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答题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答题卡)

资源简介

汝城县2025年上学期期末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语文学科学业质量监测卷(答案)
1.人情 shì 故( 世 ) (2)驰骋( chěng )
2. ① ②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通常用于描述声音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像被切断一样突然停止。骤然停止:“骤然”有突然、急剧的意思,这个词强调声音停止得非常迅速,让人感到意外。
3. A 前后两句无因果关系。
4. B 首先理解句子的含义,再根据分论点进行选择即可。
5.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它是诞育万物的本源,也是修德养性的关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以和为贵"主题演讲,感受"和"的魅力吧!【点拨】本题考查语文综合能力。本次主题演讲会面对的是老师和同学,拟写时首先要有称呼,然后以"以和为贵"为主题,注意语言简洁明确、紧扣主题。
6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安得广厦千万间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拣尽寒枝不肯栖
评分标准:每空1分,如有错别字、别字、加字、漏字,该空不得分。共8分
7 D 由材料三第二段可知:当前,数字技术加速发展,以电子书、有声读物等为代表的数字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并没有说成了人们阅读方式的主流。
8题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①有助于引导并激励广大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②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资源,探索完善经典阅读新模式评分标准:
9.示例:①明确读书的重要性,珍惜身边的阅读资源,积极阅读。②学会筛选和鉴别,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进行阅读,可以关注教育部门推荐的优秀读物,也可以参考老师、家长和同学的推荐,或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来发现并阅读相关书籍。③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字阅读相结合,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参加各种阅读活动,与同学一起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答出2点即可)
10 C “不寒而栗”的意思是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与“景仰华山”的内涵不符。
11(4分)(1)"盘旋""跳跃"两个动词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我们"攀登华山时动作的轻快、敏捷,体现了"我们"的兴奋、好奇与喜悦之情;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华山自然景观对人们的吸引力,为后文继续描写华山之旅奠定了欢快的情感基调。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苍龙岭"比作"孤绳",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苍龙岭的狭窄和险峻;把"游人"比作"蚂蚁",突出了游人在苍龙岭上显得十分渺小,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苍龙岭的险峻。(2分)评分标准:(1)题分析直观效果得1分;分析侧面效果得1分。共2分。(2)题答对修辞手法得1分;表达效果分析正确得1分。共2分。
12题(4分)文章第⑩段和【链接材料】都运用了定点观察的写景手法。文章第⑩段作者立足南峰峰顶,先写眼前所见的长天、众峰、云气之景,再写北望所见的黄河奔流之景,最后写眺望所见的风陵渡及其引发的思绪,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作者在南峰峰顶所见所思;【链接材料】中作者立足砾石堆上,观察周围的冰雪世界,细致地描绘了眼前所见的冰峰、冰河、冰谷以及人物(杰巴、安托等)在冰谷中的活动场景,展现了冰塔林的奇妙景色。评分标准:点出写景手法得1分,分析选文第⑩段得2分,分析【链接材料】得1分。共4分。
13题(4分)示例:化山高峻威严,在朦胧天际下,让人心生敬畏。沿溪涧前行,泉水激石,清脆悦耳。千尺幢、百尺峡等景点险峻无比。西峰如伟岸的男子,刚毅凛然;南峰为华山之冠,景色壮丽。华山还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崖壁刻字和传说能给人启迪。华山定能给我们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我们去亲身感受华山的美吧!评分标准: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并用上适当的修辞手法得4分。共4分。
14题【甲】诗中,诗人借观洞庭湖之感,委婉含蓄地向张丞相表明了自己渴望为国效力,成就一番事业的心愿,希望得到引荐和提携;【乙]诗中,诗人借用凿壁偷光的典故,表现出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之心,同时也暗含了希望李侍郎能够援引自己之意。(每点2分,共4分)
B【解析】"执策而临之"的意思是: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此处的"策"是名词,马鞭。因此这里""策'的用法和意思是一样的"表述错误。
16题(3分) 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像周公的地方。
17题 【甲】文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乙】文从正面开导,说明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方能使人"乐于为善"的道理。(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点2分,共4分)
18题示例(4分):《马说》的启示 1.营造公平环境:文中千里马因缺乏伯乐而被埋没,这启示社会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与选拔机制,避免人才因不良环境而被压制,防止“内卷”导致的资源错配,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2.坚持自我提升:即便面临不利环境,如千里马未遇伯乐,个人也应像千里马保持自身能力一样,不被“内卷”压力打倒,也不因“躺平”而放弃,要持续提升自我,等待时机。
《原毁》的启示1.合理自我要求:“责己重以周”提醒人们在面对“内卷”时,应基于自我提升设定高标准,通过自我反思与学习提高能力,而非盲目攀比,增加不必要的压力。2.营造和谐氛围:“待人轻以约”倡导以宽容态度对待他人,减少“内卷”中人与人的竞争压力和矛盾,同时让“躺平”者感受到社会包容,更愿意积极融入社会。
【乙文参考译文】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
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寻求舜所以成为舜的道理,(君子)对自己要求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做到这样,而我竟然不能做到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所以为周公的道理,对自己要求:"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做到这样,而我竟然不能做到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像周公的地方。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周密吗?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称得上是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称得上是一个有才艺的人了。"
19题 (1)朱自清 (2)战国 (3)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4)文学创作
20题(4分)示例:同意。这种阅读方法属于选择性阅读,阅读《经典常谈》这种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诗经>第四》专门介绍了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了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第十二》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介绍了《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这三篇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21题作文
明确作文类型与核心要求
1. 文体限制:题目明确要求“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也不要写成书信体”,限定文章体裁为记叙文或叙事散文,需通过具体故事表达情感感悟。
2. 主题核心:围绕“选择”展开,要求作者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写出面对具体境况时做出的选择,需体现真情实感与独特感悟。
二、分析材料提示的立意方向
1. 材料①:杨绛的话强调主动选择有挑战的道路,避免贪图安逸,启示立意可围绕“突破舒适区,选择成长之路”,突出选择带来的自我蜕变。
2. 材料②:列举闻一多、王选、庄子不同的人生选择,引导思考选择背后的价值取向,如正义、奉献、精神追求等,可从“选择彰显人生价值”角度切入。
3. 材料③:张履祥的言论提示“选择需谨慎”,如择书、择友、择言、择路,适合写“慎重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性” 。
三、确定写作框架与重点
1. 故事选材:需从自身经历出发,如学业选择(分科、升学方向)、兴趣抉择(放弃/坚持特长)、道德困境(是否揭发错误)、人际关系(化解矛盾或坚守原则)等,确保故事真实且具矛盾冲突。
2. 情感升华:在叙事基础上,结尾需回扣材料观点,点明选择带来的成长感悟,如勇气、责任、价值观的形成,避免停留在单纯叙事层面。
四、规避写作误区
1. 内容空洞:避免泛泛而谈“选择”,需通过细节描写(环境、心理、动作)增强故事感染力。
2. 偏离主题:不可大篇幅论述他人选择,需以“我”的视角展开,突出个人选择过程与心路历程。
3. 过度虚构:在符合逻辑的前提下,强调故事真实性,避免编造脱离生活实际的情节。汝城县2025年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抽测答题卡
二、阅读(50分)
16.(3分)
八年级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I(10分)



8.(4分)①


[o][o][o][o][o][][o][o][o][o][o]
11[1【1【11[11【111】[1]

[2]【21[2]【21【21[2]【21【21[2]【21[2]
17.(4分)


[3][3][3][3)[31[3][3】[3][3][3】[3]
9.(3分)

[4】I41【41[41[41[4】[41[41[4]I41[4]

准考证号」
[51【51[51【51【51[51[51[51【51【51[5J
I61[6161[61[6161616161[61[61
[7]【71[71【71【71[71[71[71[7]【71[71
%
[81【81[8181【81[81【818181【81[81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9]9][9][9][9][9][9][9][9][9][9]
11.(4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
18.(4分)
34
71015
[A][A][A][A][A]
[B][B][B][B][B]
[c][c][c][c][c]
12.(3分)
p
[D]
[D[D][D]
[D]


1.(2分)(1)人情shi故()
(2)驰骋(
(四)名著阅读(8分)
2.(2分)(1)
(2)
19.(4分)
5.(4分)

13.(4分)



6.(6分,每空1分)

T

20.(4分)
(1)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2)

14.(4分)
(3)
(4)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日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1.写作(50分)
700




;
20


请在各题日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日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日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汝城县2025年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抽测试卷
【以和为贵】
以和为贵,和谐共生。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
八年级语文
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班级准备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
务。(7分)
(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4.【阐述“和”之道】下面是小雨同学列的《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分论点与论据对应正确的
一项是()。(3分)
中心论点:以和为贵,“和”是修身之道,是兴家之本,是强国之根。
注意事项:
分论点一:“和”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分论点二:“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
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
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
分论点三:“和”体现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家国观
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
论据:
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②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
6。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①③②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5.【传承“和”之美】小雨同学有幸担任本次演讲比赛的主持人,请你帮她为本次演讲活动设计
一段开场白。(4分)
育才中学组织开展以“跟课本去旅行”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
的任务。
【畅游书海】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诗文熏陶】
“要么读书,要么旅游,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跟着课文去旅行,我们发现,八
6.诗文言志,情系家国梦。下面是小明同学在本次活动中的的一段演讲词,请你帮他补写出空缺
年级下册语文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和体验。我们在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中聆听了
(①
部分。(6分)
古代文人将喜怒哀乐写在纸张之上,将抱负理想寄于笔墨之间。当我们读
戛然而止②骤然而止)的腰鼓声,又在吴伯箫的《灯笼》中体会人情s1故和历史沧桑,读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能体味到
敬之的《回延安》,我们感受到“眼泪在眼眶里转”的爱国情怀;读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
王勃对不受空间阻隔的友情的赞叹:当我们读“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
我们学到了丰富的农谚和专业的物候学:我们还跟随阿西莫夫先生一起(①追寻②追
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能体会到诗人杜甫为天下“寒士”呼号的推己及人的济世情怀:当我们
潮)到了恐龙灭绝的年代。驻足秦晋大峡谷,壶口瀑布驰骋奔腾,声震天地:探访雪域冰原,各
读“
_”(《诗经·关雎》)时,能体会到古代君子对
拉丹冬雄奇瑰丽,高大威严。读书,就是心的远行,看山清水秀,赏落英缤纷,听雎鸠关关,览
美丽贤淑女子的爱慕之情:当我们读“
,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
慧院寓居作》)时,能感受到苏轼被贬黄州后心境的孤独以及对理想的坚守。阅读经典诗歌,品
风雪载途。因为读书就是一种潜移默化影响大脑的途径,所以阅读就如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
味古人情感,我们乐此不疲。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阅读与理解(50分)
(1)人情shi故()
(2)驰骋()
(一)现代文阅读【(10分)》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材料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放眼世界不同地域的古老文明,那些始终葆有生机与活力的古文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3分)
明,往往因为文字在公众阅读中得到传承。中华文明之所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一个很重要的
A.去掉“因为”“所以”
B.将“途径”改为“方法”
原因也是我们拥有悠久的阅读传统、古老的书籍文化。
C.删去“的途径”
D.在句末加“的辉煌”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敬畏文字、崇文尚读,融入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底色。
1
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