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阶段评价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人口学中的推拉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和人口自由:12.材料表格中代表我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流动的情况下,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人们可以通过搬迁改数据是A卷基础盘查善生活条件。于是,在流入地中那些使生活条件改善的A.①B.②(本试卷满分:100分》因素就成了拉力,而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C.③D.④就成了推力,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于人口迁移。改苹开:13.根据材料表格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5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人口合理容量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1一2题据此完成10~11题。A.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10.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户籍人口: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人门帝度/(人km)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C.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1人以下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10-50人50-100人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单位最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能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5.该地区人口分布1.2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1.0A.平原多,高原少B.北方多,南方少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1.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0.8苏C.东南多,西北少D.内陆多,沿海少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A.地形B.气候0.6浙6.影响该地区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下表为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C.水资源D.矿产资源A.地形B.水源0.2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2.图中甲省级行政单位面积广大,人口密度C.矿产D.经济0.20.40.日0.81.01.2数据。据此回答14~15题很小,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其户籍人山/化人年生产量可承载人最大人口密度主要原因是7.影响该地区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具体地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万吨口量/万人/(人·km2)A.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A.气候B.水源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长江中下游8860022000395B.资源较为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C.植被D.地形青藏高原1000010004C.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较低下图为我国某市某校学生根据其所住社区某年不同11.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14.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年龄的人口迁出、迁入数量所绘的统计图。读图,回答8~9题」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3一4题人门北求%蜕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A.①②B.②③海战rl1015-59岁2][0C.湖南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C.②④D.①③25…11岁日口迁出150031524岁L■迁入10015.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20511岁D.广西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500100200300100500人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据此完成12原因可能是4065060°4020°020°4s8.人口迁移使该社区人口比重泻邹度13题。①消费水平上升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人口密度上升B.老年人口比重上升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A.温带沿海B.热带平原C.人口出生率下降D.城市人口比重下降我国环境与人口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①约16亿人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C.高山高原D.寒带内陆9.该社区及附近迫切需要增加的配套基础设施是温饱型消费水平②10亿内④自然灾害的增多4.位于人口稠密纬度带,但人口稀疏的地区是(最适宜的A.医院小康型消费水平A.中南半岛B.刚果盆地B.养老院③8亿一9亿人A.①②④B.①③④人口数量富裕型消费水平C.阿拉伯半岛D.西欧平原C.商场D.中小学校④?亿内C.①②③D.②③④5758课时评价参考答案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第二节人口迁移1.选C从韩度位置分析,世界上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第1课时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影响因素球并且在北纬10°~50°地区最为集中,故C正确。2.选C从海拔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m以下:1,选C人口迁移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的低平地区,故C正确。变。旅游、胸物及出差等活动的地理位置变化是临时性3.选B东亚发展历史悠久,自然条件较好,人口稠密。的,不属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也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4,选A据图可知,L地以山地为主,海拔高,人口较为稀少。,2.选B出国劳务,亦称劳务出口,是指劳务出口国(输出5.选B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开发历史早,人口稠密。国)向劳务进口国(输入国)捉供劳动力或者服务,以谋取6.选D巴西既有欧洲移民文化,又有当地土著文化:其东!经济利益,获得外汇收入。赴非洲参与铁路援建工作,是部虽仍处热带,但由于海拔较高、地势平坦、气候凉爽,适劳务迁移,B正确。宜人类生产生活,故开发时间较早,人口桐密。!3.选A大量人口迁入,有利于这些城市经济发展,不会减7.B8.C第7题,读图可知,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少当地居民收入,①错误;人口增多,会增加公共设施负度范围是20N30N。第8題,40S50S范固海洋面担,②正确: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可降低这些城积占绝对优势,陆地面积小,故人口稀少。市老年人口比重,③正确:会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④9.D10.A第9题,读图可知,④区城人口分布相对数最:正确。故选A项。大,因此④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第0题,读图可知,当!4.选B下列因素中属于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拉力因素是城地海技高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小,海拔低的地区人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B正确。城市交通拥挤是推口分布相对数较大,因此该图反映了地形是影响①②③力,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均是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推力因素,A、C、D错。故选B。11,B12.A第11题,由图中河流的形状可以判断出,该!5.选D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图中虚线显示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大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而迁入深圳。属于经部分和东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重合,故影响其:济因素。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第12题,!6.选B游牧民族从事游牧业,往往逐水草而居,影响他们图中显示的①区域位于渭河平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水源。越,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故人口稠密。,7.D8.C第7题,考入西安某重点高中,居住地由榆林变13.解析:第(1)题,由图1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更为西安,①属于人口迁移;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居住地由海拔200m以下的地区,就地形类型而言,平原海拔一:西安变更为北京,②属于人口迁移;在北京某重,点中学任般在200m以下。第(2)题,由图2可以看出,40°S教,居住地由北京变更为西安,⑤属于人口迁移:到哈尔滨90S的地区是世界人口分布比例最小的地区,结合所学旅游,在北京某中学实习,居住地未发生变化,③④不属于知识可知,该韩度带大部分地区是海洋,且南极大陆不人口迁移。第8题,北京春节前后人口数量的巨大变化主适宜人类居住。第(3)题,由图3可以看出,距海岸要表现为居住地的短时间变化,应属于人口流动。200km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大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9.B10.D第9题,小明去上海度假和去青藏高原考察时大洲有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在这三个大洲中,距海岸间都较短,且居住地没有变更,不属于人口迁移,A、D项错200km范国内人口占大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南美洲。}误:小明随妈妈从长沙去上海上中学时间较长,且居住地第(4)题,结合图1、图2、图3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发生了变化,属于人口迁移,B项正确:到上海读大,小于中、低纬度沿海的平原地区。第(5)题,亚马孙平原和明的居住地未改变,不属于人口迁移,C项错误。第10刚果盆地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美国阿拉斯加洲韩度高,题,结合上题分祈可知,小明随妈妈从长沙去上海上中学气候寒冷,人口稀少: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人口较少。属于人口迁移,目的是接受教育和实现家庭团聚,故小明答案:(1)平原(2)海洋面积大(或陆地面积小),南极:经历的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为社会文化,D项正确。大陆不适宜人类居住(3)南美(4)低平中低(或11.D12.C13.B第11题,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沿海(5)ACEH外出务工人员较少,回流人口城镇化不明显,A错;西藏14.A15.B16.D第14题,云贵高原地势起伏较大,人人口较少,剩余劳动力不多,外出务工人口较少,回流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山间盆地,Y县最可能位!口城镇化不明显,B错:吉林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于云贵高原,A正确。第15题,Y县海找2000~2300m结构单一,捉供的就业机会较少,且经济发展较缓幔,目的区城,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最大,说明该区城资源环:前外出务工人口较多,回流人口较少,C错。回流人口境承载力最大,B对。第16题,耕地数量有限,所以实城镇化是指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到其户籍所在省级行攻行永久保护,从而降低粮食安全风险,D正确。区的现象,江西省外出务工人口较多,但近年来由于93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NO.1落实必备知识·过基础性考法NO.2注重学以致用·过综合性考法1.从纬度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下图示意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分布在(总人口的比重。结合下图,回答78题。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70"NC.中低纬度地区D.高纬度地区10.1咒16.18 15.6粥2.从地形条件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122.123.2m14.分布在2.A.高原B.丘陵50901C.平原D.山区3.下列地区中属人口稠密区的是):7.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A.澳大利亚B.东亚A.10S-20°SB.20N-30NC.北非D.东欧C.30N~40ND.40N~50N4.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8.南半球的40°S~50S范围内人口分布稀少的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主要原因为()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53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下图为浙江省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分布越多)变化曲线图。签500m 200人/k2读图回答910题。图200-500rm25-200人/k11二0-200m 25人km2海拔/1人口分布州对数↓③4)A.地形B.纬度位置C.洋流300D.距海远近2005.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0比河平原地区,主要原因是1015水平距离kmA.经济发达B.开发历史早9.图中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是(C.气候条件优越D.资源丰富A.①B.②6.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的C.③D.④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10.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①②B.②④A.地形B.气候C.③④D.①③C.河流D.土壤地理X灯必修第二册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一:(3)分析图3,在距海岸200km范围内陆地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完成11~12题。面积占大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距海岸200km范围内人口占大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洲。(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踪人口密度/(人·km)地区、纬度地区和600人以上地区的趋向性。101-600.人101-100.人澀51-100人(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50人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多选)()11.导致图中虚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A.恒河平原B.亚马孙平原C.西欧平原主要因素是D.美国阿拉斯加州E.朝鲜半岛F.青藏高原A.气温B.降水G.刚果盆地H.加拿大东南角C.地形D.河流NO.3发展思维品质·过应用创新性考法12.下列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我国Y县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随海拔的变化,正确的是呈现菱形分布特征(下图)。据此完成14~16题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海拔fm-3663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2500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2300人口规模用地规模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200160013.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7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Y县最可能位于海拔/m80.1A.云贵高原B.华北平原30.0200019,42.3C.塔里木盆地D.东南丘陵0011.6 24.0200邬40215.Y县(鹿品剂A.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为气候和水源图1世并人口亚直分布图2世界人口非度分布B.海拔2000~2300m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80650最大C.海拔低于1600m区域人口迁移的拉力大上D.人口分布十分密集,乡村聚落的规模较大3世米各大洲T海片200kn范制内面积、人口占名洲的比例16.Y县所在地区将80%以上的优质耕地划为(1)分析图1,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这是因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A.将农业作为该区域核心产业重点发展(2)分析图2,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B.未来城镇建设将向耕地集中区域延伸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C.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我国商品粮基地D.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影响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湘教必修第二册 8K卷.pdf 地理湘教必修第二册 答案.pdf 地理湘教必修第二册 课时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