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卷评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卷评析

资源简介

2025年河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卷评析
2025年河北省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首次与历史分开独立命题,表现出了“稳”中带“新”的整体特点。结合2022年版课程标准来看,这套试题保持了以往“立足核心素养、贴近学生生活”命题传统,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凸显学科素养,具有较强的学科特色的特点。同时,本套试题又体现出与以往河北中考不同的新特点。以客观题为例,具体分析如下:
一、试卷结构:分层考查,兼顾基础与能力
12道选择,其中1-10题每题2分,11和12题考查民族团结内容,各3分,共6分。选择题以情境为背景材料,以知识为载体,考查角度全面,与近几年文综道德与法治部分的选择基本一致。需要关注的是,背景素材选择上更倾向于为学科素养服务,不刻意追求近一年内的时政新素材,12个选择中只有1、8、10三道试题明确体现了选用了一年内的新素材。
值得关注的是,整张试卷中法律模块占比突出(约25%),涵盖未成年人保护、民法典、劳动法等多领域;国情模块紧扣“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全球减贫”等时代主题,体现“用生活中的事件讲政治”的命题思路。
二、内容特色:体现地方特色,增强文化认同
试卷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选用具有河北地方特色的材料(承德博物馆、保定学院且末支教),让学生感受乡土风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丰富中考命题资源,也体现教育与地方文化的紧密联系。
试卷的“时代感”贯穿始终。从“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到“新质生产力发展”,从“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到“中国技术助力全球减贫”,试题将国家发展的“大事件”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小情境”。例如第8题“河北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既考查绿色发展理念,又呼应“双碳”目标;第9题“中国农业技术助力柬埔寨、马达加斯加减贫”,则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担当”。
三、素养考查:从“知识记忆”到“能力运用”
试卷的核心目标是“考素养”,而非“考背诵”。这一点在选择题中尤为突出:
试题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原则,以试题形式践行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的,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试卷整体难度适中,但文字材料阅读量增大,除图片素材外文字部分有三千五百多字。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更侧重知识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的应用和理解。体现政治认同(1、9、10、11、12)、道德修养(2、3、4、12)法治观念(5、6、7)、健全人格(2、3、11)、责任意识(1、9、12)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对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学科素养考察较往年中考比重增加,主要体现在主观试题1、2、3题。
四、试题亮点:情境真实,设问开放
试卷的“新”主要体现在情境设计更“真实”。 选择题的“外卖小哥心声”“全球春节年俗”,试题都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社会热点,避免了“为考而考”的抽象命题。例如第7题“餐饮店诱导超量点餐被罚”,学生可能曾在新闻中看到类似案例,答题时更容易代入情境,理解“消费者权益”与“经营者义务”的关系。
五、备考启示。
1.夯实基础,加强知识整合:打破课程五大主题的界限,将道德、法治、国情等有机融合。如在进行国情教育时,融入法治保障和道德要求,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2.关注热点,强化情境分析:结合2024-2025年时政(新质生产力、全球气候治理),用教材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找关键词—链接知识点—组织答案”的思维习惯。
3.强化训练,锤炼答题技巧:审题技巧如圈画主语、关键词、看选择题最后一句话(角度、设问、情感);解题方法如排除法,代入法,情感一致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