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第2课时)课件(共35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种间关系(第2课时)课件(共35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二章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问题探讨
人工鱼塘混合放养甲、乙、丙、丁四种鱼。甲鱼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以水底的螺、蚌及水生昆虫等为食;乙鱼
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主要以水草为食
,丙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主要以浮
游动物为食,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丁
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生活在水体
的上层。据此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此人工鱼塘混合放养四种鱼的意义是什么?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第一部分 群落的季节性
1.根据短片,试说出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外貌为什么随季节变化
2.举例说明生物的季节性变化对群落的影响。
阅读课本P27,结合短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自主学习】
任务一:群落季节性的原因及实例




(1)群落季节性的原因:
由于 、 和 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 和 也
会随之发生 的变化。
阳光
温度
水分
外貌
结构
有规律
群落的季节性
1
有些种类的植物在早春来临时开始萌发(迎春花),并迅速开花和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结束;另一些种类的植物则在夏季到达生命活动的高峰(美人蕉),从而导致群落在春季和夏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迎春花
美人蕉
植物的季节性对群落的影响
(2)群落季节性的实例:
群落的季节性
1
动物的季节性对群落的影响
大多数典型的草原鸟类和高鼻羚羊等有蹄类动物,在冬季都向南方迁移,到雪被较少、食物充足的地区生活。旱獭、仓鼠等啮齿类动物在冬季会休眠,有些动物在炎热的夏季进入夏眠。
(2)群落季节性的实例:
群落的季节性
1
课堂检测
D
1.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的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称为群落的季节性。下列不属于群落的季节性的是( )
A.小草在春季发芽,秋季枯萎
B.高鼻羚羊在冬季向南方迁移
C.仓鼠在冬季会进行冬眠
D.下雨时小鸟会飞向屋檐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我国北方的原野上,各种草本植物在春夏时节种群密度较大,在秋冬时节则相反。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季节性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北方原野上草本植物种群数量季节性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温度和水分等
B.北方原野上一些食肉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也具有季节性特点
C.由草本植物种群数量的季节性变化可知,非生物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D.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枯”与“荣”不属于群落的季节性特点
课堂检测
D
第二部分 生态位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该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生态位的概念
1
(1)研究动物的生态位:
通常要研究它的 、 、 以及 等
栖息地
食物
天敌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生态位研究的内容
2
(2)研究植物的生态位:
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 、 、 等特征,以及它 等。
出现频率
种群密度
植株高度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分析课本P28思考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思考·讨论】
任务二: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1.这4种鸟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有哪些异同?哪一种鸟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
2.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
3.任选一种鸟,分析它的食性。从觅食的角度,与它有竞争关系的鸟类有哪些?
4.任选一种鸟,从觅食生境、种间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描述这种鸟类的生态位。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沙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1.这4种鸟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有哪些异同?哪一种鸟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
绿翅鸭和鹤鹬:
两者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均选择生境1和生境3,并以生境1为主,不选择生境2;
绿头鸭:
主要选择生境1;
青脚鹬:
在3个生境中都出现,在生境3出现的概率高于前两处。
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思考·讨论
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更宽。
2.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
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所以二者的生态位不完全一样。
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思考·讨论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沙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3.任选一种鸟,分析它的食性。从觅食的角度,与它有竞争关系的鸟类有哪些?
以绿翅鸭为例,绿翅鸭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还吃茎类、螺类、贝壳沙砾等,绿头鸭也是,二者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绿翅鸭与鹤鹬、青脚鹬也有种间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绿翅鸭与鹤鹬都吃贝壳沙砾。
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思考·讨论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沙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4.任选一种鸟,从觅食生境、种间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描述这种鸟类的生态位。
描述鸟类的生态位,通常需要考虑它们的觅食生境、栖息地、食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种间关系等。
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思考·讨论
以青脚鹬为例,它们的觅食生境包括低潮盐沼—光滩带、海三棱藨草带及海堤内鱼塘—芦苇区;主要以草屑、螺类、甲壳类为食;青脚鹬与鹤鹬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以草屑和螺类为主要食物,青脚鹬与绿翅鸭、绿头鸭也存在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青脚鹬和绿头鸭还捕食甲壳类。
(1)特点: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2)原因:
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3)意义: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生态位的特点、原因及意义
2
四大家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布—混合养殖,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所占据的生态位不同
上层水:
中上层:
中下层:
下层水:
与社会的联系
鲢鱼---浮游植物
鳙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
草鱼---水草
青鱼---水底的螺、蚌以及水生昆虫
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思维·训练
提出的四种解释,都有一定道理。鲈鱼种群数量下降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仅根据所给信息判断,B说法是最可能的原因。这是因为,湖泊中一般生活有多种生物、各个种群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关系和相互作用,短吻鳄是顶级捕食者,捕食多种鱼类和其他动物,鲈鱼则以小鱼、虾、贝类浮游动物等为食。当短吻鳄几近消失时,被它捕食的动物数量可能会增长,进而影响原本比较稳定的群落结构,最终影响鲈鱼的种群数量。
阅读课本P29思维训练,思考并回答所给问题:
【提示】
课堂检测
D
1.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生态系统的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种群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
B.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
C.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一般不易被淘汰
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这两个物种可能是捕食关系
课堂检测
A
2.如图表示某群落中甲、乙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图中a、b、c表示不同食物种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和乙生存在同一环境下,二
者的生态位相同
B.一段时间后甲和乙中以 c 为食的
个体比例都会下降
C.甲和乙的生态位分化会降低竞争强度而达到共存
D.甲和乙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三部分
土壤中动物类群
丰富度的研究
(1)土壤动物具有 的习性。
(2)调查方法:常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4)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相对数量。
(5)统计方法:
【实验原理】
探究 实践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①记名计算法, 直接计数,
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趋暗、趋湿、避高温
取样器取样
②目测估计法, 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探究 实践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采集小动物
观察和分类
统计和分析
准备
取样
①制作取样器
【实验步骤】
④标明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
②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③去表层落叶,取一定土壤样品
探究 实践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采集小动物
观察和分类
统计和分析
准备
取样
①土壤和花盆壁之间为什么要留一定的空隙?
为了使空气流通。
杀死和保存小动物。
②酒精起什么作用?
【实验步骤】
土壤和花盆壁之间为什么要留一定的空隙?
(1)常规方法:诱虫器采集
探究 实践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采集小动物
观察和分类
统计和分析
准备
取样
①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在瓷盆内(要注意防止小动物逃走),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将其取出来,体型较小的小动物则可用吸虫器采集。
(2)简易方法:镊子或吸虫器采集
【实验步骤】
为什么不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主要用于研究种群密度,而丰富度是从群落水平上研究动物的物种数目。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探究 实践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采集小动物
观察和分类
统计和分析
准备
取样
用肉眼观察;借助放大镜、体视显微镜观察(最好);普通光学显微镜(4倍物镜和5倍目镜)
借助动物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
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特征。
【实验步骤】
探究 实践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采集小动物
观察和分类
统计和分析
准备
取样
根据前面介绍的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设计数据统计表,分析所记录数据,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实验步骤】
请将下列方法进行归类(填序号):
①样方法 ②抽样检测法 ③取样器取样法 ④标记重捕法 ⑤记名计算法 ⑥目测估计法
(1)用于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 。
(2)用于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 。
(3)用于统计群落丰富度的方法有 。
①②④

⑤⑥
调查统计方法比较
方法 适用范围 计数方法
样方法 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和卵 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统计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标记重捕法 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该种群密度
调查统计方法比较
方法 适用范围 计数方法
抽样检测法 生活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将含待测生物的培养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上,用显微镜观察计数板上待测生物的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培养液中待测生物的数量
取样器取样法 具有较强活动能力,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 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小动物的物种数目
调查统计方法比较
1.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它们的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下列关于测定土壤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通过取样调查的方法来测定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采集到的大型或中型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保存
C.土壤中的水分、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物种丰富度
D.用吸虫器采集土壤动物时,增加灯泡功率,会使测定的物种丰富度值
偏高
课堂检测
D
2.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标记重捕法
②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
③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④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
⑤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
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采集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⑦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的实验中,先往计数室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
A.零项 B.一项 C.二项 D.三项


课堂检测
C
本节小结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季节性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生态位
(1)群落季节性的原因:
结构
动物的季节性对群落的影响
植物的季节性对群落的影响
(2)群落季节性的实例:
生态位的概念
生态位研究的内容
生态位的特点、原因及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