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以致用 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课堂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职业道德与法治一、填空题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____________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____________。3.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____________。4.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____________、应受刑罚处罚性。5.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通过协商、调解、____________、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下列关于法律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B. 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C. 法律只对违法犯罪的人有约束力D. 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2. 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是( )A. 故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B. 依法搜查犯罪嫌疑人的住宅C. 对获得荣誉称号的人进行表彰D. 父母为未成年子女保管压岁钱3. 中职生小王年满17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他与某电脑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电脑的合同,该合同( )A. 无效,因为小王是未成年人B. 有效,因为小王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 效力待定,需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D. 可撤销,小王有权随时撤销该合同4. 下列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的是( )A. 欠债不还B. 闯红灯C. 故意杀人D. 损坏他人财物5. 小李在超市购物时,被怀疑偷拿商品,超市保安强行对他进行搜身。保安的行为侵犯了小李的( )A. 人身自由权B. 生命健康权C. 隐私权D. 财产权6.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中,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是( )A. 劳动和受教育B. 依法纳税C. 宗教信仰自由D.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7. 当我们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时,首先可以尝试的解决方式是( )A.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B. 申请仲裁C. 与对方协商和解D. 向公安机关报案8. 以下关于法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法治就是有法可依B.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C. 法治只需要政府依法行政即可D. 法治与德治是相互对立的9. 中职生小明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他应该( )A. 找校外人员教训同学B. 用法律知识与同学沟通解决C. 忍气吞声,不敢反抗D. 以暴制暴,与同学打架10. 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A. 刑法B. 民法典C. 宪法D. 未成年人保护法三、多选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1. 下列属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有( )A. 平等权B. 言论自由权C.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D. 监督权2. 以下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B.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C.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D.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3.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下列属于主刑的有( )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金4.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护权益的途径有( )A. 寻求法律援助B. 向有关部门投诉C. 申请行政复议D. 提起刑事诉讼(针对犯罪行为)5. 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我们应该( )A.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B.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C. 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提高身边人的法治意识D. 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四、判断题1. 只要不犯罪,轻微违法没关系,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2. 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所以未成年人可以不受法律约束。( )3. 民事权利可以随意放弃,民事义务也可以不履行。( )4. 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任何纠纷都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5. 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五、简答题1. 简述法律的特征。2. 请阐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并举例说明。3.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六、材料分析题材料:中职生小张在网上看到一款心仪的手机,价格比市场上便宜很多。他没有多想,就按照卖家提供的链接进行了支付。然而,付款后小张并没有收到手机,卖家也联系不上了。小张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问题:1. 小张的遭遇属于什么类型的纠纷?他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2. 假如你是小张,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答案一、填空题1. 国家强制力2. 核心内容3.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4. 刑事违法性5. 仲裁二、选择题1.C 2.A 3.B 4.C 5.A 6.A 7.C 8.B 9.B 10.C三、多选题1.ABD 2.ABCD 3.ABC 4.ABC 5.ABCD四、判断题1.× 2.× 3.× 4.× 5.√五、简答题1. 法律具有以下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国家制定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规范性文件,国家认可是指国家赋予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道德、宗教等规范以法律效力;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国家强制力如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是法律实施的后盾,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确保法律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不论身份、地位、财富等差异,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一旦违法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行为模式和标准。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具体表现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例如,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有接受教育、努力学习的义务,只有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才能更好地享受受教育权利带来的成果 ;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比如,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但在行使这一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就是在履行相应义务 ;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3. 在日常生活中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要做到: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宪法、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的主要内容,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法治讲座、普法活动,通过阅读法律书籍、观看法治节目等方式,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 ;树立法治观念,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尊重法律的权威,自觉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的事情 ;依法规范行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事。如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遵守法律法规,不造谣、不传谣 ;依法维护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如与侵权方协商、请求调解、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积极宣传法律,向家人、朋友和社会公众宣传法律知识,提高身边人的法治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氛围。六、材料分析题1. 小张的遭遇属于民事合同纠纷中的网络购物诈骗纠纷。他的财产权受到了侵害,卖家以虚假的商品信息诱使小张支付货款,骗取了他的钱财。2. 假如我是小张,我会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收集相关证据,如支付凭证、与卖家的聊天记录、商品页面截图等,这些证据可以证明交易的存在和卖家的欺诈行为 ;尝试与卖家再次沟通,要求其退款或发货,通过聊天记录或通话记录保留沟通证据 ;如果与卖家沟通无果,向网络购物平台投诉,提供收集的证据,请求平台介入调查和处理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反映自己的遭遇,寻求帮助和支持 ;若损失较大,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卖家的刑事责任,同时通过民事诉讼途径,向法院起诉卖家,要求其返还货款并赔偿损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