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体温调节课件(共19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体温调节课件(共19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3.3 课时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体温调节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你和朋友们都会感到心怦怦跳,并狂呼乱叫,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上升。
1.既然知道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2.在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些与神经调节有关?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呢?
心脏活动受自主神经支配,不受意识支配。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
激素调节: 肾上腺→肾上腺素
交感神经→
体液运输
心脏、呼吸肌→心跳、呼吸加快
问题·探讨
思考:
坐过山车时,除了肾上腺素,CO2也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物质,尝试构建该调节过程。
【相关信息P57】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常常采用含有5%左右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
维持体内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脑干呼吸
中枢
化学感受器
细胞代谢加快,产生较多CO2
排除较多CO2
刺激
呼吸
运动加强
体液运输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通过上述实例分析,你可以归纳出体液调节的概念吗?
一、体液调节
(2)体液调节 包括 激素调节
(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体液因子
(体液中起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激素(主要):如甲状腺激素等
非激素:
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等。
①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②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主要指细胞外液
比较项目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运输
反射弧
较缓慢
迅速
较广泛
准确、
比较局限
比较长
短暂
二、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联系、彼此协调。
1.人体体温保持相对恒定(37℃左右)的原因:
——实例一:体温的调节





骨骼肌收缩产热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
机体热量直接传递给同它接触的物体
通过气体交换热量
汗液蒸发。
主要来源:
代谢产热
安静时:
肝、脑等代谢产热
运动时:
主要散热
器官皮肤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 除皮肤可散热外,呼气、排尿、排便等过程亦可;
问题情境:
当你穿着短袖站在刺骨寒风中,你的机体为了抵御寒冷作了哪些反应?这些反应是通过怎样的调节机制实现的?
冷得发抖、
冷得起鸡皮疙瘩、
冷得脸色发白、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冷得发抖——
冷得起鸡皮疙瘩——
冷得脸色发白——
骨骼肌战栗
皮肤立毛肌收缩
皮肤血管收缩
寒冷
减少散热
炎热
增加散热
皮肤立毛肌收缩,血管收缩,血流量变小,汗腺分泌量减少。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变大,汗腺分泌量增多。
增加产热
减少散热
减少散热
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寒冷刺激
垂 体
甲状腺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冷觉感受器
骨骼肌战栗
皮肤血管收缩
立毛肌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增加产热
减少散热
大脑皮层
产生冷觉
增添衣物
行为性调节
生理性调节
请用文字和箭头构建该过程
神经——体液调节
2.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过程
炎热刺激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热觉感受器
皮肤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多
汗腺分泌增多
传入神经
增加散热
大脑皮层
产生热觉
减少衣物使用空调等
生理性调节
行为性调节
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
传出神经
3.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过程
主要是神经调节
寒冷环境
高温环境
停留过久
停留过久
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
体温降低
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体温升高
①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
②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
③破坏内环境稳态;
④严重时危及生命;
长津湖:冰雕连
热射病
思考: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有没有限度?人在什么情况下体温会失调?
4.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有限的
【P58旁栏思考题】带婴幼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呢?
婴幼儿在哭闹时、情绪激动、挣扎等活动,会使新陈代谢增强,从而导致机体产热增加。
如果此时测量体温,体温会偏高
【P59旁栏思考题】体温升高,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
发热的影响:一定限度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白细胞增多、肝细胞功能加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所以发热可以代表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这属于有利的一面。
但体温过高或长时间发热,会使病人的生理功能紊乱。
(1)人体通过调节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外界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环境温度高时,产热少,散热也少。
(2)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它们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3)体温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为“温度的变化”而不是“冷”“热”本身。
(4)在发高烧时,病人的体温在继续升高,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如果体温保持不变,则产热仍等于散热。
关于体温调节的四点理解
1.体温调节中枢:
2.冷觉和热觉的形成部位:
3.体温调节的方式:
4.感受器种类:
下丘脑
大脑皮层
热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
皮肤、黏膜、内脏器官
血管、汗腺、骨骼肌、
肾上腺
神经-体液调节
总结体温的调节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7.直接参与产热的激素:
6.效应器:
5.温度感受器分布:
寒冷
皮肤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
皮肤热觉感受器
炎热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分析、综合)
传出神经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垂体
传出神经
减少散热
增加产热
增加散热
肾上腺素释放
骨骼肌战栗
皮肤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皮肤血管舒张
汗液分泌增多
TRH
TSH
大脑皮层
产生热(冷)觉
增减衣物
使用空调
上行传导
行为性调控
生理性调节
一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体温的调节
体液调节
(1)概念:
(2)体液调节的物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1.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过程
2.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过程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适用范围
1.对于高热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
A.适当撤减衣服 B.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2.健康人处于0 ℃、30 ℃的环境中产热量分别为a1、a2,散热量分别为b1、b2。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酶的活性
B.从0 ℃的环境进入30 ℃的环境中,皮肤血管会舒张,汗腺分泌增强
C.从0 ℃的环境进入30 ℃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a1≈b1,a2≈b2,a1D
B
3. 下图为人的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
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完成调节
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细胞呼吸完成的
D.人的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A
4、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大于/小于/等于)散热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体液运输
神经---体液调节
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
等于
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