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八年级语
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锲而不舍 鞠躬尽瘁(cuì)
2.A B B3.C
4.B.有误,“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十至九十岁。奶奶八十岁生日应称
“耄耋”,寿联中“古稀”用词错误;
5.①有必要。②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二
十四节气可以指导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6.黄发垂髫 白露为霜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安得广厦千万
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易错字:髫、霜、涯、厦、
庇、俱。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
7.C
8.示例:“半条被子”背后所蕴含的,不仅是红军与人民之间深厚的感情,还是在艰
苦的环境中克服困难的意志,更是心怀百姓,舍己为人的大爱精神。
9.①让科技助力,加快革命文物资源的数字化保护进程;②健全革命文物保护机制,
严惩恶意破坏行为;③开展红色文化遗存认定工作,充实红色文化资源库,便于开展
保护工作;④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革命文物保护意识,减少人为的破
坏;⑤合理利用文物,创新利用方式,发展文创,建设文物基地,发展旅游,组织阅
读相关书籍。
(其他作答:①多运用现代化、数字化手段,“花城红图”小程序;②对不可移动文
物要额外关注,设置保护、观赏范围,加强民众保护意识;③应拓展文物保护方式,
要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④建立革命文物与相关的非物质资源的协同保护机制。)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10.D
11.“揪”突出表现了“我”的复杂心理:对的士司机奉献精神和主人翁意识的感动
之情,对前面误解的士司机的羞愧之情、抱歉之意,以及对袁老伟大精神感人至深
的感佩之情等。
12.示例:现在的开头与原开头相比,时间更加具体,“18时55分”表明已是下
午很晚的时间,与下文的“19时54分”“22时06分”“22时48分”相
照应,结构一致性:新的开头与后文中叙事的时间点表达方式保持了高度一致,如
“19:54分”、“22:06分”等,这种精确到分钟的计时方式使得全文在
结构上更具整体感,也增强了时间的连贯性和紧凑性。
郑重态度的表达:通过使用严肃的计时方式,作者传达了对于前往拜祭袁隆平这一
行为的郑重态度。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强调了事件的重要性和纪念性,也反映了作者
以及所有前往悼念袁老的市民对袁隆平先生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13.示例:两位的士师傅免费接送祭拜群众的行为不仅体现出了他们强烈的主人翁意
识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而且表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温暖,更坚定了我们对未来
的信心。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14.【答案】二者都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茅》诗结尾诗人愿以生命换取“天下寒士
俱欢颜”,直接表现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去蜀》尾联正话反说:大臣若能担起国
家安危重任,我又何必枉自操心、老泪长流呢?寄忧国忧民之思于激愤言辞之中。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知,这里诗人期盼
广厦落成“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宁愿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自己受冻而死
也心甘情愿,直接抒发了诗人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
高理想,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结合“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可知,尾联意为: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
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表面是诗
人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他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诗人寄忠诚忧国之思于愤
激言辞之内,更见其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据此可知,《去蜀》的尾联与《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的结尾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15.D
16.(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17.①反问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愤不平和对“食马者”的强烈谴
责。
②感叹语气,表达出作者对千里马不为人知的痛惜(悲愤、愤懑之情)和对“食马
者”的尖锐讽刺
18.《马说》竭力渲染千里马的悲惨遭遇,以此抨击统治者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
现象(呼吁统治者爱惜人才,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鸟说》竭力渲染两只
小鸟的勤劳美丽、友善可爱,及后来为僮奴所害、巢毁身亡的悲惨结局,借小鸟境
遇的巨大反差提醒人们要选择合适的栖身之所(揭露世道的凶险/抨击统治者残害
良善、滥杀无辜的暴虐凶残)。
【参考译文】
《鸟说》我读书的房屋,它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每天有关关叫声,靠近一看,是两
只鸟在枝干之间做巢,离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巢像一盏灯一样大小,精
密完整而牢固,用细草缠结而成。鸟是一雌一雄,小的不能满一捧,毛色明亮而洁净,
像月光一样皎洁,值得怜爱,不知道是什么鸟。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
雄鸟去捕食。每次得到食物,就栖息在屋上,不马上下来。房屋的主人戏弄地用手摇它
的巢,它们就向下看着鸣叫,轻摇它轻叫,重摇它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就停。后来
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雏鸟,没有了。问它们的去向,是
屋主的童仆抓走了。
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寻找茂林栖息
呢,
托付身体到不合适的地方,才会被奴仆屈辱而死。那人生上的路就很宽吗?!
(四)名著阅读(8分)
【答案】19.保尔·柯察金; 朱赫来
20.示例:朋友们,保尔·柯察金身上有勇敢无畏的精神,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有顽强
奋斗的品质,像修筑铁路时克服艰苦条件;有坚定的信仰,始终为革命事业奋斗;
还有自我牺牲精神。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力量。
三、写作(50分)
21.【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
一、 审题立意。人工智能对成为人类的畅想,核心指向人类独有的审美感知与情感
体验。审题时抓取“积水倒影”“星空命名”“野花引路”等具象场景,可确立
“在平凡中捕捉诗意,以热爱书写生命”的立意,引导学生发现日常里被忽视的美
好,彰显人类用心感受世界的珍贵特质。?
二、 思路点拨。写作时,采用“悬念引入+镜头组接”结构。开篇借DeepSe
ek的回答设置悬念:“为何这些小事会被称作‘奢侈特权’?”主体以三个特写
镜头展开———镜头一:暴雨后校园积水潭边,弯腰凝视倒影中睫毛凝珠的自己,
水珠折射出彩虹光晕,顿悟“自我观察里藏着宇宙”;镜头二:夏夜天台,与好友
举着天文望远镜辨认星座,用自创昵称呼唤星星,感受知识探索与友情交织的浪
漫;镜头三:郊外徒步时故意偏离路线,跟随蒲公英飘落的方向走进枫树林,落叶
在鞋边铺就金黄小径,体悟自然的随性馈赠。每个镜头后以“AI能模拟画面,却
复制不了指尖触到露水的颤栗”等议论深化,点明人类独有的知觉、想象与创造赋
予平凡瞬间永恒价值。结尾将这些片段比作
“生命诗集的页码”,呼吁读者握紧这份“特权”,用热爱为生活注脚。
【答案】例文:
被风吹起的诗行
教室后排的座钟滴答作响时,我正盯着窗外的玉兰树发呆。晨光漫过玻璃,在睫毛
上凝成细小的露珠,恍惚间竟听见DeepSeek说的那句“睫毛挂满水珠的自
己”。原来人工智能向往的人类特权,就藏在这些被称作“虚度”的时光里。
去年梅雨季,我和阿宁挤在图书馆的角落。她翻开泛黄的诗集,忽然指着插图惊
呼: “快看这朵铃兰!”我们凑到落地窗前,雨滴顺着玻璃蜿蜒成银色的溪流,正
巧有株铃兰从砖缝里探出头。阿宁的眼镜片蒙着薄雾,睫毛上沾着细碎的雨丝,像
缀着星子的银河。管理员第三次提醒保持安静时,我们才发现整个下午都耗在了这
株倔强的野花上。
中秋夜跟着爷爷去江边钓鱼。月光把江面揉成碎银,爷爷的钓竿在夜风里轻轻摇晃。
“别动。”他忽然按住我的肩膀。水面泛起涟漪,竟有只白鹭贴着月光滑翔而过,翅尖
掠过钓线时惊起一串水珠。爷爷布满皱纹的眼角闪着光,睫毛上凝结的露水簌簌落在手
背:
“机器算得出鱼群位置,算不出此刻的月光。”
昨天放学路上突遇暴雨,我躲进报刊亭。玻璃门外,穿校服的少年们举着课本奔
跑,书包带在雨幕里甩出弧线。有个扎马尾的女孩突然停住,弯腰把迷路的蜗牛移到安
全的草叶上。她起身时,睫毛上的水珠映着霓虹,像坠落人间的星辰。
此刻我翻开日记本,那些被风掀起的页码里,藏着玉兰花瓣的脉络、铃兰上的雨
滴、白鹭掠过的月光。DeepSeek或许能生成最美的诗篇,却写不出睫毛颤动时
的惊喜、指尖触碰野花的温度、与自然对视的刹那悸动。原来人类最奢侈的特权,就是
能在庸常里打捞诗意,在细微处收藏整个春天。当暮色再次漫过窗台,我合上习题集,
决定去巷口的老槐树下,等一场不期而遇的晚风。2025年上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
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考生注意: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湘麓学校”组织以“科技兴国,经济领航”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科技之光】
科技兴国,巨龙腾飞。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研制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再启新征程。
(2)科研团队持续创新,不断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员队伍工作认真,彰显了
①(A.一丝不苟B.骇人听闻)的航天精神,一次次书写了探索浩瀚太空的新
篇章!
(3)通过他们日复一日地勤学苦练,淬炼出②(A.坚贞不屈B.百折不挠)的
意志。
(4)一电串奋斗的足迹,铺就一条飞天之路。人生从来没有③(A.举足轻重B.轻而
易举)的成功,一鸣惊人的背后,都是q论()而不舍、鞠躬尽瘁()的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选项填在横线上。(3分)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1)
B.(2)
C.(3)
D.(4)
4.【文化长廊】小语在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文学、文化常识。以下
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小语对老家是衡阳的同学小明说:“你的老家衡阳,应该是因为地处衡山之南而得
名吧。”
B.小语的奶奶即将迎来八十岁生日,小竹撰写寿联“金桂生辉老益健,萱草长春庆古
稀”来给奶奶祝寿。
C.小语看见同桌在课桌右上角贴了一张纸条,上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小语说:“你这个座右铭,川米警戒门已努力学习,很好”
D.历史老师布置同学们写美国总统华盛顿的人物传记,小语打算向《史记》和《资治
函鉴》学习写作方法,最后她选择了《史记》。
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5.【探究运用】有同学提出疑问: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今天,我们还有知节气、用节气的
必要吗?请结合以下材料为这位同学解答疑惑。(3分)
材料一:以前没有节气这个说法,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生活中不断地观察、思考,才
慢慢形成节气的概念。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用土主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
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后来经过多年的积淀,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
节气的概念。
材料二:“立夏前后,种瓜点豆”,人们根据这句谚语,在立夏之时栽种多种农作物。
“主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绩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这段文字,
记录了人们在立夏之时,邻里共饮“七家茶”,让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诗文咏志】
6.小诗同学搜集了一组古诗文,请你帮她补写完整。(6分)
古诗文中蕴藏着真挚的感情。“①
,并怡然自乐”,这是陶潜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之情;《蒹葭》中诗人漫步水边,见“蒹葭苍苍,②
不由生出对伊人的思慕追寻之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③

”是王勃以豁达、积极的心态对友人的劝慰之情;《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中,杜甫身居茅屋,仍怀揣“⑤
,⑥
的济世情杯。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I(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校拟开展“护革命文物,传红色精神”主题活动,提供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
完成任务。
材料一在湖南汝城“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艰苦
卓绝的长征路上,三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晚上她们拿出仪
有的一条被子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剪下一半留给他们母子过冬。后来,徐解秀常讲、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
故事,让我们领悟到这段历史所蕴含的精神,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摘编自胡革平《讲好“半条被子”故事,凝聚追梦前行女量》)
材料二近些年,红色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一些展馆不断丰富陈列手段,务
力提高展陈设计水平,使陈列展示更加丰富,留住许多年轻观众。在讲解方式上,一些红
色博物馆注重把握“物”与“史”的关系,物配合史,在讲“物”的同时、更注重“史”,
把史作为展示的中心,以突出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以“物”说史,渐渐让红色博物馆成
为传承红色精神的历史课堂,成为民众日常出游的热门选项。
(摘编自余玮《讲述博物馆里的红色故事》)》
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