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学科素养水平调研试题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2025.07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2 分)C
2.(2 分)A
3.(2 分)D
4.(2 分)C
5.(2分)赏一处风景,如观一幅画卷,令人陶醉不已。
6.(6分)①蒹葭苍苍 ②白露为霜 ③城阙辅三秦 ④波撼岳阳城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 ⑥拣尽寒枝不肯栖(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给分。)
7.(2分)C
8.(8分)(1)示例1: 谢廖沙:你不仅是我年少时的好朋友,也是我革命路上的好伙伴,你顽强不屈的意志令我敬佩。 示例2:达雅:在我人生最绝望的时候,是你陪伴我左右,不断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使我的作品最终得以出版。 示例3: 丽达:你是与我志同道合对象,虽然我们没有在一起,但你对革命的忠心和热爱令我敬佩不已。 示例4: 阿尔焦姆:你不仅是我的好哥哥,还是我革命道路上的榜样,你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我为你而骄傲。(共4分,写出两个人物即可。每个人物2分。)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保尔信仰共产主义,这赋予他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给予他坚定的意志,他的信仰坚定而强大,帮助他渡过一次又一次人生难关,当他失明时,当他瘫痪时,都是他的信仰支撑他坚持下去,用顽强的毅力和身体的痛苦抗争,成就了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灿烂的一生。(共4分,意近即可)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6分)
9.(2分)C(“惜不得”的意思是舍不得,太监差役们硬是要把一千多斤的炭抢走,卖炭翁舍不得,但是万般无奈、无可奈何。没有充满着希望。)
10.(4分)示例:此处的“苍苍”意思是“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写出了卖炭翁的苍老和生活的艰辛。
(二)(14分)
11.(2分)C
12.(2分)C
13.(3分)A C E
14.(3分)道理明白了,可是或许还不能应用于实际。
15.(4分)善问能破除疑难问题,判定是非;善问也可以求得正确的见解;善问能让自己和他人共同研究讨论,丰富自己的学问知识。今后,在学习上我遇到疑惑要多向老师或别人提问请教讨论,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附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有时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有时还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
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三)(11分)
16.(3分)①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视听作品可以毫无阻碍地在移动端自由传输;②短视频“迷你”叙事具有时长短的优势,契合了5G时代下的审美需求,满足了人们碎片化式的观感需求;③微短剧投资少、制作门槛低、变现快,吸引了各路资本竞相涌入,推动了其快速发展。
17.(2分)B(文中只是说有影响,并非“已经超越长视频的收视市场”。)
18.(2分)B(重视感官刺激属于材料一中“野蛮生长的表现”。)
19.(4分)①长视频应该调整叙事策略,减少不必要的过场戏,压缩节数,吸引受众注意力;②汲取短视频的叙事技巧,渗透短视频的创作思维,集中矛盾,满足观众观感体验;③创立独特的叙事美学,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共鸣。(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四)(13分)
20.(2分)C(原文第⑧段提到“咬得菜根读书香”是形容老大哥刻苦读书的精神,而非直接展现“我”大学时的画面。)
21.(3分)示例:a项王师傅挂灯为夜行人照明,给人带来温煦与慰藉,(1分)与文章“利人”“温情”的主题吻合。(2分)
22.(4分)(1)读书能清除心灵蒙昧,让人通达明理。(2分) (2)“区区”指细微、细小,与“燎原”形成反差,突出“点亮一盏灯”公益活动影响广泛。(2分)
23.(4分)前者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写祖母为乡邻持灯送行以及对“我”的教诲,表现祖母为人着想的善良和睿智;后者运用神态(肖像)描写,重点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眼神犀利,突出他深刻的洞察力。
三、写作(50分)
24.略(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2024—2025学年下学期学科素养水平调研试题
八年级语文 2025.07
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 、积累与运用(26分)
2025年是新中国成立76周年,希望中学组织主题为“青春有我,不负祖国”的演讲比赛。
任务一:“青春有我,不负祖国”演讲词文字稿审校
下面文段是小文的演讲词,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4题。(8分)
青春fùyǔ我勇往直前的力量。青春之我,曾上下求索,何以不负祖国□穿越时代的迷雾,我从渺远的历史中追溯答案。A.一百多年前,青年学生示威游行的队伍,是敢做先锋的一代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雷霆之声历历在目。B.百年以来,青年是革命者,血洒战场,奔赴前线裹尸回□是开拓者,殚精竭虑,苦干惊天动地事;是捍卫者,恪守要塞,已把边疆作家乡。C.一代代青年秉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为动力建设祖国,对话世界。华夏有我,百年复兴梦想必将不期而至。D.青春一辈,唯有肩负起前辈未完成的遗志,方能不负祖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在青春的道路上,绽放xuànlì之花!
1.语段中有两个词语加了拼音,请你帮她选出正确的文字是( )(2分)
A.赋与 炫丽 B.赋予 炫丽 C.赋予 绚丽 D.赋与 绚丽
2.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2分)
A.渺远 B.历历在目 C.恪守 D.不期而至
3.语段中画横线的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2分)
A.搭配不当,主语改为“示威游行的青年学生”。
B.语序混乱,“血洒战场”和“奔赴前线”交换顺序。
C.句式杂糅,删去“秉持”。
D.成分残缺,“方能不负祖国”前加上“我们”。
4.语段方框内□缺少标点符号,选出依次填人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 )(2分)
A. , B. . ; C. ; D. 。 ,
任务二 暑期研学实践活动宣传及攻略完备
暑假即将来临,为了让同学们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变化,感受祖国壮美河山的魅力,语文老师准备组织学生开展暑期研学实践活动。
5.下面是本次研学实践活动的宣传语,请你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2分)
清代文人张潮写:“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在旅行中,赏一处风景,如品一壶清茶,令人舒适满怀;赏一处风景,如听一曲古韵,令人心旷神怡;赏一处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旅行是身体的阅读,而阅读又是精神的旅行,两者同时进行,才能让精神和身体都在路上。
6.请你请用古诗文补全“跟着诗文去旅行”攻略。(6分)
旅行地点 诗句 诗中所见
秦地 ① ,② 。 河边长着茂密的芦苇,颜色苍青;晶莹透亮的露水凝结成白色的浓霜。
长安 ③ ,风烟望五津 。 点出送行之地,友人即将从城阙巍峨的京都出发。
洞庭湖 气蒸云梦泽,④ 。 写出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澎湃动荡。
小石潭 ⑤ ,不可知其源。 写小石潭的源流,交代两岸的地势。
黄州定慧院 ⑥ ,寂寞沙洲冷。 孤鸿心怀幽恨,挑遍寒冷的树枝都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
任务三 “读书分享会”展示交流
7.在读书分享会上,小文还分享了很多文学文化常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诗经》也叫《诗》或《诗三百》,是“五经”之一,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B.《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首诗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杜甫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C.《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闻一多以轻松活泼的口吻揭露了反动派的虚弱本质。
D.“漏断人初静”中的“漏断”是指深夜。“铜壶漏断”这个成语,意思是一天的时间已经过完,夜已深了。
8.重读经典,与作者和人物对话,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前行的力量。
(1)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带领保尔走向革命之路。除了朱赫来以外,本书中的其他人物也给保尔的成长带来了很大帮助,请你组建一个“保尔的小群”,仿照示例写两个人,并给予说明。(4分)
(2)当忠诚与担当成为一种信仰,英雄们便有了无畏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仰。请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相关内容,说说你从作品读出了人物怎样的信仰。(4分)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6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以下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顶是( )(2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问一答,将卖炭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
C.“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三个字,写出卖炭翁既无奈、悲愤,内心却充满着希望。
D.全诗层次清楚,脉络分明;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
10.《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出“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4分)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②”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③”,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选自刘开《问说》)
【注】①达:通达。②正:匡正。③求放心:找回自己放纵散漫的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非问无以广识”中的“广”与“非学无以广才”中的“广”意思相同。
B.“安知鱼之乐”中的“安”与“其奚决焉”的“奚”意思相同。
C.“货恶其弃于地也”中的“于”与“贤于己者”中的“于”意思相同。
D.“且焉置土石”中的“焉”与“问焉以求一得”中的“焉”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着重从“问”的角度,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
B.文章开篇提出好学应当勤问的观点,接着便着重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为什么要勤问。
C.本文运用了对比、比喻等论证手法,说理透彻明白,气势恢弘。
D.文章在规劝世人提高修养方面强调做学问要虚心,询问、学习的对象不分高低贵贱。
1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每答对一处给1分,作答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等于己者A问焉B以资切磋C所谓D交相问难E审问F而明辨之也。
1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15.结合文章说说,求学过程中,善“问”所带来的益处有哪些?对你的学习有怎样的启示?(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1分)
微短剧爆火,“迷你”叙事何以风靡
范志忠
①5G时代,万物互联,曾经扎根在PC端的视听作品,可以毫无阻碍地在移动端自由传输,从而极大地解放了影视创作的生产力,海量的微短剧以一种“迷你”叙事,在移动端开疆拓土,一跃成为当前视听作品传播的弄潮儿。
②微短剧的“迷你”叙事,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时长之短,在电视端或者PC端播出的长视频,一般时长为45分钟左右,微短剧往往只有几分钟,甚至1分钟左右。决定一部作品是否具有吸引力的播出时长,也因此从“黄金5分钟”变成了“黄金5秒钟”,换言之,原来观众可能观看5分钟左右的时间才决定是否弃剧而去;而微短剧的“这你”叙事,意味着这个时间只剩下5秒左右。在这样的“紧箍咒”下,微短剧的叙事美学发生了深刻变化。长视频中习惯的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渲染与铺垫,在微短剧中被极大地压缩了;长视频叙事的起承转合中常见的过场戏,在微短剧中被尽可能地剔除了。绝大多数微短剧“迷你”叙事美学的重要特征,就是信息密集、悬疑丛生,强调稍纵即逝的瞬间体验,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
③微短剧“迷你”叙事这一审美特征,深刻契合了5G时代互联网移动端受众的审美需求。一方面,海量的视频扑面而来,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微短剧5秒制胜的叙事技巧,显然有利于吸引在无目的状态下漫游于各种互联网平台的受众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闲暇时间变得碎片化,微短剧恰好满足了人们在候车、购物等间隙时间的观剧欲望,因而迅速火爆出圈。
④毋庸讳言,微短剧火爆的背后,确实存在野蛮生长的乱象。各种追求感官刺激的爽文,纷纷从网文迁徙到微短剧平台。微短剧大多投资少、制作门槛低、变现快,所谓“一周拍完、一月上线、一部财富自由”,这种一夜暴富的神话不胫而走,更是让各路资本竞相涌入。为了更好地规范引导微短剧的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规定要求自2024年6月1日起,微短剧需按投资额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备案的作品不得上网传播。此外,各地政府纷纷出台“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激励政策,着力提升微短剧的审美品质,引导微短剧走上精品化发展之路。
⑤微短剧在移动端的火爆出圈,影响了长视频的收视市场,诸多长视频纷纷开始调整自己的叙事策略。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25—32集剧集占比提升8.7%,33集及以上剧集整体占比减少14.2%。十几集甚至几集的迷你剧,开始赢得流媒体平台和受众的青睐。与此同时,长视频开始注意汲取微短剧的叙事技巧,如2024年热播的40集连续剧《墨雨云间》,渗透了微短剧“迷你”叙事的创作思维,矛盾集中,反转不断,引发收视热潮。
⑥当然,微短剧的“迷你”叙事,并不会主宰互联网时代的所有视听创作。近年来,《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等剧作风靡,恰恰就在于其另辟蹊径,以一种静水流深的叙事美学,聆听大自然的呼吸,抚慰躁动不安的心灵,赢得人们的喜爱与共鸣。
⑦无论是长视频还是微短剧,其创作一方面要尊重互联网传播规律,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审美内容的艺术创新。唯有如此,互联网时代的影视作品才可能化“流量”为“留量”,从“爆红”到“长红”,推动中国影视创作繁荣发展。
16.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短视频爆火”的原因。(3分)
1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5G的迅猛发展,短视频“迷你”叙事爆火,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视频形式。
B.微短剧信息密集、悬疑丛生、反转不断,能快速抓住观众眼球,已经超越长视频的收视市场。
C.短视频爆火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存在着各种乱象,如果缺乏科学管理必定会对视听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D.不管是短视频还是长视频,只有遵循互联网的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内容,才能长盛不衰。
18.下列选项,不属于微短剧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策略的是( )(2分)
A.强调节奏感,重视时长的把控。 B.强调冲突感,重视感官的刺激。
C.强调视觉感,重视画面的精美。 D.强调互动感,重视内容的体验。
面对短视频爆火的现状,长视频应如何转变才能实现自我突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3分)
暖心的灯盏
赵畅
①灯盏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照亮过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留下了特有的温暖、温馨与温情。
②最初留存在我脑海里的灯盏,当是老家小山村祖父祖母掌的那盏灯。上个世纪60年代,小山村尚未通电,人们夜晚唯一的休闲方式,就是串门喝夜茶。或许因为祖父祖母热情好客,因而每晚都会引来一拨邻居登门。家长里短、闲聊胡侃间,直至有人打起哈欠,夜茶始宣告结束。
③暗夜里,祖母必然会手持这盏灯,把大伙引领到转弯角,等到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长弄堂,她才会折身返回。有一次,我不解地“数落”祖母:“这些邻居对长弄堂早已熟门熟路了,即便闭着眼睛也能摸到家,您还这么认真?”祖母正色道:“不要小看这短短几分钟,不只照亮了他们的路,也焐热了他们的心呵!”被祖母这一说,我自此也对这灯陡增了几分敬畏之心。
④灯盏对于夜晚,有时也意味着带来另一种生的希望——当然,也唯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⑤我的一位叔叔早年曾经半夜闹盲肠炎穿孔,小镇医院建议去县城紧急治疗,但曹娥江上的渡轮早已关闭。我们抱着碰碰运气的心理一起前往。或许是静夜里的嘈杂声惊扰到了船工,一盏煤油灯被点亮了,慢慢地,由暗渐明的灯光透过弓背的船盖缝隙漏射而出。睡眼惺忪的船工一声亲切的“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瞬间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之灯,长长久久地明亮在我们全家的心坎上。
⑥从寄养小山村返回城里父母身边读书的前一天当晚,祖母流着泪,一边用一根针挑去灯上燃芯的积垢,一边念叨着:“老话说,‘灯越拨越亮,书越读越明’,你回到城里去,一定要把书读好,‘字眼’掌握多了,心里也就像这剔除积垢的灯会更亮堂了。”
⑦其时我年少不谙事,并没有完全悟透祖母这番良苦用心,直至读大学时一位老大哥被窝里打手电筒看书之举,才给了我应有的启迪和开悟。
⑧这位老大哥来自农村,只有初中学历。同处一个寝室,我发现他每天的小菜就是一盒复蒸的绍兴梅干菜,可这并不影响他的刻苦攻读。他不仅是起床最早、晚自习最迟的人,也是我们寝室里的“百科全书”。有一次子夜,我发现他的头竟埋没在了被窝里,正当我诧异时,从被窝的皱褶里透出一丝微弱的手电筒光线。原来,他正躲在被窝里读书。后来我才知,这已然成为他的一种读书常态,或者说,这也成为他后来者居上的底气。自此以后,我对“咬得菜根读书香”的情愫、“笨鸟先飞”的精神有了深刻的领悟。自然,那丝暗淡而暖心的手电筒光线也照亮了我闯荡书山学海之路。
⑨无论何种灯盏,只要发出光来,用得恰到好处,它总会给人直抵人心的温煦与慰藉。
⑩前不久,我在绍兴邂逅当地“点亮一盏灯”团队的创始人董国光,一位浙江省道德模范、中华十大信义人物、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2009年冬天,还是下岗工人的他帮一位孤寡老人安装了一盏电灯。而正是这盏不起眼的小灯点亮了他致力民间公益的道路,也成为爱心服务社的名字起源。而今,团队已在省内外组织发起了12000多次爱心活动,受益者5万多人次。在参与的4800多名志愿者中,大多数队员是因感动而进入的,其中还有不少是曾被团队帮扶过,因感恩、为回报而主动加入的。于是乎,区区萤火般的灯盏已然汇聚成“燎原”之势的“暖流”。
灯光微微,烛火蒙蒙,穿越着亘古的幽情,物质的灯盏而今虽已更新换代,但融染其间的温润情愫从未缺位。有人说,人类心中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它让这个世界充满了阳光——那是一盏用来照亮别人的心灯。如果每个人的心灯里注满了爱的悲悯、情的暖意、思的秉性,一俟点亮,照亮的终将是整个世界。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已更新换代的物质灯盏,照亮过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
B.文章以“灯”为线索,串联多个故事,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C.“咬得菜根读书香”形象地展现了“我”大学时勤奋苦读的画面。
D.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1.原文第⑨段还有一个关于“灯”的故事。以下故事中,你认为是哪一个,为什么?(3分)
a.修车摊主王师傅在巷口挂灯泡,为夜行人照明。
b.某探险队员在洞穴迷路,用头灯照明探路,最终脱险。
c.商业街霓虹灯彻夜闪烁,吸引顾客。
22.结合语境,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字眼”掌握多了,心里也就像这剔除积垢的灯会更亮堂了。(这句话蕴含了什么道理?)
(2)于是乎,区区萤火般的灯盏已然汇聚成“燎原”之势的“暖流”。(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23.本文第③段与链接材料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节选自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三、写作(5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挑战与困惑。有人因一句鼓励的话语重燃斗志,有人因一本好书找到方向,也有人因家人的陪伴获得勇气……这些力量如同暗夜中的星光,指引我们前行。无论是他人的支持、文化的滋养,还是内心的信念,它们都在默默为我们“赋能”,让平凡的日子变得充满希望。
请以“ 为我赋能”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写作前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