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四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会生态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探讨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讨论:1.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2.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坏境?不是,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环境,也可能改善环境边发展,边保护,边治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在生物圈中,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存在紧密而复杂的相互联系;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过渡1.人口增长有自身的规律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自然因素和自身生物属性、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世界人口增长曲线2020年2月份,世界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77.8,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7亿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历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1.人口增长有自身的规律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②人均资源少,未来城市化和老齡化加速(2)采取措施:①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出生率和增长率下降,进入低生育水平。)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A.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止沙漠化。B.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C.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D.推进生态农业。我国的人口现状及发展措施1.人口增长有自身的规律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生物圈中,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存在紧密而复杂的相互联系;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人类生活和生产会消耗地球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每个人的生存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如果将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就是生态足迹。2.生态足迹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也叫生态占用。②排放的CO2总量可转换成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1)概念:(2)换算:①粮食消费量可转换为生产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生态足迹所需资源吸纳废物土地及水域的面积2.生态足迹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生态足迹示意图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建设用地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渔业用地表示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林地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草地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耕地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____生态足迹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4)特点: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因此,为了减小生态压力,应_____生态足迹的值减小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____生态足迹增大增大例如:增加的部分既包括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也包括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2.生态足迹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什么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4)特点:2.生态足迹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更好的物质支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一方面,全球人口持续飞速增长,近几十年来,养活地球人孔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据图分析,什么足迹的比例逐渐增加?请分析其中原因。提示:碳足迹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2.生态足迹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思考 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0196119671974198119871994200120072014年份520151025全球公顷/10亿资料1:人口动态预测生态盈余生态赤字生态足迹总量生态承载力总量1961年以来,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变化曲线图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总人口的动态(1750-2100年)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资料2: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状态资料3:人类使用化石燃料,造成全球性温室效应资料4:我国人均生态足迹远低于全球人均水平2.生态足迹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讨论:1.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3显示的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3.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的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等。4.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请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从整体上思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思考 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消费水平提高人口继续增长生态足迹量大于生态承载量出现生态赤字,因而生态超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城市化和老齡化加速生态足迹大我国思考 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例1.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研究人口数量的环境容纳量需考虑人的生态足迹B.发展中国家生产力低,生态足迹小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适当提高生态承载力D.“素食、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小个人的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承载力B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①形成原因: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②危害: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③防治措施: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B.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1.生态环境问题: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水资源短缺①形成原因: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②危害: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③防治措施:节约用水。2021.04 日月潭内近日也已多处干涸见底,湖内用来测水位的“九蛙”已全部露出风景秀丽的日月潭1.生态环境问题: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3)臭氧层破坏①形成原因: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②危害: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③防治措施: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CFCs)、哈龙等物质。1.生态环境问题: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4)土地荒漠化①形成原因:植被的破坏(草原开垦,过度放牧)。②危害: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③防治措施:保护草地、植树造林。宁夏的荒漠化1.生态环境问题: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4)土地荒漠化①形成原因:植被的破坏(草原开垦,过度放牧)。②危害: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③防治措施:保护草地、植树造林。1.生态环境问题: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塞罕坝今昔(5)生物多样性丧失①形成原因:栖息地的破坏和掠夺式开发。②危害: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③防治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位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中的世界动物墓地1.生态环境问题: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6)环境污染①分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②形成原因: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过多。③危害:导致雾霾、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等频发。④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水华赤潮1.生态环境问题: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死亡池塘、湖泊、海湾(水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藻类植物、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进行有氧呼吸藻类植物、浮游生物遗体由需氧微生物进行分解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水中溶氧量减少死亡厌氧微生物富营养化淡水中形成水华海水中形成赤潮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汇集大量耗氧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污染类型 污染情况 成因 危害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酸雨雾霾臭氧层空洞水体污染 无机污染有机污染土壤污染 重金属 农药污染大量化石燃料燃烧,使大气CO2过多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SO2等过多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细颗粒物增多水中富含N、P等无机营养氟氯烃等化合物使用重金属、农药通过植物进入食物链水中富含有机物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危害人类生活,危害植物生长。呼吸道疾病增多,危害人体健康使大气中臭氧含量下降,地表紫外线增强浮游藻类繁殖,水体缺氧,生物大量死亡异养生物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通过生物富集,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 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的原因(1)一些环境污染具有跨国、跨地区的流动性(2)当代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其影响的范围是全球性,它们产生的后果也是全球性的(3)当代许多环境问题涉及高空、海洋甚至外层空间,其影响的空间尺度已远超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期出现的一般环境问题,具有大尺度、全球性的特点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3.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及应对措施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概念我国可持续性发展国家节水标志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节能环保,广为宣传。采用“素食、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小个人的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承载力。4. 可持续发展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理念。揭示了生态系统具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客观规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几年前,某地建起一家金属冶炼厂,此后,工厂周边的水稻产量明显下降。农民认为冶炼厂排放的废气导致了农作物减产。环境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冶炼厂周围的大气透明度明显下降。冶炼厂方面认为,水稻产量下降的责任不在他们,因为他们排放的废气是经过处理的,检验报告显示,这些废气不会毒害人体,更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排放的废气对水稻有毒害作用。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反驳冶炼厂方面的观点。思维训练:辨别“偷换概念”使农作物减产不一定要“毒害”农作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也可引起农作物减产;不毒害“人体”的废气不一定也不危害水稻。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例2.某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增加水体透明度,能进一步恢复水体中水草的生长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能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减少水体富营养化D.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D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 我们既要关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要注意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请在左右两栏之间画上适当的连线。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劳动力不足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