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检测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检测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
基础知识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 15 分)
1.[3 分]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七十回之后,贾府的败象越来越明显。如第七十二回写到贾琏与平儿商议典当
贾母的“金银家伙”以解燃眉之急,后来夏太府小内监又传话来“借”银子,令贾琏哭笑不得,
妄想“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B.贾母八旬大寿期间,王熙凤遭到了邢夫人尖刻的嘲讽,这对王熙凤来说,是一次不可容忍的
打击,这就进一步暴露了她们之间的关系,表明双方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
C.鸳鸯刚烈勇敢,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心的宽厚善良的女子。她在大观园里无意间
撞上了迎春的丫头司棋与其姑舅兄弟潘又安幽会。这对司棋来说,无异于大祸临头,但鸳鸯信
守承诺,从未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后来潘又安逃跑,司棋病倒,善良的鸳鸯来探望司棋时还“立
身发誓”不告诉别人。
D.芳官是一个脾气倔强、具有反抗精神的小优伶。干娘克扣她的月钱,还用剩水给她洗头,她
不服气,便和干娘顶撞起来。王夫人把她撵出大观园,让她干娘领了去自行聘嫁。芳官不甘心
再被干娘买卖,便跟着水月庵的智通出家去了。
2. [3 分]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
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
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
B.古代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两人应结
成姻缘。“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赤瑕宫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
今世应结成姻缘。
C.贾氏宗族的长房是宁国府,次房是荣国府。贾敬、贾珍是宁国公贾演的后代;贾政、贾敏(林
黛玉之母)是荣国公贾源的后代。《红楼梦》主要写荣国府的事。太虚幻境中有两句判词说“漫
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明罪孽的开端其实是宁国府。
D.“忽喇喇似大厦倾”形象地概述了贾府最终败亡的结局;“家亡人散各奔腾”形象地概述
了贾府众人离散的悲惨结局。“纵然是齐眉举案”用东汉梁鸿之妻举案齐眉为梁鸿奉上食物
的典故,来预示薛宝钗与贾宝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3.[3 分]《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仅艺术成就很高,更重要的是能体现人物的身份、性格、气
质等,成为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列对《红楼梦》中的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两句诗在书中是林黛玉所作,借悲叹落花抒发了对
自己命运的感伤。
B.“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这两句诗在书中是史湘云所作,借咏白海棠表达了对
高洁品性的赞美。
C.“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几句诗在书中是贾宝玉所作,抒发了对逝者
的哀思。
D.“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这两句诗在书中是薛宝钗所作,借咏菊花抒发了思妇
怀远的情感。
4. [3 分] 这学期开展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你读得认真吗 回忆一下,下面所列《红楼梦》
中的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潇湘 《葬花 脖子上 共读《西
A 林黛玉
妃子 吟》 有金锁 厢记》
薛蟠 丰年好 金玉 夺魁菊
B 薛宝钗
之妹 大雪 良缘 花诗
贾琏 弄权铁 凡鸟偏从 协理宁
C 王熙凤
之妻 槛寺 末世来 国府
宝玉的 病补雀 拒绝给
D 晴雯 撕扇子
丫鬟 金裘 贾赦做妾
5. [3 分] 下面是脂砚斋关于《红楼梦》的几段评语,评语与原文搭配一致的一项是( )
①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
②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
③声势如现纸上。
④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非仙助即非神助,从何而
得此机括耶
《红楼梦》原文:
a.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嬤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b.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c.(黛玉)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
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d.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 刚才老太太还念呢,
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A.①d ②b ③a ④c
B.①d ②c ③a ④b
C.①b ②a ③d ④c
D.①c ②a ③d ④b
二、填空题(每题 1分,共 5分)
6. [1 分]古代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金玉良缘”指 有 , 有 ,
两人应结成姻缘。“木石前盟”指 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 ,
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
7. [1 分 ]《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① 、
② 。
8. [1 分] 金陵十二钗有:①林黛玉、②薛宝钗、③王熙凤、○4 、○5 、○6 、
⑦贾惜春、⑧贾巧姐、○9 、⑩史湘云、○11 、○12 。
9. [1 分] 《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 。
10. [1 分] 《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 和 ,社长是 、 。
三、语段分析题(共 10 分)
11.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湘云方欲联时,黛玉指池中黑影与湘云看道:“你看那河里怎么像个人在黑影里去了,敢
是个鬼罢 ”湘云笑道:“可是又见鬼了。我是不怕鬼的,等我打他一下。”因弯腰拾了一块小
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荡散复聚者几次。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
声,却飞起一个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黛玉笑道:“原来是他,猛然想不到,反吓了一跳。”
湘云笑道:“这个鹤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联道:
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
黛玉听了,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这鹤真是助他的了!这一句更比‘秋湍’不同,
叫我对什么才好 ‘影’字只有一个‘魂’字可对,况且‘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
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湘云笑道:“大家细想就有了,不然就放着明日再联也可。”
黛玉只看天,不理他,半日,猛然笑道:“你不必捞嘴,我也有了,你听听。”因对道:
冷月葬花魂[注]。
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因又叹道:“诗固新奇,只
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黛玉笑道:“不如此如何压倒你。
下句竟还未得,只为用工在这一句了。”
(摘编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注] 冷月葬花魂:原作“冷月葬死魂”。梦稿、蒙府、戚序本作“冷月葬花魂”,甲辰、
程甲本作“冷月葬诗魂”。“死”或以为系“花”形讹,或以为是“诗”音讹。本文从形讹说。
(1)[4 分] 请结合原著欣赏“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一联诗。
(2)[6 分]《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写薛宝钗听到了贾宝玉的梦话:“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
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请结合原著谈谈你对贾宝玉梦话的理解。
四、微写作(每题 10分,共 20 分)
12. 《红楼梦》第十三回的回末诗是:“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请你从“金陵十
二钗正册”中找出一位可持家的“裙钗”,并简要陈述理由。
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13. 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依据名著中的相关内容,为该人物设计一尊雕像,
力求通过雕像的外貌、动作等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你将怎样设计呢 请具体描绘并说明,100 字
左右。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
基础知识检测
答案速 览
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 15分)
1 2 3 4 5
A D B C B
二、填空题(每题 1分,共 5分)
6. ○1 薛宝钗 ○2 金锁 ○3 贾宝玉 ○4 宝玉 ○5 林黛玉 ○6 赤瑕宫神瑛侍者
7. ○1 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 ○2 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8. ○4 贾元春 ○5 贾迎春 ○6 贾探春 ○9 李纨 ○11秦可卿 ○12妙玉
9. 薛宝钗
10. ○1 海棠社 ○2 桃花社 ○3 李纨 ④林黛玉
三、语段分析题(共 10分)
11.(1)[答案] “寒塘渡鹤影”一句恰切地表现了清寒的中秋夜里一只鹤飞过水塘的景象,
“寒”字暗示了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的身世,“鹤”的飘逸形象中暗含了史湘云洒脱的性情;
“冷月葬花魂”一句形象地表现了中秋节凄冷的月色下花朵凋零的景象,“冷”字暗示了林
黛玉寄人篱下的境遇与心态,“葬花魂”暗示了林黛玉因病早逝的悲剧命运。这一联诗对仗
工整,自然、人事合一,称得上是绝妙佳句。
(2)[答案] 贾宝玉梦话中的“金玉姻缘”指薛宝钗和他的姻缘,他有宝玉,薛宝钗有金
锁,书中有金锁配玉的说法。“木石姻缘”指他和林黛玉的姻缘,即他的前生是神瑛侍者,黛
玉的前生是绛珠仙草,神瑛侍者给绛珠仙草浇灌甘露,绛珠仙草得以修成人形,后为报灌溉
之恩随他下凡。贾宝玉的梦话表明了他对基于富贵的“金玉姻缘”的排斥,对真挚的爱情的
追求。
四、微写作(每题 10分,共 20分)
12. [答案] (示例)王熙凤: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针对宁国府五大积弊(人口混杂,遗失东西;
事无专职,临期推委;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
无脸者不能上进)对症下药,开出一系列“治病”良方,并坚持贯彻执行,使得宁国府上下整
肃,人人兢兢业业。这体现了王熙凤的理家才能。
13. [答案] (示例)身形消瘦、弱柳扶风的林黛玉一只手扶着精巧的花锄,一只手提着装满
落花的花囊,伫立在桃花树下,回首看着飘落在自己发梢、肩头的花瓣,愁眉深锁,双眸低垂,
神态凄楚,似在叹息。
详细 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 15分)
1.[3 分]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红楼梦》七十回之后,贾府的败象越来越明显。如第七十二回写到贾琏与平儿商议典当
贾母的“金银家伙”以解燃眉之急,后来夏太府小内监又传话来“借”银子,令贾琏哭笑不得,
妄想“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B.贾母八旬大寿期间,王熙凤遭到了邢夫人尖刻的嘲讽,这对王熙凤来说,是一次不可容忍的
打击,这就进一步暴露了她们之间的关系,表明双方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
C.鸳鸯刚烈勇敢,同时又是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心的宽厚善良的女子。她在大观园里无意间
撞上了迎春的丫头司棋与其姑舅兄弟潘又安幽会。这对司棋来说,无异于大祸临头,但鸳鸯信
守承诺,从未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后来潘又安逃跑,司棋病倒,善良的鸳鸯来探望司棋时还“立
身发誓”不告诉别人。
D.芳官是一个脾气倔强、具有反抗精神的小优伶。干娘克扣她的月钱,还用剩水给她洗头,她
不服气,便和干娘顶撞起来。王夫人把她撵出大观园,让她干娘领了去自行聘嫁。芳官不甘心
再被干娘买卖,便跟着水月庵的智通出家去了。
[解析]贾琏是与鸳鸯商议典当贾母的“金银家伙”,而不是与平儿商议。
2. [3 分]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
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
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
B.古代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两人应结
成姻缘。“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赤瑕宫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
今世应结成姻缘。
C.贾氏宗族的长房是宁国府,次房是荣国府。贾敬、贾珍是宁国公贾演的后代;贾政、贾敏(林
黛玉之母)是荣国公贾源的后代。《红楼梦》主要写荣国府的事。太虚幻境中有两句判词说“漫
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明罪孽的开端其实是宁国府。
D.“忽喇喇似大厦倾”形象地概述了贾府最终败亡的结局;“家亡人散各奔腾”形象地概述
了贾府众人离散的悲惨结局。“纵然是齐眉举案”用东汉梁鸿之妻举案齐眉为梁鸿奉上食物
的典故,来预示薛宝钗与贾宝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解析]“来预示薛宝钗与贾宝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错误。“纵然是齐眉举案”出自《终
身误》,下一句是“到底意难平”,预示了薛宝钗和贾宝玉不幸的婚姻生活。
3.[3 分]《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仅艺术成就很高,更重要的是能体现人物的身份、性格、气
质等,成为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列对《红楼梦》中的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两句诗在书中是林黛玉所作,借悲叹落花抒发了对
自己命运的感伤。
B.“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这两句诗在书中是史湘云所作,借咏白海棠表达了对
高洁品性的赞美。
C.“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几句诗在书中是贾宝玉所作,抒发了对逝者
的哀思。
D.“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这两句诗在书中是薛宝钗所作,借咏菊花抒发了思妇
怀远的情感。
[解析] “这两句在书中是林黛玉所作”错,这两句诗在书中是贾探春所作。
4. [3 分] 这学期开展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你读得认真吗 回忆一下,下面所列《红楼梦》
中的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C )
潇湘 《葬花 脖子上 共读《西
A 林黛玉
妃子 吟》 有金锁 厢记》
薛蟠 丰年好 金玉 夺魁菊
B 薛宝钗
之妹 大雪 良缘 花诗
贾琏 弄权铁 凡鸟偏从 协理宁
C 王熙凤
之妻 槛寺 末世来 国府
宝玉的 病补雀 拒绝给
D 晴雯 撕扇子
丫鬟 金裘 贾赦做妾
[解析] A.“脖子上有金锁”错,金锁是薛宝钗戴的饰物。B.“夺魁菊花诗”错,林黛玉在咏菊花
诗中夺魁。D.“拒绝给贾赦做妾”错,拒绝给贾赦做妾的是鸳鸯。
5. [3 分] 下面是脂砚斋关于《红楼梦》的几段评语,评语与原文搭配一致的一项是( B )
①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
②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
③声势如现纸上。
④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非仙助即非神助,从何而
得此机括耶
《红楼梦》原文:
a.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嬤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b.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c.(黛玉)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
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d.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 刚才老太太还念呢,
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A.①d ②b ③a ④c
B.①d ②c ③a ④b
C.①b ②a ③d ④c
D.①c ②a ③d ④b
[解析] 答题时,可先阅读脂砚斋的几段评语,找出评语中的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给原文,用排
除法确定答案。④中的关键信息是“第一笔”“阿凤”,王熙凤出场时的特点是“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由此可推知④对应 b,排除 A、C 两项。②中“写形追象”应是指对人物进行肖像
描写,故对应 c。据此可确定答案为 B 项。
二、填空题(每题 1分,共 5分)
6. [1 分]古代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两
人应结成姻缘。“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赤瑕宫神瑛侍者,两者有
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
7. [1 分]《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①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②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8. [1 分] 金陵十二钗有:①林黛玉、②薛宝钗、③王熙凤、○4 贾元春、○5 贾迎春、○6 贾探春、
⑦贾惜春、⑧贾巧姐、○9 李纨、⑩史湘云、○11 秦可卿、○12 妙玉。
9. [1 分] 《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10. [1 分] 《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长是李纨、林黛玉。
三、语段分析题(共 10分)
11.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湘云方欲联时,黛玉指池中黑影与湘云看道:“你看那河里怎么像个人在黑影里去了,敢
是个鬼罢 ”湘云笑道:“可是又见鬼了。我是不怕鬼的,等我打他一下。”因弯腰拾了一块小
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荡散复聚者几次。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
声,却飞起一个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黛玉笑道:“原来是他,猛然想不到,反吓了一跳。”
湘云笑道:“这个鹤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联道:
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
黛玉听了,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这鹤真是助他的了!这一句更比‘秋湍’不同,
叫我对什么才好 ‘影’字只有一个‘魂’字可对,况且‘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
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湘云笑道:“大家细想就有了,不然就放着明日再联也可。”
黛玉只看天,不理他,半日,猛然笑道:“你不必捞嘴,我也有了,你听听。”因对道:
冷月葬花魂[注]。
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因又叹道:“诗固新奇,只
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黛玉笑道:“不如此如何压倒你。
下句竟还未得,只为用工在这一句了。”
(摘编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注] 冷月葬花魂:原作“冷月葬死魂”。梦稿、蒙府、戚序本作“冷月葬花魂”,甲辰、
程甲本作“冷月葬诗魂”。“死”或以为系“花”形讹,或以为是“诗”音讹。本文从形讹说。
(1)[4 分] 请结合原著欣赏“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一联诗。
[答案] “寒塘渡鹤影”一句恰切地表现了清寒的中秋夜里一只鹤飞过水塘的景象,“寒”字
暗示了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的身世,“鹤”的飘逸形象中暗含了史湘云洒脱的性情;“冷月葬
花魂”一句形象地表现了中秋节凄冷的月色下花朵凋零的景象,“冷”字暗示了林黛玉寄人
篱下的境遇与心态“, 葬花魂”暗示了林黛玉因病早逝的悲剧命运。这一联诗对仗工整,自然、
人事合一,称得上是绝妙佳句。
[解析] 从诗句含意分析,抓住诗句中的意象及其特征进行解读。从深层次来看,这其实也可说
是一种诗谶,就是通过诗来暗示人物的命运,这是曹雪芹惯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从文本内容可
知,前一句为史湘云所作,后一句为林黛玉的对句。“寒塘渡鹤影”中,“寒塘”即孤独冷寒的
环境,“渡”是经历,而“鹤影”隐喻史湘云。此句隐喻: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独自面对凄苦的
岁月,但最终精神上得以超脱。“冷月葬花魂”一句,是林黛玉一生状态的缩影,也精准地预测
了她的结局。一个“冷”字,几乎贯穿林黛玉的一生。母亲在她年幼时便去世,父亲后来也去
世,可谓命运之冷;自出生就体弱多病,早晚不离药石,可谓体质之冷;独有灵思,不入污浊,不乏
天性之冷;寒夜凄清,孤独而逝,可谓死亡之冷。这句诗暗示了林黛玉花朵般的生命在月光下走
向凋零,即林黛玉在不久的将来香消玉殒。
(2)[6 分]《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写薛宝钗听到了贾宝玉的梦话:“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
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请结合原著谈谈你对贾宝玉梦话的理解。
[答案] 贾宝玉梦话中的“金玉姻缘”指薛宝钗和他的姻缘,他有宝玉,薛宝钗有金锁,书中有金
锁配玉的说法。“木石姻缘”指他和林黛玉的姻缘,即他的前生是神瑛侍者,黛玉的前生是绛珠
仙草,神瑛侍者给绛珠仙草浇灌甘露,绛珠仙草得以修成人形,后为报灌溉之恩随他下凡。贾宝
玉的梦话表明了他对基于富贵的“金玉姻缘”的排斥,对真挚的爱情的追求。
[解析] “金玉姻缘”指的是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姻缘。“金”是指薛宝钗佩戴的金锁,“玉”则
是指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金玉上的字正巧组成一副对联:“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于是便有了“金玉良缘”的传言。
《红楼梦》第一回中说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林黛玉前生)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
侍者(贾宝玉前生),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
质,得换人形。后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绛珠草为报灌溉之情,亦随之下凡为人。这是贾
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木石前盟”,因而“木石姻缘”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姻缘。
“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说明在贾宝玉心中,林黛玉才是他的挚爱,他内心是反
感“金玉姻缘”的。
四、微写作(每题 10分,共 20分)
12. [10 分] 《红楼梦》第十三回的回末诗是“: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请你从“金
陵十二钗正册”中找出一位可持家的“裙钗”,并简要陈述理由。
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答案] (示例 1)王熙凤: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针对宁国府五大积弊(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
临期推委;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
进)对症下药,开出一系列“治病”良方,并坚持贯彻执行,使得宁国府上下整肃,人人兢兢业业。
这体现了王熙凤的理家才能。
(示例 2)贾探春:贾探春兴利除弊。探春在“查例”论理、免除学里公费、废除姑娘们每月的
头油脂粉钱的基础上,受赖大家园子的启发,积极推行承包责任制,然后又向李纨、薛宝钗阐明
这样改革的四大好处。
(示例 3)秦可卿:秦可卿临死前托梦给王熙凤,一针见血地指出贾府存在两大弊病,一是四时祭
祀无一定的钱粮,二是家塾无一定的供给。祭祀不能延续,则族亡;而家塾又关系贾府的兴衰,
只要子孙教育得到保证,家族兴旺就有希望。
(示例 4)林黛玉:王熙凤评价谁具治家才能时说:“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在大观园的
各房中,林黛玉的潇湘馆没有出过问题;她闲暇时算过贾府的花费,认为若不省俭,必然面临后
手不接的严重后果。由此能够看出林黛玉也是有齐家才能的。
(示例 5)薛宝钗:王熙凤评价谁具治家才能时说:“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贾探春理家
时,薛宝钗识小惠全大体,从人性和全局出发,施小惠给承包人;她善于平衡,建议年底时承包得
利人拿些钱给干得好的人,使得贾探春的改革措施顺利实施。
[解析] 本题考查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以及相关情节的把握能力。
(1)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其大胆泼辣的性格和杀伐决断的管理作风有目共睹,她的精明
强干在《红楼梦》的许多章回中都有所体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显示了其杰出的管理才能。
王熙凤来到宁国府,看清当前的问题,认识到必须建立新的严格的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而
且要做到恩威并施。她把秦可卿葬礼所需要的资金、工具和所需的人员进行分类,将每个人
的工作细化,让每个人都有应该完成的工作,并且对工作时间与工作内容进行考核,这样就会
使所有的人都有工作的压力。另外,王熙凤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早晨都要开早会,安排工作,并监
督执行的效果,惩治犯错的人,鼓励工作积极认真的人。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非常成功。
(2)贾探春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管理天赋,她的干练和精明不亚于王熙凤。因为贾探春是一个未
出阁的姑娘,而且素日平和恬淡,所以下人们听说是贾探春管家,便都不把她放在心上,白天睡
觉,晚上喝酒斗牌。因此,贾探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压下人们的歪风邪气,树立个人权威。
第二件事是削减开支。在减少开支的基础上,贾探春做的第三件事是增收创利。贾探春把园
子划片承包给老妈子们,用吃的、用的实物充当租金,剩下的可以由她们自己卖了赚钱。这样,
一来园子里的花草树木有人打理,枝繁叶茂;二来园子里生产的东西能充分利用起来,自给自
足;三则可以增加老妈子们的收入;四是省去了每年请园林工人修整园子的费用。贾探春做的
第四件事,是堵塞跑冒滴漏。贾府里管账的、管物的层层剥皮“, 主子有一全分,他们就得半分”,
这已经是公开的旧例,所以贾探春坚决要求园子里每年产生的收益,不能交到府里的账房,而
是直接交到大观园里。这样就实现了自收自支,免得账房雁过拔毛。
(3)秦可卿是宁国府的孙媳妇,聪明伶俐。她的性格中带着一些林黛玉的哀愁,同时也包含了一
些王熙凤的精巧。张友士给秦可卿看病时说:“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
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
至。”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秦可卿自尊心强、好胜但又脆弱的性格。秦可卿身体不好,经常患病,
但在患病时也不忘处理府中事宜。有一次秦可卿生病,不顾自己身体,终于劳身成疾,下不得床。
王熙凤道“: 我说他不是十分支持不住,今日这样的日子,再也不肯不扎挣着上来。”尤氏说“: 你
是初三日在这里见他的,他强扎挣了半天,也是因你们娘儿两个好的上头,他才恋恋的舍不得
去。”秦可卿死后,托梦给王熙凤,梦中说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
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
处 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
将家塾亦设于此……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可见秦可卿对贾府的爱,已经
不单单是一个管理者这么简单。
(4)林黛玉的管理能力可以参考一下王熙凤在探春理家期间对诸位兄弟姊妹的分析:“我正愁
没个膀臂……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
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
问他。”在王熙凤的眼中,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不错的管理者,只不过因为她们是亲戚,不好管
贾家的事务。另外,林黛玉身体孱弱多病,也不好多去劳烦她。通过王熙凤的话,我们可以看出,
抛开林黛玉的身体因素和亲戚身份,她是颇具管理才能的。第六十二回中,林黛玉和贾宝玉闲
话,林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
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由此看来,林黛玉关于家计心里自有一笔账,早
早就看出了贾府经济上的危机。
(5)薛宝钗经历丰富,改革大观园中最重大的措施就是在园内实行“承包制”,这样既可以省去
人力清扫的费用,每年还能有四百五两银子的收益。虽然这个改革措施是贾探春提出来的,但
贾探春本人其实是“摸着石头过河”,她是在去赖大家的时候,看到赖大家的园子就是这样做
的,于是得到灵感,这才决定在大观园内实施同样的措施。贾探春的社会经验是很缺乏的,所以
她忍不住感叹“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但对于薛宝钗而言,这早已是见怪不
怪的了,从薛宝钗对贾探春的评价中可以看出这一点。贾探春道:“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
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薛宝钗笑道:“真真膏粱纨绮之谈。虽是千金小姐,原不知这
事,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竟没看见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不成 ”又道:“天下没有不
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薛宝钗具有将实际与书本理论相结合的头脑,对于现实中发生
的事情,薛宝钗也能将其上升至“理论”层次,然后根据自己的博学对问题进行抽丝剥茧的分
析,堪称大才。
13. [10 分] 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依据名著中的相关内容,为该人物设计一
尊雕像,力求通过雕像的外貌、动作等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你将怎样设计呢 请具体描绘并说
明,100 字左右。
[答案] (示例)身形消瘦、弱柳扶风的林黛玉一只手扶着精巧的花锄,一只手提着装满落花的花
囊,伫立在桃花树下,回首看着飘落在自己发梢、肩头的花瓣,愁眉深锁,双眸低垂,神态凄楚,似
在叹息。
[解析]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题目要求设计一尊雕像,通过雕像的外貌、动作等表现人物的
性格,则要选取与人物有关的重要情节,且要富有画面感。其中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宝钗扑
蝶、湘云醉眠芍药裀等情节,均有画面感,且能通过葬花时的落寞神情、撕扇时的恣肆动作、
扑蝶时的灵动机智、醉眠时的娇憨可爱等反映人物的性格。可根据自己熟悉的人物及富有代
表性的情节进行设计,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