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学科素养水平调研试题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2025.07一、积累与运用(26分)1.(2分)D2.(2分)D3.(2分)随着探月事业不断(或继续)深化发展,中国航天不断营造着宇宙级的浪漫气氛。4.(2分)D(逗号改为顿号)5.(2分)C6.(2分)示例:老师,您好,优秀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您能给回答一下吗?7.(6分)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政入万山围子里 ③万里赴戎机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 ⑤柳暗花明又一村 ⑥会当凌绝顶 (每空1分,错、漏字,该空不得分)8.(1)(4分)示例:①建设铁路(1分) ②在苏联国内战争结束后,为了恢复国家经济,保尔参加了修建铁路的工作。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他带领战友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铁路的建设,展现出非凡的组织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力。(3分)(2)(4分)示例:保尔对自己苛刻。他为了革命事业,在伤病缠身、健康恶化时,仍坚持工作、参加艰苦筑路等;即使是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仍要通过文学创作重新实现人生价值,把全部精力奉献给革命,很少顾及自身健康与生活享受。这体现了保尔对自己的苛刻。二、阅读与鉴赏(44分)(一)(5分)9.(2分)C10.(3分)描绘的是南宋初年人们吹着箫,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穿着布做成的衣衫,戴着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的画面。(二)(14分)11.(2分)D12.(2分)D13.(2分)B D14.(4分)(1)用胶泥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刻成一个字印,用火烧使它坚硬。 (2) 每一棵(植物),自然会长出几个芽;留下其中长得旺盛的一根。15.(4分)①《活板》中的活字印刷是对印刷术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节约了印刷成本,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展现的是古人的创新思维(1分),现代科技发展应学习这种创新精神,提高效率(1分);②古代农业注重实践经验总结,从选种、荫畦选择 、间苗、灌溉等环节中,彰显古人农耕智慧(1分),现代农业可借鉴其生态、精细种植理念,传承与发展传统智慧,助力现代社会在文化传播、农业生产等方面进步(1分)。附乙文参考译文:播种用的种子,以新鲜的为好,不宜用陈旧的。用当年新鲜的桑葚种子来播种是最佳选择;若是隔年春天再种,大多不会发芽。育苗时,搭建遮荫的畦棚是最好的方法,其次是用茼麻来遮荫,用黍苗遮荫又次之。桑芽长出后,要间隔开,使它们之间相距五七寸。要频繁地浇水。过了伏天,桑树可长到三尺高。这时要割去茼麻。到了十月份,贴近地面将桑苗割掉;撒上乱草,点火轻烧一遍。火不能太大,以免损伤桑根。然后用粪草覆盖;到来年春天,用杷耧除去粪草,再浇水。每一株桑苗,自己会发出几个新芽;留下一条健壮的。桑根长成后,就不需要遮荫了,可以频繁浇水。到了秋天,鲁桑可以长到五七尺高;荆桑可以长到三四尺高。鲁桑可以移栽到地里作为地桑;荆桑可以移栽到园子里养护。(三)(11分)16.(2分)C (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主雨带应是由南向北推进。“降雨以东北三省为盛”缺乏依据支撑,从图表中无法验证此说法。)17.(3分) ① 一般降雨多,雨量大 ②以小麦为主 ③指“雨水之盈”18.(2分)示例:①体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应该过于自满、自傲,应保持谦虚。②物极必反,做任何事情,达到极限之后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小满”恰恰体现了一种平衡。19. (4分)示例:①多吃些红小豆、丝瓜、白扁豆等健脾、利湿的食物;②适当锻炼,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慢跑、骑自行车等不太剧烈的运动;③早晚注意适时添加衣服,避免被雨水淋湿,以免外感湿邪;④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⑤选择多元的补水方法,多喝水、吃应季果蔬等。 (答出任意2条得满分)(四)(14分)20.(2分)C(C选项错误,第⑧段未体现“冬瓜种植过程中的趣味性”。)21.(2分)(1)初夏疯长,花绽满园 (2)烹制冬瓜,共尝美味22.(6分)(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冬瓜花比作唢呐、喇叭、少女的舞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冬瓜花的形状与姿态,写出其盛开时的艳丽与繁茂。(3分,意近即可) (2)这是虚写,由眼前冬瓜花等景象联想到冬瓜成熟时 “形如碧玉,色似凝脂” 的样子,丰富了画面内容,也表达出作者对冬瓜丰收的期待与憧憬。(3分,意近即可)23.(4分)①指冬瓜作为食材,本身具有可口的味道。(1分)②蕴含着父亲的勤劳质朴:父亲种冬瓜精心侍弄,他的勤劳付出都融入冬瓜的生长过程,冬瓜是父亲辛勤劳作的成果体现,因此有别样 “味道”。(1分)③饱含邻里间的情谊之味:冬瓜生长过程中爬到邻居菜园,邻里来报喜且大家一起分享冬瓜,父亲还送瓜种子,展现出了邻里的和谐、互助,是一种浓浓的人情味。(2分)(答出要点亦可)三、写作(50分)24.略(参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2024—2025学年下学期学科素养水平调研试题七年级语文 2025.07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6分)2025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日,学校开展了“科技之光”主题系列活动。你和同学小语在一个小组,共同参与下面的活动。任务一 “航天科技”作品文字审校小语查阅资料写了一篇对于我国航天科技的短评,参加学校的“航天科技”作品征集活动。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hàn 暇 zhì 撼 B.hán 遐 zhì 憾C.hán 暇 chì 憾 D.hàn 遐 chì 撼2.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劈波斩浪 B.锲而不舍 C.瞬息万变 D.惊心动魄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4.文段中标序号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① B.② C.③ D.④任务二 “我与科学面对面”主题活动完善学校举行“我与科学家面对面”主题活动,准备相关材料展板、提出的问题、补全展板结束语等材料,让同学们深入领略中国航天的魅力,传承航天精神。5.小语在整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及成就的文字时,不小心打乱了顺序,下面句子填入横线中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2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自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以来,从“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嫦娥奔月”的浪漫传说变为现实,再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圆满完成, 。 , 。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航天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让我们的梦想在星辰大海中绽放。①一代代航天人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书写了中国航天的壮丽篇章。②中国航天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③他们是我们探索宇宙的先锋,是我们梦想的守护者。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6.“向科学家提问”架起了学生与科学沟通的桥梁。请你根据下面科学家郭传杰的回答,补充小语的提问。(2分)学生小语:科学家郭传杰:我认为,首先要有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是技能层面,而提出问题是探索性思考,”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在科学征途上不断攀登的强大自驱力。其二,要尊重客观,也就是诚实诚信。诚实诚信是科学家为人做事之基,是人生第一品格。这两种特质与科学的本质要求紧密相系,因此我认为它们应该是优秀科学家必备的素质。供你参考。7.为了发扬勇于探索的航天精神,小语计划在展板上为专题活动编写一段意义深远的结束语。请你帮他将名句补充完整。(6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他们勇于探索,迎难而上,这种精神力量时刻影响着我们。保持好奇心,激发探索精神,我们从先贤处汲取力量。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① ”(《爱莲说》),以莲花来象征航天人的高洁品质;杨万里“② ,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恰与航天人于困境中,放眼长远,不断克服困难的乐观和坚毅;“③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木兰奔赴战场的飒爽风姿恰似航天人的英雄之气;陆游的“④ ,⑤ ”(《游山西村》)反映在航天探索的曲折历程里,始终怀揣希望,坚信突破困境后会有新景象;杜甫的“⑥ ,一览众山小”(《望岳》),勇攀高峰犹如航天事业一飞冲天的豪迈气势,激励人们不断追求高远目标,不畏艰难、执着于浩瀚宇宙的探索。任务三 整本书阅读展示交流8.七年级开展“读经典·循光而行”展示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8分)(1)小语找来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准备制作读书手册,请你帮助他完成经典名著榜样人物名片的制作,要求:结合作品内容,围绕专栏主题选取一件典型事件,并针对这一事件撰写人物点评。(4分)经典作品榜样人物名片人物 保尔 柯察金 出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典型事件人物点评(2)丽达在给保尔的信中说:“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保尔。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战斗,还有很多……”你认为保尔对自己苛刻吗 为什么 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阐释。(4分)二、阅读与鉴赏(4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5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9.下列诗句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的人生态度最为接近的是哪一项?( )(2分)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10.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里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这个古老的风俗在本诗颈联有所体现,请描绘这一联的画面。(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14分)【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选自沈括《活板》)【乙】种子,宜新不宜陈。新椹①种之为上隔年春种多不生。荫畦搭棚为上,茼麻②次之,黍苗又次之。桑芽出,间③令相去五七寸。频浇。过伏,可长至三尺。割去茼麻。至十月内,附地割了;撒乱草,走火烧过。火不可大,恐损根。粪草盖;至来春,杷④耧去粪草,浇。每一科,自出芽数个;留旺者一条。已成根,则不须荫,可频浇。至秋,鲁桑,可长五七尺;荆桑,可长三四尺。鲁桑,可移为地桑;荆桑,可移入园养之。(选自《农桑辑要·种谷》,有删改)【注释】 ①椹:桑葚。②茼麻:通称青麻,一年生草本。③间:缝隙,这里指间苗,按一定的株距留下作物的幼苗,把多余的苗除掉。④杷:农具名,有齿,用以耙梳、收聚柴草谷物。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活板》中“唐人尚未盛为之”的“之”与《种谷》中“茼麻次之”的“之”用法相同。B.《种谷》里“宜新不宜陈”的“宜”,结合“新种子好,陈种子不佳”的语境,可推断为“适合、应当”。C.《活板》中“字平如砥”的“砥”,结合成语“坦荡如砥”,可翻译为“磨刀石”。D.《种谷》“火不可大”中的“可”与“可长五七尺”中的“可”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活板》中“薄如钱唇”“字平如砥”等语句,生动展现活字印刷字模的特点,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B.《种谷》里从选种、种植环境(荫畦选择 )、田间管理(间苗、灌溉等 )到后期移栽,完整呈现谷子种植流程,彰显古人农耕智慧。C.《活板》中“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对比突出活板印刷在大量复制时的高效优势。D.《种谷》中“鲁桑,可移为地桑;荆桑,可移入园养之”,表明古人已能根据桑树品种随意移栽,无需考虑实际生长需求。1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每答对一处给1分,作答超过两处不给分。(2分)新椹种之A为上B隔年C春种D多不生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2)每一科,自出芽数个;留旺者一条。15.中国古代科技与农业成就辉煌,结合《活板》《种谷》,谈谈这些古代智慧对现代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启示?(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1分)【材料一】①5月21日,是小满。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②所谓“小满”,在南方与北方的含义并不相同。在南方,小满是指雨水之盈。《说文解字》曰:“满,盈溢也。”小满节气期间,我国南方地区一般降雨多、雨量大。南上的暖湿气流与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一带交汇,在这里形成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正如民谚所说:“小满,江河渐满。”此时节,如果雨水偏少,即农谚中所谓“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就是说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③在北方,小满则是与小麦相关。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才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雨季,在小满节气,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降雨量很小或无雨,反倒是气温的快速上升更令人印象深刻。小满节气,往往是北方地区在二十四节气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时期。北方的干空气比南方的湿空气更容易被“加热”,所以小满时,北方一些地方的气温上升得很快,与南方的温差进一步缩小。我国北方地区农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时至小满节气,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因而小满之“满”,在北方,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饱满程度。小满正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有了足够的阳光和雨水的刺激,颗粒会更加饱满。(摘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材料二】①立夏过了,小满姗姗而来。“满”,《说文解字》释为“盈溢”,引申义便是充满、饱和、足够。“小满”,便有“满而不足”“满而不盈”的意思。②小满时节,北方地区的小麦等夏熟作物正是籽粒灌浆饱满、将熟未熟的“小得盈满”之际。麦子由青转黄,再过十余日,滚滚的麦浪便会在天地间铺陈出一片金黄色。小满节气的农谚很多都是说麦子的,如“小满小满,麦粒渐满”“麦到小满日夜黄”“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唐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这样写麦熟:“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摘选自“新华网”,有删减)【材料三】①小满节气的到来往往预示着夏季的闷热、潮湿天气即将来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王彦华表示,小满养生,应以健脾祛湿为主。②小满是“湿”的开始,会引发各种疾病,如风湿、水肿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功能好,就能祛除多余的湿气。此时可以多吃些红小豆、丝瓜、白扁豆等健脾、利湿的食物,减轻肠胃负担。③另外,夏天,很多人怕出汗,不爱锻炼。其实,适当锻炼,有利于体内汗液排出,帮助祛除体内湿气。不过,要选择合适的运动,不宜太剧烈,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慢跑、骑自行车等。④王彦华表示,初夏时节早晚仍会较凉,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也要避免被雨水淋湿,以免外感湿邪。⑤“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个别地区因气温升高而使用风扇、空调时,要注意使用方法。一般来说,使用空调时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2℃,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时间关闭,应保持通风。“小满时节,人体也进入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应保证水分充足,代谢良好。”王彦华说,炎热天气,人体水分消耗较多,多种微量元素也随汗水排出,单纯靠喝水不足以满足机体需求,因此要选择多元的补水方法。应季果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元素,不仅能补充人体的水分还可补充微量元素。(摘选自“人民网”,有删减)【材料四】小满拉开主汛期序幕全国雨季形势图【注】华西地区(也称西南地区):是我国川、藏、滇、贵、渝等地的合称。16.下面是同学们根据材料四得出的结论,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4月上旬至6月上旬,华南前汛期会率先奏响我国汛期序曲,进入小满节气之后,降水进入全盛阶段。B.6月上旬至7月中旬,雨带也北移至长江流域,大名鼎鼎的梅雨季正当时。C.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华北地区进入多雨季,主雨带由北向南推进,降雨以东北三省为盛。D.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冷暖交汇主战场转移至华西,绵绵华西秋雨如火如荼。17.阅读材料一相关内容,补全下表。(3分)地域 “小满”时天气 农作物 “小满”含义南方 ① 以水稻为主 ③北方 降雨量很小或无雨,气温快速上升 ② 指“小麦饱满程度”18. 有同学对材料二里画波浪线的句子做了这样的批注: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小满虽为自然之道,也是人生至理。请谈一谈你的理解。(2分)19. 请阅读材料三,向大家提供两条健脾祛湿的建议。(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4分)冬瓜有味刘 峰①秋风袅袅起,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仿佛又嗅到了醉人的冬瓜香。②父亲是种冬瓜的高手,十里八乡都有名。经他侍弄的冬瓜,卧在菜园,像一只只青石碾,吃起来十分香。③父亲种冬瓜,有“三要”秘诀,他也不私藏,统统示人。“三要”即种要选好、坑要挖深、种要下足。④每年秋天,他留下最壮硕的冬瓜,从中遴选最优良的种子。第二年初春,趁春雪未消之际,便扛着锨,去菜园东南面刨出一个水缸大的坑。到了清明时节,他将发酵好的有机肥挑到坑里,一捧种子播下,掩上肥土,踩实。⑤一周左右,芽儿拱出了地面,又嫩又壮。半个月后,它们长出了叶,伸出了一掐就冒水的藤蔓。再一个月,嫩青青的卷须四处探着,挠得人心痒痒的。到了初夏,长势汹涌的瓜藤,宛如赶山的竹鞭,以土坑为圆心,翘着绿蓬蓬的藤尖,举着一顶顶小绿伞,到处攀爬,到处开花。⑥爬着爬着,就攀上篱笆,钻进了周围邻居的菜园。⑦小满之后,菜园变成了花园。金黄的冬瓜花,像唢呐,似喇叭,如少女的舞裙,弥漫着清香,惹得一只只肥胖的黄蜂钻进钻出,数不清的彩蝶翩翩起舞,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昆虫,一片繁闹的世界。闭上眼,冬瓜仿佛已形如碧玉,色似凝脂,藏于叶间,静待采摘。⑧父亲坚决不打农药,采用“油灯灭虫”的土办法。到了黄昏,他带着油灯和脸盆来到菜园,在脸盆中盛些水,滴上几滴柴油,置于菜地上,再把点燃的油灯放到水盆中。害虫趋光,纷纷从远处飞来,跌到水盆里。⑨对于野草,父亲也不施除草剂,而是用手扯。尤其是土坑之上,草及人腰,一场雨后,草又冒出,父亲再扯,成了一场持久的对抗赛。⑩冬瓜花谢后,花蒂处结出了嫩瓜。此时正值农忙,根本没有人在意它。 直到“双抢”时节,为了改善伙食,父亲才想起了菜园里的冬瓜。那些天,邻里纷纷前来报喜。这一家告知:“我家菜园卧了你家的好几只冬瓜。”另一家也来夸赞:“真不愧为种瓜能手,一只瓜有几十斤重,抬都抬不动呢!” 一只冬瓜,一家人一餐肯定吃不完。父亲决定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从菜园扛回一只60斤重的冬瓜,拿出家里的一挂肉,在打谷场架起一口大铁锅,码好了一堆柴火,准备烹制肉焖冬瓜。 柴火熊熊。地地道道的冬瓜,像白玉条一样,焖在一锅,咕嘟咕嘟,弥漫着诱人的香气。大人小孩围着火灶打转。多日劳累后,乡亲们的身体正好需要补一补。 一勺勺泛着琥珀色油光的冬瓜汤浇在米饭上,味道鲜美,排队等候的男女老少啧啧称赞。大口大口吃在嘴里,一碗接一碗,真香!一时间,村庄像在过节。 一转眼,秋天到了。父亲将一只只长满绿毛的冬瓜摘下,搬到牛车上运回家。他没有“顺藤摸瓜”,将结在邻家菜园的冬瓜摘回,而是趁新鲜就地送给大家。父亲还答应送大家一些优良的冬瓜种子,让来年家家户户瓜菜香。 有人跟父亲说,这么好的冬瓜,如果卖到集市上,一定会卖个好价钱。父亲却说,远亲不如近邻,少卖几个冬瓜,大家一起尝个鲜,值!(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同时词句间又饱含真情。B.第④段详细描述了父亲种植冬瓜的复杂过程,其中“留下”“遴选”“扛”“刨”等描述,表现了父亲对种植冬瓜的用心和细致。C.第⑧段中,父亲采用“油灯灭虫”的土办法,不仅体现了他的环保意识,还通过详细的步骤描写,展现了冬瓜种植过程中的趣味性。D.文章主要讲述了父亲种植冬瓜并分享给邻里的故事,结尾处父亲拒绝将冬瓜卖到集市上的决定,突出父亲乐于分享、重视邻里关系的品质。21.全文围绕“冬瓜”的生长写了乡间的往事,请参照所给的提示,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2分)22.读完文章,你与小齐、小鲁一起品味语言。(6分)小鲁:第⑦段的景物描写非常生动,你能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具体说一说吗?你:(1)小齐:我读到“闭上眼,冬瓜仿佛已形如碧玉,色似凝脂,藏于叶间,静待采摘”时,觉得这句话与朱自清《春》中的“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在写法上有一致的地方,请你赏析一下吧。你:(2)2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冬瓜有味”的理解。(4分)三、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美好,无处不在。夏日空中变化无穷的云朵,秋日园中欢声笑语的老人;博物馆中精致的画作,教室里同伴专注的眼神……这些平常真实的点点滴滴,往往蕴含着生活的美好,用心看见,总会带来愉悦、感动、启发。请以“看见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语文试题答案(定)0620.docx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