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机密★启用前2026届高三起点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材料一:《论语·阳货》载孔子教导学生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是一个对学生有很高期盼的教育家,他在说出“兴观群怨”与“事父事君”的大道理后,为何突然加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历代学人对“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释义不外乎如下几类:第一,以清代学者刘宝楠为代表,他们认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具有实用性:“鸟、兽、草、木,所以贵多识者,人饮食之宜,医药之备,必当识别,匪可妄施,故知其名,然后能知其形,知其性。”第二,以现代学者钱穆为代表,他们认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能涵养心性:“诗尚比兴,多就眼前事物,比类而相通,感发而兴起。故学于诗,对天地间鸟兽草木之名能多熟识,此小言之。若大言之,则俯仰之间,万物一体,鸢飞鱼跃,道无不在,可以渐跻于化境,岂止多识其名而已。”孔子教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乃所以广大其心,导达其仁。第三,以杨伯峻为代表,他们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只作字面解释:“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西方诠释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施莱尔马赫认为:“我们必须首先通过客观的和主观的重构使自身与作者等同。”我们必须通过自然物所属的历史的整体生命的认识,或者与其相关历史的认识才能理解作者的理念。例如,现代人知道大雁是一种候鸟。《水浒传》中宋江看到大雁却感叹:“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作者借宋江之口解读的大雁,与我们今天以自然科学的态度认识的大雁相距甚远。费孝通对人类给事物命名有过深刻的认识:“事物是客观存在,但我们人类、我们科学家要去认识它,使它概念化。”概念化,即是给事物以“名”,事物本身为实,名是代表实的。这就是说,人类给事物命名,就包含着人类去了解事物本身,开始对事物加以控制,为我们人类服务。孔子非常重视名的作用,名与其所代表的实相符,表明社会处于有序的状态;反之,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状态。孔子重视事物的名,掌控事物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人与物关系的和谐。【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