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4 解三角形知识点一 正余弦定理公式及边角互换1.(2025·全国二卷·高考真题)在中,,,,则( )A. B. C. D.2.(2025·天津·高考真题)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1)求A的值;(2)求c的值;(3)求的值.1.(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则( )A. B. C. D.2.(2024·天津·高考真题)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3)求的值.1.(2023·北京·高考真题)在中,,则( )A. B. C. D.2.(2023·全国乙卷·高考真题)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是,若,且,则( )A. B. C. D.3.(2023·上海·高考真题)在中,已知,,,则 .4.(2023·天津·高考真题)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是.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3)求的值.知识点二 三角形的面积1.(2025·北京·高考真题)在中,.(1)求c的值;(2)再从条件①、条件②、条件③这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得存在,求BC边上的高.条件①:;条件②:;条件③:的面积为.1.(2024·新课标Ⅰ卷·高考真题)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1)求B;(2)若的面积为,求c.2.(2024·北京·高考真题)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为钝角,,.(1)求;(2)从条件①、条件②、条件③这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得存在,求的面积.条件①:;条件②:;条件③:.注:如果选择的条件不符合要求,第(2)问得0分;如果选择多个符合要求的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1.(2023·全国甲卷·高考真题)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1)求;(2)若,求面积.2.(2023·全国乙卷·高考真题)在中,已知,,.(1)求;(2)若D为BC上一点,且,求的面积.知识点三 三角形的周长1.(2024·新课标Ⅱ卷·高考真题)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1)求A.(2)若,,求的周长.知识点四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和高1.(2023·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在中,,的角平分线交BC于D,则 .2.(2023·新课标Ⅰ卷·高考真题)已知在中,.(1)求;(2)设,求边上的高.3.(2023·新课标Ⅱ卷·高考真题)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的面积为,为中点,且.(1)若,求;(2)若,求.知识点五 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024·上海·高考真题)已知点B在点C正北方向,点D在点C的正东方向,,存在点A满足,则 (精确到0.1度)知识点一 正余弦定理公式及边角互换1.(2025·天津红桥·模拟预测)在中,若,,,则的长度为( )A.2 B.4 C. D.2(2025·天津红桥·模拟预测)在中,若,,,则( )A. B. C. D.3.(2025·福建泉州·模拟预测)已知,,分别为三个内角,,的对边,,且,( )A.1 B.3 C. D.4.(2025·天津河北·模拟预测)已知a,b,c分别是三个内角A,B,C的对边,且,,,则 .知识点二 三角形的面积1.(2025·湖北黄冈·三模)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若,且.(1)若,求;(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2.(2025·广东湛江·模拟预测)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是,且满足.(1)求角的大小;(2)若,求面积的最大值;3.(2025·海南·模拟预测)设锐角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1)求A;(2)若,且,求的面积.4.(2025·湖南邵阳·模拟预测)已知a,b,c分别为三个内角A,B,C的对边,且.(1)求B;(2)若,则的面积为,求,.5.(2025·湖南岳阳·三模)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1)求;(2)若的面积为,,求的周长.知识点三 三角形的周长1.(2025·福建厦门·三模)锐角中,角所对应的边分别为,满足,,则的周长的取值范围为 .2.(2025·全国·二模)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1)求A;(2)若的面积为,求的周长.3.(2025·湖南益阳·三模)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且.(1)若,求A;(2)若是锐角三角形,求周长的取值范围.知识点四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和高1.(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已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的面积为.(1)求A;(2)若,且的周长为5,设为边中点,求.2.(2025·广西柳州·模拟预测)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1)求;(2)若的面积为为BC上一点,AD为的平分线,求AD.3.(2025·海南三亚·一模)在锐角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1)求;(2)若,求边上的高的长.知识点五 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025·湖北荆州·模拟预测)如图,为山脚两侧共线的三点,这三点处依次测得对山顶的仰角分别为,计划沿直线开通隧道,设的长度分别为.为了测出隧道的长度,还需直接测出( )的值.A.和 B.和 C.和 D.三者2.(2025·湖北恩施·模拟预测)某学生准备测量如图中某建筑物高度,选择高为50m的大楼进行测量,在大楼顶部处测得该建筑物的顶部的仰角为,底部的俯角为,则该建筑物的高度为( )A.m B.mC.m D.m3.(24-25高二下·云南玉溪·期中)如图,,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点北偏东45°、点北偏西60°的点有一艘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点南偏西60°且与点相距海里的点的救援船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20海里/小时,则该救援船到达点最快所需时间为( ) A.1小时 B.0.3小时 C.0.5小时 D.0.2小时4.(24-25 湖北武汉·期中)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的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更因历代诗人登楼作诗而名闻天下.如图,某同学为测量黄鹤楼的高度,在黄鹤楼的正东方向找到一座建筑物,高约为,在地面上点处(,,三点共线)测得建筑物顶部,黄鹤楼顶部的仰角分别为30°和45°,在处测得楼顶部的仰角为15°,则黄鹤楼的高度约为( ) A. B. C. D.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4 解三角形知识点一 正余弦定理公式及边角互换1.(2025·全国二卷·高考真题)在中,,,,则( )A. B. C. D.【答案】A【解析】由题意得,又,所以.故选:A2.(2025·天津·高考真题)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1)求A的值;(2)求c的值;(3)求的值.【答案】(1)(2)(3)【解析】(1)已知,由正弦定理,得,显然,得,由,故;(2)由(1)知,且,,由余弦定理,则,解得(舍去),故;(3)由正弦定理,且,得,且,则为锐角,故,故,且;故.1.(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则( )A. B. C. D.【答案】C【解析】因为,则由正弦定理得.由余弦定理可得:,即:,根据正弦定理得,所以,因为为三角形内角,则,则.故选:C.2.(2024·天津·高考真题)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3)求的值.【答案】(1)(2)(3)【解析】(1)设,,则根据余弦定理得,即,解得(负舍);则.(2)法一:因为为三角形内角,所以,再根据正弦定理得,即,解得,法二:由余弦定理得,因为,则(3)法一:因为,且,所以,由(2)法一知,因为,则,所以,则,.法二:,则,因为为三角形内角,所以,所以1.(2023·北京·高考真题)在中,,则( )A. B. C. D.【答案】B【解析】因为,所以由正弦定理得,即,则,故,又,所以.故选:B.2.(2023·全国乙卷·高考真题)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是,若,且,则( )A. B. C. D.【答案】C【解析】由题意结合正弦定理可得,即,整理可得,由于,故,据此可得,则.故选:C.3.(2023·上海·高考真题)在中,已知,,,则 .【答案】【解析】,A为的内角,.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余弦定理以及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合理运用,是基础题.4.(2023·天津·高考真题)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是.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3)求的值.【答案】(1)(2)(3)【解析】(1)由正弦定理可得,,即,解得:;(2)由余弦定理可得,,即,解得:或(舍去).(3)由正弦定理可得,,即,解得:,而,所以都为锐角,因此,,.知识点二 三角形的面积1.(2025·北京·高考真题)在中,.(1)求c的值;(2)再从条件①、条件②、条件③这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得存在,求BC边上的高.条件①:;条件②:;条件③:的面积为.【答案】(1)6(2)答案见解析【解析】(1)因为,所以,由正弦定理有,解得;(2)如图所示,若存在,则设其边上的高为,若选①,,因为,所以,因为,这表明此时三角形有两个钝角,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此时三角形不存在,故边上的高也不存在;若选②,,由有,由正弦定理得,所以,所以由余弦定理得,此时三角形是存在的,且唯一确定,所以,即,所以边上的高;若选③,的面积是,则,解得,由余弦定理可得可以唯一确定,进一步由余弦定理可得也可以唯一确定,即可以唯一确定,这表明此时三角形是存在的,且边上的高满足:,即.1.(2024·新课标Ⅰ卷·高考真题)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1)求B;(2)若的面积为,求c.【答案】(1)(2)【解析】(1)由余弦定理有,对比已知,可得,因为,所以,从而,又因为,即,注意到,所以.(2)由(1)可得,,,从而,,而,由正弦定理有,从而,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的面积可表示为,由已知的面积为,可得,所以.2.(2024·北京·高考真题)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为钝角,,.(1)求;(2)从条件①、条件②、条件③这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使得存在,求的面积.条件①:;条件②:;条件③:.注:如果选择的条件不符合要求,第(2)问得0分;如果选择多个符合要求的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答案】(1);(2)选择①无解;选择②和③△ABC面积均为.【解析】(1)由题意得,因为为钝角,则,则,则,解得,因为为钝角,则.(2)选择①,则,因为,则为锐角,则,此时,不合题意,舍弃;选择②,因为为三角形内角,则,则代入得,解得,,则.选择③,则有,解得,则由正弦定理得,即,解得,因为为三角形内角,则,则,则1.(2023·全国甲卷·高考真题)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1)求;(2)若,求面积.【答案】(1)(2)【解析】(1)因为,所以,解得:.(2)由正弦定理可得,变形可得:,即,而,所以,又,所以,故的面积为.2.(2023·全国乙卷·高考真题)在中,已知,,.(1)求;(2)若D为BC上一点,且,求的面积.【答案】(1);(2).【解析】(1)由余弦定理可得:,则,,.(2)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则.知识点三 三角形的周长1.(2024·新课标Ⅱ卷·高考真题)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1)求A.(2)若,,求的周长.【答案】(1)(2)【解析】(1)方法一:常规方法(辅助角公式)由可得,即,由于,故,解得方法二:常规方法(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由,又,消去得到:,解得,又,故方法三:利用极值点求解设,则,显然时,,注意到,,在开区间上取到最大值,于是必定是极值点,即,即,又,故方法四:利用向量数量积公式(柯西不等式)设,由题意,,根据向量的数量积公式, ,则,此时,即同向共线,根据向量共线条件,,又,故方法五:利用万能公式求解设,根据万能公式,,整理可得,,解得,根据二倍角公式,,又,故(2)由题设条件和正弦定理,又,则,进而,得到,于是,,由正弦定理可得,,即,解得,故的周长为知识点四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和高1.(2023·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在中,,的角平分线交BC于D,则 .【答案】【解析】如图所示:记,方法一:由余弦定理可得,,因为,解得:,由可得,,解得:.故答案为:.方法二:由余弦定理可得,,因为,解得:,由正弦定理可得,,解得:,,因为,所以,,又,所以,即.故答案为:.2.(2023·新课标Ⅰ卷·高考真题)已知在中,.(1)求;(2)设,求边上的高.【答案】(1)(2)6【解析】(1),,即,又,,,,即,所以,.(2)由(1)知,,由,由正弦定理,,可得,,.3.(2023·新课标Ⅱ卷·高考真题)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的面积为,为中点,且.(1)若,求;(2)若,求.【答案】(1);(2).【解析】(1)方法1:在中,因为为中点,,, 则,解得,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即,解得,则,,所以.方法2:在中,因为为中点,,,则,解得,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即,解得,有,则,,过作于,于是,,所以.(2)方法1:在与中,由余弦定理得,整理得,而,则,又,解得,而,于是,所以.方法2:在中,因为为中点,则,又,于是,即,解得,又,解得,而,于是,所以.知识点五 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024·上海·高考真题)已知点B在点C正北方向,点D在点C的正东方向,,存在点A满足,则 (精确到0.1度)【答案】【解析】设,在中,由正弦定理得,即’即①在中,由正弦定理得,即,即,②因为,得,利用计算器即可得,故答案为:.知识点一 正余弦定理公式及边角互换1.(2025·天津红桥·模拟预测)在中,若,,,则的长度为( )A.2 B.4 C. D.【答案】A【解析】由余弦定理得:,所以,故选:A.2(2025·天津红桥·模拟预测)在中,若,,,则( )A. B. C. D.【答案】C【解析】由正弦定理,得,则,解得.故选:C.3.(2025·福建泉州·模拟预测)已知,,分别为三个内角,,的对边,,且,( )A.1 B.3 C. D.【答案】B【解析】由题设及正弦边角关系,有,,所以,由,,则,可得,所以,整理得,可得或,若,则,结合,故,三角形有两个钝角,不符合;所以.故选:B4.(2025·天津河北·模拟预测)已知a,b,c分别是三个内角A,B,C的对边,且,,,则 .【答案】/【解析】由题设.故答案为:知识点二 三角形的面积1.(2025·湖北黄冈·三模)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若,且.(1)若,求;(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2)【解析】(1)若 ,则,所以,所以,即 ,因为,所以 .则 ,解得;(2) , 有,故 有, 即,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所以面积的最大值为.2.(2025·广东湛江·模拟预测)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是,且满足.(1)求角的大小;(2)若,求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2)【解析】(1)由正弦定理得,即,因为,所以,所以,所以,又因为,所以.(2)由余弦定理得:,代入得:,根据基本不等式,得:,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的面积为:,故面积的最大值为.3.(2025·海南·模拟预测)设锐角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1)求A;(2)若,且,求的面积.【答案】(1)(2)【解析】(1)由及正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又, ,又,故.(2)由可得,因为,所以,由可得, 故, 又,可得,所以.4.(2025·湖南邵阳·模拟预测)已知a,b,c分别为三个内角A,B,C的对边,且.(1)求B;(2)若,则的面积为,求,.【答案】(1)或(2)或者【解析】(1)由正弦定理,得:①,①式可化为: ,.从而, ,或,或.(2)② 由(1)得:当时,解得②的解为或者, 当时,②式无解.5.(2025·湖南岳阳·三模)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1)求;(2)若的面积为,,求的周长.【答案】(1)(2)【解析】(1)由和正弦定理,,因,代入化简得:,因,则,故,因,故.(2)因的面积为,解得,由余弦定理,,因,代入解得,则,故的周长为知识点三 三角形的周长1.(2025·福建厦门·三模)锐角中,角所对应的边分别为,满足,,则的周长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解析】因为,,所以,故,所以,即,因为,所以,,所以,故或(舍),即,由正弦定理可得,所以,因为是锐角三角形,所以,解得,令, 则,所以的周长的取值范围为.故答案为:.2.(2025·全国·二模)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1)求A;(2)若的面积为,求的周长.【答案】(1)(2)【解析】(1)由得,因为,所以,即,因为,所以,所以,所以,因为,所以;(2)因为三角形的面积为,所以,所以,由余弦定理知,即,所以,故,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3.(2025·湖南益阳·三模)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且.(1)若,求A;(2)若是锐角三角形,求周长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1)由,可得,即,∴,则或(舍),∴,当,由,可得.(2)由正弦定理可得∴,易知,可得,因此,易知在上单调递增,所以,可得周长范围为.知识点四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和高1.(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已知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的面积为.(1)求A;(2)若,且的周长为5,设为边中点,求.【答案】(1)(2)【解析】(1)依题意,,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由余弦定理,,解得,因为,所以;(2)依题意,,因为,解得,因为,所以,所以.2.(2025·广西柳州·模拟预测)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1)求;(2)若的面积为为BC上一点,AD为的平分线,求AD.【答案】(1)(2)【解析】(1)根据题意,则由正弦定理得,即,即,化简得,因为,所以,∴,由于,则;(2)根据题意,的面积为即,则,又根据余弦定理,,则,所以,即,又由的面积,所以.3.(2025·海南三亚·一模)在锐角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1)求;(2)若,求边上的高的长.【答案】(1)(2)【解析】(1)由正弦定理可得,因为,所以,又因为锐角三角形,,所以.(2)由余弦定理可知又因即代入上式可得则的面积为则解得:.知识点五 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025·湖北荆州·模拟预测)如图,为山脚两侧共线的三点,这三点处依次测得对山顶的仰角分别为,计划沿直线开通隧道,设的长度分别为.为了测出隧道的长度,还需直接测出( )的值.A.和 B.和 C.和 D.三者【答案】D【解析】在中,由正弦定理有:,所以,在中,由正弦定理有:,所以,因为,所以为了测出隧道的长度,还需直接测出三者的值.故选:D2.(2025·湖北恩施·模拟预测)某学生准备测量如图中某建筑物高度,选择高为50m的大楼进行测量,在大楼顶部处测得该建筑物的顶部的仰角为,底部的俯角为,则该建筑物的高度为( )A.m B.mC.m D.m【答案】B【解析】如图,过点作的垂线,垂足为,则,得到,则该建筑物的高度.故选:B.3.(24-25高二下·云南玉溪·期中)如图,,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点北偏东45°、点北偏西60°的点有一艘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点南偏西60°且与点相距海里的点的救援船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20海里/小时,则该救援船到达点最快所需时间为( ) A.1小时 B.0.3小时 C.0.5小时 D.0.2小时【答案】B【解析】由题意,在中,,,,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则;又在中,,,由余弦定理可得,,所以,因此救援船到达点需要的时间为小时.故选:B.4.(24-25 湖北武汉·期中)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的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更因历代诗人登楼作诗而名闻天下.如图,某同学为测量黄鹤楼的高度,在黄鹤楼的正东方向找到一座建筑物,高约为,在地面上点处(,,三点共线)测得建筑物顶部,黄鹤楼顶部的仰角分别为30°和45°,在处测得楼顶部的仰角为15°,则黄鹤楼的高度约为( ) A. B. C. D.【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在中,,,则,在中,,则,由正弦定理得,,得,在中,,则,所以.故选:C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4 解三角形(原卷版).docx 专题04 解三角形(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