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课时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体温调节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课时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体温调节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3.3 课时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体温调节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会明显升高。
1.既然知道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当受到极速行驶的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不受意识支配,直接使心跳加速;同时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也使心跳加快
2.在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神经调节可以直接调节心脏活动,也可以通过调节激素的分泌,再通过激素调节心脏活动。
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往往相互影响,共同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细胞代谢加快,产生较多CO2
血液中
的CO2
含量升高
呼吸
中枢
呼吸
运动
加强
排除较
多CO2
维持体内
CO2含量的
相对稳定
相关感受器


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常常采用含有5%左右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
位于脑干
体液中有没有其他非激素物质也参与调节机体活动呢?
资料:动脉血中一定浓度的CO2与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兴奋性有关。当吸入的CO2量增至2%时呼吸加深;增至4%时呼吸频率也增快,肺通气量可增加1倍以上;超7%时呼吸中枢等受抑制而出现呼吸困难、头痛甚至昏迷。
【思考】体液中的CO2怎样参与调节作用?
结论:血液中的CO2可以调节呼吸运动。
一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1)概念:
(2)主要内容:
(3)体液调节的物质:
激素等化学物质, 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
1.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如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以及一些代谢产物(CO2)等。
激素:
非激素:
注意:体液调节≠激素调节,体液调节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激素,还有其他体液因子。
阅读课本P57,找出体液调节的概念、主要内容、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以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适用范围。
(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适用范围
②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它们相辅相成,各具优势。
①单细胞动物和一些低等多细胞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变形虫
草履虫
水母
海星
资料一:某人右手不小心碰到仙人掌上,右手
立刻缩回,随后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资料二:吃完饭半个小时,血糖浓度上升,过
一段时间后,随着胰岛素的作用,血糖浓度回
落到正常水平。
1.两则资料中所列举的实例分别为什么调节方式?
2.二者有什么区别?
阅读资料,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思考回答相关问题,并完善表格内容
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信号分子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反射弧
体液运输
神经递质
激素、CO2等化学物质
迅速
较缓慢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短暂
比较长
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1.体液调节为什么反应缓慢、作用范围广泛呢?
2.神经调节为什么反应迅速、作用范围准确却局限呢?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因此反应缓慢;有相应受体的细胞都可以受到有关激素的调控,因此作用范围广泛。
神经调节信号主要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到达效应器,反应迅速,由反射弧决定,针对效应器,因此作用范围准确却局限。
【思考】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但二者并不是各行其道,互不相干的。
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并彼此协调的呢?
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的调节
实例一:体温的调节
人体产热和散热的机制是怎样的?
无论是酷热还是严寒,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人的体温总能保持相对恒定,而这种恒定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阅读课本P58-59,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哪些器官提供热量?运动时呢?
2.散热的主要器官是?该器官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散热?
3.温度感受器包括?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体温感觉中枢位于?
4.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时,散热会加快,为了保持体温恒定,机体可以通过哪些生理途径减少热量散失?同时通过哪些途径主动增加产热?
5.如果处在炎热环境中,散热比较慢,人体又是如何维持体温恒定的呢?
6.尝试构建体温调节模型
1. 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
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人体热量
产热
散热
主要器官
主要来源
代谢产热
皮肤
安静
运动
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
方式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
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
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
如汗液的蒸发
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
呼气、排尿、排便等过程亦可散热
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3.人处在寒冷的环境中,散热会 ,此时机体通过哪些生理性调节保持体温的恒定呢?
皮肤内毛细血管 ,皮肤的血流量 。汗腺分泌汗液 。
减少
减少
(1)减少散热
(2)增加产热
骨骼肌 。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 ,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
战栗
增多
加快
收缩
2.体温调节过程:
体温调节方式
生理性调节——基本方式
行为性调节——重要补充
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实现。
寒冷环境中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传入
神经
传出
神经
汗腺分泌量减少
骨骼肌战栗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大脑皮层
产生冷觉
增添衣物
减少散热
细胞代谢活动增强
增加产热
垂体
TRH
TSH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4.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过程
神经通过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
问题: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的关系
炎热
局部
体温
高于
正常
体温
皮肤温觉
感受器
体温
调节
中枢
(下丘脑)
皮肤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多
汗腺分泌量增多
传入
神经
传出
神经
大脑皮层
产生热觉
减少衣物、使用空调
主要是神经调节
增加散热
体温正常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5.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过程
由此可见,体温调节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共同实现的。
炎热环境中,相应激素分泌减少,并非无激素调节。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无限的吗?如果当我们在寒冷或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会有哪些表现?
调节能力有限
寒冷环境
高温环境
停留
过久
停留
过久
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
体温降低
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体温升高
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
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破坏内环境稳态,严重时危及生命。
冻疮
这类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寒冷
皮肤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
皮肤热觉感受器
炎热
下 丘 脑 的 体 温 调 节 中 枢(分析、综合)
传 出 神 经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垂体
传 出 神 经
减少散热
增加产热
增加散热
肾上腺素增加
骨骼肌战栗
立毛肌收缩
皮肤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皮肤血管舒张
汗液分泌增多
TRH
TSH
【小结】1.体温调节模型
产热=散热,体温________
产热>散热,体温 ;
产热<散热,体温 。
相对恒定
升高
降低
(1)温度感受器
(2)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3)体温感觉中枢:
大脑皮层
2.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
(皮肤、黏膜和内脏中)
冷觉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
热觉感受器:接受炎热刺激
外周温度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
(中枢神经系统中)
冷敏神经元
热敏神经元
带婴幼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呢?
婴幼儿在哭闹时、情绪激动、挣扎等活动,会使新陈代谢增强,从而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如果此时测量体温,体温会偏高,因此需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后,再给他们量体温。
与生活的联系
协同作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均为非条件反射
1.调节方式:
2.体温调节中枢:
3.冷觉和热觉的形成部位:
4.体温调节中的反射:
5.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关系:
神经-体液调节
1.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A.若①为25 ℃条件,则②可能为0 ℃环境,
其产热量大于①
B.在时间②内,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
战栗来增加产热
C.正常情况下,体内酶的活性①②③相同
D.在时间②内,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非条件反射,减少散热,散热量小于①
2.如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的体温调节模型,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A.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
B.图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X代表的主要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增强
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