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课堂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职业道德与法治一、填空题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____________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 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民事违法行为、____________和刑事违法行为。3.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____________制度,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4. 中职生要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首先要增强____________。5.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遵守____________和法律的义务。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下列属于法律最主要特征的是(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2. 下列行为中,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A. 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B. 小明在课后帮助同学辅导功课C. 小李故意损坏公共设施D. 小红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3. 中职生小王在学校经常违反校规校纪,老师多次教育后仍不改正,他的行为( )A. 只是违纪行为,不违法B. 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C. 一定会走上犯罪道路D. 对自己和他人没有影响4. 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 )A. 宪法和刑法B. 民法典和义务教育法C.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 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劳动法5. 以下做法中,符合遵纪守法要求的是( )A. 为了赶时间,闯红灯过马路B. 未经允许,私自使用他人的物品C. 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D. 在网上随意辱骂他人6. 下列关于纪律与法律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纪律与法律一样,都是由国家制定的B. 纪律比法律更具有约束力C. 纪律是法律的重要补充,二者相辅相成D. 纪律与法律没有任何联系7. 小明发现同学在校园内吸烟,他应该( )A. 与同学一起吸烟B. 装作没看见C. 及时劝阻同学,并向老师报告D. 嘲笑同学8. 中职生小李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拘留,这说明( )A. 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B. 只有犯罪行为才会受到处罚C. 小李的行为只是违纪行为D. 未成年人犯罪不需要承担责任9. 下列行为中,属于不良行为的是( )A. 经常旷课、逃学B. 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C. 努力学习,成绩优秀D.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10. 要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我们应该( )A. 只在学校遵守纪律,在其他地方可以随意行事B. 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C. 等长大以后再遵守法律法规D. 只要不犯罪,轻微违法没关系三、多选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1. 法律的作用有( )A. 规范作用,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B. 保护作用,它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C. 预测作用,它让人们可以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后果D. 评价作用,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2. 下列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的是( )A. 故意杀人B. 抢劫C. 盗窃D. 欠债不还3. 中职生增强遵纪守法意识的途径有( )A. 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B. 参加法治宣传活动,增强法治观念C. 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D. 监督他人的行为,对违法者进行严厉惩罚4. 以下关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B. 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都是违法犯罪行为C.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D. 只要杜绝不良行为,就能避免违法犯罪5. 遵守纪律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包括( )A. 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B. 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C.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D. 可以限制个人自由四、判断题1. 法律是约束成年人的,未成年人不需要遵守法律。( )2. 只要不触犯刑法,就不算违法。( )3. 中职生只要在学校遵守纪律就可以了,在社会上不需要遵守纪律。( )4.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危害不大。( )5. 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助于抵制不良诱惑,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五、简答题1. 简述法律的特征。2. 请阐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并谈谈中职生应该如何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3. 结合实际,谈谈中职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六、材料分析题材料:中职生小张平时喜欢上网,经常在网上结识一些社会不良青年。他受到这些人的影响,逐渐染上了吸烟、喝酒的不良习惯,还经常旷课、逃学,与同学打架斗殴。老师和家长多次教育他,但他都不听。后来,小张在这些不良青年的怂恿下,参与了一起盗窃案件,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问题:1. 结合材料,分析小张是如何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2. 从小张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答案一、填空题1. 国家强制力2. 行政违法行为3. 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4. 遵纪守法意识5. 宪法二、选择题1.C 2.C 3.B 4.C 5.C 6.C 7.C 8.A 9.A 10.B三、多选题1.ABCD 2.ABC 3.ABC 4.AC 5.ABC四、判断题1.× 2.× 3.× 4.× 5.√五、简答题1. 法律具有以下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是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国家强制力如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是法律实施的后盾,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不论身份、地位如何,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一旦违法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行为模式和标准。2. 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就可能发展为严重不良行为,进而发展为违法犯罪。很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中职生要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应做到: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要求,明确什么是合法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如不吸烟、不喝酒、不沉迷网络等;谨慎交友,避免结交不良青年;从身边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当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及时自省,勇于改正。3. 在日常生活中,中职生可以这样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在学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遵守课堂纪律、爱护校园公共设施等;尊重老师,团结同学,不打架斗殴,不欺凌他人;在社会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爱护公共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在网络生活中,遵守网络规则,不随意发表不实言论,不传播有害信息,不浏览不良网站;遇到问题和纠纷,学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不采取暴力或违法的方式 ;积极参加法治宣传活动,向身边的人宣传法律知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六、材料分析题1. 小张首先在网上结识不良青年,受其影响染上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这是他走向违法犯罪的开端;接着他经常旷课、逃学,与同学打架斗殴,这些不良行为逐渐增多且性质愈发严重,违反了学校纪律;但他没有及时改正,在不良青年的怂恿下,参与盗窃,最终触犯法律,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2. 启示如下:我们要谨慎交友,避免结交不良青年,因为朋友对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吸烟、喝酒等不良行为;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纪律意识培养,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能旷课、逃学、打架斗殴;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不做违法的事情;当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教导,及时改正,避免小错酿成大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