)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诗人 。(2分)2、解释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旧: 曾:谙: 蓝:3、这首词描绘了 (季节) (地方)的美好风光,描写的景物有: 、 、 等。(5分)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 和 之情。(2分)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8分)墨梅[元]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1、请在横线处补上所缺诗句。(1分)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2分)(1)“不要人夸好颜色”中“不要人夸”的是王冕。(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正确的。 ( )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3分)头: 。留: 。乾坤: 。4、诗人借墨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四、古诗阅读。(6分)竹 石[清]郑 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①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注释】 ①破岩:岩石缝隙。②坚劲:坚韧刚劲。③任尔:任凭你。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 的竹子。 (1分)2、加点的“咬”字运用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竹子的精神。 读了这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画面。(3分)3、“ , 。”这两句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也坚决不动摇的高尚品格。(2分)五、古诗文阅读。(8分)正月十五夜灯【唐】 张 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①。三百内人②连袖舞,一时天上著③词声。【注释】①帝京:京都。②内人:宫中歌舞艺伎。③著:同“着”,“有”的意思。1、从诗题可以看出,此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习俗是 。(2分)2、“千门”“万灯”是 (实指 虚指),写出了京都 的气氛。(2分)3、下列对“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三百内人连袖舞”意为当日宫中会派出三百名舞姬跳舞。B.“一时天上著词声”一语双关,既形容乐声高唱入云,又兼喻乐声悦耳动听,宛若仙乐下凡。C.“连袖舞”是古代的一种舞蹈形式,“天上著词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D.这两句极力描绘歌舞的热闹和盛大,以及人数的众多。4、结合内容,体会意境美,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六、阅读古诗,完成练习。(7分)舟过安仁①[宋] 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注释】①安仁:县名,1914年因与湖南安仁县同名而改名余江县。②篙(gāo):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③棹(zhào):船桨。④怪生:怪不得。1、“不是遮头是使风”中“使”的意思是( )。(1分)A.命令,派遣 B. 致使 C.出使 D.任用,支配2、请结合诗歌内容填写“弄舟”游戏说明。(3分)3、读完这首诗后,你感受到了两小童的 。(1分)4、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七、古诗文阅读。(8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 陆游僵卧①孤村②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③。夜阑④卧听风吹雨⑤,铁马⑥冰河⑦入梦来。【注释】①僵卧:躺卧不起。 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②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③戍轮台:指戍守边疆。 戍,守卫。 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 此处代指边关。 ④夜阑:夜深。⑤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相呼应,也暗指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⑥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⑦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1、“尚思为国戍轮台”中“尚”的意思是( )。(2分)A.尊崇,注重 B.姓 C.还,仍然 D.风尚2、“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这是诗句“ , ”的意思。(2分)3、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诗句是:“ , 。”(2分)4、下面的诗句中,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的主题不一致的是哪一项 ( )(2分)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D.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八、古诗文阅读。(8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解释加点的词。(1分)①送鲍浩然之浙东。②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2、品读词句,完成练习。(5分)①“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两句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比作,把山比作 。词人运用这样的比喻意在凸显( )。A. 山水的柔美多姿。 B. 山水像人一样有情有义。C.作者内心的明朗欢喜。 D.作者内心的郁闷愁苦。②“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词中的“春”有两层含义,既指, 也喻指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分)九、古诗文阅读。(8分)春 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 甫 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梳理两首诗的异同点,填写下面的表格。诗 名 春 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相同点 主题都是关于 的不同点 紧扣“ ”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紧扣“ ”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2、两首诗运用了多种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通过 的方法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两诗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等诗句,运用 的方法使内心的情感满溢而出。A.把感情融入景物之中 B.把感情融入具体的事件之中C.直接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D.把情感融入人物的动作之中3、《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安史之乱束时。两首诗都写到了“泪”,下面对此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春望》中,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充满怅恨。B.《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喜不自胜,高兴地哭了。C.《春望》中,原本美好的花儿,却使诗人看到后落泪,更反衬出作者的伤心之情。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痛定思痛,悲从中来。十、古诗文阅读。(9分)【甲】七步诗曹植①煮豆持②作羹③,漉④菽⑤以为汁。萁⑥在釜下燃,豆在釜⑦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乙】反七步诗郭沫若⑧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注释】①曹植: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②持:用来。③羹:用肉或者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④漉:过滤。⑤救:豆。⑥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⑦釜:锅。⑧郭沫若: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甲】诗中,曹植巧妙运用比喻,用“豆”比喻曹植,用“萁”比喻 。“同根生”指 ,“相煎”指 。【乙】诗中的“豆”成了“ ”,“萁”成了“ ”。(5分)2、【甲】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1分)3、【乙】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1分)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 。(2分)十一、古诗对比阅读。(10分)春夜喜雨 春 雨[唐]杜甫 [宋]周邦彦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耕人扶耒①语林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花外时时落一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欲验春来多少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塘漫水可回舟。【注释】①来(lěi):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1、这两首诗都是写 的,都表达了 之情,诗题《春夜喜雨》中表达出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 ”。(3分)2、《春夜喜雨》中描绘了春雨 和 (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春雨》中描绘的是春雨 (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其中后两句中的一个“ ”字让人能够想象雨量的充沛。(2分)3、这两首诗中,杜甫认为春雨好在( ),周邦彦认为春雨好在( )。(多选)(2分)A.默默地滋润万物 B.水量可观C.有利于农人耕作 D.来得及时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3分)(1)《春夜喜雨》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如诗句“好雨知时节”;而《春雨》则采用了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如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 )(2)《春夜喜雨》运用拟人和想象,写出了春雨的润物无声和滋润万物的特点。( )(3)《春雨》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想象写法,写出春雨把池塘涨满了。( )十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7分)长 歌 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1、将诗句补充完整。(1分)2、该诗将人生哲理寄寓于哪些鲜明的形象中 ( )(2分)①青青葵菜 ②朝露易晞 ③万物生辉 ④花叶衰败 ⑤流水不归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3、诗人用“ ”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慨叹,其中一个“ ”字,表达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2分)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朝露待日晞”中“晞”可以理解为晒干;“焜黄华叶衰”中“衰”可以理解为衰败。B.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C.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奔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了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的自然法则。D.作者的写作目的是通过描写朝露、百川等景物,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十三、阅读宋词,完成练习。(10分)生查子·元夕[宋] 欧阳修去年元夜①时,花市②灯如昼③。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④去年人,泪湿春衫⑤袖。【注释】①元夜:元宵之夜。②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③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④见:看见。 ⑤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题目是 。(2分)2、这首词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1分)A.春节 B.除夕 C.元宵节 D.中秋节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从“花市灯如昼”可以看出词中描写的节日有卖花的习俗。B.“泪湿春衫袖”中的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C.“月上柳梢头”让我们看到了垂柳依依、弯月斜挂树梢的美好画面,感受到了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D.“不见去年人”写出了今年元夜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花灯的情景。4、这首词主要采用了 的写法,抒发了词人的情感。(2分)5、阳阳读着这首词,不禁想到了哥哥的一幅书法作品,其中所题写的内容与本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 (填序号)。请你用行楷将这首诗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吧!(3分)十四、阅读散曲,回答问题。(9分)天净沙·秋[元] 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天净沙”是 牌名。这两首散曲都用了 的写作手法。(2分)2、下列关于散曲中字词的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2分)A.“残霞”是指即将消失的晚霞。B.“寒鸦”是指天寒归林的乌鸦。C.“轻烟”是指薄薄的雾如淡淡的烟。D.“一点飞鸿影下”是指有一只孤独的乌鸦,像一个黑点,从空中落下。3、在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有同学选择了以上这两首散曲,你觉得以下朗诵建议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两首散曲的诵读速度应是缓慢低沉的,因为表达的都是一种悲凉的感觉。B.前者是低沉的,后者是高亢的,因为两者一悲一喜,所抒发的情感不同,朗读的语调也应不同。C.前者描写的景物从萧瑟到明丽,诗人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所以语调也要随之由抑到扬。D.后者描写的景物“小桥流水人家”是美好的,所以语调应该欢快些。4、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 )首散曲情感相似。写写你对这句诗的理解。(3分)参考答案一、1、风雨送春归 悬崖百丈冰 花枝俏 待到山花烂漫时2、毛泽东 卜算子3、D4、拟人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时,梅花在花丛中欣慰地笑了 崇高的精神境界 积极乐观二、1、唐 白居易2、从前 曾经 熟悉 蓝草3、春天 江南 日出 江花 江水4、喜爱 赞美三、1、朵朵花开淡墨痕2、(1)×(2)√3、头:边上。留:留下,留存。乾坤:天地间。乾坤。4、诗人托物言志,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四、1、岩石缝隙2、拟人 坚韧不拔 苍翠的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3、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五、1、元宵节 赏灯2、虚指 热闹3、A4、这首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节日中的喜悦之感。六、1、D2、用伞作帆,使船前行两个小童收起撑船的长竹篙和船桨,张开伞,舞动伞柄,使风吹伞带动小船,小船慢慢地前进了,两个小童开心极了,继续着他们的游戏3、天真可爱4、这首诗通过写两小童的奇思妙想,侧面展现了诗人的童心未泯,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喜爱和赞赏之情。七、1、C2、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3、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4、D八、1、往,去。 想要。山水交汇的地方。2、美人流动的眼波 美人蹙起的眉毛 B3、春天 幸福的生活4、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九、1、战争 恨 面对国家破败,家人失散时的忧愁、苦闷、悲伤 喜 看到军队收复失地时的欣喜、快乐2、A D3、D十、1、曹丕 同胞兄弟 手足相残 席上珍 田中肥2、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3、不是同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4、兄弟和睦 自我牺牲的精神十一、1、春雨 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喜2、B C 漫3、AD BC4、(1)√(2)√(3)×十二、1、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2、B3、常恐秋节至 恐4、D十三、1、生查子·元夕2、C3、C4、对比 失落、伤心、痛苦5、A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十四、1、曲 寓情于景2、ABC3、C4、一 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