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试卷物理学科答案及评分参考评分说明:1.各题均按评分标准评分。2.若考生的非选择题答案与评分标准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评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B 2.D 3.C 4.D 5.D6.B 7.C 8.C 9.A 10.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11.BCD 12.ABC 13.B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4.惯性;运动状态 15.省力;40 16.液体深度;液体密度17.25;0 18.1;2.4 19.A;B四、综合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37分)(3分) (3分)20.(6分)(3分)每个过程各3分,总计6分(2分)(6分)每问2分(2分)(3)(2分)22.(7分)(1)右;消除杠杆自重对平衡的影响/方便测力臂(2)消除杠杆自重对平衡的影响/方便测力臂(3)归纳总结规律(4)2;数据记录颠倒;(5)23.(6分)(1)匀速(2)66.7%(3)30;等于(4)③ (2分)24.(6分)(3分)(1)实验步骤:①测出密度计的总长度为L1;②将密度计轻轻放入水中,使其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长度为L2;③将密度计轻轻放入待测牛奶中漂浮,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液面的长度为L3;(3分)(2)数学表达式:(2分)25.(6分)((2)) (1)550g从图乙所示可知,当液体的深度为0时,容器的质量为50g,当液体的深度为2cm时,液体的质量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实心柱体的横截面积(2分)(3)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为5cm时,液体的质量m′液=ρ液V′液=1g/cm3×500cm3=500g,圆柱体的质量实心柱体的体积(2分)实心圆柱体的密度。(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八年级物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10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2.本卷共两大题,共39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帕斯卡焦耳牛顿瓦特图1)1. 在如图1所示的物理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功和能单位的是2. 如图2所示,这是一种常用的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容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A. 力的大小有关 B. 力的方向有关(图2)C. 力的单位有关 D. 力的作用点有关(图3)3. 如图3所示,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铅垂线来确定竖直的方向,以此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这主要利用了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B.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C.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D.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几何中心4. 关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不为零的力,其合力一定不为零B.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C.求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就是把两个力的大小相加D.不论两个力的方向如何,合力的方向总是和较大力的方向相同(图4右手左手)5. 如图4所示,两手的食指分别用沿水平方向的力顶在削好的铅笔两端,使铅笔保持水平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铅笔对左手食指的压力较大B.铅笔对右手食指的压力较大C.铅笔对右手食指的压强较大D.铅笔对左手食指的压强较大6. 暑假前,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禁止中小学生私自下河游泳。有些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往往暗藏漩涡,若被卷其中可能会出现危险,因为漩涡中心A.水流速度大,压强大B.水流速度大,压强小C.水流速度小,压强大D.水流速度小,压强小7. 北京冬奥会上,我国选手徐梦桃在雪上空中技巧比赛中摘得女单金牌。她在比赛过程中运动的轨迹(a→b→c→d)如图5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a点下滑到b点过程中,动能不断增大B.从b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增大C.a点的重力势能等于c点的重力势能(图5)D.在d点落地时的机械能小于a点的机械能8. 如图6所示的杠杆AB处于平衡状态,O点为杠杆的支点,则力F的力臂为(图6)A.OFB.ODC.OCD.DF9. 如图7所示,取一个瓶口内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矿泉水瓶,去掉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然后向瓶内注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若用手指堵住瓶口,不久就可观察到乒乓球上浮起来。此实验可以用来说明A.浮力产生的原因B.阿基米德原理(图7)C.大气存在压强D.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10.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下列对身边物理量估测的数据,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A.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做的功约为200 JB.一个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1000 PaC.物理课本的重约20 ND.课桌的高度约1.8 m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均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11. 图8所示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图8)(图9)杆秤曾是主要的度量工具,同时它还承载着公平公正的象征意义。某科技小组的同学用轻质细杆制作了一个杆秤,如图9所示,秤钩上不挂物体时提住秤纽,将秤砣移动至定盘星处时,秤杆恰能水平平衡,当秤钩挂上物体移动秤砣使秤杆再次水平平衡时,即可通过秤砣所对应刻度读出物体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定盘星是秤杆的零刻线B.秤纽处相当于杠杆的支点C.秤钩增挂物体时,秤砣向右移,秤杆才能再次水平平衡D.使用已磨损的秤砣测量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ADCB)13. 如图10是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实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图10)A.图A中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B.图B中巨轮之所以能够浮在水面是因为用空心的办法增大了排开液体的体积C.图C中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就越大D.图D中热气球是利用填充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原理上浮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两大题,共61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4. 我国女子冰壶队首次出征冬奥会即获铜牌。如图11所示,冰壶离手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冰壶具有 ;冰壶相互撞击后改变了运动方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OF13cm12cmF2刹车拉线图12图11图13)15. 如图12是自行车手闸示意图,手闸是一个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当手对车闸的作用力F1 为10 N时,刹车拉线受到的力F2为 N。16. 如图13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上有一圆孔用薄膜封闭。⑴ 若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注入密度相同的液体,右侧的液面比左侧的液面高,薄膜向左凸起,由此说明液体的压强与 有关。⑵ 若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注入密度不同的液体,右侧的液面与左侧的液面等高,薄膜发生形变,由此说明液体的压强与 有关。17.水平地面上,10 s内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100N的小车前进了5m,拉力做功的功率等于 W,重力做的功等于 J。18. 实验课上,小淘子拿到一块重力为2.4N的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4所示,此时小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N,密度为 g/cm3。(已知ρ水=1 g/cm3,g取10 N/kg)。五一假期,小杰跟爸妈回老家看望爷爷和奶奶,他发现奶奶家院子里还有一口压井,通过学习物理他明白了这口压井是靠活塞式抽水机来提水的,其某个工作环节如图15所示,此时活塞向上移动, 阀门关闭,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冲开 阀门,流入圆筒。(图14图15)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7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图16)20. (6分)如图16所示,容器中盛有水(水的密度ρ水为1000 kg/m3),其中h1=100 cm,h2=60 cm,容器底面积S=20 cm2,(g取10 N/kg)求:(1)水对容器顶的压强;(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图17)21. (6分)如图17为运载“渣土”的某型号载重车的示意图。“渣土车”自身质量6 t,共10个轮子,交通部门规定车辆对地面的压强不得超过5×106 Pa,假设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恒为0.02m2,则:(g取10 N/kg)(1)该车空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力为多少?(2)该车空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多少?(3)在不违反交通规定的情况下,不计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化,该车能够装“渣土”的质量是多少?22. (7分)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张华同学发现杠杆的位置如图18甲所示。 (O) (O)(O)(图18) (O)(1)张华应将右侧和左侧的平衡螺母向 (“左”或“右”)调整。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2)在杠杆的两侧挂上钩码后,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10乙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1 2.0 0.04 4.0 0.022 1.0 0.02 0.5 0.013 2.5 0.03 1.5 0.05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实验次数是 ,造成错误原因可能是 ;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6分)学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后,小明用同样的滑轮,组装成两个滑轮组,完成两次不同的实验,分别如图19甲、乙所示,实验的部分数据如表格所示:次数 物体重力 G/N 提升高度 h/cm 拉 力 F/N 绳端移动距离 s/cm 机械效率 η1 2 10 1.5 202 2 10(图19)(1)实验过程中,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2)第一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3)第二次实验如图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是 cm;若忽略绳重和摩擦,则第二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若想提高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下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选填序号)。①选用轻质动滑轮②给滑轮的轴心加润滑油③增加物体被提升的高度④增大被提升的物体的重力(6分)小明家买的某品牌的牛奶喝着感觉比较稀,因此他想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测量这种牛奶的密度。他先上网查询了牛奶的密度应该为1.03 g/cm3,以方便判断质量好坏,之后他找来一根粗细均匀的直细木棒,在木棒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蜡,并在木棒的一端绕上一段金属丝(体积不计),做成了一只“密度计”,小明又找来一个足够深的盛水容器、一把刻度尺和足量的水(水的密度可记为ρ水)。只利用这些器材测出牛奶的密度,请写出实验步骤和密度的数学表达式。(6分)一个底面积为100 cm2的薄壁柱形容器(容器质量不可不计)放在水平电子秤上,向容器中缓慢注入液体,停止注入液体时,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为5 cm;将均匀实心柱体缓慢放入液体中,放手后,柱体静止时如图20甲所示;整个过程,电子秤的示数与容器内液体深度的关系如图20乙所示(部分数据没有标识)。求:(1)写出图像上液体深度为5 cm时缺失的电子秤示数;(图20)(2)该实心柱体所受的最大浮力;(3)该实心柱体的密度。八年级物理 第7页(共8页) 八年级物理 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答案.docx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