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遵义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监测
高一地理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考试开始前,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题卡上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并在相应位置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答题时,请用2B铅笔答题,若需改动,请用橡皮轻轻擦拭干净后再选涂其他选项;非选择题答题时,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题,在规定区域以外的答题不给分,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汉王村距离徐州市中心约10公里,过去长期以工农业为主,乡村曾一度陷入空心化。2021年非遗传统村落项目“紫山艺术村”(如图)落户汉王村,村内形成了非遗工作室、农家书屋、民俗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空间,实现了文旅融合的转向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过去汉王村陷入空心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居住环境污染严重 B. 水库建设移民搬迁
C. 逆城镇化现象严重 D. 工农业经济效益低
2. 汉王村打造“紫山艺术村”最主要的条件是( )
A. 地域文化独特 B. 交通运输便利 C. 消费市场广阔 D. 自然环境优美
3. 汉王村文旅融合转向发展的经济意义有( )
①改善居住环境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促进产业转型 ④缩小城乡差距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周口市是河南省的农业大市,近年来,人口大规模外迁,主要迁往郑州市。2020年郑州市吸纳的全省人口中,周口市占67.1%。如图示意河南省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郑州市吸引周口市大量人口迁入主要原因是( )
A. 科技发达 B. 交通便利 C. 经济水平高 D. 居住环境好
5. 周口市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的影响可能是( )
A 人口老龄化减轻 B.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
C. 环境承载力下降 D. 土地撂荒现象增多
新加坡是全球重要的贸易、金融、航运和制造中心,2025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签署协议建设柔新经济特区,该特区计划重点发展数字技术、绿色能源及先进电子制造业。如图示意柔新经济特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相较马来西亚其他地区,柔新经济特区的突出优势是( )
A. 地理位置优越 B. 投资成本较低 C. 基础实施完善 D. 产业链条完整
7. 柔新经济特区招商时,首要关注引进企业的( )
A. 占地规模 B. 生产技术 C. 原料来源 D. 品牌效益
上世纪70年代,德国城镇化达到阶段性顶峰时,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增多,导致人们“逃离”城市。经过“去中心化”(指通过政策干预将人口、资源、服务等从核心大城市向外围区域或中小城镇分散布局)措施,德国城镇化已成为各国争相学习的范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上世纪70年代,德国城镇化带来的问题有( )
①乡村人口增多 ②住房紧张 ③交通拥堵 ④经济下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 城市“去中心化”发展的特点是( )
A. 城市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均衡 B. 城市产业趋同化程度较高
C. 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分布在城区内 D. 城市功能单一且无市中心
2025年3月,无人驾驶快递配送车在滇中新区测试成功,标志着云南省“车路云一体化”智慧交通迈上新台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无人驾驶快递配送车测试成功得益于( )
A. 交通运输网络完善 B. 劳动力资源丰富
C. 地理信息技术先进 D. 仓储物流需求大
11. 无人驾驶快递配送车对区域物流产业布局的影响是( )
A. 仓储中心向市区集聚 B. 物流网点选址更加灵活
C. 对交通干线的依赖减少 D. 航空枢纽的地位下降
如图表示在北半球经度相同、纬度不同的甲、乙两地,其中甲地纬度较高,由于两地地面受热不均产生空气运动。图中箭头指示其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气压值最高的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③
13. 甲乙之间近地面风向最可能是( )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
14. 图中( )
A. 甲地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B. 甲地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大
C. 乙地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大 D. 乙地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澳大利亚西部地区包括西部高原及南部海岸狭长平原,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部分。某团队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野外考察,初拟了两条线路,最终选择线路①。如图示意澳大利亚西部典型植被及计划考察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推测甲区域典型植被特征是( )
A. 种类丰富,常见板根现象 B. 乔木广布,多革质叶片
C. 耐寒耐旱,树叶呈现针状 D. 群落单一,多旱生灌木
16. 该团队最终选择线路①的主要原因是( )
A. 景观类型多样 B. 自然灾害较少 C. 气候温和适宜 D. 河湖密度较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资料,按要求作答。
水稻好暖喜湿,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马达加斯加地处印度洋西南,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水稻种植曾一度面临诸多困难。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平均海拔1280米,2019年我国在这国首都西郊建立杂交水稻种植研究基地,助力马达加斯加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如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地理位置及塔那那利佛气候资料。
(1)分析塔那那利佛种植水稻有利气候条件。
(2)说明马达加斯加发展水稻产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3)简述我国援助马达加斯加发展水稻对当地的意义。
18. 阅读资料,按要求作答。
在内陆地区,河水不能外泄,常在河口低洼处形成尾闾湖,对维持干旱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咸海作为中亚两条最大内流河的尾闾湖,盐度较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湖泊面积急剧萎缩,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如图示意咸海流域。
(1)判断咸海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其地理意义。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咸海盐度较高的原因。
(3)请为咸海的恢复和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19. 阅读资料,按要求作答。
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海域水质优良,富含氮、磷等营养盐,有利于龙须菜、马尾藻、紫菜等藻类生长。近年来汕头率先创新采用“立体生态综合养殖模式”,该模式搭配鱼、贝、藻类,实现氮磷循环利用。同时该地加强产学研合作,进行藻类良种选育、苗种繁育和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研究,提升产业附加值。如图示意南澳岛地理位置。
(1)分析南澳岛附近海域发展藻类养殖的有利条件。
(2)简述“立体生态综合养殖模式”对海洋养殖业的有利影响。
(3)说明创新发展海洋养殖业对建设海洋强国的积极意义。
遵义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监测
高一地理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考试开始前,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题卡上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并在相应位置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答题时,请用2B铅笔答题,若需改动,请用橡皮轻轻擦拭干净后再选涂其他选项;非选择题答题时,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题,在规定区域以外的答题不给分,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D 2. A 3. B
【4~5题答案】
【答案】4. C 5. D
【6~7题答案】
【答案】6 A 7. B
【8~9题答案】
【答案】8. B 9. A
【10~11题答案】
【答案】10. C 11. B
【12~14题答案】
【答案】12. C 13. B 14. D
【15~16题答案】
【答案】15. D 16.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海拔1280米,气温较为温和(约15—25℃),温度条件适宜;降水集中在11-4月,与高温期重叠,符合水稻生长需求;年降水量约1400mm,能满足水稻需水量大的特点;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养分积累,提高品质。
(2)旱季(5—10月)降水稀少,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多山地地形,可耕地面积有限;基础设施落后,灌溉系统不完善,抗旱能力弱;农业技术落后,传统耕作方式效率低,品种改良不足;经济条件限制,缺乏资金投入现代农业设备和技术;地处印度洋,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
(3)杂交水稻技术可显著提高单产,保障粮食安全;引入现代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业水平;提高产量直接增加农民经济收益;研究基地和相关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减少饥饿和营养不良;培育适应性更强的品种,应对气候变化;加强两国农业领域交流与合作。
【18题答案】
【答案】(1)水循环类型:陆地内循环。地理意义:调节气候、维持生态、支撑经济发展。
(2)原因:降水少、蒸发强,径流输入盐分且无出湖径流,盐分积累。
(3)建议:节水农业、跨流域调水、生态修复、国际合作。
【19题答案】
【答案】(1)水质优良,富含氮、磷等营养盐,为藻类生长提供充足养分;适宜多种藻类生长(如龙须菜、马尾藻、紫菜等),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处亚热带海域,水温适宜藻类全年生长;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东省汕头市),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大;产学研合作基础好,技术支持强。
(2)鱼、贝、藻类搭配养殖,实现氮磷循环利用;立体空间充分利用,提高养殖密度;多种物种共生,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藻类吸收过剩营养盐,改善水质;多种产品同时产出,增加收益来源。
(3)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海洋经济实力;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如良种选育、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等技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产业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优质蛋白来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