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甘肃省兰州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5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 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围沟”内发现了陶窑、灰坑、房址、柱洞等诸多遗迹和大量遗物,附近也发现大量窖穴、陶窑等遗迹。这反映出当时( )A. 饲养家畜普遍 B. 磨制石器精美C 原始农业兴盛 D. 有手工业生产2. 甘肃出土的青铜礼器秦公簋,铭文内容以秦公语气歌颂先祖功业,表达了继承祖业、奋发治国的信念,蕴含敬天法祖、家国一体思想。与此有关的学派是(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总趋势。据此,下面横线部分应填入( )西汉时期的阶段特征:____________ 政治:行推恩令 经济:盐铁专卖 思想:尊崇儒术 军事:北击匈奴A.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C.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D.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西晋在此基础上短暂统一了全国。随后,前秦、北魏先后统一北方,最终隋灭陈统一全国。这最能说明( )A.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B. 民族交往交融加强C. 南方政权更替频繁 D.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5. 敦煌莫高窟220窟的初唐时期乐舞壁画中,有中原和西域的多种乐器,如拍板、钹、鼓、竖笛、竽、箜篌、筝、排箫等。这印证了隋唐时期( )A. 科学技术成就斐然 B. 社会经济发展繁荣C. 文化艺术兼容并蓄 D. 政治制度卓有成效6. 某初中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搜集到下表中的资料。据此推测,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领域 内容文学 唐代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戏剧 宋元南戏《张协状元》,展现中状元前后的心理变化外交 明代时传教士克鲁兹将科举制介绍到西方,促进文官制度形成经济 《清代科举制度的社会经济视角——以河南怀庆府为例》A. 科举阻碍科技进步 B. 科举制与社会变迁C. 科举考试禁锢思想 D. 八股取士形式僵化7. 货郎在宋代兴起,作为“带货人”,成为行走的百货超市,如李嵩的《货郎图》描绘了老货郎挑着琳琅满目的货担至村头,妇女儿童围观争购的热闹场面。这可以印证宋代( )A. 人口的增长 B. 城市的繁荣 C. 商业的发展 D. 外贸的兴盛8. 英国伍德研究认为马可·波罗并未到过中国。我国杨志玖在永乐大典残本中发现元朝公主嫁到波斯的记载,其时间与《马可·波罗行记》中他护送公主到波斯相符,但因残本中未提到马可·波罗,也不能确证其事。这表明历史解释要依据( )A. 一家之言 B. 史料实证 C. 主观想象 D. 情感判断9.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沿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将丞相的决策权收归皇帝,行政权下放给六部诸司,还将大都督府分为左中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其目的是( )A. 精简官僚机构 B. 发展社会经济C. 削弱地方势力 D. 加强君主专制10. 江西省出土了700多年前的三角粽,外形和现在完全一致;乾隆时的《端阳故事图》记录了过端午节的各种场面,其中编彩绳、挂艾草、包粽子、观竞渡等习俗在今天也很常见。这可以佐证中华文明的( )A. 连续性 B. 创新性 C. 包容性 D. 和平性11. 胡适认为:“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砍断大树”是指( )A. 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B.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C.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 促进了社会生活变化12. 央视推出的原创国漫MV《振山河》的歌词中有:“一艘红船扬清波,何时还家国……百年丹心犹未改,昂首振山河”。与“一艘红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B.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 工农革命运动发展 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3. 新文化运动时陈独秀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共意在强调( )A. 思想解放 B. 政治变革 C. 文学革命 D. 科学进步14. 毛泽东说:“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斯大林曾言:“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避免两线作战”。这些论断一致认为中国抗战( )A.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B. 助推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C. 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D. 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5. 1953—195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9.6%,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是旧中国一百年所不能比的,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这得益于( )A. 中共八大 B. 改革开放 C. “一五”计划 D. 土地改革16. 从书信到微信,从机械手表到智能手表,从固定电话到智能手机,从自行车到智能驾驶,从凭票购买到扫码支付,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上述变化的转折点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恢复联合国席位C. 万隆会议的召开 D. 十一届三中全会17. 1962年12月兰新铁路竣工,2014年12月兰新高铁全线开通,从早期的“绿皮车”到如今的“绿巨人”,兰州到新疆的行程从三天缩短到12小时。这充分说明( )A. 科技创新促进交通发展 B. 交通拥堵得到极大缓解C. 综合交通运输网已形成 D. 传统交通方式已被取代18. 约公元前4000—3000年,古代文明在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欧洲爱琴海地区等世界多地诞生。这说明世界古代文明( )A. 同质趋同 B. 互融互鉴 C. 多源多样 D. 封闭隔绝19. 但丁的《神曲》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他们的共同思想是( )A. 现实主义 B. 人文主义 C. 浪漫主义 D. 理想主义20. 辣椒原产自秘鲁,15世纪由南美洲传至欧洲,后经由海上贸易传入亚非沿海国家,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材。这主要得益于( )A. 宗教改革 B. 启蒙运动 C. 工业革命 D. 世界市场21. 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歌》诞生,其歌词中有:“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四十多年后,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这说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 )A. 空想性 B. 曲折性 C. 人民性 D. 普遍性22. 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出台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发表了《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了《人权宣言》。这些文献都有利于( )A. 君主立宪确立 B. 联邦体制的建立C. 共和体制的创立 D. 资本主义的发展2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地区出现新变化: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这些变化反映了亚非拉地区( )A 殖民统治得到强化 B. 开创国家干预模式C. 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D. 民族矛盾彻底消除24. 1962年爆发著名的“冻鸡战”,美国提高地毯和玻璃进口税,欧共体也对美国冻鸡和家禽加税,美国又提高了欧共体卡车、酒类的进口税。最终,双方因国内产业受损,通过谈判取消加征关税。这表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是( )A. 合作共赢 B. 逆全球化 C. 冷战对峙 D. 霸权主义25. 1945年联合国正式成立,80年来,联合国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这体现了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 )A.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B. 解决人类环境问题C. 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D.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25分。)26.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某班同学以此为出发点,开展主题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的项目学习。以下内容是学习中的一部分,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任务一】小组讨论,厘定时空经过讨论,大家认为要更好的契合“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这一项目主题,需要重点关注三个时间节点:1840年、1919年、1946年。(1)请你指出这三个时间节点对应重大史事。【任务二】小组合作,搜集资料在分组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大家发现,需要继续搜集其他史事来充分的了解这一历程,进行更深入的探究。(2)请你补充可以实证本探究主题的其他史事,要求不少于4个。【任务三】小组探究,撰写报告通过对资料的梳理,大家一致认为: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所以,学习报告的撰写要以此为落脚点。(3)请你撰写优先选择1840年、1919年、1946年三件重大史事的理由。27. 认识历史联系,体悟历史规律,能照亮人类前行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某历史兴趣小组想通过对相似历史现象的考察,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此,他们准备开展“开放与发展”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拟定的观点如下:观点1:文明交融推动社会进步观点2:互联互通促进世界发展材料二 同学们关联中外历史,聚焦航海大事件,总结出下表的内容纲要,以作参考。比较项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不同点 背景 以农耕为代表的内陆文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以商业为代表的海洋文明资本主义兴起时间 1405—1433年 1487—1522年规模 60—200多艘船,首次27000人 3—5艘船,最多的一次265人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朝贡贸易 殖民扩张,掠夺财富,资本原始积累影响 友好交往,经济文化交流,亚非海上交通线,人类航海事业,财政负担 相互联系,世界市场,物种交换,全球贸易,殖民地灾难,野蛮性,残酷性相同点 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地区间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表中内容,关联中外历史相关知识,撰写一份辩论词。(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不少于100字。)2025年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历史、道德与法治合卷。满分100分,各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考生必须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个人信息填(涂)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3.考生务必将答案直接填(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5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D【17题答案】【答案】A【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B【20题答案】【答案】D【21题答案】【答案】B【22题答案】【答案】D【23题答案】【答案】C【24题答案】【答案】A【25题答案】【答案】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25分。)【26题答案】【答案】(1)史事: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全面内战爆发。(2)史事: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至少四个)(3)理由:鸦片战争: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务等都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它是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程的起点。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推动了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最终胜利的关键阶段。【27题答案】【答案】选择观点2:互联互通促进世界发展。辩词:1405—1433年为了宣扬国威郑和七下西洋,船队规模庞大,到达亚非30多国,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1487—1522年新航路开辟,开辟推动世界市场形成,促进物种交换和全球贸易网络扩展。尽管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虽背景、目的不同,但均加强了地区间联系,这些历史事件充分表明,互联互通能够打破地域限制,让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了解、相互交流,从而推动世界的发展。在当今时代,互联互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全球贸易的蓬勃发展、国际合作的日益紧密、文化交流的丰富多彩,都离不开互联互通。只有通过互联互通,我们才能共享资源、共同发展,应对全球性的挑战。综上所述,互联互通是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