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评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福建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评析

资源简介

2025年福建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评析
一、试卷整体结构分析
1.题型与分值分布
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覆盖时事政治、法律常识、道德规范、国情国策等内容。
非选择题:5题,共50分,包含判断说理、时事点评、材料分析、实践探究及倡议书写,注重综合应用能力。
2.内容模块占比
道德与心理:约30%(如第6、7、12、13题),侧重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亲社会行为。
法律与法治:约25%(如第10、11、19、21题),涉及违法行为、宪法意识、司法公正。
国情:约35%(如第2、3、16、22题),涵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共同富裕。
国际与文化:约10%(如第23、24、30题),聚焦文化传承、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命题特点与亮点
1.紧扣时政热点,强化时代性
结合2024–2025年重大事件命题,如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第1题)、中吉乌铁路(第4题)、医保码普及(第27题)等,体现“试题跟着时代走”的原则,考查学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
2.注重生活情境,突出实践性
以真实生活场景为载体,如书店急救(第9题)、小区承重墙拆除(第10题)、太空种子研究(第29题),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法治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
3.渗透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通过“黑夫木牍”家书(第28题)、“药食同源”理念(第23题)、传统村落保护(第24题)等素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结合,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
4.强化价值引领,落实核心素养
以“新时代好少年”(第7题)、大国工匠(第18题)、西部计划志愿者(第25题)等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爱国情怀,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
三、核心素养考查维度
1.政治认同
考查对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如第1题(党的建设)、第22题(全过程人民民主)。
2.法治观念
通过违法行为判定(第11题)、宪法宣传(第21题)、科普法实施(第29题),考查法治意识与依法办事能力。
3.道德修养
聚焦文明有礼(第14题)、孝亲敬长(第28题)、亲社会行为(第8题),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健全人格
通过挫折应对(第12题)、情绪管理(第6题)、生命价值(第13题),考查心理调适与抗挫折能力。
5.责任意识
以环境保护(第24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第30题)、志愿服务(第25题),培养全球视野与社会责任感。
四、典型试题深度分析
1.第9题:书店急救情境题
命题意图:考查应急处理能力与生命安全意识,纠正“盲目施救”误区。
解题关键:明确“病因不明时避免移动患者”的原则,对比选项中“守护+求助专业力量”的合理性。
2.第22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排序题
命题创新:以“政府征集项目→人大代表票决→政府实施→人大监督”的流程,直观呈现民主决策与监督的逻辑,考查对我国政治制度的理解。
3.第29题:太空种子研究题
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流程设计研究方案,体现对探究能力与实践创新的考查。
五、教学与备考启示
1.关注时政热点,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中需将时事与教材知识结合,如将“一带一路”(第30题)与对外开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考点联动,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2.强化情境创设,提升应用能力。
注重从生活案例(如家庭矛盾、校园纠纷、社会事件)入手,引导学生用法律和道德知识分析问题,避免死记硬背。
3.渗透文化与价值引领
通过传统文化素材(如家书、传统村落)挖掘其现代意义,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
4.重视思维训练,规范答题逻辑。非选择题需强化“判断—理由”“点评—主旨”“问题—思路”等答题模式,如第26题判断说理题,需先明确对错,再结合教材知识层层分析。
六、总结
本套试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紧密结合时代主题与学生生活,既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试题兼具思想性、实践性与创新性,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也为学生未来参与社会生活奠定了认知与价值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