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五年级语文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bái hè   fēn fù   bō zhǒnɡ xié tiáo
(   ) (   ) (    ) (   )
pínɡ hénɡ ɡāo bǐnɡ   yīn yùn   qiè nuò
(   ) (   ) (   ) (   )
二、选择题。(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画框(kuānɡ) 白鹭(lù) B.榨油(zà) 谈心(tán)
C.杭州(hánɡ) 爱慕(mó) D.眼睑(jiǎn) 雏形(chú)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嫌弃 精巧 吹稍
B.适宣 恩惠 悠然
C.田亩 镜匣 镶嵌
D.萝筐 捡拾 沉侵
3.填入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_______我总是缠着母亲问什么时候摇桂花。
A.无论……都…… B.如果……就…… 
  C.因为……所以…… D.只要……就……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矿产资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不能不加节制地开采。
B.上次是我做得不对,今天我负荆请罪来了,还请你原谅我。
C.中国航天人凭借不计其数的毅力,不断探索太空。
D.种子竟然有顶开一块大石头的力量,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5.“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举例子、列数字 B.列数字、打比方
C.列数字、作比较 D.举例子、作比较
三、补全成语,再根据描述的具体情景对号入座(填序号)。(7分)
①(   )(    )为难
②(   )(    )有礼
③(   )(    )不休
④奋不(    )(   )
1.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
2.秦王并不想真的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璧撞碎了。(       )
3.浪尖上的逆行者——这位年轻的消防员不畏洪水汹涌,尽力援救群众,最后不幸牺牲。(       )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2.用具体的情景把成语“得意扬扬”的意思表现出来。
                                 
                 
                   
3.请用“骄傲”的贬义和褒义各写一句话。
 (1)贬义
 (2)褒义:
4.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换一种说法)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1.一花一鸟总关情。我喜欢郭沫若笔下的白鹭:白鹭是一首    的诗。色素的      ,     ,一切都很     。
2.《蝉》一诗中托物言志的诗句是       ,
       。
3.《将相和》中的“将”指的是     ,“相”指的是    ,“和”在这里是     的意思。全文讲述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将相不和是因为             
   ,后来将相和好是因为         。
4. 明明喜欢玩游戏,认为现在年纪小,多玩玩,长大后再学课本知识。你会用岳飞的“           ”来劝告他,用毛泽东的“     
            ”提醒他抓住现在大好时光,发奋学习,因为“
     ”(陶渊明)。
6、 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15分)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责备这里的人懒惰(duò dòu)。上了点儿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 c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2.在“    ”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3分)
3.读了第2自然段,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再写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    的美,我是从“      、
    、      ”这几个词知道的。(8分)
4.用“ ”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2分)

(二)课外阅读(11分)
心系竹林
故乡的竹林,远远望去,犹如一床厚厚的绿被子软软地盖着大山。清风过处,绿被子也随风起伏,仿佛是大山恬静休憩时均匀的呼吸。那竹林的绿是很浓很浓的,顺着山坡缓缓地蔓延,浸绿了巍峨的山峰,润绿了薄云缭绕的山谷,也映绿了远远的山峦。
走进竹林,层层叠叠的叶子遮住了强烈的阳光,它们把阳光碎成点点的斑儿,阳光零星地洒在铺满黄叶的地上,宛如一块绣了星星的黄锦。
竹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帮助。
儿时,常约了伙伴到竹林,摘下一片嫩嫩的竹叶儿放入口中,吹出百灵鸟叫般清脆的声音,逗得竹枝上的鸟儿也叽叽喳喳地叫开了,留在口中的是竹叶的幽幽清香。我们在林中追逐嬉戏,玩累了就找块地方躺下,那软绵绵的厚厚的金黄的叶子,给人躺在炕上般的感觉,那么舒畅,那么惬意。闭了眼,让叶间的光点儿照在眼上,便感到红彤彤的一片。在这一片红亮的色彩中,幻想着自己已经长大了的将来……
在春天,细雨纷纷的日子里,我会跑到竹林中去寻找竹荪(sūn)。那是一种粉红色的菌类,像根倒长的萝卜,半透明的,上面还沾着小水珠,鲜灵灵的。我将它们采上一大把,蹦跳着带回家,于是餐桌上又添了一份清香四溢的汤。初冬时节,那株株嫩笋已经长高,裹在它们身上的笋壳也随风飘落。母亲就把那壳儿捡了来,拭去上面的茸毛,然后剪成鞋底的形状,再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上布条纳成“千层底”——母亲说那样的鞋底可以隔湿。于是到了冬天,当皑皑白雪压弯竹梢时,我便穿着母亲做的暖和的新鞋和伙伴们在竹林中堆雪人、打雪仗了。
时间流逝,我现在已远离了故乡,可是我的心仍系在竹林里。
1.短文第1、2自然段描写了竹林的景象,是按照( )的顺序来描写的。(2分)
A.由近及远 B.由远及近  C.从上到下 D.由整体到局部
2.下列对短文第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承上启下 B.照应题目 C.总领第4、5自然段 D.全文的中心句
3.下列不是短文第5自然段中回忆的往事的一项是( )(2分)
A.吹竹叶笛 B.在竹林堆雪人、打雪仗
C.采竹荪 D.母亲用笋壳纳鞋底
4.短文要入情入境地读。读文中画“ ”的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口中仿佛                       。(3分)
5.短文通过描写竹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六、表达:(25分)
题目:与众不同的
要求: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个人,首先根据所选择的人物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与众不同,体现人物的独特之处。不少于4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