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①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③ ,夜泊秦准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⑤古人常常登高望远,抒怀言志。杜甫在《望岳》中“ , ”抒发的是壮志凌云的豪情,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 , ”表达的是远大抱负与大无畏精神。
2.阅读以下文字,按要求答题。(9分)
中国传统工艺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宋锦以华美的织金纹样闻名,繁复的图案常以金线点zhuì( ),尽显富贵气象;苏扇精巧雅致,轻摇间蓦( )然生风,扇面书画更添文人意趣;核雕于方寸之间施展刀工,人物花鸟栩栩如生,观者无不bǐng( )息细赏;留青竹刻则特别需要匠人与竹材的________,刻刀在竹筠上游走,保留青皮为图,露出竹肌为底。这些凝聚智慧与时间的技艺,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璀璨星河。
(1)给加点字注音。
蓦( )然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点zhuì( ) bǐng( )息
(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A.踌躇满志
B.心有灵犀
C.耐人寻味
(4)请选出与“富贵气象”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 )
A.精巧雅致
B.栩栩如生
C.璀璨星河
D.凝聚智慧
3.某校举办古诗文中的“传统技艺”展览,请选出配文有误的一项( )(3分)
A.【活字模具】配文:此工艺体现北宋工匠毕昇的革新智慧。
B.【农家织机】配文: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中有记载。
C.【竹刻笔筒】配文:唐代诗人王维笔下“幽篁”即幽深的竹林。
D.【青瓷莲纹盏】配文:东晋哲学家周敦颐独爱莲之君子品性。
4.综合实践活动。(8分)
【无锡留青竹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早期无锡留青竹刻以精刻摹缩金石文字为主,其次是镌刻名家书画。无锡竹刻家通过运刀的深浅利涩,将书画的神韵笔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气韵高古,清新俊雅,显示出浓重的文人气质。
学校竹刻社团想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探究学习,请完成以下任务。
(1)同学们想在“孝亲敬老”活动中选一幅字制作成竹刻作品,送给家里的长辈,下面选项中不适合的内容是( )
A.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D.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2)同学们想去采访无锡的“留青竹刻”传人,请拟写两个采访问题。
(3)活动结束后,请你为“留青竹刻”写一则宣传语。
二、阅读与鉴赏(62分)
(一)、文言文阅读
【甲】
陶歌
(清)龚轼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丛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乙】
(蔡)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①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②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③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④,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后汉书·蔡伦》)
【注】①匡弼:纠正辅佐。②秘剑:皇室用的剑。③缣帛:丝绸布匹。④造意:想出办法。
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犯严颜(多次)
B.辄闭门绝宾(总是)
C.麻头及敝布(破旧的)
D.帝善其能(善于)
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B.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C.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D.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7.翻译句子。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8.品读《陶歌》,完成填空。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中国传统工艺品青花瓷的、,其中一个“”字,写出青花瓷蓝白相间,纯净中流露出典雅。后两句称赞青花瓷虽然是后天人造,却像自然天造那般美妙。
9.我国的文明之光一直以来都是被劳动人民的创造力点燃的。请你结合以上古诗文的内容,分析哪些方面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写出其中两点。
(二)、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宋锦】
宋锦起源于宋代,与云锦、蜀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其最大特点是采用“活色换纬”工艺——同一纬线上可根据图案需要灵活替换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线,形成自然渐变效果,如《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山水过渡。纹样设计需严格遵循宋代书画构图法则,匠人先将画稿转化为“挑花结本”(类似程序编码),再由织工操作木机,以“三枚斜纹”组织法织造。每厘米需换纬30次以上,一匹成品往往耗时数月。现代宋锦创新融合数码提花技术,但核心工序仍坚持手工,因其“活色”效果无法被机器完全模拟。故宫博物院藏《紫鸾鹊谱》宋锦,以0.1毫米细丝织出24种色阶,被誉为“丝绸上的工笔画”。
《中国丝绸艺术》
【材料二:苏扇】
苏扇中的檀香扇制作,是“细、雅、精”的集大成者。选材需用百年以上印度老山檀木,木质致密含油,开料后薄至0.1毫米仍不碎裂。“拉花”工序以钢丝锯在扇骨上拉出200余个孔眼,孔距误差不超过0.05毫米,图案灵感源自《姑苏繁华图》的街巷肌理;“烫花”时电烙铁温度须精准控制在180℃±5℃,温度过低无法显色,过高则导致竹片碳化,匠人需凭手感在3秒内完成每处烫画,称为“火中绣花”;“画花”用特制鼠须笔勾勒,笔锋细如发丝,在檀香木上描绘花鸟,墨色遇油脂自然晕染,形成独特“檀韵”。一柄精品扇需历时三年,2023年苏扇《百骏图》在薄如蝉翼的扇面上呈现83匹动态各异的马匹,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苏州工艺美术志》
【材料三:核雕】
核雕以橄榄核、桃核为载体,方寸间容纳大千世界。明代《核舟记》记载的“赤壁核舟”至今仍是技艺标杆:现代核雕师在直径18毫米的橄榄核上雕刻《清明上河图》,需借助40倍放大镜,运用“尖刀”“圆刀”“平刀”三种刀具,刀法借鉴宋代山水画“斧劈皴”“披麻皴”技法。虹桥上的84个人物,衣褶最细处仅0.03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三分之一;船头灯笼中空,内置可转动的米粒大玉珠;部分窗棂采用镂空雕,透过孔洞可见核内壁天然生成的“流云纹”。核雕讲究“七分天然,三分人工”——匠人需观察核体纹路数月,依势设计构图,稍有不慎整核即废。2020年,苏州核雕大师在0.5厘米桃核上刻《兰亭集序》全文324字,单字不足0.2毫米,需用显微镜观赏。
《中国微雕技艺传承报告》
10.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现代宋锦创新融合数码提花技术,已经完全能够替代手工。
B.苏扇“烫花”时温度须精准控制,是制作要求严苛的体现。
C.核雕讲究“三分人工”,是指匠人观察、构图和雕刻的水平。
D.这三则材料运用具体的数据,强调了这三种工艺制作的难度。
11.阅读材料,你觉得中国古代书画在传统工艺创作中起了哪些作用?
12.请你为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提出两条建设性建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胡杨吟风
陈玉福
①听闻张掖市甘州区的尕(gǎ)胡杨林基地在离甘州城不远的黑河滩上。我约了朋友,兴致勃勃前往,一睹尕胡杨林的风采。尕是当地方言“小”的意思,尕胡杨就是小胡杨。
②10年前,这里是乱石滩,今天却成了尕胡杨林的家乡。几千亩林地在昔日的河滩荒地上扎根成长,让人目不暇接,颇多震撼。
③穿行其中,健身步道曲折蜿蜒,与形态各异的人工湖两相呼应,为林地更添养眼之处,同时也将整个林地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的新奇来。层层叠叠的胡杨林给人的视觉冲击是不容小觑的,尽管它们在甘州落户仅有一年,却已经成为黑河滩远近闻名的景致。据说乱石滩是种不活胡杨的,可眼前这片蔚为壮观的林地真真实实存在。
④古人陆绍珩曾把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称为野客之闲情、文人之深趣。四者俱与闲情逸致脱不开关系。在许多人心目中,这些花树也是妩媚旖旎,须在江南的小桥流水边、草庐茅檐下去赏才算情趣。那样的风致,在我看来一如江南烟雨朦胧,和西北的硬朗疏阔又是两种味道。梅兰竹菊不论是谦谦君子还是袅娜佳人,必然都是唇红齿白、鲜亮明快的,而胡杨则更像是风霜染鬓、眼含沧桑,甚至面目黧黑、衣饰粗犷的糙汉。这般形貌正是西北大汉的写照,刚直耿介,洒脱不羁,骨子里还有着倔强执拗和十足的自信,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认准了一件事就坚定不移地做下去。这份决然中不计一切的坚毅,是粗糙如胡杨、深沉亦如胡杨的西北人的品性。
⑤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这是胡杨三千年的传说,更是它所具有的精神——顽强坚贞。大西北人喜爱胡杨、崇拜胡杨,在西北有众多的人用“胡杨”或者“大漠胡杨”来作网名,从中就可见一斑了。
⑥我独爱胡杨,它恪守自我,一身豪气,多艰苦的环境里都能昂首挺立。真喜欢胡杨,便无关季节,不只欣赏它盛放的灿烂,严寒中踏雪而寻,与其说是寻找胡杨,不如说是在寻找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支撑。饱览胡杨之姿得偿心愿,人生也变得更为通透明了,心底里都是沉甸甸的满载而归的踏实。
⑦千百年来,胡杨守护在边关大漠,守望着祖国的西北门户,防风固沙、涵养水土之余展示着自身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触摸它的温度,仿佛摸到了戍边将士脉搏的跳动,亦感受到了他们身处困境守志不移的坚韧精神。
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是树木的成长还是一份事业的发展,抑或家园的建设,无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而来。今日的尕胡杨林,未来一定会延续更美丽的传奇。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尕胡杨林基地原本就是黑河滩的自然景观,无需人工改造就能形成。
B.作者认为胡杨与梅兰竹菊的审美价值相当,都具有文人雅士推崇的品格。
C.第⑥段作者借踏雪寻胡杨的经历,表明自己更关注胡杨的精神内涵。
D.全文以胡杨为线索,由实到虚,从景观描写延伸到精神象征,层层递进。
14.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
15.很多大西北人喜欢用“胡杨”或者“大漠胡杨”作网名,请联系上下文,探究一下原因。
16.仿照示例,为《胡杨吟风》写一段推荐导语。
示例:
《井冈翠竹》推荐导语
文章运用借物喻人、象征等写作手法,描绘了井冈翠竹的挺拔风姿,写出翠竹蕴含的坚贞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赞扬。
《胡杨吟风》推荐导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1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有这样一段内心独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你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生命价值与奋斗意义的理解,字数120字左右。
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三、作文
18.“千百年来,胡杨守护在边关大漠,守望着祖国的西北门户……”守护,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一定是全心全意。请以“守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体验写作;(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答案】独怆然而涕下;可怜夜半虚前席;烟笼寒水月笼沙;化作春泥更护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答案】(1)mò
(2)缀;屏
(3)B
(4)C
3.【答案】D
4.【答案】(1)B
(2)示例:在留青竹刻的传承过程中,你认为重要的是什么?
你认为留青竹刻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
(3)示例:青竹刻岁月,匠心留古韵。
【答案】5.D 6.B 7.从此没有不跟着使用(这种纸)的,所以天下人都称它为“蔡侯纸”。 8.制作工艺;釉色特点;透9.①材料革新: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廉价材料造纸,突破传统竹简、缣帛的限制(“伦乃造意……以为纸”)。
②工艺突破:青花瓷“一火成”的烧制技术,使釉色与纹样完美融合(“白釉青花一火成”)。
③功能优化:蔡侯纸“轻便价廉”,解决“缣贵简重”的弊端(“自是莫不从用焉”);秘剑器械“精工坚密”,成为后世标准(“为后世法”)。
④自然与人工结合:青花瓷虽为人工烧造,却追求“无极太极”的自然造化之美(“可参造化先天妙”)。(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乙】蔡伦有才能学问,尽心尽力,诚实谨慎,多次触犯皇帝的威严神色,(进言)纠正辅佐(皇帝)的得失。每到休假时,就闭门不接待宾客,在田野中晒(自己的)身体。后来加官任尚方令。永元九年,监督制作皇室用的剑以及各种器械,(这些器物)没有不精密坚固的,成为后世制作器械的方法。自古以来,书写文书大多用竹简编成,那些用绸缎布匹(书写)的叫做纸。绸缎昂贵而竹简沉重,(两者)都对人不方便。蔡伦于是想出办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渔网来造纸。元兴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人们)没有不跟着用(这种纸)的,所以天下人都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答案】10.A 11.为传统工艺提供创造素材;为传统工艺提供各种技法的借鉴。 12.示例:建立数据库;培养专业人才;引入现代数字技术。
【答案】13.A 14.“据说种不活”与“蔚为壮观”形成强烈反差,突出胡杨林建设的奇迹性;为后文赞美胡杨顽强生命力和建设者精神作铺垫。 15.①胡杨的形貌和其所代表的品性是西北人的生动写照;②胡杨具有顽强坚贞的精神,永远不会退缩、放弃;③胡杨恪守自我,一身豪气,无论在多艰苦的环境中都能够昂首挺立④胡杨守护祖国的西北门户,象征着戍边将士身处困境守志不移的坚韧精神。 16.文章运用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对比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胡杨林的壮美景色,写出胡杨所承载的顽强精神,表达出对西北人民和戍边将士的赞美与敬佩。
17.【答案】示例:
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与奉献。保尔的这段话让我深刻认识到,生命虽短暂,但可以通过不懈奋斗赋予它厚重的意义。奋斗是对理想和目标的执着追求。当我们为正义、为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时,生命便闪耀出壮丽的光芒。回首过往,无悔于青春,无愧于时代,这样的人生才真正有价值。
18.略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