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 文 试 题本卷满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心理学有一个由来已久且不曾间断的争论,就是关于人类意识的建构。一种观点是通用智能说,即人类意识是“万能解题器”,意识中有一套通用的解题技巧,意识把它们运用于无限多的认知任务上。不管人们是在计数,还是要决定去哪家饭馆吃饭,亦或是在努力学一门外语,所使用的都是同一套认知能力。另一种观点是模块性假说,即人类意识中包含大量专门的子系统或模块,每一种都被设计用来执行非常有限的一类任务,而不能执行其他任务。例如,人们普遍相信有一个特殊的语言习得模块,这一观点源自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他认为,儿童并不是通过听取成人的谈话后用他们的通用智能来找出所说语言的规则;而是他们的意识中有一种独特的、自行运转的“语言习得机制”,它唯一的功能是,在适当刺激的情形下,让儿童学会语言。模块性假说提出的一些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这种研究也被称为“缺陷研究”。如果人类意识是万能解题器,我们就能预知,脑损伤会大致同等地影响所有认知能力。现实却并非如此。相反,脑损伤通常削弱某些认知能力而不伤及其他认知能力。例如,被称为“韦尼克区”的脑部伤害会使得病人不能理解言语,尽管他们仍然能够说出流畅的、符合语法的句子。这就表明,句子的生成和理解有独立的模块。另外一些脑损伤的病人失去了长期记忆,但是短期记忆以及说话和理解能力丝毫没有受损。这似乎再次支持了模块性观点而否定了把意识看成万能解题器的观点。这种研究尽管很有说服力,却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模块性的问题。一方面,这种研究的证据比较稀少——显然不能只是为了了解认知能力受影响的状况而随意损坏人脑。另一方面,关于数据应该如何解释存在着严重分歧。一些人认为,所观察到的脑损伤病人的认知障碍模式并不意味着意识是模块性的。他们声称,即使意识是万能解题器,即不是模块性的,脑损伤不同程度地影响不同的认知能力仍然是可能的。所以他们主张不能仅从缺陷研究来“轻率判断”意识的结构,这种研究最多只能提供有瑕疵的证据。美国心理学家杰里·福多尔在研究模块性假说时,认为大脑模块有三个重要特征:它们是领域化的,运行是强制性的,信息是分隔的。首先,认知系统是领域化的,即它是专门化的:它负责一组有限的、精确划定的任务。乔姆斯基所提出的“语言习得机制”就是领域化系统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机制的唯一功能就是使儿童学会语言——它并不帮儿童学会下棋、数数或者做其他任何事。其次,认知系统是强制性的,即我们不能选择是否让该系统运作。语言的感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你听到一个用你所通晓的语言说出的句子,你就不得不把它听成是一个句子。如果有人要你把该句听成“纯粹的噪音”,不论如何努力,你都无法做到。第三,信息是分隔的,即大脑模块分隔强调某些特定的信息,存储在认知意识的一块区域中,这块区域是我们的感知机制所不能达到的。拿恐蛇症来说,人类普遍对蛇有一种恐惧,即使明知有些蛇不危险,也很难克服这种恐惧症。因为蛇对于灵长类动物来说非常危险,所以通过自然选择,就很容易进化出对蛇的本能恐惧,存储在认知意识的一块区域中。即使你知道特定的一种蛇没有危险性,你仍然很可能害怕这条蛇,而且不愿意触摸它。该蛇不危险的信息不能进入你意识的这一部分,该部分在你看到蛇时会引起害怕的反应。这说明,每个人身上可能都有与生俱来的、信息分隔式的“恐蛇”模块。最热衷地赞成模块性假说的人相信意识完全由模块构成,但是这种观点并不被广泛接受。福多尔认为,人类意识虽非全部但部分是模块化的,感知和语言是模块化的,但思考和推理不是。为什么不是?假设你正参加陪审团,在裁决被告有罪还是无罪。你将怎样处理这一任务?你会考虑的重要问题是,被告的陈述在逻辑上是否一致,是否没有矛盾,你可能问自己,现有的证据是否刚好与被告的罪行相符,或者是否很强地支持了罪行的成立。显然你在此所用的推理技巧——检查逻辑一致性和评估证据——是通用的技巧,它们不是专门设计出来用于陪审团的,你在许多领域都使用这些技巧。所以你在仔细裁决被告的罪行时所运用的认知能力不是领域化的。同样它们的运用也不是强制性的——你必须有意识地思考被告是否有罪,并且能够在任何你想要停止的时刻停止这种思考。最重要的是,这里同样也没有信息分隔。你的任务是全面考虑,决定被告是否有罪,所以你也许必须运用所拥有的任何背景信息,只要你认为相关。例如,如果被告在审问下紧张痉挛,并且你相信紧张的痉挛总是有罪的一种标志,你就可能会利用这一推论来作出裁决。简言之,这里不存在决定一名被告是否有罪的模块,你是用“通用智能”解决这一认知问题的。意识的模块性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它在根本上是一个哲学问题。赞成模块性的人认为意识包含执行不同认知任务的特定模块,反对模块性的人否定这一点。但是我们如何判定两个认知任务是同一类还是不同类呢?脸部识别是单一的认知任务还是由两个不同的认知任务(识别男性的脸和识别女性的脸)构成的?做除法和乘法是不同的认知任务,还是都是一般的算术运算任务的一部分?这类问题是概念上的,或者说是哲学上的,而不是直接经验上的,它们对于模块性争论可能非常重要。福多尔的观点,即意识尽管不是全部但部分是模块化的,这样看来便十分合理。但是确切说来有多少模块、这些模块具体负责什么,在当前的研究状况下还是无法回答。(摘编自萨米尔·奥卡沙《科学哲学·意识是模块化的吗?》,韩广忠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普遍相信,儿童主要靠意识中的语言习得模块找出所说语言的规则,从而学会语言。B.“缺陷研究”最多只能为研究者提供有瑕疵的证据,它不能完全证明模块性假说的观点。C.被告在审问下紧张痉挛,这是有罪的一种标志,我们可利用罪犯这一反应特征作出裁决。D.赞成模块性假说的人认为脸部识别是一个认知任务,而反对者认为是两个不同认知任务。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人类意识是万能解题器的观点,如果人脑受损,就有可能影响到他的所有认知能力。B.模块性假说研究者根据脑损伤病人的表现推断,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属于不同的模块。C.“语言习得机制”具备大脑模块的三个重要特征,这使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更加专注。D.裁决被告是否有罪,基本上要靠“通用智能”解决,这一论断反驳了模块性假说的观点。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哲学的高度探讨了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模块性假说,剖析其内涵和重要特征。B.第三段运用“尽管”“却”“即使”“一些”“最多”等词语,体现了论述的严谨性。C.文章列举了大量人类意识如何建构的具体事例,从而有力地证明意识是模块化的观点。D.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文末指出模块性假说的研究方向。4.下面是米勒-利耶尔错觉图,人们普遍感觉上面的横线更长,即使被告知两条横线一样长,这种错觉也不会消失。请结合材料,解释上述现象。5.学术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提要,便于读者迅速了解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请在①、②处填写合适的内容,为本文写一段提要。人类意识的建构一直是心理学领域争论不休的话题。文章主要探讨 ,在与通用智能说的比较中,从“缺陷研究”、大脑模块特征以及哲学本质等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刘泥鳅聂鑫森潭州木工厂加工的产品:家具、包装箱、枪托、纤维板、木屑板。所使用的原材料:杉、松、柏、樟、桐、柳、楠……湘江在工厂这里拐出一个大湾;岸上也没什么人家,十分幽静。白天人喧车吼,很是热闹。但到了晚上,就只剩下一个守排人,冷森森的。守排的活计虽很轻松,但责任重,且孤苦不堪。当年贮木场领导让大家主动报名时,大家都低头不应。结婚四年并有了两个孩子的刘泥鳅蓦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去!”刘泥鳅自小就住在湘江边,身体壮,水性好,很喜欢喝烈酒,但很少有醉的时候。别看他爱喝酒又没读过多少书,他很喜欢厂宣传科有一年给他家的对联:“笑陪一江风浪,独守几块木排。”“独”不假,“笑”亦真。天一黑,他腰系一个盛酒的葫芦,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木排上。木排上有一个“人”字形的杉皮木棚,刮风落雨下雪时可供他坐或卧;天气好时星月交辉,他喜欢坐在木棚外,不时地喝口酒,其喜洋洋矣。刘泥鳅困了时,就到木棚里的地铺上眯一眯眼,天热是赤膊、短裤,天冷盖着被子也是短裤、赤膊。他头一落枕,鼾声便起,但只要木排上有细小的声响,他立刻就会醒。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木排上积雪很厚,反射出一片朦胧的雪光。刘泥鳅喝过几口酒后,钻进被子里酣睡。到凌晨三点钟时,他听见木棚外有细碎的脚步声,从木棚一头一尾两个方向包抄而来。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六个人,肯定是歹徒,企图在不声不响中,把他摁倒、上绑、口里塞上棉花,然后好偷窃贵重木材。他悄悄地灌下几口烈酒,短裤、赤膊蹿出被窝,再飞快地跳出木棚,大喊:“抓贼啊!抓贼啊!”那几个人早已“踩点”知道这是个僻静处,依旧向刘泥鳅逼近。刘泥鳅快速地退到木排边,警告说:“今夜有雪光,我已看清你们的面目了!有本事的跟我来!”说完,他一个鲤鱼翻身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游到两丈开外,再停下来,原地踩水让身子向上昂出一截,一边大笑,一边大喊:“抓贼啊!抓盗木贼啊!”歹徒先是愣住,接着是惊慌。为首的一个大汉一挥手,他们便急急地逃离木排,上岸去了。还有一年的一个秋夜,皓月当空,一个看似文静的小伙子拿着钓竿,到木排上垂钓。他坐在临江的木排边,远离木棚,旁若无人的样子。刘泥鳅知道,这个季节钓的是鱼,春肥秋也肥。小伙子还从帆布袋里拿出一瓶“茅台”酒,不时地小啜一口。酒香随风飘过来,刘泥鳅的喉结立马上下蠕动,心里说:“好酒!”他坐在木棚前,一直盯看那个小伙子,觉得他是个有趣的人。到子夜时,小伙子还一无所获。他收拾好钓竿,拿着酒瓶站起来,叹了口气,说:“今夜鱼不赴钓,应嫌我是生人,且把酒倒入江中以订交,明夜我再来。”他真的把酒瓶中所剩的酒倒入江水里,再把瓶子朝江中一扔。刘泥鳅觉得这“把酒醉滔滔”的场景很动人,何不邀这小伙子一谈?木棚里有酒,还有佐酒的炒花生米!他快步上前说明来意,小伙子先是推辞,然后才勉强应允。他们在木棚外相对而坐,摆上两个酒杯、一碟花生米。小伙子说:“这才叫萍水相逢哩,明晚我带酒菜来,以作答谢。”刘泥鳅说:“你客气了,干!”“好,干!”彼此不问姓名和来历,只说闲话只喝酒。葫芦里可盛两斤酒,喝得快完时,小伙子有些醉意了,刘泥鳅却依旧清醒如常。天边现出淡微的曙色。小伙子说:“我该走了。”刘泥鳅说:“且慢!我有句话要说,你的酒量不错,可我胜你一筹,不,是胜几筹,望以后好自为之。”小伙子跌跌撞撞地走了。这些事,刘泥鳅从不对领导和同事们说,也不对家人说,怕老婆和孩子担惊受怕。反正,他当守排人期间,没发生过偷盗木材的事故,大家都认为是社会治安好,更是刘泥鳅运气好的缘故。年年评劳模、评先进工作者,没有人会想起刘泥鳅!刘泥鳅年满六十岁,高高兴兴地退休了,又有新人接替了他的职位。两个孩子早已结婚生子。妻子比他小两岁,已在五十五岁时退休在家。日子过得平淡如水,安逸舒闲。只是天一落黑,无论阴晴雨雪,刘泥鳅依旧腰系酒葫芦,准时出门。妻子问:“又到枫溪湾去?”“对,我到木排上去转一转,和现在的守排人聊聊天,喝几口酒,再回来安安心心睡觉,做一个好梦。”(节选自《小说月刊》)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守排的活计虽然责任重大而且孤苦不堪,但很轻松,所以当年贮木场领导让大家主动报名时。结婚四年并且有了两个孩子的刘泥鳅立刻报了名。B.“歹徒先是愣住,接着是惊慌”。是因为他们没想到刘泥鳅会跳进冰冷的江水中躲过绑架,再加上之前听他说“今夜有雪光,我已看清你们的面目了”。C.刘泥鳅与小伙子喝酒,是为了开解小伙子,让他不要因为没有钓到鱼而伤心,也为第二天的两人相约喝酒做好情节上的铺垫。D.刘泥鳅经历的“这些事”从不对领导和同事说,也不对家人说,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木排上没有发生过偷盗事故是社会治安好,更是刘泥鳅运气好。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通过对贮木场周围环境的描写,突出了守排点的冷清偏僻,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B.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典型细节,将一位普通的守排人形象刻画得丰滴而生动。C.小说的主人公是刘泥鳅,但对歹徒、小伙子、妻子的形象也有所刻画,有力地反衬了主人公形象。D.小说结尾部分写刘泥鳅和妻子的对话,寥寥几笔,意味深长,为丰富人物思想情感增添了精彩的一笔。8.请简要分析小说中“酒”的作用。9.假如刘泥鳅当选为“劳动模范”,请结合文本简述他当选的理由。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北汉主闻太祖晏驾,甚喜,谋大举入寇,遣使请兵于契丹。二月,契丹遣其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衮将万余骑如晋阳。北汉主自将兵三万,以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与契丹自团柏南趣潞州。北汉兵屯梁侯驿,昭义节度使李筠遣其将穆令均将步骑二千逆战,筠自将大军壁于太平驿。张元徽与令均战,阳不胜而北,令均逐之,伏发,杀令均,俘斩士卒千余人。筠遁归上党,婴城自守。世宗闻北汉主入寇,欲自将兵御之,曰:“崇幸我大丧,轻朕年少新立,有吞天下之心,此必自来,朕不可不往。”北汉主不知帝至,过潞州不攻,引兵而南。是夕,军于高平之南。癸巳,前锋与北汉兵遇,击之,北汉兵却,帝虑其遁去,趣诸军亟进。北汉主见周军少,悔召契丹,谓诸将曰:“吾自用汉军可破也,何必契丹。今日不惟克周,亦可使契丹心服。”诸将皆以为然。杨策马前望周军,退谓北汉主曰:“勍敌也,未可轻进!”北汉主奋髯,曰:“时不可失,请公勿言,试观我战。”衮默然不悦。合战未几,樊爱能引骑兵先遁,步兵千余人解甲呼万岁,降于北汉。帝见军势危,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太祖皇帝时为宿卫将谓同列曰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又谓张永德曰:“贼气骄,力战可破也。公麾下多能左射者,请引兵乘高西出为左翼,我引兵为右翼以击之。国家安危,在此一举。”永德从之,各将二千人进战。太祖皇帝身先士卒,驰犯其锋,士卒死战,无不一当百,北汉兵披靡。北汉主衰老力惫,伏于马上,昼夜驰骤,殆不能支,仅得入晋阳。帝欲诛樊爱能等以肃军政,犹豫未决。己亥,昼卧行宫帐中,张永德侍侧,帝以其事访之。对曰:“爱能等素无大功,忝冒节钺,望敌先逃,死未塞责。且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军法不立,虽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之!”帝掷枕于地,大呼称善。即收爱能及所部军使以上七十余人,责之曰:“汝曹皆累朝宿将,非不能战;今望风奔遁者,无他,正欲以朕为奇货,卖与刘崇耳。”悉斩之。自是骄将惰卒,始知所惧,不行姑息之政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平之战》)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太祖皇帝A时为宿B卫将C谓同列D曰E主危F如G此H吾属I何J得K不致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庆幸,文中指北汉主庆幸后周太祖去世,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的“幸”词义不同。B.乘,是登上之义,文中指率领士卒登上高处,与《氓》中“乘彼垣,以望复关”的“乘”词义相同。C.己亥,干支,可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与《扬州慢》中的淳熙丙申至日中“丙申”作用相同。D.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授予符节、节钺的过程仪式常被称为“假节”。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汉主刘崇认为后周皇帝刚死,谋划进犯后周,向契丹借兵,但见后周军队人数少,后召来契丹军队。B.后周世宗面对北汉入侵,在战争形势危急时刻,身先士卒,带领侍卫亲兵冒着流矢飞石督战,鼓舞士气。C.张永德、太祖皇帝登上高处,分为左右两翼,各自率领两千人部队前进战斗,士兵以一当百,击溃敌军。D.皇帝借诛杀望风逃跑的樊爱能等军官,整肃军纪,树立军威。由此,骄横将领和息惰士兵知道军法可畏。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击之,北汉兵却,帝虑其遁去,趣诸军亟进。(2)北汉主衰老力惫,伏于马上,昼夜驰骤,殆不能支。14.请简要概括后周在高平之战取胜的原因。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春庄酒后王绩郊扉乘晓辟,山酝及年开。柏叶投新酿,松花泼旧醅。野妻临瓮倚,村竖捧瓶来。竹瘤还作杓,树瘿即成杯。北潭因醉往,南亩带星回。田家多酒伴,谁怪玉山颓①?[注]①玉山颓,形容喝酒倾倒的样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天刚亮诗人就打开院门,拿出自酿美酒;“山酝”二字点题,引出下文。B.五、六两句中,“野妻临瓮”“村竖捧瓶”具有画面感,描绘了率性随意的生活场景。C.九、十两句中,“因醉往”“带星回”写出了诗人酒后畅游的快乐和勤于农事的辛劳。D.作者在诗中描写了村居时的生活情景,语言朴实生动,情感率真,诗风远追陶渊明。16.本诗与杜甫的《客至》都写到酒的多少,前者写“多酒伴”,后者写“尽余杯”,两者蕴含的情致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总结种树经验时借“ , ”的比喻,表明种植时精心培育,种植后“勿动勿虑”才是保持树木天性的最佳方式。(2)青年人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的号召,做调查研究时应避免出现苏轼《石钟山记》中提到“ , ”的做法。(3)南宋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 , ”两句号召有志之士要投笔从戎,不要空发感慨。(4)古代京城百业兴旺,精英荟萃,又被称为“京华”,唐宋诗词里经常出现“京华”,如“ ,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和人艺的静水深流相比,李六乙版《茶馆》有更加震耳的跫音,它制造出时间流逝的错觉,戏剧动作的幅度被延展了,同时又强化戏剧的情感张力,使舞台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得到了拓展,使戏剧的观赏性得以提高。其中,最大的感动来自两处“大停顿”的静场处理。一是清朝末年,当常四爷为那对饥饿的母女赏出两碗臊子面后,一句“大清国要完”惹来二位办案的官差寻衅,“莫谈国事”的舞台一下子陷入凝固长久的死寂,唯有吱吱唧唧的竹椅扭曲声,由小而大复而由弱渐强地灌满整个剧场,直到散落在矮桌竹椅里的茶客 ① 地依次站立起来,望着常四爷被押解而去的背影,舞台上才重新恢复四起的叫卖吆喝声。二是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当年被刘麻子倒卖给庞太监的少女康顺子,如今携义子康大力来到茶馆, ② 地遇到恶习难改的刘麻子,在推诿躲避中,刘麻子竟被当作逃兵砍了头,散落的茶客成了骤然聚拢的围观者、沉默者……他们一个个转过身来面对观众的时候,竟然是一副副自得其乐的嗜血满足模样。那种令人 ③ 的戏剧场景,让人一下子联想到鲁迅《药》里,华老栓为儿子争抢“人血馒头”的情景。18.下列句子中的“才”与文中加点的“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香雪慌得脸都红了。她才十七岁,还没学会怎样在这种事上给人家帮腔。B.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C.《劝学》勉励人们要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D.我现在只想知道他到底为什么这样着急,才来城里一天就要走。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蜜蜂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传粉昆虫,但近年来面临着生存压力。蜂螨是蜜蜂体表寄生害虫,目前已成为蜜蜂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其中,狄斯瓦螨(大蜂螨)和梅氏热厉螨(小蜂螨)是 ① 。长期以来, ② 。传统上认为,大蜂螨主要以蜜蜂的血淋巴为食。但近年来的研究却颠覆了这一认知,认为大蜂螨在不同生活阶段的取食部位和食物来源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在繁殖期,大蜂螨主要寄生在封盖巢房中的蜂蛹上,取食部位多位于蜂蛹第二腹节的腹面,这一时期的大蜂螨主要取食蜂蛹的血淋巴。而在传播期,大蜂螨则寄生在成蜂的腹部,并以成蜂的脂肪体为食。相比之下,小蜂螨的口部结构特征使其不能取食于成蜂,主要以蜜蜂幼虫和蛹的血淋巴为食。这种取食习性,使得小蜂螨对蜜蜂的危害尤为严重。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全面认识蜂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③ 。科研人员可以针对蜂螨的取食习性和寄生适应性,开发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蜜蜂的健康。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①②③22.请用因果关系的复句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0个字。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曾说过,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又不可以“今”境自足,毫不拿出“现在”的努力谋“将来”的发展。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现在”的你正处在人生拔节孕穗的黄金时期,李大钊的这段话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参考答案1.B 2.C 3.B 4.①上面的横线更长的认知被大脑分隔强调,并存储在人的感知机制所不能达到的一块区域中。②即使知道两条横线一样长,但该信息不能进入到这一区域,因此错觉不会消失。 5. 模块性假说在意识中的合理性 意识可能部分模块化,但确切的模块数量和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儿童主要靠意识中的语言习得模块找出所说语言的规则”错,根据原文“人们普遍相信有一个特殊的语言习得模块,……他们的意识中有一种独特的、自行运转的‘语言习得机制’,它唯一的功能是,在适当刺激的情形下,让儿童学会语言”,这是“模块性假说”的观点;而“儿童并不是通过听取成人的谈话后用他们的通用智能来找出所说语言的规则”是“通用智能说”的观点,选项将这两句话进行重新拆解、排列,“找出所说语言的规则”的是通用智能,而非语言习得模块。C.“被告在审问下紧张痉挛,这是有罪的一种标志”错,根据原文“例如,如果被告在审问下紧张痉挛,并且你相信紧张的痉挛总是有罪的一种标志,你就可能会利用这一推论来作出裁决”,可见本句运用了假设论证的论证方法,假设人们相信紧张的痉挛总是有罪的一种标志,可能会利用这个推论作裁决。D.“赞成模块性假说的人认为脸部识别是一个认知任务,而反对者认为是两个不同认知任务”错,根据原文“赞成模块性的人认为意识包含执行不同认知任务的特定模块,反对模块性的人否定这一点。但是我们如何判定两个认知任务是同一类还是不同类呢?脸部识别是单一的认知任务还是由两个不同的认知任务(识别男性的脸和识别女性的脸)构成的?……这类问题是概念上的,或者说是哲学上的,而不是直接经验上的……”,可见原文并没有就选项中提及的话题给出论断,选项犯了过度推断的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语言习得机制’具备大脑模块的三个重要特征”错,根据原文“美国心理学家杰里·福多尔在研究模块性假说时,认为大脑模块有三个重要特征:认知系统是领域化的,运行是强制性的,信息是分隔的。首先,认知系统是领域化的,即它是专门化的:它负责一组有限的,精确划定的任务”,“乔姆斯基所提出的‘语言习得机制’就是领域化系统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机制的唯一功能就是使儿童学会语言——它并不帮儿童学会下棋、数数或者做其他任何事”,可见语言习得机制是领域化的例子,是否具备其他特征,文中并未提及。故选C。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模块性假说”错。根据原文“另一种观点是模块性假说,即人类意识中包含大量专门的子系统或模块,每一种都被设计用来执行非常有限的一类任务,而不能执行其他任务。例如,人们普遍相信有一个特殊的语言习得模块,这一观点源自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可见诺姆·乔姆斯基的观点是“人们普遍……模块”,模块性假说并非诺姆·乔姆斯基提出。C.“有力地证明了意识是模块化的观点”错,文章所应用的论据,都基于心理学中的其中一种观点是“意识是模块性的”,具体展开讨论了在这一观点下的争论。最后结论是“意识尽管不是全部但部分是模块化的”比较合理,所以选项表意与原文不符。D.“解决问题”错。根据“但是确切说来有多少模块、这些模块具体负责什么,在当前的研究状况下还是无法回答”可知,本文并未解决问题。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大脑模块信息分隔的特征是:强调某些特定的信息已被存储在认知意识的一块区域中,这块区域是我们的感知机制所不能达到的。在米勒——利耶尔错觉图中,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两条横线的长度信息时,由于人的认知机制是信息分隔的,两条横线不一样长的错觉认知被信息分隔,该认知信息已被存储在认知意识的一块区域中,这块区域是我们的感知机制所不能达到的。尽管我们知道它们实际上等长,但这个认知信息却进入到你意识的这一部分、无法触及到我们感知机制中负责判断长度的那一部分。因此,当我们看到这两条横线时,我们的大脑会产生上面那条横线看起来更长的错觉。5.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结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文采用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第一段结合“心理学有一个由来已久且不曾间断的争论,就是关于人类意识的建构.……另一种观点是模块性假说,即人类意识中包含大量专门的子系统或模块,每一种都被设计用来执行非常有限的一类任务,而不能执行其他任务”可知,本文主要论述了关于人类意识建构的模块性假说观点;第二至五段,结合“模块性假说提出的一些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这种研究也被称为‘缺陷研究”等可知,先后通过“缺陷研究”和“恐蛇”“裁决罪行”这些事例得出福多尔的意识尽管不是全部但部分是模块化的观点的合理性;第六段得出意识的模块性问题在根本上是一个哲学问题的结论;第七段结合“福多尔的观点,即意识尽管不是全部但部分是模块化的,这样看来便十分合理。但是确切说来有多少模块、这些模块具体负责什么,在当前的研究状况下还是无法回答”可知,意识可能部分模块化,但确切的模块数量和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由此得出答案:①模块性假说在意识中的合理性;②意识可能部分模块化,但确切的模块数量和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6.B 7.C 8.①推动情节发展。交代了刘泥鳅酒量好的特点,为后文两件事的情节展开做铺垫。②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了刘泥鳅酒中有勇、酒中有谋的特点。 9.①勇担重任。在大家都不愿做这份守排工作时,主动报名。②忠于职守。在他当守排人期间,没发生过偷盗木材的事故。③机智勇敢。与各路盗贼周旋斗争,智退盗贼。④不慕名利。有功劳不张扬,不被评优不抱怨,退休之后还关心木场安全。【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守排的活计……很轻松,所以……刘泥鳅立刻报了名”错误。守排的活计虽很轻松,但责任重且孤苦不堪,刘泥鳅是勇担重任,不是贪图轻松。C.“是为了开解小伙子,让他不要因为没有钓到鱼而伤心,也为第二天的两人相约喝酒做好情节上的铺垫”错误。原文有“我有句话要说,你的酒量不错,可我胜你一筹,不,是胜几等,望以后好自为之”,是为了告诫小伙子不要走邪道,小伙子也是为了盗取木材。D.“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木排上没有发生过偷盗事故是社会治安好,更是刘泥鳅运气好”错误。他不说是不想表功,更不想家人担心。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能力。C.“有力地反衬了主人公形象”错误。对歹徒、小伙子形象的刻画是为了反衬刘泥鳅的形象,但是对妻子形象的刻画不是反衬。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中物象作用的能力。小说中物象作用可从人物塑造、情节及主旨等角度考虑。“酒”贯穿全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由“天一黑,他腰系一个盛酒的葫芦,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木排上”可知,喝酒是刘泥鳅的爱好;由“刘泥鳅自小就住在湘江边,身体壮,水性好,很喜欢喝烈酒”“他悄悄地灌下几口烈酒,短裤、赤膊蹿出被窝,再飞快地跳出木棚”“他一个鲤鱼翻身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游到两丈开外,再停下来,原地踩水让身子向上昂出一截,一边大笑,一边大喊”可知,因为喝酒能御寒,他才能跳进冰冷的江水中;小伙子以喝酒来掩饰偷木材的企图,刘泥鳅凭着喝酒,不动声色地震慑了心怀不轨的小伙子,使他打消偷木材的念头。“酒”交代了刘泥鳅水性好酒量大的特点,为后文两件事的情节做铺垫。刘泥鳅爱酒,酒量大,胆色也大。小说通过“酒”丰富了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酒中有勇、酒中有谋的刘泥鳅。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能当选为“劳动模范”,即是有优秀的劳动品质和相关过硬的本事,筛选文中相关内容分析概括即可。由“守排的活计虽很轻松,但责任重,且孤苦不堪。当年贮木场领导让大家主动报名时,大家都低头不应。结婚四年并有了两个孩子的刘泥鳅蓦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去!’”可概括出:勇担重任。在大家都不愿做这份工作时,主动报名。由“他当守排人期间,没发生过偷盗木材的事故”可概括出:忠于职守。在他当守排人期间,没发生过偷盗木材的事故。由“他一个鲤鱼翻身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游到两丈开外,再停下来,原地踩水让身子向上昂出一截,一边大笑,一边大喊:‘抓贼啊!抓盗木贼啊!’”“刘泥鳅说:‘且慢!我有句话要说,你的酒量不错,可我胜你一筹,不,是胜几筹,望以后好自为之。’”可知,冬夜,六个歹徒想要偷木材,被刘泥鳅吓跑。秋夜,刘泥鳅识破了小伙子以钓鱼和喝酒为掩护想要偷窃木材的企图,并告诫小伙子好自为之。他与各路盗贼周旋斗争,智退盗贼,可见他机智勇敢。由“这些事,刘泥鳅从不对领导和同事们说,也不对家人说,怕老婆和孩子担惊受怕”“大家都认为是社会治安好,更是刘泥鳅运气好的缘故。年年评劳模、评先进工作者,没有人会想起刘泥鳅”“对,我到木排上去转一转,和现在的守排人聊聊天,喝几口酒,再回来安安心心睡觉,做一个好梦”可概括出:不慕名利。有功劳不张扬,不被评优不抱怨,退休之后还关心木场安全。10.CEH 11.C 12.C 13.(1)发起攻击,北汉军后退。后周世宗顾虑敌军逃跑,催促各路军队急速前进。(2)北汉主年纪已大身体衰老力气用尽,趴在马背上,白天和晚上都在骑马疾驰,几乎不能支撑。 14.①皇帝冒矢石督战;②军队作战勇敢;③北汉轻敌。【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宋太祖皇帝赵匡胤当时任后周警卫将领,对同伴说:“主上如此危险,我等怎么能不拼出性命!”“太宗皇帝”是主语,“为”是谓语,“宿卫将”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在C处断开;“曰”为断句标志,后面E处断开;“主危如此”的主语为“主”,“吾属”是下句主语,句式结构齐全,“吾属”前H处断开。故CEH三处需要断句。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庆幸;/希望。句意:北汉主庆幸后周太祖去世。/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B.正确。句意:请你率领士兵登上西侧高地攻打北汉敌寇左翼。/登上那堵破土墙。C.错误。“己亥”,文中纪日;“丙申”,为纪年。句意:己亥(二十五日),皇帝白天躺在行宫的帐篷中。/淳熙时期丙申年冬至日。D.正确。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张永德、太祖皇帝登上高处”错,从“太祖皇帝时为宿卫将,谓同列曰:‘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又谓张永德曰:‘贼气骄,力战可破也。公麾下多能左射者,请引兵乘高西出为左翼,我引兵为右翼以击之。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可知,是张永德登到高处,没有交代太祖皇帝。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却”,撤退;“遁”,逃跑;“趣”,催促。(2)“伏”,趴;“骤”,急速;殆,几乎。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从“帝见军势危,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可知,后周皇帝能够以身犯险,亲自监督战役;②从“士卒死战,无不一当百”可知,后周士兵们都勇猛作战,锐不可当;③从“吾自用汉军可破也,何必契丹。今日不惟克周,亦可使契丹心服”可知,北汉主轻视后周。参考译文:北汉主听说后周太祖郭威去世,非常高兴,图谋大举进攻后周,派遣使者到契丹请求出兵。二月,契丹派遣其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衮率领万余骑兵到晋阳去。北汉主亲自率领三万士兵,任命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和契丹军一起从团柏南部赶赴潞州。北汉军队驻扎在梁侯驿,昭义节度使李筠派遣他手下的将领穆令均率二千步兵迎战,李筠亲自率领大军驻扎在太平驿。张元徽与穆令均作战,假装战败逃走,穆令均追击他,北汉伏兵突然出击,杀死穆令均,俘虏斩杀士兵一千多人。李筠逃归上党,据城自守。后周世宗听说北汉主领兵入侵,准备亲自率领军队抵抗,世宗说:“刘崇庆幸我国有大丧,轻视朕年轻新近即位,有吞并天下的野心,此次必定亲自前来,我不能不去。”北汉主不知后周世宗到达,所以经过潞州时没有进攻,领兵向南,当晚,军队驻扎在高平城南。癸巳,后周前锋部队与北汉军队相遇,发起攻击,北汉军队后退,世宗担心敌军逃跑,催促各军急速前进。北汉主见到后周军队人数少,后悔召来契丹军队,对各个将领说:“我自己率领汉军就可以攻破周军,何必使用契丹军队呢。今天我不只是要战胜后周,也还要使契丹从内心臣服。”各个将领都认为如此。杨衮驱马向前观望北周军队,退下来对北汉主说:“是劲敌啊,不可轻易冒进!”北汉主扬起两颊长须说:“时机不可丧失,请您不必多言,试看我出战。”杨衮沉默不快。战后不久,右军主将樊爱能领着骑兵逃跑,一千多步兵脱下盔甲口呼万岁,向北汉投降。后周世宗看到形势危急,自己带领贴身侍卫冒着流矢飞石督战。宋太祖皇帝赵匡胤当时任后周警卫将领,对同伴说:“主上如此危险,我等怎么能不拼出性命!”又对张永德说:“贼寇只不过气焰嚣张,全力作战可以打败!你麾下多善于左手射箭的人,请你率领士兵登上西侧高地攻打北汉敌寇左翼,我带兵攻击右翼。国家安危存亡,就在此一举。”张永德听从,各自率领二千人前进战斗。宋太祖皇帝身先士卒,快马冲向北汉前锋,士兵拼死战斗,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军队溃败。北汉主年纪已大身体衰老力气用尽,趴在马背上,白天和晚上都在骑马疾驰,几乎不能支撑,仅仅到达晋阳。后周世宗想诛杀樊爱能等人以整肃军纪,但犹豫未决,己亥(二十五日),白天躺在行宫的帐篷中,张永德在旁边侍侯,世宗拿此事询问他,张永德回答说:“樊爱能等人平时没有大功,滥竽充数辱没符节与斧钺,远远看到敌人就首先逃跑,即使杀掉也无法抵消其罪行。况且陛下正想平定四海,一统天下,如果军法不能确立,即使有勇猛武士,百万大军,又怎么能为陛下所用!”世宗将枕头掷到地上,大声称好。立即拘捕樊爱能以及所部军使以上的军官七十多人,斥责他们说:“你们都是历朝的老将,不是不能打仗;如今望风而逃,没有别的原因,正是想将朕当作稀有的货物,出卖给刘崇罢了!”随即将他们全部斩首。从此骄横的将领、怠惰的士兵开始知道军法的可怕,姑息养奸的政令不再通行了。15.C 16.情致不相同。①杜诗中,“尽余杯”指诗人邀请邻翁一饮而尽,表现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热情待客的诚恳,流露出真挚诚朴的情怀。②王诗中,“多酒伴”指诗人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表现村居生活的怡然自得,流露出旷达不羁的情怀。【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勤于农事的辛劳”表述错误。此诗主要围绕“春庄酒后”着笔,写王绩夫妇受邀到某一村子参加“酿酒大会”的全过程。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参加农事,而是参加宴会很晚才回来。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杜诗《客至》中,“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这两句把客至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自己陪客人喝酒还不尽兴,干脆隔着篱笆把邻居老翁招呼过来,“尽余杯”指一饮而尽,这是待客最热情诚恳的表现,表现了诗人有客来访的欣喜和热情的待客之道,流露出真挚诚朴的情怀。王诗主要写王绩夫妇受邀到某一村子参加“酿酒大会”的全过程。“田家多酒伴,谁怪玉山颓?”,“多酒伴”可见诗人爱酒,传说王绩的妻子也好酒,夫妇感情甚笃,因而无论是王绩喝醉了倒下还是妻子喝醉了倒下,诗人都觉得是一种乐事,并不会怪罪对方,从中可见村居生活的怡然自得,流露出旷达不羁的情怀。17. 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快投笔 莫题柱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惟悴/忆昔游京华,自言生羽翼)【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莳、置、臆、投、柱、薄、骑。18.B 19.①瞠目结舌 ②冤家路窄 ③毛骨悚然 20.它制造出时间流逝的错觉,延展了戏剧动作的幅度,强化了戏剧的情感张力,拓展了舞台艺术表现的可能性,提高了戏剧的观赏性。【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同一词语不同语境的不同含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才”是副词,表示强调。A.才,副词,刚刚。B.才,副词,表示强调。C.连词,表示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然后会出现某种情况,前面常有“只有”“必须”“由于”一类的词语。D.才,副词,表示数量少、程度低,相当于“仅仅”“只”。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根据前文“惹来二位办案的官差寻衅,‘莫谈国事’的舞台一下子陷入凝固长久的死寂,唯有吱吱唧唧的竹椅扭曲声”可知,这里是茶客们看到二位办案的官差抓走了常四爷,都非常吃惊、害怕,故可填“瞠目结舌”。 瞠目结舌: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也形容人害怕的表情。 ②处,根据空前句“当年被刘麻子倒卖给庞太监的少女康顺子,如今携义子康大力来到茶馆”可知,刘麻子和康顺子是仇人,恰巧在茶馆里遇到了,故可填“冤家路窄”。 冤家路窄:指仇敌相逢在窄路上。 ③处,根据前文“刘麻子竟被当作逃兵砍了头”可知,当时砍头流血的场面是非常令人害怕的,故可填“毛骨悚然”。毛骨悚然: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恐惧惊骇的样子。20.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整句指整齐匀称、句子结构相类似的句式,往往构成对偶、排比的修辞格式。据此可知是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结构一致的句子,考生需要找到一个标杆句,分析第一个分句“制造出时间流逝的错觉”可知,此句子是动宾结构,“制造”是动词,“时间流逝的错觉”是宾语,这可以作为标杆句,可以把后面的分句改为动宾结构,从而使各分句结构一致。原句可修改为“它制造出时间流逝的错觉,延展了戏剧动作的幅度,强化了戏剧的情感张力,拓展了舞台艺术表现的可能性,提高了戏剧的观赏性”。21. 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蜜蜂体表寄生虫 人们对蜂螨的取食习性存在误解 也为防治蜂螨提供了新思路 22.蜂螨严重威胁了蜜蜂的健康,因此我们要明确蜂螨的取食习性,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文提到“蜂螨是蜜蜂体表寄生害虫”,此处单举出两种,并在后文着重加以介绍,则表明其是最具代表性的,故应填“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蜜蜂体表寄生虫”。②此处是领起句,文段话题是蜂螨的取食习性,后文谈传统看法被颠覆,故此处应填“人们对蜂螨的取食习性存在误解”。③此处句子和前文为递进关系,句式应为“也……”,谈研究的重要意义,结合后文“开发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蜜蜂的健康”可知,是能更好地防治蜂螨,故应填“也为防治蜂螨提供了新思路”。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选用句式概括要点的能力。第一段,“蜂螨是蜜蜂体表寄生害虫”“最大威胁”,谈蜂螨严重威胁了蜜蜂的健康;第二段,“大蜂螨……取食部位多位于蜂蛹第二腹节的腹面……这一时期的大蜂螨主要取食蜂蛹的血淋巴”“小蜂螨的口部结构特征使其不能取食于成蜂,主要以蜜蜂幼虫和蛹的血淋巴为食”,谈近年研究出蜂螨的取食习性;第三段,“科研人员可以针对蜂螨的取食习性和寄生适应性,开发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蜜蜂的健康”,谈研究为防治蜂螨提供了新思路。分析以上内容可知,因蜜蜂受到蜂螨严重威胁,所以明确出蜂螨的取食习性,就可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用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整合以上内容即可得出答案。23.例文:今天的意义千年前的孔子面对流逝不歇的河水,发出永恒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和生死一起成为人类注定无法逾越的极限。百年前的先驱,唯物主义者李大钊,认为“吾人在世,宜善用 ‘今’,努力为将来谋发展”,先进人物将目光对准了当时和将来的社会,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觉醒。时间,从昨天走到今天,即将走向明天,昨天和今天都留下了我们各种痕迹,留恋的、遗憾的昨天,奋斗的、多烦忧的今天,充满梦想的、不确定性的明天。这三个时间串联起了我们的人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和可以把握的呢?唯心者的答案可能是任何一个,但是坚定的唯物者李大钊选今天,作为新时代处在人生黄金时期的我们年轻一辈,又该如何选择呢?我们的传统文化深厚长远,说起来为世人骄傲,但是古老的国家却极有可能陷入历史经验的陷阱中而毫无觉察,在古典的诗词中怀旧抒情的诗歌数不胜数,“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浪漫主义者的李白似的洒脱也对逝去的昨日念念不忘。直至百年前的鲁迅在作品中刻画了比比皆是的往后看的灵魂,《藤野先生》中留学日本大清国的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像极了其保守老旧的祖先。五四时期,各种先进思潮对守旧封闭的中国展开了各式的嘲讽和批判,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对待过往的历史经验采取了解剖式的批判,“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的阿Q成为经典的文学形象,不仅是因为文学成就,在阿Q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老旧的中国在新文化、新世界面前的尴尬和没落。我们也有喊出了“祖宗之法不足畏”的改革家北宋王安石,为了实行适应当时发展新政策而舍生赴死的商鞅和戊戌六君子,打开中国历史,着眼于当下的变法运动像盛开在夜空里的烟花一样,繁星点点,给封建王朝带去哪怕是一瞬间的绚烂。我们青年学生,正处在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活在当下,着眼未来的人生态度才是顺时代潮流的先进人生之道。不要等有时间才做,更不要被过去的失败羁绊,要做就立即执行,just do it,世界通用正确对待时间的态度。习主席近几年五四青年节所发表的寄语都充满了对年轻人珍惜当下,奋力有为,敢于担当时代重任的殷殷期盼,那我们就不念过往,不惧未来,活在属于自己的青春岁月里,创造今天的当下的辉煌时代,朋友们“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牢记使命,脚踏实地,期待未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为李大钊的一段精彩论述,主要围绕“现在”“过去”“将来”展开的。“过去”指向事物的起点,“未来”指向事物的终点,而这两者的联结点是“当下”。分析材料,可知有三层意思蕴含其中,其一:不能今日多烦忧,而向往回到过去;其二:不能因为今日多烦忧,而空想未来;其三:不能沉溺在今日安逸,而不为将来奋斗努力。如果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三者,就能勾画出一条从“过往”通向“现在”,“现在”通向“未来”的逻辑推进线。“过去”可以为“未来”积累经验,积蓄力量等;而“未来”则可以将“过去”的愿景化为现实,未知化为已知等。题干明确写作主体为“‘现在’的你”,以学生的身份来写关于“过去”“现在”“将来”的认识,可以写现在和未来,现在我们要怎么做,期待的未来才会到来,具体可以是日常生活和可以触及的社会活动等内容,重点要突出如何要把握现在;可以写回忆过去,总结经验,为现在的努力寻找过往的依据,具体可以是过去取得成绩给予的自信,也可以是过去失败带来的反思和经验总结,落脚还是现在,过去的信心和经验是如何辅助现在正在进行的努力;在这两种写法种适当穿插只关注未来和过去的错误做法及其带了的不良后果。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重心都应该是现在,与材料给出的结论一致。总结论点: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努力在当下。所以作文内容应理清了三者逻辑上的内在关联——善于总结过去(包括成功和失败),立足现在(用过去的经验和对为未来的追求指导现在),着眼未来(蓝图和理想),突出“今天”的意义。立意:1.立足现在,放眼将来。2.回首过去,助力当下前行。3.过去无怨,现在无悔,将来可期。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