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年级暑假专项提升练习题:填空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4=128……□,□里最大填( ),这时△是( )。2.要使325×□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里最大填 ,最小填 .(□是一位数)3.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两种不同方法剪开,如图。这张长方形纸片的面积是( )cm2。4.在括号里填上“>”“<”或“=”。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15平方米( )150平方分米60000平方厘米( )6平方米5.某校组织甲、乙两班去距离学校30公里处参观,学校有一辆交通车,只能坐一个班,车速每小时45公里,人行速度每小时5公里,为了使两班同学尽早到达,他们上午8时同时从校出发,那么两班到达参观地点是上午( )时( )分( )秒。6.有12个△,△的个数是○的2倍,○有 个.7.4米绳子平均分成9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 米.8.分数中,当a 时,是真分数;当a 时,是假分数;当a 时,为0;当a 时,是它的分数单位.9.被起重机吊起的货物是做( )运动;爸爸拧水龙头是做( )运动。10.笔记本一本3元,买9本需要花 元.11.(1)11个是 ,4里面有 个.(2)23秒= 分 39分= 时.12.下面的图形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在( )里画“√”。 ( ) ( ) ( ) ( ) ( ) ( ) ( ) ( ) 13.一张纸笑笑折纸鹤用去了,淘气折纸鹤用去了,还剩 .14.150×200的积的末尾有 个0,要使□67÷53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15.6000克=( )千克;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16.的倒数 , 的倒数是0.7.1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苹果约重200( ) 甜甜家的面积是100( )一卡车货物约重5( ) 一张课桌面的面积约是35( )18.张老师计划共用450元给班里的学生买笔记本,实际只花了405元,实际买到的笔记本比计划少了5本,如果每本笔记本的价格相同,张老师实际买了( )本。19.把一根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 ,如果截断一次用1分钟,那么截成7段用 分钟.20.分数与相等,意义是一样的. .(判断对错)21.一张长方形纸,面积是1平方米,剪成每张面积是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能剪( )张。22.144×25在计算时先算 再算 .23.看一看,算一算。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周长:( )。24. 不能做除数. 205÷4的余数是 .25.一张长12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纸,可以剪出 个边长为2分米的小正方形。26.下面物体的运动中,是平移的在下面画“—”,是旋转的在下面画“ ”。( ) ( ) ( ) ( )27.把一根4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每份长( )米.28.★×=○×(★、○为自然数),★与○比较,★ 于○.29.在( )里填“<” “=” “>”54÷6( )48÷6 24×4( )24÷418×2( )72÷2 36÷3( )90÷530.李冰、王亮、胡江、张风一起排队上车。如果张风在李冰和王亮的中间,胡江在最后,李冰不是第一个,那么第一个是( )。31.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3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33.算一算、填一填。 3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单位。课桌的高大约是75( ) 一张床的占地面积大约是350( )爸爸每天工作8( ) 一头大象重约2( )35.表示 .36.像、、 …这样的数叫 ,的分子是 ,分母是 ,读作 .37.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它的长是,它的宽是( ),面积是( )。38.最小合数的倒数是 .39.酒后驾驶威胁着我们的生命.据统计,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每年意外死亡人数的.表示 .40.41.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 ( )42.60除240得 .43.有一张长方形纸,如图所示,在这张长方形纸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出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剩下的纸还能剪出( )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44.1的分数单位是 .45.同学们排队坐缆车,每辆缆车只能坐4人,阳阳排在第42位。应坐第( )辆缆车。46.一根绳子长4米,平均分成5段,则每段占总长的 ,两段长 .47.248×125= .48.用字母表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 )49.一段钢管长米,平均剪成7段,每段长 米,每段长占这段钢管的.50.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了565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 千米.《三年级暑假专项提升练习题:填空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参考答案1. 3 515【分析】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特点进行解答即可,先确定出余数,然后根据△=128×4+□求出被除数。【详解】因为余数不能大于除数,所以□可以是1,2,3,所以最大只能是3。△=128×4+□=512+3=515【点睛】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余数小于除数。2.8,4【详解】试题分析:325的末尾是5,要使积的末尾有0,那么方块内的数为偶数,找出1位的偶数,与325相乘,看积的末尾有2个0的数字,找出最大和最小的.解:325×2=650,325×4=1300;325×6=1950,325×8=2600;所以积的末尾有2个0时,方框内最大填8,最小是4.故答案为8,4.点评:本题考查了积末尾0的情况,根据第一个因数的末尾是5,只有乘偶数,积的末尾才是0.3.24【分析】先观察题中的左图,可知剪成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多了2条宽的长度,多了8cm,即8cm就是2条宽的长度,宽是8÷2=4(cm)。再观察题中的右图,可知剪成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多了2条长的长度,多了12cm,即12cm就是2条长的长度,长是12÷2=6(cm)。没有剪开时一张长方形纸片的长是6cm,宽是4cm,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即可。【详解】(12÷2)×(8÷2)=6×4=24(cm2)这张长方形纸片的面积是24cm2。4. = > =【分析】(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2)用15乘100,即可将15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分米作单位;(3)10000平方厘米=1平方米,据此把60000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米作单位。【详解】(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2)15平方米=1500平方分米,1500平方分米>150平方分米,则15平方米>150平方分米;(3)60000平方厘米=6平方米。【点睛】熟练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 9 33 20【分析】要使两班同学尽早到达,应使两班同学始终在行走,且在中途及终点没有等待最省时间。如图设A是学校,D是目的地。甲班先乘车到C地下车后步行,空车自C返回在途中B处遇到从A步行到B的乙班,乙班同学在B处乘车与步行的甲班同时到达D。因车速与人速之比为45∶5=9∶1,故AC+CB(车行路程)与AB之比为9∶1。故AC=5AB。又显然有CD=AB(否则两班不能同时到达)。故有AB=CD=30÷(5+1)=5(公里),AC=5AB=25(公里)。车行总路程为AC+CB+BD=25+20+25=70(公里)总时间为70÷45=1(小时),即大约在上午9时33分20秒到达。【详解】如图,设A是学校,D是目的地。甲班先乘车到C地下车后步行,空车自C返回在途中B处遇到从A步行到B的乙班,乙班同学在B处乘车与步行的甲班同时到达D。则(AC+CB)∶AB=45∶9=5∶1。AB+BC=AC,AB+BC+BC+AB=1+9=10,2(AB+BC)=10,AB+BC=5,故AC=5AB。又显然有CD=AB,所以,AB=CD=30÷(5+1)=5(公里),AC=5AB=25(公里)。BC=4AB=4×5=20(公里),车行总路程为25+CB+BD=25+20+25=70(公里),总时间为70÷45=1(小时),即约1小时33分20秒;故大约在上午9时33分20秒到达。【点睛】本题通过画图解答能比较直观的体现出车行路程与步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6.6【详解】试题分析:由题意“△的个数是○的2倍,”可知,我们用12除以2就是○的个数.解:12÷2=6(个);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运用除法进行解答即可.7.,【详解】试题分析:(1)4米绳子平均分成9段,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把这根绳子的全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为9份,求一份是全长的几分之几,用1÷9解答;(2)求每段是多少米,用绳子的总长除以段数即可.解:(1)每段占全长的:1÷9=;(2)每段长:4÷9=(米);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此题关键是弄清求得是具体的数量还是分率,求具体的数量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求分率平均分的是单位“1”.8.<7,≥7,=0,=1【详解】试题分析:(1)要使是真分数,分子必须小于7;(2)要使是假分数,分子必须大于或等于于7;(3)要使为0,分子必为0;(4)的分数单位是,所以a=1.解:分数中,当a<7时,是真分数;当a≥7时,是假分数;当a=0时,为0;当a=1时,是它的分数单位.故答案为<7,≥7,=0,=1.点评:此题主要利用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进行解答.9. 平移 旋转【分析】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图形的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运动叫作图形的旋转;据此解答即可。【详解】根据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被起重机吊起的货物是做平移运动,爸爸拧水龙头是做旋转运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移和旋转的意义和在实际当中的运用。10.27【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买买9本需要花多少钱,用单价3元乘上数量9本即可.解:3×9=27(元).答:买9本需要花27元.故答案为27.点评:根据题意由总价=单价×数量,进行解答即可.11.,16;,【详解】试题分析:(1)①用乘上11即可;②用4除以即可;(2)把秒化成分,除以进率60即可;把分化成时,除以进率60即可.解:(1)×11=;4÷=16;11个是 ,4里面有 16个.(2)23÷60=;所以:23秒=分;39÷60=;所以:39分=时.故答案为,16;,.点评:本题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单位换算的方法求解.12.见详解【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详解】如下图:【点睛】判断一个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看在这个图形中能否找到一条直线,使图形沿着这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13.【详解】试题分析:把这张纸的总量看成单位“1”,用1减去笑笑用去的分率,再减去淘气用去的分率,就是还剩下几分之几.解:1﹣﹣=﹣=答:还剩下.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把纸的总量看成单位“1”,再根据减法的意义求解.14.4,5【详解】试题分析:(1)要求150×200的积的末尾有几个0,可以根据乘法计算的方法,把150×200的积求出来,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2)要使□67÷53的商是两位数,那么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或等于除数,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解:根据题意可得:(1)150×200=30000;30000的末尾有4个0;所以,150×200的积的末尾有4个0;(2)要使□67÷53的商是两位数,那么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或等于除数;也就是□6≥53,那么□可以填:5,6,7,8,9;这几个数中最小的是5;所以,要使□67÷53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5.故答案为4,5.点评:求两个数相乘积的末尾0的个数,可以先求出两个数的乘积,然后再进行解答即可;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个两位数,要使积是两位数,那么被除数的前两位要大于或等于除数.15. 6 300【分析】1千克=1000克,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详解】6000克=6千克;3平方分米=300平方厘米。【点睛】熟练掌握质量和面积单位的换算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3,【详解】试题分析:(1)直接运用倒数的求法解答;(2)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运用倒数的求法解答.解:(1)的倒数是3;(2)0.7=,的倒数为1÷=;的倒数是0.7.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考查倒数的意义和求法: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般在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解.17. 克/g 平方米/ 吨/t 平方分米/【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详解】一个苹果约重200克;甜甜家的面积是100平方米;一卡车货物约重5吨;一张课桌面的面积约是35平方分米。【点睛】根据情景选择计量单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18.45【分析】计划花费450元,实际花费405元,那么少花的钱数为:450-405=45元;已知实际买到的笔记本比计划少了5本,少花的45元就是这5本笔记本的价格,所以每本笔记本的价格为:45÷5=9元;实际花费405元,每本笔记本价格是9元,那么实际购买的本数为:405÷9=45本。【详解】(450-405)÷5=45÷5=9(元)405÷9=45(本)所以,张老师实际买了45本。19.,6【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把一根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段,即这根5米长的铁丝当做单位“1”平均分成7份,则其中的一份就是全长的1÷7=;将一根铁丝截成7段需要截7﹣1=6次,6×1=6分钟,所以截成7段用6分钟.解:每段占全长的:1÷7=;截成7段用:(7﹣1)×1=6×1=6(分钟).故答案为,6.点评:在截铁丝与锯木料等问题中,截的段数=截的次数+1.20.错误【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表示将单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4份为单位“1”的;表示将单位“1”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8份为单位“1”的.所以两者的意义不同.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知,==,即两者的分数值相等.解: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分数与的意义不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知,==,即两者的分数值相等.则分数与相等,意义是一样的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分数值相等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不一定相同.21.20【分析】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看100里面有多少个5,据此解答。【详解】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5=20(张)【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22.144×5=720,144×20=2880【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由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即可.解:根据题意可得:144×25,先用144乘25个位上的数5,得到720,即144×5=720;再用144乘25十位上的数2,得到288个十,也就是2880,即144×20=2880;所以,144×25=3600.故答案为144×5=720,144×20=288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乘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再根据题意进一步解答即可.23. 12平方厘米 14厘米【分析】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因为1×1=1(平方厘米),所以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图中长方形的长是1×4=4(厘米),宽是1×3=3(厘米),用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详解】1×4=4(厘米),1×3=3(厘米)长方形的面积:4×3=12(平方厘米)长方形的周长:(4+3)×2=7×2=14(厘米)故答案为:12平方厘米,14厘米。【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正方形的面积,进而求得长方形的长和宽,要牢记面积和周长公式。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长+宽)×2。24.0,1【详解】试题分析:(1)0做除数没有意义,不能做除数;(2)列竖式计算出205÷4,然后求出商和余数.解:(1)0不能做除数;(2)205=51…1;余数是1;故答案为0,1.点评:记住“0不能做除数”这一结论.25.12【分析】长方形纸的长有小正方形边长的个数=长方形的长÷正方形的边长,长方形纸的宽有小正方形边长的个数=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的边长,所以一共可以剪出这样的小正方形的个数=长方形纸的长有小正方形边长的个数×长方形纸的宽有小正方形边长的个数。【详解】12÷2=6,4÷2=2,6×2=12,所以可以剪出12个边长为2分米的小正方形。【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上能剪小正方形的个数,再算出一共剪的个数。26. — —【分析】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的点都沿着某条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那么这样的图形运动就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围绕某一固定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的过程,称为旋转。【详解】根据生活经验,国旗的上升是平移,指南针的转动是旋转,风扇的转动是旋转, 水滴的下降是平移,具体画法如下所示:27. 1【详解】略28.>【详解】试题分析:因为两个算式的积相等,一个因数大,另一个因数就小,由此判断即可.解:=,=,<,因为<,★>○;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分数乘法运算方法.29. 〉 〉 = 〈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比较数的大小,解答此题要根据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求出得数,然后再比较即可.【详解】54>48,所以54÷6>48÷6 ;24×4>24÷4;18×2=72÷2;36÷3=12<90÷5=1830.王亮【分析】根据“如果张风在李冰和王亮的中间,胡江在最后,李冰不是第一个”,那么第一个是王亮;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第一个是王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推理问题的掌握与运用。31.,47【详解】试题分析: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判定一个分数的单位看分母,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所以的分数单位是.②.=,所以它有4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解:根据分数单位的意义,的分数单位是,=,所以它有4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故答案为,47.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单位的意义.32.>,>,>,>,<,>【详解】试题分析:(1)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2)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解:>,>,>,>,<,>.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两个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得大小比较.33.见详解【分析】301是43与27的个位数字7的积,这里的86表示86个十,是43与27的十位数字2的积,最后的得数1161是301与860的和。【详解】34. 厘米/cm 平方分米/dm2 小时/h 吨/t【分析】生活中食指宽大约1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所以计量课桌的高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合适。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生活中1平方分米大约是一个手掌面的大小,粉笔盒一个面的面积大约1平方分米,所以计量一张床的占地面积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比较合。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生活中打一个喷嚏,眨一下眼睛,走一步路,咬一口食物,说出一个词等用大约是1秒;生活中用清水洗脸大约用1分钟,读300字左右大约用1分钟,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生活中1小时可以睡一个短暂的午觉,可以做一顿简单的晚餐,可以追一集喜欢的电视剧;所以计量爸爸每天工作时间用“小时”作单位比较合适。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生活中40名三年级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所以计量一头大象重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详解】课桌的高大约是75(厘米) 一张床的占地面积大约是350(平方分米)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 一头大象重约2(吨)35.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3份的数【详解】试题分析: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据此根据分数意义解答.解: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3份的数.故答案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3份的数.点评:解决此题明确分数的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36.分数,2,5,五分之二【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像、、 …这样的数叫分数;在写分数时,分数的结构为,中间为分数线,分数线下为分母,分数线上为分子;分数的读法为:先读分母,中间分数线读作“分之”,最后读分子;据此解答.解:像、、 …这样的数叫分数;的分子是 2,分母是 5,读作:五分之二.故答案为分数,2,5,五分之二.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分数的写法与读法这一基础知识.37. 6 54【分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用30除以2的商再减去9求出它的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相关数据即可解答。【详解】30÷2-9=15-9=6(m)9×6=54(m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学生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38.【详解】试题分析: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为合数.由此可知,最小的合数为4.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其倒数为1÷4=.解:最小的合数为4,则其倒数为1÷4=.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合数及倒数的意义.39.将每年意外死亡人数当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其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其中的3份,即【详解】试题分析: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为分数.据此意义分析即可.解:据统计,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每年意外死亡人数的,在这里表示将每年意外死亡人数当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其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其中的3份,即.故答案为将每年意外死亡人数当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其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其中的3份,即.点评:本题通过具体分数考查了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与应用.40.139,3,139,10,139,13【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法则进行解答即可.解:139×13=1807;故答案为139,3,139,10,139,13.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及计算能力.41.【分析】图一,把一个圆形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中2份涂阴影,表示;图二,把一个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它的,其中5份涂阴影,表示;图三,把6个小正方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其中3份涂阴影,表示。【详解】据分析可得:42.4【详解】试题分析:60除240,列式为240÷60,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与除数同时缩小10倍,计算出24÷6=4即可解答.解:240÷60=4,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注意“除”与“除以”的区别.43. 36 12【分析】正方形的边长为6分米,再根据边长乘边长求出正方形面积,剩下的纸为长为6分米,宽为8-6=2(分米)的长方形,用长方形的长乘宽,再除以1即为能剪出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的个数。【详解】6×6=36(平方分米)6×(8-6)÷1=6×2=12(个)【点睛】从长方形中剪出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宽的长度,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4.【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看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解:1的分母是9,所以1的分数单位是 ;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45.11【分析】用42除以每辆缆车乘坐人数,则求得的商即为他前面缆车数量。用求得的商加上1,即为他乘坐第几辆缆车。【详解】42÷4=10(辆)……2(人)10+1=11(辆)则他应坐在第11辆缆车。【点睛】本题考查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注意若没有余数,求得的商即为他乘坐第几辆缆车。46.,米【详解】试题分析:把一根据长4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是把这根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占5份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答;求两段长就是求4米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解:1÷5=,4×=(米);故答案为,米.点评:一个是考查分数的意义,一个是考查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的意义,与这根绳子长短无关,不带单位,用分数乘法应用题求两段长与这根绳子的总长有关,要带单位.47.31000【详解】试题分析:先把248分解成31×8再运用乘法结合律简算.解:248×125,=31×8×125,=31×(8×125),=31×1000,=31000;故答案为31000.点评:运算定律是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48.【详解】略49.,【详解】试题分析:一段钢管长米,平均剪成7段,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即将这根钢管平均分成7份,则每份是这段钢管的1÷7=,每段长为:×=(米).解:每份是这段钢管的:1÷7=,每段长为:×=(米)故答案为,.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前一个空是求每段的具体长度,后一个空是求每段占全长的分率.50.113【详解】这道题已知行驶的时间和一共行驶的路程,要求平均每小时行的路程,要用除法计算,列式为:575÷5.笔算时要注意确定商的苢位位晋,按顺序除.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