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语文试题答案(仅作参考)1.D 2.C 3.B 4.D 5.C 6.B7.幼稚 脆 葬 抵御 侵袭8.9.C10. ①何当金络脑②粉骨碎身浑不怕③竹子④咬定青山不放松⑤立根原在破岩中⑥借竹子长在石缝中,表现自己胸怀大志,不怕艰难困苦,志向坚定。11.大如车盖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什么痕迹 像游丝样的痕迹12.D 13.C 14.(1)B(2)B15.人 物 : ② ⑤ 情 节 : ① ④ 主 题 : ③ ⑥16.汤姆 ·索亚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波莉姨妈罚他星期六不能去玩而是刷栅栏,他却忽悠别人说刷栅栏是件很好玩儿的事儿,让其他孩子抢着为他刷栅栏。汤姆骨子里具有冒险精神,他会约上小伙伴们去岛上扮海盗。汤姆足智多谋,还非常有正义感,他破坏了杀人犯乔伊的阴谋,最终让坏人恶有恶报。(事件可用小标题代替)17.通过调查,50%的同学认为通过阅读想象奇幻的经历能获得快乐,40%的同学认为能收获对未 知地方、世界的了解,其他同学还认为能让自己思考生活,反思自己,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 处境。18.①采用“人梯”的方法爬上岩壁②刘连满过度疲劳,体力衰弱③三人的氧气全用完了 扔掉氧气瓶,继续攀登顶峰19.A 20.A21.删掉会影响表达效果。如果删掉,下面写让刘连满留下会显得突兀,而且也显得刘连满畏惧困难。如果不删,可以表现刘连满的拼搏精神,后面写他留下就不显得突兀,也说明是不得不做的选择。22.③这个题目能放在全球的角度来看这件事,从而突出此次登顶在世界登山史上的重要意义。23.略24.略茶陵县2025年上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六年级语文素养卷(时量:100分钟 满分:100分)临近毕业,学校围绕“遇见 成长”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活动一:“成长”主题辩论会(30 分 )围绕下面的辩题, 一起搜集资料,准备辩论词吧。正方观点:顺境更利于人的成长 反方观点:逆境更利于人的成长★辩论准备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双方辩手遇到了一些挑战,来攻关吧。(10分)1.资料中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钥 匙(shi) 桂 冠(guàn) 搅 和(huo) 翻箱倒柜(dǎo)B.不 禁(jìn) 绽放(zhàn) 支 援(yuán) 独出心裁(cái)C. 花 蕊(ruǐ) 徘 徊(huí) 炊 烟(chuī) 垂涎欲滴(xián)D. 花 圃(pǔ) 恐 怖(bù) 黏 稠(chóu) 玲珑剔透(tī)2.资料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严 峻 恐 俱 倾覆 见微知著 B. 寂 寞 缺乏 沉郁 司空见贯C. 牺 牲 耽 搁 建树 焉知非福 D. 彻 底 唯 恐 仲 胀 万不得已3.用一句名言说明“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创新,让自己每天都有进步,永远走在成长的路 上",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C.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D.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4.下面几个事例,适合正方观点的一项是( )(2分)A. 鲁滨逊荒岛求生。B. 红四团飞夺泸定桥。C. 匡衡小时候凿壁借光读书。D. 波义耳抓住了一次偶然机遇就发现了植物酸碱反应并制成石蕊试纸。5.反方辩手想借助修辞方法阐述观点,下面使用有问题的一项是( )(2分)A. 比喻:逆境就像一份试卷,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在不断改错中成长。B. 夸张:遇到困难,即使难于上青天,只要敢于面对也是成长。C. 排比:成长的本质就是挑战不舒适,就是挑战不可能。D. 反问:在疫情的负面影响下,淄博人民打造烧烤特色,盘活经济发展,这难道不是逆境中的 成长吗 ★撰写辩论词 为清晰陈述观点,反方一号辩手写了一段开场词, 一起来完善吧。(8分 )我方认为,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逆境,指的是一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与挫折。成长,指的是一个人在历练中增加了经验与能力。第一,逆境能够磨砺人的品格、意志和胆略。项羽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第二,逆境能够激发人的潜能。 。一个人长期处于顺境中, 一旦遇到挫折,就易变得yòu zhi( )、cuì( )弱,而常常在逆境中摸爬滚打的人,就不会轻易zàng( )送信心,有助于提高dǐyù( )困难qīn xí( )的能力。第三,逆境可以促使人们在遇到问题时考虑得更全面、更细致。6.该辩手搜集了部分名人名言,辩词中“ ”部分引用以下哪句名言最合适 ( )(2分)A. 斯托茨说:“逆商,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B. 泰戈尔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C. 伏尔泰说:“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7.根据拼音把汉字写正确,力求美观。(4分 )8.辩词中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在文中进行修改。(2分)★辩后反思(12 分 )9.李明同学在辩论会后写道:“今天的辩论赛太激烈了,双方均选用了极有说服力的事例,针锋相对地进行了唇枪舌战,令人震 hàn!“hàn”这个字他拿不准,就查了字典,请你帮他选一选, 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捍 hàn 保卫,防御:~卫。 B.悍 hàn ①勇猛:强~。②凶狠;蛮横:凶~。C.撼 hàn 摇;摇动:摇~|震~天地。 D.憾 hàn 失望;不满足:缺~|遗~|~事。10.李明同学建议在辩论中可以引用所学诗句让观点更有说服力,试着归类整理。(6 分)托物 相关名言警句 言志马 ① ,快走踏清秋。 借马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石灰 ② ,要留清白在人间。 借咏石灰寄怀,表现诗人高洁的理想。③ ④ ⑤ ⑥11.李明同学还建议,可以运用多种方式阐述辩论的观点,既可以有理有据地进行理性之辩,如《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日初出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 还可以直抒胸臆进行感性之辩,如朱自清的《匆匆》:“我留着些 呢 我何曾留着 呢 ”(4分)活动二:“成长”主题读书会(20 分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让我们在读书中见证成长吧。【材料一】《绿野仙踪》梗概 [美]弗兰克 · 鲍姆绿野仙踪 本书主要讲了小女孩多萝茜被一场龙卷风刮到了一个名叫奥兹国的地方,迷失了回家的路。之后她陆续结识了没有脑子的稻草人、没有心脏的铁皮人和十分胆小的狮子,一起结伴前行。最后,在抵达翡翠城并战胜西方女巫后,稻草人发现自己有了会算数的头脑,铁皮人发现自己有了一颗健康的心脏,狮子找到了勇气。最终,多萝茜在有魔力的银鞋帮助下回到了堪萨斯农场,回到了叔叔、婶婶的身边。【材料二】《绿野仙踪》目录第一章:龙卷风来了 …… 第十八章:狮子成为百兽之王 …… 第二十章:多萝茜实现愿望【材料三】同学们讨论出的历险类小说特点①故事跌宕起伏,情节发展一波三折。 ②主要角色能在历险中获得成长和提升。③歌颂冒险精神,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④故事充满悬念,具有神秘色彩,让读者紧张不安。⑤主人公都对外面世界有好奇心征服欲,有冒险精神。⑥让读者坚定信仰、珍视友情热爱生命。【材料四】学校对“学生阅读历险类小说的收获”的调查结果★结合需求选书目12.这段时间,李明同学被一些糟糕的事情困扰着,因为萦系在心头的全是不幸,导致他心情低落。阅读材料一,了解内容,再结合本学期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你认为推荐给李明哪一本书 最合适,能帮助他从好处和坏处两个角度做比照,宽慰自己、解除烦恼。( )(2分)A.《绿野仙踪》 B.《骑鹅旅行记》 C.《汤姆 · 索亚历险记》 D.《鲁滨逊漂流记》★根据目录猜情节13.有同学围绕材料二中第十八章的标题“狮子成为百兽之王”展开了猜想,结合本书梗概,以下猜想合理的一项是( )(2 分 )A. 凶狠的狮子袭击了森林中的其他野兽,成为了百兽之王。B. 一向勇敢的狮子,在和多萝茜一行人相处中获得更多勇气,打败了敌人,成为百兽之王。C. 狮子在旅途中变得勇敢,战胜了森林里残暴的怪物,野兽们纷纷称它为王。★用好方法深阅读14.请选择合适的方法帮助以下两个读书小组解决阅读中的问题。(4分)(1)读整本书时,我们可以借助图谱、时间轴等工具梳理信息。小组①要研究《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情节脉络,更利于他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 )。(2分)(2)读整本书时,借助资料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内容。小组②读完《骑鹅旅行记》后,想研究“为什么作者能如此细致地刻画瑞典的风土人情,”下面能够帮他们解决问题的资料是 ( )。(2分)资料A:作者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书中包含了瑞典 的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 民和偏僻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习 惯。这些内容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资料B:作者历时几年访遍瑞典大江南北, 认真搜集境内各种动植物的详细资料, 细心观察飞禽走兽的生活习性和规律。 尽管她腿脚行动不便,但仍然坚持跋山涉水,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当地民风民俗。★梳理信息做归纳15.阅读材料三,结合自己的阅读思考,将同学们的观点运用下面的导图进行整理归纳,将观点的序号填到圆圈中(3分),在方框内提炼恰当的文字(2分)。(3+2=5分)★聚焦人物做评价16.班级读书会上,同学们围绕《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展开讨论。请你从多个角度对汤姆 · 索亚这个人物做出评价,并结合书中的具体事例阐述理由。(4分)★回顾反思做推荐17.有同学不喜欢阅读历险类小说,认为这些书的内容浅显,更适合低年级小学生读。请联系自己的阅读收获,选择材料四中合适的信息、数据,说服他们阅读此类书。(3分)历险类小说的内容并不浅显,活动三:“成长”主题故事会(20 分 )阅读下面的故事,参与讲述,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吧。1960年5月24日上午9时30分,年轻的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登山队员们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约70米。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这是横亘在珠峰北坡8680米-8700米之间的岩壁,是通往顶峰的最后一道门,也是一道鬼门关。突击队员们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但是, 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滨当消防队员期间,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 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星,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但是,他一直 坚持着。他先把屈银华托了上去,然后又托贡布。最后,王富洲和刘连满借着上边放下来的绳子的帮助,也爬了上去。勇敢的突击队员们一步一步地前进着。这时,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地坚持继续往前走着。考虑到刘连满的身体,同时为了争取时间,大家一致决定刘连满留下来,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在苍茫的夜色中步履艰难地向前移动着。他们翻过两座石岩以后, 又登上了一座雪坡。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王富洲首先开口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生危险,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屈银华和贡布斩钉截铁地回答:“继续前进!"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现在,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高山严重缺氧,他们忍受着眼花、气喘、无力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顶峰攀登。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 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理清故事脉络18.完成表格,为讲好故事内容整理提纲。(6 分 )序号 遇到的困难 克服困难的做法① 岩壁垂直而光滑② 留下刘连满,其余三人快速奔向顶峰③★分清内容主次19.讲好这个故事,内容详略如何处理 为什么这样处理 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遇到的第①个困难和克服的做法要详细讲,因为这样可以为下文留下刘连满做好铺垫。B. 遇到的第②个困难和克服的做法要详细讲,因为这样可以突出登山运动员的艰辛。C. 遇到的第③个困难和克服的做法要详细讲,因为这样可以突出这一历史时刻,表现登山英雄的伟大。★品析环境描写20.故事最后写道:“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这处环境描写有什么好处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描写珠穆朗玛山区群峰在他们的脚下,更能烘托出珠穆朗玛山区群峰已经臣服在登山队 员脚下,更能显示队员的英雄气概。B. 描写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更能表现出珠穆朗玛峰的高不可攀,让人畏惧。C.“匍匐”一词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在世界最高峰面前人类的渺小。★聚焦关键人物21.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未能登顶的刘连满的细节描写,如果删掉是否会影响表达效果 写出 你的想法。(3分)★精选故事题目22.讲好这个故事需要拟一个吸引人的题目。下面三个题目,你最喜欢哪一个 说说理由。(3分)( )①《攀登者》 ②《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③《登上地球之巅》23.故事会后,同学们又搜集了下面的资料,大家围绕“成长”,结合资料和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感悟,纷纷交流起来,请你也谈一谈吧。(4分)资料卡 资料① 1956年,中国第一支登山队成立,克服了登山技术空白、装备落后等困难, 精心准备,反复训练,终于具备了挑战世界最高峰的实力。 资料② 登顶成功的经历一直激励着四位登山运动员继续前行,王富洲后来还担任 了中国登山协会主席。 资料③ 1975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登顶成功,队伍扩大到9人,其中包括世界上 第一个登顶成功的女性运动员。 资料④ 中国登山队员第二次登顶珠峰不仅取得了成功,还勘测出了8848.13米的 珠峰高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具权威的数据。李明的感悟:读了资料④,看到中国登山队准确勘测,为国争光,我想到了感动中国的航天员们。他们不懈追求,在五十年里从落后到领先,把中国打造成航天强国。 成长就是一份神圣的使命与担当。我的感悟:活动四:“成长”主题分享会(30 分)24.此时的你即将跨入中学,回首小学生活中成长的瞬间,面对人生中的成长关键期,班里将召 开“成长”主题班会,大家一起来话“成长”。成长,有时是敢于担当的责任,有时是历经挫折后的思考;有时是在伤感的别离中成长, 有时是在团队的协作中成长……请结合一两件事例写一写,或者记叙你成长的经历,或者表达你对成长的理解。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详略得当,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5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月1日上午六年级语文答案.docx 六年级小学语文试卷1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