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大唐夜巡:跟着杜甫读《石壕吏》欢迎踏入 “大唐穿越局”!点击时空门,化身杜甫的同行者,夜探石壕村,解锁诗歌背后的故事,完成任务即可返程~【夕阳下的石壕村口,杜甫手捧诗集】你穿越到安史之乱年间,撞见愁眉不展的杜甫。他打量着你:“可知我是谁?填对信息,便带你看些要紧事。”【杜甫信息卡】杜甫(公元712-770),字 ,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他是唐代伟大的 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被公认为“ ”,他本人也被看做一代宗师,被尊称为“ ”。子美现实主义诗史诗圣【杜甫颔首微笑,递出卷轴】“不错!随我来——今 夜石壕村,有比我更重 要的东西要记。”【油灯下的手稿,杜甫提笔书写】“先读熟这首诗,等会儿见的,便是诗里的真事。”【辨音明意,走近石壕村】yúyèshùyùyè【杜甫递出了手稿】【杜甫递出了手稿】时间回到1小时前...杜甫低语:“听,吏卒来了。仔细看,仔细记。”【茅草屋剪影,窗内烛火摇曳】老妇说了哪些家事?从诗里找出3句关键句填在横线上: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见差役在喊叫,老妪在诉苦】"三男邺城戍"(三儿皆被征兵)"二男新战死"(两子刚死于战乱)"惟有乳下孙"(只剩吃奶的孙子)杜甫:你看我的诗,第二段用哪个字概括了老妇的境遇“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怒”与“苦”,两字形成鲜明对比,加重了感彩,渲染了差役张牙舞爪、凶神恶煞,老妇苦苦哀求、逆来顺受的形象,为下文老妇的诉说营造出悲愤的气氛。【只见差役在喊叫,老妪在诉苦】杜甫叹息:“她为何要跟去?”【老妇被吏卒带走,背影蹒跚】你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请概述故事内容。(要求:讲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杜甫看向你:“回忆一下发生了什么吧!”】差役在夜晚到石壕村捉人征兵差役捉人夜石壕村老妇人一家、差役、杜甫【杜甫回到屋子里,摇摇头】你知道吗?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之子)所占的邺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在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 充兵力,强征百姓充军。【杜甫回到屋子里,摇摇头】我曾听闻,开元年间有旧例,百姓二十岁就得去当兵,一直到六十岁才能免除兵役,这在《新唐书 兵志》里写着呢。还有《旧唐书 食货志上》说,二十岁算成年丁男,六十岁算老人,每年要造计帐,每三年要造户籍。可如今这乱世啊,官吏残暴,连石壕村这样年老体衰的老妇,都逃不过被抓去服役的命,好好的规矩全被破坏,百姓们哪有活路哟!- 诗里最让你心疼的人:______- 战争让百姓失去了:______- 杜甫写这首诗时的心情:______杜甫抬头望日,然后转向你:“这一夜,你看懂了什么?”【天微亮,老翁独自倚门】- 诗里最让你心疼的人:______- 战争让百姓失去了:______(提示:亲人/家园/安宁)- 杜甫写这首诗时的心情:______(提示:同情/悲愤)【杜甫与老翁告别,带领我们离开了石壕村】今日回家作业:- 改写任务:以"老翁(老妪)的日记","吏卒的自白"为题,写200字短文- 比较阅读:对比《石壕吏》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忧民情怀“记住这一切——回去吧。”恭喜完成“大唐夜巡”任务!带着《石壕吏》的故事,返回现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