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课堂实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 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课堂实录

资源简介

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
【教学目标】
聚焦神话语言的生动性,大圣与小圣斗法时的动作描写(“打”“变”“逃”),体会口语化表达与奇幻场景的适配性,积累四字短语与夸张修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斗法情节的层次,品味个性化语言;理解变形描写对塑造人物(大圣的顽抗、小圣的沉稳)的作用。
难点:透过 “降伏” 表象,体会作者对反抗精神与秩序平衡的思考;区分神话想象与现实逻辑的差异。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视频。(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的精彩片段)好了,视频播放完了,大家看得都非常入迷。那老师来问问大家,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呀?
生:看到孙悟空和二郎神在打架。
师:没错,那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呢?主要人物都有谁呢?
生:好像是在天上,主要人物就是孙悟空和二郎神。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今天啊,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段精彩的故事 ——《小圣施威降大圣》。那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有个小问题考考大家,题目中的 “大圣” 我们都知道是孙悟空,那 “小圣” 指的是谁呢?
生:是二郎神杨戬。
师:非常棒!那有同学知道二郎神杨戬的一些背景故事吗?他为什么被称为 “小圣” 呢?
生:他是玉帝之妹和凡人所生,一半是人一半是神,号为 “二郎显圣真君”,所以人称 “小圣”。
师:回答得太全面了!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小圣为 “小”,却能降服 “大” 圣,这怪不怪呢?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讨论。(学生讨论)
师:好,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孙悟空的 “齐天大圣” 是自封的,不被官家认可,而杨戬的称号是玉帝亲封的,是大家公认的。所以不能从称号上来判定他们神通与能力的大小,小圣降服大圣也就不足为怪了。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有道理。作者正是借他们的称号有意造成阅读上的错位,以一种戏谑的口吻来演说两位神仙之间的故事,让我们在忍俊不禁中产生强烈的阅读渴望。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这场精彩绝伦的较量吧。
二、背景及作者介绍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吴承恩以及故事的背景。大家对吴承恩有多少了解呢?
生:吴承恩是明代的文学家、小说家。
师:没错,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也擅长绘画、书法等,多才多艺。但他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二十八年迁居南京,以卖文为生,嘉靖三十九年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辞官归去。由于宦途困顿,吴承恩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书,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游记》。那关于《西游记》前五回的故事背景,大家知道多少呢?
生:花果山仙石孕育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孙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
师:非常好,那后来呢?
生:后来观音推荐小圣杨二郎擒拿孙悟空,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师:对啦,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相信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小圣和大圣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精彩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经过,然后用简练的语言讲给同桌听。(学生阅读、交流)
师:好,哪位同学愿意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生:故事主要讲了小圣与大圣激战,由于妖猴惊散,大圣无心恋战,迅速逃离战场,然后二郎真君与大圣斗法变化,最后大圣冒充二郎真君,却被围了起来。
师:这位同学概括得很简洁明了。那老师问大家,二人的斗法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呢?
生:变。
师:没错,孙悟空和二郎神 “一物降一物” 的斗法变化过程充满趣味,作者对情节的设置同样巧妙绝伦。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课文,去体会其中的妙处。
四、精读课文,品味赏析
(一)体会地点之变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梳理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斗法过程,看看他们都经历了哪些变化,斗法地点又有哪些变化。(学生阅读、梳理)
师:好,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梳理结果?
生:孙悟空先变成麻雀儿,在树梢头,二郎神变成饿鹰儿来扑打;孙悟空又变成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神变成大海鹤来追逐;孙悟空变成鱼儿,在水里游,二郎神变成鱼鹰儿来等待;孙悟空变成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神变成灰鹤来啄;最后孙悟空变成二郎爷爷,在灌江口,二郎神赶了过来。
师:非常好,那从这些变化中,大家发现斗法地点有什么变化呢?
生:斗法地点从 “天空” 到 “地面”,再到二郎神的地盘 “灌江口”。
师:那一直想要逃脱的大圣,为什么最后还自己送上门去了呢?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小组讨论)
生:表面看来,大圣被二郎神追赶得四处逃窜,但大圣之所以无心恋战、不停逃跑是因为担心猴子猴孙伤亡严重,想脱身去救他们。但他遇到二郎神这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发现他与之前不堪一击的天兵天将不同,玩心骤起,生起戏弄对手之心,便不再逃跑,于是直奔灌江口去扮演了一回二郎爷爷,还仔细察看庙里的 “香火”,真像是没有把二人的打斗放在心上。
师:分析得太到位了!斗法地点的变化一则体现了大圣的 “猴性”:虽然心系花果山,但玩心很重;二则也表明大圣实力不在二郎神之下,更像玩闹,不像战斗;三则反映了孙悟空的机智灵敏,深谙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之理。
(二)感受心理之变
1. 品读第一次斗法
师:请同学们先看第一次斗法时,对大圣变化的描写,说说其中透露出他怎样的心理。(出示句子: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生:虽然由这一系列的动作可见大圣反应灵敏、随机应变,但 “慌” 还是透露了他心里的慌张和被动。
师:那大圣为什么会 “慌” 呢?
生:大圣看到 “本营中妖猴惊散”,作为花果山首领,担心猴子猴孙们受伤,“关心则乱”,所以他才收了法象,抽身就走。而且在大圣逃跑时,后有二郎神一路追赶,前被二郎神的手下 “梅山六兄弟” 挡住了去路,可谓 “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因而斗法之初,大圣是被迫应战,所以 “慌”。
师:分析得很全面。那我们再看看二郎神此时的表现,(出示句子: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做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从这里可以看出二郎神怎样的心理呢?
生:从动作中足以看出小圣二郎神变化之有条不紊、从容淡定。
师:那二郎神为什么能如此自信、淡定呢?
生:二郎神武艺高强,神通广大;而且他认为自己是由观音菩萨推荐、玉帝下旨前来捉拿妖猴的,临危受命的他理所当然视自己为正义的化身,这种正义感让他自信满满。
师:非常好,通过第一次斗法,我们看到了大圣的慌张被动和二郎神的从容淡定。
2. 品读第三次斗法
师:第三次斗法时的描写,又透露出大圣和小圣怎样的心理呢?(出示相关段落:(二郎神)果一变变做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 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 必然是那猴变的。” 赶上来,刷的啄一嘴。)
生:此处描写对仗工整,相互呼应,大圣和二郎神的心理、行动都惊人地相似:看到对方时同样的感受、同样的逻辑思维、同样的谨慎小心、同样灵敏的反应。此时二圣无论在武艺上,还是心理素质上,都难分上下,旗鼓相当。
师:分析得太准确了,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强。
3. 品读最后一次斗法
师:最后一次斗法中大圣变作二郎神的模样,来到灌江口,一本正经地办公时,二郎神怒气冲天地赶来。(出示句子: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这真君即举三尖两刃神锋,劈脸就砍。)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
生:大圣孙悟空先气定神闲地办公,被撞破后并不慌张,还耍嘴皮子 “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占据心理优势;二郎神二话不说,劈脸就砍,气急败坏,恼羞成怒,心态已呈劣势。
师:总结得非常好。通过以上三处斗法,我们不难看出人物的心理经历了微妙的变化:小圣临危受命,降服大圣,越战越慌;大圣被迫迎战,戏耍小圣,越战越勇。
(三)解读称呼之变
师:在斗法过程中,二郎神和他的手下 “梅山六兄弟” 对孙悟空的称呼发生了变化,大家在文中找一找都有哪些称呼变化,并探究变化的原因。(学生找句子、思考)
生:二郎神对孙悟空的称呼有猢狲、那猴、畜生、猴王、齐天大圣;梅山六兄弟对孙悟空的称呼有泼猴、猴精、大圣。
师: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变化呢?
生:二郎神和 “梅山六兄弟” 起初对孙悟空的称呼都是蔑称,因为在他们看来,孙悟空只是一只扰乱天宫秩序的妖猴,是他们要捉拿的要犯。经过六次斗法后,孙悟空跟二郎神竟然难分胜负,势均力敌,这让他们对孙悟空刮目相看。这些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他们对孙悟空的态度从轻视到欣赏、佩服的转变。
师:非常好,从这些称呼变化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人物关系的微妙变化。
(四)情节设置妙处探究
师:那老师就有疑问了,孙悟空每次变化,二郎神都能找到制伏他的办法,作者为什么不安排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角色呢?大家思考一下,然后举手回答。
生:孙悟空每一次变化,紧张中透着诙谐,使得情节一波三折,故事趣味横生,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安排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角色,就会使得故事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也不能体现神魔小说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
师:回答得太精彩了,完全正确。作者正是通过这样巧妙的情节设置,让故事充满了魅力。
五、人物形象分析
师:通过刚才对课文的深入学习,相信大家对孙悟空和二郎神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孙悟空和二郎神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呢?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小组讨论)
师:好,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你们对孙悟空形象的分析?
生:我们小组认为孙悟空是一个机智灵敏、神通广大、桀骜不驯、重情重义的形象。从他和二郎神的斗法变化中,可以看出他的机智灵敏和神通广大;他自封 “齐天大圣”,不把天庭的规矩放在眼里,体现了他的桀骜不驯;而他因为担心猴子猴孙伤亡无心恋战,又能看出他的重情重义。
师:分析得非常全面,有理有据。那其他小组对二郎神的形象有什么看法呢?
生:我们觉得二郎神武艺高强、神通广大,从他能和孙悟空斗得难解难分就可以看出来;他还自恃身份,一开始对孙悟空有轻蔑的称呼,而且在孙悟空变成花鸨时,他因为花鸨低贱不愿去靠近,体现了他的高傲。
师:很好,大家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很准确。孙悟空和二郎神这两个形象都非常鲜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圣施威降大圣》,通过梳理故事情节,体会地点、心理、称呼的变化,分析人物形象,感受到了这篇课文的独特魅力。从这篇课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精彩绝伦的斗法场面,更领略到了吴承恩笔下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奇妙的想象力。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继续阅读《西游记》,去发现更多的精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