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济南的冬天》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自主梳理文中 “镶”“髻”“贮蓄” 等重点字词,通过注音、组词、语境运用等方式,掌握其音、形、义,积累常用词汇,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章语言的节奏和韵味,把握老舍语言生动幽默、通俗易懂的特点,增强语感。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梳理文章脉络,分析作者描写济南冬天的思路,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探究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思考其对表现景物特征和作者情感的作用,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济南冬天 “温晴” 的独特之美,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借鉴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描写自己家乡的冬天,初步培养审美创造能力。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老舍作为 “人民艺术家” 的文学成就及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魅力。透过对济南冬天的描写,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美好,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二、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语言生动幽默,通俗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老舍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写作背景《济南的冬天》是老舍 1931 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当时,作者刚刚结束在英国的讲学回到祖国,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心中充满了热爱之情。济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自然风光的城市,老舍在济南生活期间,对济南的冬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写下了这篇充满赞美之情的散文。三、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镶(xiāng)髻(jì)贮蓄(zhù xù)澄清(chéng qīng)空灵(kōng líng)看护妇(kān hù fù)2.解释下列词语响晴:晴朗无云。温晴:温暖晴朗。安适:安静而舒适。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肌肤:肌肉和皮肤。秀气:清秀。绿萍:一种水生植物。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贮蓄:储存,积蓄。澄清:清澈明亮。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四、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和节奏,感受文章的语言美。2.思考: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的?3.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五、研读赏析1.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示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顶着白花的矮松” 比作 “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矮松的形态,给人以美的感受。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示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这句话通过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济南冬天的感受。六、主旨本文主要描写了济南的山、水,描绘了一幅山明、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体现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热爱之情,也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七、拓展延伸1.搜集有关济南的资料,了解济南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2.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等,感受老舍的写作风格。3.写一篇描写自己家乡冬天的短文,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八、预习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镶(xiāng) B. 髻(jì) C. 贮蓄(zhù) D. 澄清(dè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响晴 温晴 安适 B. 慈善 肌肤 秀乞C. 绿萍 水藻 贮畜 D. 澄清 空灵 看户妇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响晴:__________(2)温晴:__________(3)贮蓄:__________4.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5.找出文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个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