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等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等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考试试题
八年级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近年来,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门也提出将课间休息调整为 15 分钟、大课间延长至 40 分钟,以便同学们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为此,学校将举办 “热爱体育,勇往直前” 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运动 探究】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8 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________于体育运动,蹴鞠、捶丸、射箭、摔跤、马术等都是古人喜爱的运动项目。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yùn yù 了现在的很多体育运动项目。
弓箭历史悠久,是人类狩猎的工具,也是战斗的武器。弓箭的发明,可以_____到旧石器晚期。在周代,礼、乐、射、御、书、数的 “六艺” 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春秋战国时期,射箭发展成为极具代表性的一项体育运动。作为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鼻祖,射箭当之无愧。
元代刘贯道的《元世祖出猎图》犹如细致描绘的射箭打猎的场景,_____。画面描绘了在一望无际的黄沙坡地上,远处一列狩猎驼队正在横越,近处人物或皆为马上行猎之状。远方的天际,两只鸿雁翩然飞过,左方的骑士无比 kāng fèn 旋即转身弯弓搭箭,双眼______猎物,气势非凡。画中人物的目光都聚焦在这箭离弦张的刹那,显得无比紧张而期待。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狩猎________ 翩然__________ yùn yù_________ kāng fèn__________
(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沉迷 追溯 栩栩如生 凝视
B. 热衷 追溯 栩栩如生 凝视
C. 沉迷 追寻 绘声绘色 凝望
D. 热衷 追寻 绘声绘色 凝望
(3)画线语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把体育和德育、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是我国教育一直以来倡导的理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时为一周 3—4 节,有的地方教育部门 还要求学校每天开设 1 节体育课。
②有的家长希望学校能有更多体育老师,有的则期待能有更大的运动空间。
③近年来,在学校里,一个突出的变化是,过去常被其他科目挤占的体育课,越发得到重视。
④与此同时,家长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期待值也在提高了。
A. ④①②③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④②
●【运动 宣传】
3. 学校决定在 “五四” 青年节时举行学生运动会,为此,活动负责人为相关活动项目征集宣传口号。
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结合项目特点,给 “4×100 米接力赛” 项目拟写一句宣传口号。(2 分)
示例:“男子 1000 米长跑” 项目:坚持奔跑,挑战自我!
“4×100 米接力赛” 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会期间,同学们参加了精彩纷呈的体育活动。作为班级的体育委员,你需要在前一天提醒你班运动员小珊参加女子跳高比赛,根据秩序册,你应该这样跟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秩序册
日期 检录时间 检录场地 比赛场地 比赛项目
5 月 8 日 8:30—8:45 主席台前 田径场A 区 男子 100 米决赛
8:45—9:00 主席台前 田径场 A 区 女子 100 米决赛
9:00—9:15 主席台前 田径场 B 区 女子跳高比赛
9:15—9:30 主席台前 田径场 C 区 男子跳远比赛
●【运动 参与】
5.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健康享受学习生活。” 为了让全校大课间的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学校决定征集大课间活动内容、项目。请你参照下表内容,也积极献计献策。(4 分)
大课间活动项目 活动形式及目的
一 武术体操 全体同学齐集大操场,跟随广播一起做武术体操,活动筋骨,传承中华武术。
二 跳绳 各年级在规定的操场场地内一起按口令跳绳,锻炼手脚配合能力,提高耐力。
三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古诗词名句。(10 分)
(1) ___________,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2)惊起却回头, 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把目光从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营造出凄恻感伤的氛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推己及人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零落成泥碾作尘, 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 咏梅》
(6)《沁园春 雪》的主旨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二、阅读(60 分)
(一)阅读回答问题。(15 分)
父亲的三万七千个赞
张军霞
①同事小李的儿子很调皮,刚上小学二年级的他,时常会在课堂上搞点小动作,有时扯了同桌女生的小辫子,有时又故意藏起哪个同学的作业本。老师多次向小李 “告状”。换成别的家长,怕是早就按捺不住,要给孩子一顿胖揍了。小李却从不着急,说起儿子的调皮时,他还总是乐呵呵的。
②有一天上课,儿子给后排男生纸条:“放学后去大树下玩。” 纸条没传到男生手里,却被老师抓个正着。小李接儿子放学时,从老师手里拿到了那张纸条。当时他什么也没说,回到家却故意拿着纸条给家人看:“你瞧,咱儿子写字大有进步了,每一个字都这么工整!” 又转身对儿子说:“不如咱们今天来变个魔术吧,你接着往下写,放学后去大树下干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把它变成一个闯关故事……” 儿子一听,立马来了兴趣,竟然认真地把小纸条上的内容扩展成了一个小童话。
③我想,有这样一位幽默开明的爸爸,相较于那些动不动就被家长怒吼、责骂的孩子,小李的儿子无疑是幸运的。这种另类的 “点赞”,就是孩子成长路上最珍贵的阳光和雨露。
④我的父亲不爱说话,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当中,他就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而且他长期在外地工作,就算回家也总是忙着干活,我也就习惯了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和母亲交流,仿佛父亲对我而言不过是一个陌生人。
⑤那年,我上小学四年级,有一次在语文课上被老师表扬了,我的作文还被老师当成范文贴到校门口的报栏里。放学后,我飞跑着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母亲正在和面,准备蒸馒头,她高兴地说:“闺女厉害呀,我给你蒸两个糖包吃!” 当时,父亲好像正在扫院子,他什么也没说。
⑥第二天是周末,我起床后回想着前一天被老师表扬的情景,内心还是按捺不住小小的得意。于是,在去打猪草的路上,我又悄悄拐到学校门口,想再看看贴在那里的作文。
⑦没想到,有一个人比我去得更早,他手里拿着面糊,正低着头,把报栏里我那篇粘得不太牢的作文认真地一点点粘得更牢。面糊抹上去,他还用手指小心地去按平,每一个角都没有漏掉,每一处都抹得平整妥帖。这时,有出来挑水的人路过,在报栏前停下脚步,那人就对路过的那位老乡说:“这篇作文是我闺女写的。字写得很漂亮吧?看她多会用词!这孩子从小就喜欢看故事书,老师总夸她文笔好!” 那位老乡说了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知道这是记忆当中第一次听到父亲夸我,而且是用这样一种对着我的方式。我没等到父亲转身就悄悄溜走了。我那天割猪草时格外有力气,心里有这样一种莫名的甜蜜。
⑧多年后的今天,我看到有位网友讲自己的故事,说她 10 年前有一次跟父亲说,同学们的 QQ 资料卡片的赞都很多,她很羡慕,就让父亲也给自己的资料卡点赞。说过之后,她自己就忘记了这件事,后来也有很多年不用 QQ 了。那天偶然登上去,收到无数条通知,才发现父亲几乎每天还在给她的资料卡点赞,而且有时一次点 10 个赞。10 年的时间累积下来,这位父亲大约给女儿点了三万七千多个赞。而这件事,他从来也没跟女儿提过。
⑨我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当年他只留给我一个背影的 “点赞”。
⑩父亲至今仍然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我也没有和他交流过当年的事情,只是多年以后的我,仍然痴迷文字,并且一直走在用文字谋生的道路上。
我深知,父亲对我的爱并不比别的父亲少,他只是不爱表达。一次偶然的内心真情流露,却悄然影响了我的一生。
(节选自《齐鲁晚报》,2024 年 1 月 16 日)
围绕父亲点赞,文章具体叙述了哪几件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句子。(3 分)
这种另类的 “点赞”,就是孩子成长路上最珍贵的阳光和雨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第⑨段说 “想起当年他只留给我一个背影的‘点赞’”,父亲是如何给 “我” 点赞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试描写出 “我” 当时的心理活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共叙写了三位父亲,其中哪一位父亲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 143 万余件,藏品体系完整,历史跨度巨大,器物形制多样,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馆藏中坝遗址地层文物,出土于重庆忠县中坝遗址,总高约 8.5 米、宽 2 米,几乎完整包含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所有地层。中坝遗址地层文物作为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重要物证之一,让人们直观真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伟大与震撼。
(摘编自《担负起记录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重任》,《求是》2023 年 12 月 4 日)
材料二
博物馆要吸引观众,突出自身陈列展览的特色显得尤其重要。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三个特点:
其一,陈列展览的内容和形式,均以遵从科学性、学术性为前提,做好学术研究是遗址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生命线。通过新颖、多样的叙事方式,挖掘出土文物的文化特质,强化公众文化认知。
其二,提升展厅整体的观赏性。如在参观线路的设计上,应该尊重人民群众的观展习惯,根据展览主题、展示重点及亮点设计展项,将内容合理分区规划,让观众穿梭于场景、展品、装置之中。
其三,博物馆陈列展品应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展示文物魅力。运用艺术的手段,让博物馆中的展品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从而彰显出自身的文化性与艺术性。
(摘编自《国源展览: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三个特点》)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动博物馆文物的活化利用,需要运用各方智慧,联合多主体力量,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不断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首先,运用博物馆增强文化自信的起点是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成为博物馆的观众。这就需要创新博物馆的叙事方式,提升公众对博物馆的文化体验,在沉浸式体验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其次,挖掘博物馆藏品的文化特质,强化公众的文化认知,是培育和增强公众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博物馆藏品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感悟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和以我为主的创新精神。
再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它有利于构筑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而博物馆的国际交流在展示我国文化成果中,增进公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
最后,文化自信不仅是内在的情感和理性,也是外在的行为彰显,是内在信念与外在行动的高度统一。拥有文化自信,公众会热爱并推广自己的文化,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要重视博物馆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公众投身文化实践。
(摘编自《用好用活博物馆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光明日报》2023年12月21日)
假如你的家乡想打造“中华诗词博物馆”,下面是网友投来的诗词解说稿件,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两句描绘出春满江南,明月朗照的景象。
B.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两句写出了劳役者对统治阶级的质问与愤慨。
C. “城阙铺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通过描绘出发地和所去之地的风貌,来体现别之意。
D.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兴,从触觉的角度表现河岸水鸟和鸣的美好场景。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之一”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中坝遗址地层文物作为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重要物证之一,让人们直观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伟大与震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二,概括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该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呢?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3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报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糟粕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汉)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夫运筹①策于帷幄②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③,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注释]①运筹:筹划战略和策略。②帷幄:军中帐幕。③给馈饷:供应军饷。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 或王命急宣 B.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C. 不绝粮道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虽有千里之能 /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甲文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多种。除直称外,还有暗称,如 “名马”,表达含蓄,体现其名贵。
B. 甲文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 字写尽了千里马的无奈,表现了它对 “食马者” 的反抗。
C. 乙文汉高祖在洛阳南宫设宴,用排比句式称赞了张良、萧何、韩信的才能,情感强烈。
D. 乙文 “也” 字三次在句末出现,它是古文判断句的常见标志,加强了句子的肯定语气。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故事,能给予我们启迪。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分析两文统治者对待人才有何不同。(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词赏析 (10 分)
阅读《卖炭翁》,回答下面问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主要体现了( )(2 分)
A. 卖炭翁生活悠闲 B. 卖炭翁外貌丑陋
C. 卖炭翁劳作艰辛 D. 宫廷使者的压迫
《卖炭翁》的主旨是揭露( )(2 分)
A. 宫廷生活的奢华 B. 劳动人民的勤劳
C. 封建统治的腐朽 D. 宫市的弊端
赏析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句诗的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的矛盾心理如何体现其悲惨处境?(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共 3 小题,10 分)
24. 选择阅读。请你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选择阅读《经典常谈》的相应篇目。(4 分)
《经典常谈》目录 学习需求 选择篇目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拓展《诗经》的更多知识 《诗经》第四
了解战国时期的说客群体 文第十三、①____
深度阅读屈原的《离骚》 ②_________
梳理从汉代至宋代诗歌发展的脉络 ③_________
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④__________
阅读下面摘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片段,完成下题。
【片段一】保尔有一架他自己十分喜爱的手风琴,现在他十分爱惜地将这架维也纳造的音调谐和的有两排捷的手风琴放在膝头,灵巧的手指刚碰到琴键,就从上到下地飞快舞动起来,熟能生巧,他玩弄这乐器称得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手风琴先发出几个低音,仿佛在喘一口气,然后就奏出勇猛潇洒、声调抑扬的乐曲来…… 手风琴在热情鸣叫 —— 生活在世界上多美好!
【片段二】青春终于战胜了病魔,伤寒没有夺走他的生命。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一个月后,他脸色苍白,身体消瘦,但已能勉强迈着颤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艰难地走动了。母亲搀扶着他走到窗口。他宽宽久久地凝望着外面的道路。一汪还雪水在阳光下发亮。外面已是初春解冻的天气了。一只胸脯灰白的麻雀神气活现地在窗户外的樱桃树上跳来跳去,小眼睛贼头贼脑地望着他。“瞧,咱们总算熬过了冬天啊!” 保尔用手指敲着窗户,轻声地说。母亲惊诧地看了他一眼:“你在那儿跟谁说话?”“跟雀儿…… 它飞走了,真狡猾。” 他无力地笑了一下。
【片段三】保尔开始写作了。书名自然而然就跃入了脑海:____。从这天起,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书的创作上。…… 许多天过去了,直到期待已经变得难以忍受的时候,和他一样激动的母亲跑进房间,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那不是信,是由州委会打来的电报。电报纸上只有断断续续的几行:
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材料二中保尔生病后仍坚持想要活动,还和雀儿交流、无力地笑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2 分)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保尔,你会选择下列哪种颜色?请你结合以上片段和整本书来说明理由。(4 分)
A. 红色 B. 绿色 C. 灰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 分)
27.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景物描写:充满趣味的百草园、繁密旺盛的紫藤萝、水清鱼欢的小石潭…… 请借鉴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写法,以 “雨后一景” 为内容,完成一段景物描写。要求:写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不少于 200 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1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50 分)
(1)请以 “我心里的那朵花” 为题目,完成作文。
(2)下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爱是理解的别名 —— 泰戈尔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 xx 代替。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考试试题
八年级 语文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 (1)注音:狩猎(shòu liè) 翩然(piān rán)
根据拼音写汉字:孕育(yùn yù) 亢奋(kāng fèn)
(2)B. 热衷 追溯 栩栩如生 凝视
(3)修改意见:将“在春秋战国时期,射箭发展成为极具代表性的一项体育运动”改为“春秋战国时期,射箭发展成为一项极具代表性的体育运动”。
2. D.
3. “4×100 米接力赛”项目:团结协作,速度与激情!
4. 示例:小珊,明天上午9:00在主席台前检录,9:15在田径场B区进行女子跳高比赛,记得准时参加哦!
5. ①篮球接力赛 ②分组进行篮球接力,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反应速度。
6. (1)挥手自兹去
(2)有恨无人省
(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只有香如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阅读(60 分)
(一)阅读回答问题。(15 分)
7. 文章叙述了以下两件事:
- 小李用幽默的方式鼓励儿子扩展纸条内容,变“闯关故事”;
- 作者的父亲默默加固她贴在报栏的作文,并向路人夸赞她。
8.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点赞”比作“阳光和雨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鼓励和支持对其成长的重要性。
9. 父亲通过默默加固作者贴在报栏的作文,并向路人夸赞她的方式,表达了对她的认可和鼓励。
10. 示例:原来父亲一直在默默关注我,他为我骄傲!这种被认可的感觉让我心里暖暖的,充满了动力。
11. 示例:作者的父亲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他虽然沉默寡言,但用行动表达了对女儿的爱和支持,这种深沉的爱更让人感动。
(二)阅读回答问题。(12 分)
12. D
13. 不能去掉。“之一”表明中坝遗址地层文物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众多重要物证中的一个,体现了表述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若去掉,则可能误认为它是唯一的物证,与事实不符。
14.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特点:
- 内容和形式以科学性、学术性为前提;
- 提升展厅整体的观赏性,尊重观展习惯;
- 运用艺术手段展示文物魅力,彰显文化性与艺术性。
15. 利用博物馆资源增强文化自信的方法:
- 创新叙事方式,提升公众文化体验;
- 挖掘藏品文化特质,强化公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 加强国际交流,增进民族文化认同;
- 鼓励公众参与文化实践,将文化自信转化为行动。
(三)文言文阅读(13 分)
16. D
17. B
18. (1)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无法展现出来。
(2)我能够重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
19. 甲文中的统治者(“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千里马;乙文中的汉高祖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张良、萧何、韩信),最终取得天下。
(四)古诗词赏析(10 分)
20. C
21. D
22. 这句诗通过“半匹红纱一丈绫”与“一车炭”的对比,揭露了宫市的不公和剥削,突出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
23. 卖炭翁虽然衣着单薄,却因担心炭价低而希望天气更冷,这种矛盾心理反映了他生活的艰难和无奈。
(五)名著阅读(10 分)
24. ①《战国策》第八 ②辞赋第十一 ③诗第十二 ④《说文解字》第一
25. 乐观、坚强
26. 示例:选择红色。红色象征热情和斗志,保尔在病痛中仍坚持写作,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顽强的精神,与红色的象征意义相符。
三、作文(60 分)
27. 略
28.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