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下道德与法治期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D B D B C B C C A D A C D A D C C B D二、非选择题21.(1)按照示例,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华传统美德即可(6分)(2)例“汉字之美,书法之韵”,展品-----王羲之的《兰亭序》(主题2分,作品2分)(3)问题1方法:召开居民会议,共同制定分配方案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问题2方法:社区为骑手准备专用配送自行车体现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其他方法言之有理即可给分)(4)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等(4分,或从具体做法说明也可给分)22.(1)《未成年人保护法》或 《义务教育法》 ;《劳动法》或《民法典》主题:例 法律保障生活、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等(6分)(2)①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法律维护社会秩序。③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④法律促进社会发展。(6分)(3)①宪法(2分)②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4分)③口号:例如让守法成为共识,让用法成为习惯(2分,贴合题意即可给分)23.(1)很多犯罪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3分)(2)犯罪(刑事违法行为)(2分)①他们的行为是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②他们的行为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③他们的行为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6分)(3)评分量表等级 等级描述水平4(7-8分) 能紧密结合材料,并能从“远离违法犯罪”角度进行充分论证,且观点明确、层次清晰、术语规范,言之成文水平3(4-6分) 能结合材料,并能从“远离违法犯罪”角度进行合理论证,且观点较明确、层次较清晰、术语较规范,言之成文水平2(1-3分) 能简单结合材料,并能从“远离违法犯罪”角度进行合理论证,观点不够明确、层次不清晰、术语不规范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 2025.7(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 4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错涂、漏涂、多涂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40分)1.观察图片,小鹏的正确做法是( )A.同学们对我不友好,从此把自己封闭起来B.培养兴趣爱好,积极面对青春期矛盾心理C.多多服用一些增高类的保健品,尽快长高D.认识到每个人发育节奏的不同,理性对待2.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大、中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以下是临沂某学校525心理健康周留言墙的摘录: 参加跑步等体育活动能帮助我转移注意,化解烦恼 不开心时,我与值得信赖的师长交流,心情就变好了 通过写日记把我的负面感受写出来,可以让我冷静下来这些留言的共同主题是( )A.悦纳生理变化 B.培养坚强意志 C.学会认识自我 D.学会调节情绪3.下表中“他”和“她”的区别,你赞同的是( )男生 女生性格特征 勇敢、果断、粗心、忽略细节 文静、细致、委婉、细腻兴趣爱好 运动、探险 唱歌、舞蹈、绘画思维方式 感知面宽、逻辑思维、理智 感知事物细致、形象思维、感性A.与女生相比,男生的性格特征更具有优势B.学会尊重个体差异,接纳、理解、共同进步C.与男生相比,女生的性格特征更具有优势D.差异客观存在,塑造形象完全不要受其影响4.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公园20分钟效应”被誉为当代人的“精神快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休息时间到公园呆上20分钟,通过简单的自然接触,能够放松身心、恢复能量。这说明( )A.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B.改变认知评价有助于身心健康C.情感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选择 D.美好事物能激发正面情绪感受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十余年在五四青年节期间以座谈、回信、考察等形式寄语青年,从2013年强调"青年有理想国家有前途"到2025年“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始终贯穿"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思想主线。这启示我们中学生要( )①立志成才,塑造完美的形象 ②勇于创新,自信自强为家国③顽强拼搏,积极乐观向前冲 ④休学劳动,开阔眼界提能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6.校团委要在本月举办以“少年当自强”主题的团日活动,老师请同学们为此项活动出谋划策。下列活动中,和主题不符的是( )A.邀请“自强模范”听障少年马涛讲述他的逆袭之路B.举行一次以“少年当自强”为主题的升旗仪式C.举办一次大型国风潮流的汉服走秀活动,并邀请家长参加D.利用早读时间,各班齐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7.某校七(1)班开展“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主题班会活动,围绕班会主题,同学们纷纷发表对下列行为的看法。以下行为,属于维护自尊的是①被老师误解受到批评时,课后找老师诚恳说明情况②被同学起了难听的外号,为避免冲突默默忍受③因被同学指出错误而大声反驳对方④在演讲比赛中发挥失常,认真分析原因,争取下次做得更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下面做法属于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有( )①积极参加社区的敬老助老活动 ②公共场合无所顾忌地接打电话③好朋友受到欺负前去报仇雪恨 ④在无人商店里自觉地缴费买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一位老师每逢节气便会给学生们写寄语,如图是其中的一部分。此举体现了( )A.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B.因循守旧、固化思想的文化思想C.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D.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10.“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歌词中“让他三尺又何妨”诠释了哪些中华传统优秀品质( )①谦让 ②理解、宽容 ③诚信 ④与人为善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1.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各地中小学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防空演练、观看历史短片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增强爱国意识,构筑中国价值 ②缅怀革命先烈,牢记战争仇恨③厚植家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④继承英雄遗志,以战争赢得和平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12.漫画的寓意与以下古语表达的思想一致的是( )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②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③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④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思想理念。下面材料反映出两位历史人物共同的“思想理念”是( )A.道法自然 B.脚踏实地 C.革故鼎新 D.精忠报国14.AI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得力助手。下列AI生成的图片,应该是输入哪一个关键词生成的( )A.俭约自守 B.友善待人 C.孝亲敬长 D.爱国奉献15.下列情境和权利匹配正确的是( )情景描述 具体侵权行为情境一:张先生在小区遛狗时,未给狗拴绳,导致狗突然冲向王女士,造成王女士受伤。 狗突然失控攻击或惊吓他人,造成王女士受伤,侵犯了王女士的_______情境二:小李和同学们的创新设计作品被仿制并低价销售 未经授权仿制并销售他人设计的作品,侵犯小李和同学们的________情境三:小凡发现他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并接到了诈骗电话 小凡的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并泄露侵犯了他的________A.生命权和健康权;知识产权;隐私权 B.人身自由;人格尊严;隐私权C.人身权;人格尊严;肖像权 D. 生命权和健康权;人格尊严;隐私权16.某校法治社团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帮信罪”的危害,搜集到以下内容。从中可以看出( )法律解释 典型案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主要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行为。 郭某为贪图蝇头小利,出借闲置银行卡给他人使用,认为出借银行卡并非自己操作,无风险又有报酬,最终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刑。①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②郭某依法承担了民事责任③郭某的法律意识淡薄 ④公民应通过合法方式取得收入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7.45 岁的张某因遭遇交通事故,不幸离世,他的家人对遗产的继承问题产生了分歧。按照法律规定,下列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 )A. 张某的爱人 B. 张某的女儿 C.张某的哥哥 D.张某的母亲18.在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张先生中暑晕倒在地。李先生见状,紧急将张先生抬到阴凉处,并拨打急救电话。在这一过程中,李先生不小心将张先生的胳膊拉伤,自己的手机也不慎丢失。请结合资料包相关内容,分析以下观点,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①张先生因李先生导致的拉伤,可要求进行赔偿②李先生因救人致手机丢失,可请求适当的补偿③张先生因被救助胳膊受伤,李先生无赔偿责任④李先生因自愿救助丢手机,张先生无补偿责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如下图示能正确表达的概念之间关系是( )A. ①民事违法行为 ②刑事违法行为 B. ①违法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C. ①道德 ②规则 D. ①法律 ②道德20.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七年级(3)班同学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准备了如下材料:材料一: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的某汽车销售员,被拘留十天;材料二: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的某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损失。以上案例他们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别属于( )A.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 B.行政责任和刑罚C.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 D.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 分)请将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范围,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21.(22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为将文化根植于心,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临沂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国智慧解决问题”的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第一站【聆听歌曲传承美德】(1)请你参照示例,再推荐一首经典歌曲,并简要阐明推荐理由。(6分)第二站【鉴赏展厅展品瑰宝】1号展厅:推出“中国历代绘画成果展”,展示1750件(套)历代绘画佳作高清打样稿,再现中国古代绘画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 2号展厅:推出“沂蒙老区家国情怀展”,陈列沂蒙老区人民和共产党员等群体饱含深情的手稿、书信等珍贵文献及实物170余件,用故事化的方式讲述红色沂蒙故事。 3号展厅:推出“______________展”,展出______________等实物,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2)请你为3号展厅命名,并为它推荐一件合适的展品。(4分)第三站【传统文化助力现代生活】问题一:老旧小区改造 问题描述: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对健身区、停车位等公共空间分配争执不下。 问题二:外卖进社区 问题描述:随着外卖的普及,很多骑手为了赶时间在小区内“横冲直撞”,威胁着居民安全。解决方法: 方法体现了______________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 解决方法: 方法体现了______________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3)请为以上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并阐述其中蕴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8分)第四站【启思导行汇感悟】(4)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你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建议。(4分)22.(20分)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同学们在学习了“法律保障生活”相关知识后,准备举办“法治宣传周”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绘制法治展板】(1)请你把法治展板补充完整,并为这期展板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6分)【分析法律案例】情境描述 (2)结合《法律保障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下列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6分)案例一:何某在外卖配送中受伤,平台拒赔。法院经过调查认定何某与平台存在劳动关系,判决平台赔偿工伤费用。案例二:交警对过往机动车驾驶员进行酒精检测,确保道路交通的秩序与安全。案例三:一女乘客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致使该动车组全体乘客延误,损害了大家的利益。最终被处以罚款。案例四:《能源法》的颁布对于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设计宣讲方案】(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善“校园法治宣传宣讲方案”(8分)23.(18分)为了培育同学们的法治素养,七年级同学开展“法不可违,远离违法犯罪”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与。第一组同学对未成年违法犯罪群体的经历进行调查,绘制了一张调查表:行为 旷课和夜不归宿(不良行为) 打架斗殴、盗窃物品(严重不良行为) 抢劫偷盗金额较大、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犯罪)比例 100% 69% 15%(1)从调查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分)第二组同学搜集并展示了社会热点案件:案例展示 2024年12月30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张某某、李某、马某某故意杀人一案,对被告人张某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李某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结合案情,请分析李某、马某某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7分)第三组同学根据一、二组同学搜集的资料以“严于律己·远离犯罪”为主题撰写短评:严于律己·远离犯罪(3)请帮助三组同学撰写短评(8分)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下道德与法治期末参考答案202507.docx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