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2024-2025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考试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8 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憧.憬(chōng) 黝.黑(yǒu) 晌.午(shǎng) 锲.而不舍(qiè)
B. 豁.亮(huò) 呜咽.(yàn) 亘.古(gèn) 直言不讳.(huì)
C. 凝.望(níng) 覆.灭(fù) 憎.恶(zēng) 大庭.广众(tíng)
D. 执拗.(niù) 挑.逗(tiǎo) 矗.立(chù) 惊心动魄.(pò)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耸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
B. 恶耗传来,有人失声痛哭,有人坚决不信——那么年轻阳光的一个人怎么说走就走呢?
C. 我沉浸在烦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喜悦。
D. 其他都在我意识中隐去了,只有一样东西凸现出来,就是她头顶上打转的失重的铅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DeepSeek被誉为“全能的科技助手”是当.之.无.愧.的。令同学们绞.尽.脑.汁.的数学难题,经它解析后便迎刃而解;
写作给部分同学带来的千.钧.重.负.,也在它推送的灵感启发下得以减轻。这个藏在屏幕后的智慧伙伴,正用
魔法气.冲.斗.牛.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A. 当之无愧 B. 绞尽脑汁 C. 千钧重负 D. 气冲斗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欢快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 学校经常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这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先进多用途战机歼-10,由成飞集团研制生产。
D. 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再创新高,日均超过 1000万余人次。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一览众山小。
(2) 请在岑参的《逢入京使》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任选一首,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 分。
6.《骆驼祥子》读书会上,同学们对祥子的命运结局展开了讨论。以下是四位同学的观点,其中有一位同
学的观点不够准确,请结合阅读体验进行判断并修改不恰当的观点。
A.小江:祥子从买车的执着追求到梦想破灭的绝望——“执”中见悲
B.小海:祥子的悲剧是当时黑暗社会下无数底层人民命运的缩影——“悲”中显实
C.小语:祥子自始至终充满着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力量——“悲”中藏韧
D.小文:祥子从一个勤劳朴实的青年堕落为行尸走肉——“悲”中透凉
【判断】______的观点不够准确(填相应字母)。
【修改】______。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会上,同学们为保尔 柯察金的成长历程绘制了“精神淬炼表”(如下),请补
全表格。
成长阶段 重大事件 精神淬炼
少年时期 因反抗神父被学校开除 ①______
青年时期 结识朱赫来、参加革命 坚定革命信念
成年时期 在铁路工地与暴风雪抗争 用生命践行理想
重病时期 ②______ 淬炼成钢铁般的意志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8.近日,话剧《花木兰》在成都大剧院倾情上演,倍受推崇。请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 阅读下面材料,仿照示例,分别概括话剧《花木兰》的特色。(每点不超过 6个字)
话剧《花木兰》改编自北朝民歌《木兰诗》,故事情节曲折丰富。在展现木兰战场英姿的同时,创新加入
她“对镜帖花黄”的少女心事,使人物更加立体鲜活。话剧的舞台动感十足,采用光影技术配合演员的肢体
动作,模拟出战马奔腾情景;话剧的音乐注重将古筝、笛子等传统乐器与现代电子元素有机融合,显得典
雅而时尚;千百年来,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主题深入人心——《花木兰》主人公“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
英雄行为,也成为观众为她鼓掌的重要原因!
①情节曲折丰富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2) 下面是记者对《花木兰》导演的采访对话。请结合语境补全空格(每处不超过 15个字)。
记者:请问,您是如何通过“细节创新”来让经典故事更加深入人心的?
导演:我们设计了“对镜帖花黄”细节,并用光影变化暗示木兰的成长;我们还设计了①______,通过演员
的肢体动作,展现战马奔腾的沙场画面。
记者:剧中“用演员肢体模仿战马的动作”,②______?
导演:这个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戏曲的“虚拟表演”手法,并在传统演绎中加入了现代视觉元素,
比如用红绸抖动模拟马蹄扬尘。
(3) 话剧《花木兰》用舞台道具传递文化力量。请仿照示例,从①-③中任选一个舞台道具,为其创作自白。
示例:【铜镜的自白】我用斑驳的镜面,映照忠孝女儿的抉择。
①战鼓
②铠甲
③古筝
我选择为______;创作自白: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6 分。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民主斗士闻一多的最后呐喊
李骏虎
①日本投降的消息沸腾了昆明。中国得到了期待中的胜利,但还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和平,闻先生几乎日日
都在大声疾呼“要和平、反内战”。
②只有让青年们动起来,国家才有希望。闻先生非常在乎青年的态度,他用演讲的方式鼓励青年积极投入
反内战运动。这时他身边的青年空前多起来,三万多名青年学生罢课抗议。军警向集会的学生投出了手榴
弹,有三名学生和一位中学教师牺牲,很多人都受伤了。昆明的爆炸声震惊了全国,各地学生纷纷起来投
入到反内战运动中。
③跟闻先生一起战斗的教授多是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成员,如费孝通、李公朴两位民盟教授都和
他站在一起。闻先生担任民盟云南省支部的代表。他以民盟代表的身份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表达民主人
士对和平建国的强烈渴望与诉求。
④一天,他在民盟云南支部会议上抖开一张大字报来给各位看,上面大部分是民盟的教授,因为教授们支
持学生反内战运动,当局希望他们被点名后都识相地闭嘴。对此,闻先生十分愤怒:“他们写大字报,我
们就联名给美国外交大使马歇尔写信,让他明白美国援助的武器都被国民党用来屠杀人民和青年了,美国
应立即停止对国民党的支援,这样中国才能停止内战!”
⑤昆明的青年学生积蓄起海啸般的力量,就要冲垮和消灭这旧世界了。五月,随着抗战胜利,教育部宣布
西南联大解散,北大、清华、南开的师生复员北返。昆明的高原上几乎每天都在落雨,铅灰的彤云笼罩着
空荡荡的教室。局势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压抑。
⑥特务们隔三岔五跑到民盟的教授们家里,逼他们离开昆明。“你要想办法离开昆明,他们急了!”费孝通
劝李公朴道。李先生沉吟片刻,说:“为了民主,我愿意把我的血同许多革命先烈的血流在一起。”
⑦李公朴先生和太太照旧外出,一日在归途中,李先生在枪声中倒下了。“卑鄙,无耻!”他在昏迷之前骂
道,之后便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⑧李先生的追悼会在高原的雨中进行着,李太太的控诉被特务的哄笑和谩骂打断,闻先生内心的火山爆发
了,他冲上台去拍着桌子,就像擂响了战鼓。
⑨“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那一刻,诗人的他、学者的他、
斗士的他浑然一体了。现场的一千多名青年注视着他,为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语气鼓掌,
青年们都紧盯着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民主斗士。
⑩下午,昆明又响起了枪声。几天前,闻先生还告诉朱自清先生,他正在把屈原的《九歌》改编成歌剧,
好叫青年们到舞台上去给大众表演。现在,他无法完成这件事了。他最后一部光辉的作品,就是当天上午
脱口而出的《最后一次演讲》!
(选文有删改)
(1) 臧克家评价闻一多先生道:“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这
句话在本文的具体体现。
闻一多先生“说”——“要和平、反内战。”
闻一多先生“做”——①他以演讲的方式,鼓励青年学生参与反内战运动;
②______;
③他组织民盟联名写信给美国大使,对国民政府施压;
④______。
(2) 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闻先生内心的火山爆发了,他冲上台去拍着桌子,就像擂响了战鼓。
(3) 文中第⑤段的环境描写“昆明的高原上几乎每天都在落雨,铅灰的彤云笼罩着空荡荡的教室”有何作
用?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4) 文章以“民主斗士闻一多的最后呐喊”为标题,有何作用?请分析作答。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4 分。
10.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
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
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
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1)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睨.之久而不去 仔细看
B.徐以杓.酌油沥之 同“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污秽)
D.濯清涟.而不妖 水波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同予者何.人 水何.澹澹
B.以.我酌油知之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C.而.钱不湿 濯清涟而.不妖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何陋之.有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A.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没有藤蔓和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种植。
B.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没有藤蔓和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C.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种植。
D.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
(4) 下列内容在两文都涉及的一项是______
A. 生活场景的描绘 B. 自然景物的描写 C. 处世态度的揭示 D. 托物言志的写法
11.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轮盘活字印刷术
王祯

今印刷又有巧便之法,造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以耐用之雕板木为字,用小细锯锼 开各做一字,用小

刀四面修之,比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盔字既满,用木榻榍 之。字皆不动,
然后用墨刷印之。为优化选字程序,用轻木造大轮,其轮盘径可七尺,轮轴高可三尺许。上置活字版面,
各编号码,上下相次铺摆。凡置轮两面,一轮置按韵板面,一轮置杂字板面。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转摘
③ ④
字。盖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 。字数取讫 ,又可补还韵内,两得便
捷也。
(节选自王祯《农书 轮盘活字印书法》有删改)
【注释】①锼 sōu,此处动词,指挖槽或雕字。②“榍”xiè,在此为“加固、固定”。③“坐致”,指轻易实现,
轻易获得。④讫:完毕。
(1)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盖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
(2) 与《活板》中的印刷术相比,本文介绍的轮盘活字印刷术更加先进。请分点概括其优势。(至少列举
两点)
七、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 分。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 诗中“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斗”字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 诗人借“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句简要作答。
八、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13.作文。
世界是待拆的诗集:长妈妈赠予鲁迅童年的暖意,紫藤萝赠予宗璞生命的希望,七千米深海赠予科研者澎
湃的心跳。你的人生行囊里,是否也珍藏着世界赠予你的独特礼物?
请以“ 赠予我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进行作文;②自定立意,有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少于 600字;④不得抄袭、
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C
5.(1)①会当凌绝顶
②拄杖无时夜叩门
③安能辨我是雄雌(注意“辨”的书写)
(2)示例一: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示例二: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示例:C 祥子前期充满着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力量,但后期在经历了三起三落的买车失败等一系列打击
后,逐渐失去抗争意识,变得堕落消沉,并非自始至终充满抗争力量。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描写了 20世纪 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
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7.①勇敢反抗
②战胜病魔,完成作品《暴风雨所诞生的》,开始新的生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 1933年写成。小说
通过记叙保尔 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
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
8.(1)②人物立体鲜活③舞台动感十足④音乐典雅时尚⑤主题忠孝感人
(2)①用光影配合肢体动作
②请问灵感来自哪里
(3)示例一:战鼓;我用轰鸣的鼓点,奏响保家卫国的誓言
示例二:铠甲;我用坚硬的甲片,守护忠孝两全的担当
示例三:古筝;我用悠扬的旋律,诉说少女英雄的情怀
9.(1)②以民盟代表身份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④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最后一次演讲》。
(2)运用比喻,将愤怒比作火山爆发,拍桌比作擂鼓,突出闻一多的愤慨与英勇。
(3)营造压抑氛围,暗示局势紧张,为后文作铺垫,反衬闻一多的英勇。
(4)标题明确指向闻一多作为民主斗士的身份以及他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的《最后一次演讲》,概括了文
章核心事件;“最后呐喊”突出了闻一多为民主事业献身的悲壮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崇敬与缅怀,凸显
了文章主题;标题以“最后呐喊”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闻一多最后斗争事迹的关注,增强阅读兴趣。
文章围绕闻一多先生在抗战胜利后为追求和平、反对内战的斗争历程展开,讲述了他积极鼓励青年学生投
身反内战运动、以民盟代表身份呼吁和平、组织联名信施压美国大使以及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最后一
次演讲》的事迹,展现了闻一多作为民主斗士“言论与行动一致”的坚定信念,直至牺牲,歌颂了他为民主
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10.(1)A
(2)C
(3)D
(4)C
【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他)曾经在自家的
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了他很久都没离开。(老翁)见他射出十支箭
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康肃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
技艺熟练罢了。”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
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注入葫芦,
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却没有沾湿铜钱。(老翁)接着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技艺
熟练罢了。”康肃公笑着让他离开了。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
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播,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竖立着,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
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
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了。
11.(1)因为用人去找字很难,用字去靠近人就很容易。
(2)材料升级:木活字更耐用,雕刻更精细。工具革新:转轮排字架大幅提高效率,减少人力消耗。
参考译文:
现在又有了巧妙简便的方法,制作木框作为印版,削竹片作为行界栏,用板木雕刻成字,用细齿小锯
将版上的字锯成单个字,用小刀修整字的四周,比较大小高低,使它们高低大小一致,然后排字成行,每
行字之间用竹片夹住。印版摆满之后,用木榍榍紧,使印版牢固,字印都不会晃动,然后用墨刷在印版上,
再进行印刷。用轻巧的木头做一个大轮盘,轮盘的直径大约七尺,轮盘中心的轴高大约三尺。在上面放置
活字的版面,分格编号,从上到下依次铺排。总共有两个轮盘,一个轮盘按韵铺排活字,一个轮盘放杂字,
一个人在中间坐,左右两边都可以推转捡字,因为用人去找字很难,用字去靠近人就很容易。这就是转轮
的办法,不费劳力坐着就可以做到,活字取用完后,还可以按韵补还回去,两种都很方便。
12.(1)运用拟人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杨花榆荚”虽无才思,却努力“漫天作雪飞”,表达对珍惜春光、不甘平凡精神的赞美,也有对春光易
逝的惋惜。
1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