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热身考试模拟试卷生物试卷(二)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然東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第 1~12 题,每小题2分.第 13~16 题,每小题4分,共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城市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重点,城市生态工程是指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下列措施违背城市生态工程建设的是( )A.完善氟氯烃类气体等工商制冷空调行业管控物质的产品标准B.用法律手段禁止砍伐森林,避免破坏碳平衡C.工业污水与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后排放D.确定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工业污染源需达标排放2.为了降低水体污染物,增加水体溶解氧,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科研人员通过生态工程构建分隔式池塘生态系统,养殖模式如图所示。研究人员调查分析了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结果如下表(单位:KJ/(cm2·a)),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同化饲料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206 162.7 853.8 756.2A.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是1772.7KJ/(cm2·a)B.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0000.0KJ/(cm2·a)C.分隔式池塘生态系统降低了不同鱼类的种间竞争D.分隔式池塘生态工程主要遵循自生和整体的生态学原理3.我国北方某湖泊中发现了一条鳄雀鳝。当地耗时一个月抽光湖水后,捕获了该条鳄雀鳝。鳄雀鳝是一种雌雄异体的鱼类,为北美大型凶猛淡水鱼类,在我国鲜有其天敌,几乎可以捕食所有淡水鱼类,且寿命可达26 - 50年,已经在部分地区泛滥成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湖中的鳄雀鳝不属于一个种群B.鳄雀鳝进入我国,会降低相应湖泊的生物多样性C.鳄雀鳝的存在会降低原有淡水鱼类的环境容纳量D.入侵该湖泊后,鳄雀鳝占据了该群落最重要的生态位4.国家鼓励实施绿色发展,推进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体系建设,努力营造绿色经济增长环境,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绿色工业等新兴产业,逐步实现绿色能源、低碳出行等生态产品的全面推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等方面B.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的C.人们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D.开车出行比公共交通出行产生的生态足迹大,不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5.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数量金字塔表明每个营养级中生物个体的数量B.生物量金字塔的常用单位是g且一定上窄下宽C.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组分并非均能在生态金字塔中找到位置D.人类增加对生态金字塔最顶层生物的食用会增大生态足迹6.对某一区域而言,不仅要关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大小及变化情况,更要关注两者之间的差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时会出现生态赤字B.少肉多素,低碳生活,节约水电等可以减少生态足迹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所以人均生态足迹小D.加大农、林、牧、渔业的科技投入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7.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特征之一B.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D.树木在旱季扩展根系以获得足够的水分,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8.生态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物种丰富度和食物网复杂程度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需要较短时间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负反馈调节的基础D.对受损或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与重建主要是利用了群落演替理论,强调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9.棉蚜是个体微小、肉眼可见的害虫。与不抗棉蚜棉花品种相比,抗棉蚜棉花品种体内某种次生代谢物的含量高,该次生代谢物对棉蚜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粗略统计棉田中棉蚜的相对数量时可采用目测估计法B.棉蚜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抗棉蚜棉花品种的培育成功,意味着防治棉蚜属于化学防治D.若用该次生代谢物防治棉蚜,可能会使能量更多地被人类利用10.萤火虫在夜晚是依据发光器官所发出的闪光来寻找配偶的。有一种萤火虫雄萤到处飞来飞去,但严格地每隔8s发光一次,雌萤则停歇在草叶上以发光相应答,每次发光间隔时间与雄萤相同,但总是在雄萤发光后才发光。根据以上内容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A.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C.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D.萤火虫的发光属于物理信息11.在消杀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害虫时,喷施了易在生物体内残留的杀虫剂,一段时间后,在该草原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均监测到该杀虫剂的存在,其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杀虫剂残留量比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多B.食草动物比食肉动物体内杀虫剂少的原因是体形较小C.草本植物体内残留的杀虫剂会通过食物链流向更高的营养级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2.08%12.图1是科研人员绘制的太湖某区域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图2表示碳循环过程,其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所有的生物和所处无机环境构成了太湖该区域的湖泊生态系统B.鲌鱼处于第三、四营养级,其部分同化量会随着粪便的形式被细菌和真菌利用C.图2中B是生产者,碳元素以CO2形式流动的过程有①②③④⑦D.鳑鱼作为次级消费者的食物链有2条,鳑鱼和鲌鱼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13.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3为能量流经图2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能量的单位为kJ,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析图3中能量关系可知,代表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是乙B.若图2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2.8%C.若图1表示碳循环,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图1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D.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第二营养级的遗体残骸和第三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14.为研究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时,每一级的能量变化和能量转移效率,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所得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物体内的能量之和B.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较少,只含有一条食物链C.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44J/(cm2·a)D.因大部分能量未利用,所以无法体现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15.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食性动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44J/(cm2·a)B.由生产者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3.5%C.植食性动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其遗体残骸及粪便中的能量D.食物链上的营养级数量不能无限增加16.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植食性昆虫、老鼠等属于初级消费者B.由图可知,一种生物可以占据多个营养级C.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有捕食、种间竞争D.食虫昆虫的数量变化只会影响植食性昆虫、食虫鸟和蛙的数量变化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请考生按要求答题。)17.“蟹稻共生”生态农场中,稻田内投放蟹苗,蟹可清除杂草和害虫,还能松动田泥,促进水体和土壤O2的交换。未吃完的蟹粮转化为有机肥,经分解者分解后,可被水稻利用。田埂种植黄豆,最终实现稻、蟹、豆立体种养,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显著提高。请回答以下问题:(1)调查某种双子叶杂草种群密度的方法是 ,影响水稻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有: (答出1点即可)。(2)流入该生态农场的总能量有 。蟹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 。未吃完的蟹粮可作为肥料最终被水稻利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3)田埂种植豆科植物的意义有 (答出两点)。(4)稻田水体中的产甲烷菌可将水中的CO2和H2等物质转化成CH4,而甲烷氧化菌可在有氧条件下将甲烷分解成CO2和H2O,请分析“蟹稻共生”生态农场的CH4排放量少于水稻单作农场的原因是 。(5)从减少生态足迹角度分析,该生态农场的优势有 (答出1点即可)。18.紫茎泽兰原产于美洲,是我国西南地区常见入侵植物,常在侵入地草本层成为单一优势种,给农林牧业造成严重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紫茎泽兰入侵后,其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往往呈现“J”形增长,原因是 。(2)已知甲、乙和丙皆为本土陆生草本植物,且株高等性状与紫茎泽兰相似。图(a)为4种植物的生态位关系,由此可知紫茎泽兰入侵后对 植物影响最大,原因是 。图(b)为上述4种植物的分布区域,其中2种植物分布已注明,若要采集甲和丙植物,最可能分别在 和 生境采集到。(3)泽兰实蝇是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也是一种外来生物。欲利用泽兰实蝇防治紫茎泽兰,需考虑 等方面问题(答出1点即可)。泽兰实蝇雌虫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前来交尾。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若使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虫,则可通过 (答两种群的两种数量特征)来降低其种群密度。(4)对紫茎泽兰进行防治后,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 。19.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对停采砂石料矿区进行生态修复,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通常要选择当地植物,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该生态修复工程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2)某地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黄河沿岸建设复合型生态廊道,使流域环境通过生态修复,质量持续改善,濒危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应选择净化能力强且生态位 的水生植物。从保护濒危动物角度分析,建立生态廊道的意义在于 。(3)如图是河岸修复常见的两种模式,根据河岸生态特点和其生态功能,应选择模式 ,理由是 。(4)某滨海湿地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清除了入侵植物后的一年内,大型底栖动物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鸟类种类及数量均比治理前显著增加,原因是 。20.硬壳蛤是一种可在池塘养殖的贝类,由于高密度养殖、饵料过量投喂等原因,养殖池塘内易出现细菌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研究人员构建了硬壳蛤—三疣梭子蟹一凡纳滨对虾混合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有效提高了该池塘养殖容量和产量,该池塘中的生物组分和营养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底栖细菌和浮游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 ;底栖动物和底栖细菌的种间关系为 ;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途径有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 ,其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该混合养殖池塘生态系统受到轻微污染时,由于具有 能力,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该能力的基础是 。(3)为评估三疣梭子蟹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需要增加的组别是 。在构建该混合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时,欲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答出两点)等。21.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景色优美,物种丰富,在这片草原上生活着高原兔、雪雀和藏狐等动物。高原兔体型较大,活动敏捷且活动能力强;雪雀属于地栖性鸣禽,体型较小,易被天敌捕食;藏狐可捕食高原兔和雪雀。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高原兔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法。高原兔发现天敌时,会后腿站立、仰头发出连续的短促尖叫声提醒同伴躲避,此过程涉及的信息类型有 。(2)高原兔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如图所示,高原兔的种群增长曲线属于“ ”形。图中 点时高原兔种群数量最大。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的原因是 。(3)一个物种数量的增加将会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从而加重捕食者对另一物种的捕食作用,反之亦然,这种种间竞争方式称作似然竞争,已知藏狐在捕食过程中属于机会主义者,往往会采取对自己有效的捕食策略。根据题意分析,当高原兔和雪雀种群数量基本相等时,高原兔在似然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原因可能是 。学者在调查高原兔和雪雀的似然竞争时发现,雪雀在冬季往往会进行垂直迁徙,此时,高原兔的种群数量可能会 。来年开春雪雀回迁,高原兔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过程是 。由于季节更替导致群落外貌和结构发生改变,这体现了群落的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D B B C D D C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D C C C D17.(1) 样方法 阳光、温度、水分、土壤肥力、气候变化等(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蟹粮中的化学能 用于蟹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物质循环(3)豆科植物根瘤菌可固氮,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充分利用空间资源(4)蟹的活动促进了水体和土壤O2的交换,增加水体的O2浓度,提高了甲烷氧化菌的活性,加快了CH4的氧化速率(5)减少温室气体CH4排放;河蟹的排泄物和残饵可作为天然肥料,为水稻提供养分,减少化肥使用;河蟹会摄食稻田中的害虫、杂草和有机碎屑,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农药需求;相比单独种植水稻或养殖河蟹,蟹稻共生模式提高单位土地生产力,减少对土地的占用18.(1)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2) 丙 丙资源状态与紫茎泽兰重叠最大,种间竞争最激烈 A B(3) 是否会造成新的生物入侵(当地有无泽兰实蝇的天敌等,合理即可)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改变性别比例(提高雌雄比例)、降低出生率(4)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物质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9.(1)协调 整体(2) 不同 减少栖息地碎片化,促进种群基因交流(3) A 模式A生物的种类较多,所以其营养结构较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强(4)该群落中的植物种类增多,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使得动物种类增加20.(1) 分解者 捕食和种间竞争 浮游动物的遗体残骸和底栖动物的粪便(2) 食物链和食物网 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3) 不投放三疣梭子蟹,其他条件与混合养殖池塘生态系统完全相同 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互补;维持合适的养殖密度;保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畅通;考虑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21.(1) 标记重捕 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2) S c 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竞争加剧,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答案合理即可)(3) 藏狐在捕食过程中是机会主义者,会倾向于捕食体型较小的雪雀以增加捕食成功率,高原兔的被捕食率降低,从而在似然竞争中占优势 减少 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相对稳定 季节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