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模拟试卷生物试卷(一)(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模拟试卷生物试卷(一)(有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模拟试卷生物试卷(一)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然東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第 1~12 题,每小题2分.第 13~16 题,每小题4分,共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某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被雨淋后溶到土壤中,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乘机生长繁盛,直到此类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类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此类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
C.此类灌木与它抑制的草本植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D.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动物
2.下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正常情况下D/C的值大于10%D.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3.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图是某仅养殖了罗非鱼的人工池塘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单位:×103kJ/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年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约为1.0332×107kJB.人工补充饵料是因为罗非鱼所处的营养级高
C.罗非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罗非鱼同化的能量D.该人工鱼塘的恢复力稳定性高于环境条件优越的自然池塘
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的部分能量
C.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D.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
D.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的数量将会减少
6.现有两个位置相邻但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Ⅰ和Ⅱ,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相对值如图所示,且流入Ⅰ和Ⅱ的总能量相同。对于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比较,正确的是( )
A.据图可以断定Ⅱ中的物种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B.从图可以看出,生态系统Ⅱ中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I
C.若上述Ⅰ、Ⅱ分别表示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则I更可能是草原生态系统
D.若两个生态系统均处于平衡状态,则Ⅰ、Ⅱ之间不存在物质的相互交换
7.中国的古诗词中蕴含着很多生态学的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的空间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传递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分解者可以将能量传递给生产者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该诗句中包含了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分
8.下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
B.若c的食物中d占1/3,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3kg,需要a的量为120 kg
C.若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生物数量,则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b、e
9.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19年的主题是“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我们的健康”。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引入某种害虫的天敌既能有效控制害虫又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B.某地大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后对大熊猫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
C.建立植物园、禁止采伐珍稀濒危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可行的措施
D.雾霾天气影响物种生育的温度、光照、pH等环境条件,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10.下图为PPE怪圈,它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 )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1.以下事例与其所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搭配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例 体现的原理
A 将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改造成混合林 自生原理
B 确定草原合理的载畜量,不过度放牧 循环原理
C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要号召农民种树,也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 整体原理
D 引进物种要考虑适应环境问题 协调原理
A.A B.B C.C D.D
12.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 )
A.中国传统农业——自生原理B.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循环原理
C.太湖中水葫芦泛滥——协调原理D.防护林成为灰色长城——整体原理
13.下图为“四位一体”的庭院生态系统工程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沼气池可以利用蔬菜的枯枝败叶及人与猪粪便中的能量,提高能量利用率
B.溢流渠可以让蔬菜直接利用猪排出的有机代谢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
C.通风口可以让蔬菜利用猪释放的CO2,在光照条件下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该模式遵循整体原理,既使不同组分之间构成有序的结构又使农民获得经济收益
14.某无废工厂的生产模式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废物制作成包装盒使其脱离生态系统的碳循环B.该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C.发酵池中的微生物可利用玉米和果树固定的能量D.建设上述无废工厂可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15.生态修复理论中的“上行效应”假说认为:在退化的生态系统中,当加大力度恢复植被后,生态系统会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逐步恢复。为探究修复退化湿地的有效策略,研究人员在某互花米草入侵区域选取4块样地,人工移除互花米草后,利用滨鸟、食草蟹类和本地植物海三棱薦草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其中重建植被是指人工种植海三棱薦草幼苗,滨鸟是湿地生态功能的指示种,其主要以食草蟹类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互花米草入侵使该区域发生了次生演替,物种丰富度降低,滨鸟数量减少
B.由a、b两组生物多样性指数可知,该实验结果支持“上行效应”假说
C.d组模拟了较高强度的滨鸟捕食,海三棱薦草大量存活,食物链逐步恢复
D.生态修复时应遵循自生和整体等原理,大力恢复植被并重视捕食者的作用
16.已知鲢鱼生活在水体的上层,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鲤鱼生活在水体的底层,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假设某人工混养鱼类的池塘,其能量流动途径如图所示,字母代表生物同化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鲢、鳙、鲤鱼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因为食性完全不同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C.能量在第一到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e+g+i)/a
D.该池塘能用较低的成本收获较高的效益,能体现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请考生按要求答题。)
17.请回答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性状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
(2)从进化角度来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是 的结果。
(3)从整个生物界来看,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这反映了 水平的多样性。
(4)从红豆杉的树皮和针叶中分离纯化出的紫杉醇,是一种对子宫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癌症有特殊疗效的抗癌药物。从生物多样性价值角度来看,红豆杉具有 。
(5)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横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中b点和c点之间,为什么? 。
②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图中c点以后,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
③生态学家建议在此草原中引入鼠类的天敌和草食性昆虫的天敌,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 。
④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原因是 。
1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口湿地生态园以独有的湿地生态景观而闻名于世,其丰富的植被类型吸引了大量的鸟类和鱼类在此栖息繁殖。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口湿地生态园以其丰富的植被类型吸引了大量的鸟类和鱼类在此栖息繁殖,说明植物为动物提供 。
(2)水鸟A 和水鸟B 是生活在黄河口湿地生态园的两种鸟类,两者的觅食生境相同。据此分析 (填“能”或“不能”)说明两者的生态位完全相同,理由是生态位包括该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 (答出2点)。若水鸟A和水鸟B 的生态位相似,则这两个物种的发展结果可能是 。
(3)科研小组针对不同地区的湿地进行了专项调研。据调查某湿地地总面积为120km ,假设该湿地内罗非鱼种群的K值为12000条,则为了维持罗非鱼较高的产出,捕捞时应使其种群密度在捕捞后达到 条/km 。古语云“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试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用密网捕鱼不利于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是 。
(4)黄河口生态湿地修复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根据湿地性质选择适宜的水生动植物并合理布设,合理控制养殖鱼类的投放密度,使其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的限度,这些措施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修复过程中既科学管理了水质,确保湿地生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又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经过修复,黄河口生态湿地达到了生态平衡,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哪些方面的平衡: 。
(5)科研人员对湿地水体中某种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将样液稀100倍,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实验用具规格和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图所示,则1L样液中,该微生物的数量是 个。为了计数活的酵母菌数量,计数前先将台盼蓝与样液1:2混合计数以区分细胞死活,相当于稀释 倍。

19.长江江豚是评估长江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具有重要的保护地位和研究价值。“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对长江江豚的数量增长成果显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通过监测长江江豚独特的声呐信号调查其种群数量。与标记重捕法相比,其优点是 。航运发展及水利建设使长江江豚栖息地碎片化,其环境容纳量 (填“降低”、“增加”或“基本不变”),主要原因是 。
(2)长江江豚在探测环境时发出的声音信号属于 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 作用。研究长江江豚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们的 (至少答出两点)等。
(3)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保护措施属于 ,可有效保护长江的生物多样性。
(4)到2035年,长三角将全面构建起纵横成网、连续完整、景观优美、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长江沿岸主次生态廊道网络体系,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推测生态廊道的作用有 (至少答1点)。
20.下图是对某湖泊的能量考察结果[单位:kJ/(cm2·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指 ,有 kJ/(cm2·a)。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 ,这说明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也就是说食物链越长, 越多。
(3)D热能是通过 释放的能量。
(4)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不循环的特点,主要原因是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
21.松瘿小卷蛾对大兴安岭地区人工落叶松林造成了严重伤害。松瘿小卷蛾通过一定方式确定落叶松的位置,然后将受精卵产在落叶松上,孵化出的幼虫以落叶松当年新生嫩枝为食,造成植物从被害部位以上枯死。革腹茧蜂和长体茧蜂通过落叶松挥发的化学物质定位松瘿小卷蛾,将受精卵产在松瘿小卷蛾的幼虫体内,孵化出的成虫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为有效地保护大兴安岭地区的落叶松。科研人员进行下列实验,以落叶松中含量较高的几种物质作为气味源,检测松瘿小卷蛾和茧蜂的趋向行为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
挥发物 松樱小卷蛾 雌蛾 松樱小卷蛾 雄蛾 革腹茧蜂 长体茧蜂
月桂烯 - -
3-蒈烯 + -
(S)-α-蒎烯 - + +
叶醇 + +
罗勒烯 - - -
水芹烯 + - -
注:“+”表示引诱,“-”表示驱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松瘿小卷蛾与落叶松、茧蜂与松瘿小卷蛾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2)松瘿小卷蛾在生态系统中位于第 营养级。
(3)举例说明落叶松和茧蜂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
(4)松樱小卷蛾是如何定位落叶松的? 。
(5)推拉策略防治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行为调控因素,将害虫“推”离或将害虫天敌“拉”至被保护区域,同时利用相应行为调控因素将害虫“拉”至诱饵区域杀灭。结合本研究结果和推拉策略防治法,提出一种保护大兴安岭落叶松的有效措施,并陈述理由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D C C B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B A B D
17. 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 多样的环境对生物种群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 生态系统 直接价值 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高的畜产量 草原退化、沙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群落营养结构简单
18.(1)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 不能 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二者的生态位发生分化,结果为它们仍然共存于同一个群落中;也可能一方消失,另一方留存下来。
(3) 50 若采用密网捕鱼,则在捕获大鱼的同时也会捕获更多幼鱼,使鱼群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最终使得鱼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不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再生
(4) 协调 整体 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5) 1.5×1011 1.5
19.(1) 对长江江豚的影响较小(避免对长江江豚造成伤害 降低 食物和栖息空间减少
(2) 物理 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3)就地保护
(4)整体 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物种的交流提供渠道;提高物种和基因的交流速率和频率
20.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0.46 13.5% 逐级递减 能量散失 呼吸作用 呼吸放出的热能
21.捕食、寄生 二 落叶松:把无机环境中的光能转化成群落中有机物的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茧蜂:为植物传粉 通过落叶松挥发的3-蒈烯和水芹烯定位落叶松的位置 方案一:将人工合成的(S)-α-蒎烯喷洒在落叶松的植物体上。(S)-α-蒎烯可以驱除松瘿小卷蛾的雄娥前来交尾,降低松瘿小卷蛾出生率;同时(S)-α-蒎烯还可以引诱茧蜂前来防治松瘿小卷蛾
方案二:将人工合成叶醇喷洒在落叶松的植物体上。叶醇可以吸引茧蜂,用茧蜂来防治松瘿小卷蛾。
方案三:将人工合成月桂烯在落叶松的植物体上。月桂烯可以驱除松瘿小卷蛾。
方案四:将装有可使水芹(或3-蒈烯)烯挥发的容器。放在落叶松林的空旷处引诱松瘿小卷蛾后,进行捕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