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政治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政治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A
①能够健全法律授助制度,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②体现司法为民的执着追求,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高一阶段性调研监测
③旨在实质性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和彰显司法的执行力
④有利于精准辨析利益诉求,更好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思想政治试题
D.③④
2025.7
4.2025年“五一”期间,某市交警队加大交通疏导力度,所有上岗交警执法全过程录
相,实行“宽严相济”执法模式,在严查酒驾、超员等严重违法的同时,对外埠驾
注意事项:
驶人因路况不熟等原因引发的轻微违法行为实施“柔性管理”,经现场教育纠正后放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行。由此可见,该市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
①融法、理、情于一体,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
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②适时调整执法标准,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③坚持规范文明执法,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④保障执法过程可追溯,构建便民阳光司法机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5.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背天情结”。正是这种情结让有些老百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姓信“访”不信“法”,遇事不是寻求法律的帮助,而是上访、找政府、找领导。
1.八项规定,一个标注新时代的特有词汇,日益深入党心民心,深刻改变着我们党、
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信访群众选择司法渠道解决问题。由信
“访”不信“法”到遇事找“法”的转变反映了
改变着新时代的中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公款吃喝、公款旅
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
游等多个方而细化完善了相关处分规定。这表明
②法治中国建设提升了法治公信力和形响力
①我们党坚持领导立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③尊法守法已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②我国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④司法改革调动了人民群众用法律维护权益的积极性
③法具有社会职能,细化相关处分规定能有效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④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
6.历史上,古希腊人的世界观有两次自我超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法者,治之端也。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自然哲学假说对神话的超越。在希腊神话中,德尔菲圣所被视
01
为世界中心,而早期自然哲学家则认为大地是平面烈形,这种观念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
长时期主导着希腊人对世界的认知。
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由此可见
①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地球科学认知对自然哲学假说的超旭。在公元前4世纪前期、
地球概念在与地平观念竞争中胜出,之后希腊人在东西方的探险活
②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
02
动增加了人类世界边缘的认识,关于世界的探索也在持续深入。
③我国法治建设成就显著,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①第一次超越使人类摆脱了神话思维,用感性认知探索世界的本原
3。法之善者,“如我在诉”。“如我在诉”理念要求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多站在当事人
②第二次超越源于科学的发展,地球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观的进步
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仅要做好判前释明、判后答疑等工作,还要学会通过司法建议
③古希腊人在实践中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并用形成的观念指导实践
等方式“见微知著”,健全司法救助体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践行
④两次超越表明自然哲学假说没有科学依据,阻碍了科学认知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如我在诉”理念
高一思想政治第1页(共8页)
高一思想政治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