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物理注意事项:1.本卷共8页,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的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案必须按要求填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一律无效。3.本次考试统一取第I卷(选择题共24分)第I卷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1. 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陶瓷,既可以像海绵一样变形,也能像陶瓷一样隔热、绝缘。这种材料适合制造下列哪种物品( )A. 消防服 B. 晾衣架 C. 自行车支架 D. 输电导线2. 端午浓情,剥开粽叶时总能发现:米和叶子“藕断丝连”,这现象说明( )A. 分子间有间隙 B. 分子是运动的 C. 分子间有斥力 D. 分子间有引力3. 如图甲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图乙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 )A. 小车突然加速运动B. 小车突然减速运动C. 小车保持匀速运动D. 小车可能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做减速运动4. 用矿泉水瓶做的下列小实验中,下列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 )A. 水量越多形变越大 B. 纸片托住满瓶泉水C. 孔位越低流速越大 D. 用力吹气喷出水雾5. 中国空间站机械臂,是对人类手臂的最真实的还原,实质上是一种费力杠杆,可随时实现空间站舱体表面的巡检。下列杠杆与空间站机械臂属于同类型的是( )A. 筷子 B. 压蒜器C. 瓶起子 D. 羊角锤6. 关于物质结构及相关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 摩擦起电的过程中产生了电荷C. 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7. 用如图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卡片作为研究对象,在细线的两端分别挂上等质量的钩码,从而对卡片施加两个拉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旋转卡片可使两力不在同一直线上B. 改变钩码数可改变所受拉力的大小C. 应该选用质量较小的卡片进行实验D. 卡片两侧的滑轮的高度一定要相同8. 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发现两次实验中U形管液面高度差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深度无关B. U形管内径越细,实验效果越明显C. 甲烧杯中探头所处位置的液体压强比乙的大D. 甲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9. 小明将相同的两个小球放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杯不同液体中,两烧杯相同、两杯液面相平,两杯中液体的质量为、,两液体的密度为、,两球所受的浮力分别为、,两烧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C. D.10.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运动,突然小车的重力消失,小车的速度将( )A. 逐渐减小 B. 先增大,后不变C. 逐渐增大 D. 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11. 如图所示,某次拓展训练中,在安全保护措施的前提下中学生小明沿直杆匀速下滑,在的时间内从直杆滑下。下列关于小明所受重力这段时间内做功的功率最接近的是( )A. B. C. D.12. 科创小组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升降台上有重为20N、底面积为的盛水薄壁轻质柱形容器(容器重忽略不计),上方有一底面积为、高为的圆柱体,其上表面中央沿竖直方向固定一根体积不计的细杆,下表面刚好与水面接触。现将升降台以的速度匀速竖直向上运动(水始终没有溢出),通过细杆上端压力传感器测得细杆对圆柱体A的作用力的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与间隔2.5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的质量B. 的密度C. 时,刚好全部浸没D. 时升降台台面受到的压强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第II卷共12小题,共76分。答案请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13. 如图是小明同学用“思维导图”总结“力与运动”部分知识要点,请把图中①、②、③依次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中发明创造了许多实用工具。甲图汲水装置顶端的轮子相当于定滑轮,其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_______________。甲图中的宽扁担,主要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________________压强。图乙为传统的舂米结构示意图,O为___________点,A连接着石球,用脚踏B可以使石球升高,松开脚后石球落下打击稻谷。若石球重100N,要想将石球抬起至少需要在B端施加竖直向下___________N的力(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15. 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如图甲,同学是通过观察橡皮泥的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通过观察对比可以得出:当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________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结合以上结论,小红准备用如图乙所示两种方法进一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发现与笔尖接触的手指都更疼些,你觉得图___________(选填“①”或“②”)的方法不合理,原因是该方法______________。16. 小明利用实验箱(内箱A与外箱B,内箱A固定在外箱B的内侧,图甲A侧面开有圆形孔、,图乙A底部开有圆孔,并各蒙有一层橡皮膜,膜的自身重力不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1)圆孔上蒙上橡皮膜,是因为橡皮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更容易发生形变。图甲中、所示现象说明,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_________________。(2)图乙中处的橡皮膜受水和未知液体的压强分别是和,则___________,据此也可以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理由是______________。结合已学知识可以判断液体密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17. 我国无人机技术世界领先,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领域。如图为某型号民用无人机,该无人机外壳初期设计是用钢制作的,后来用研制出的极轻新型复合材料制作,外壳质量减少了69kg,提高了载荷量。该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如下表,升阻比是指飞机受空气的升力与阻力的比值。飞机飞行时的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飞行速度的平方均成正比。(ρ钢=7.9×103kg/m3,ρ燃油=0.8×103kg/m3)升阻比 最大载荷量/t 0.1最大迎风面积 3 机身外壳质量/kg 10最大载油量/L 50 机身质量(含外壳)/t 0.11(1)该无人机一次最多可加燃油_______________,若无人机满载燃油,并以最大载荷量停在水平跑道上,此时无人机对水平跑道的压力_________________N;(2)无人机外壳使用复合材料制作后,无人机的载荷量提高了_____________t,该复合材料的密度是_______;(3)若无人机的迎风面积和受到的空气升力不变,降低飞行速度,则该无人机的升阻比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该款无人机以20m/s的速度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为;迎风面积不变,改变升力,当该无人机以的速度在空中飞行时,升阻比达到最大,此时受到空气的升力为____________。18. 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如图甲,小球悬挂在弹簧下端处于静止,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2)如图乙,通过滑轮组向下用力提升物体,请画出滑轮组的绕线;(3)如图丙,举哑铃的前臂骨骼可看成杠杆,画出动力的力臂及阻力。19. 如图所示,一底面积为0.04m2的正方体物体,重为400N,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晓明用动滑轮将该物体的匀速提升1m,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不计绳重和摩擦)。(1)求正方体物体对地面的压强;(2)求晓明做功的总功;(3)若晓明最大拉力为500N,求该动滑轮的最大机械效率。20. 某次物理活动举行了“造船”比赛,小明选了一块400g的圆柱体橡皮泥,小明用整块橡皮泥捏出了一只小船如图所示。已知。(1)求橡皮泥船空载时受到的浮力;(2)求该小船空载时排开水的体积;(3)若最大排水量为,求小船能装的最大质量。21. 实验小组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1)实验过程中,根据________________原理,应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_____________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_N。(2)甲、乙两图,小丽分别以较慢和较快的速度拉动木块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她认为摩擦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有关。她的结论是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当匀速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小于分度值,为了使用现有实验器材完成此探究并测出摩擦力大小,可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__。22. 综合实践小组想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测量一下学校植物园中农作物的密度。(1)将如图甲的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后,他应先将游码移至___________,再向_________________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测量土豆的密度:①小明用调好的天平正确测量土豆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所对刻度如图乙所示,则土豆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②他用一个大烧杯自制溢水杯,将土豆缓慢浸没在大烧杯中,同时用小桶收集溢出的水,将小桶收集的水倒入量筒后如图丙所示,则土豆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测出的土豆密度值偏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3)大家想知道菜籽油的密度,于是找来了透明容器、粗细均匀玻璃杯A、适量的水、一瓶菜籽油、刻度尺、记号笔等器材。测量过程如下:①在透明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将玻璃杯A放入透明容器中如图丁所示,测出此时A浸入水中的深度为;②取出玻璃杯A,在玻璃杯A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在水面位置标注标记(如图戊),再将A杯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此时玻璃杯A浸入水中的深度为(如图已);③将玻璃杯A中的水倒净后擦干,向玻璃杯A中倒入菜籽油至标记处,然后将A杯重新放入水中,测出此时玻璃杯A浸入水中的深度为;④则菜籽油的密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用测量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⑤在步骤③,往空玻璃杯A中倒入菜籽油时,有较多的菜籽油留在玻璃杯A油面上的内壁,这将导致测量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3. 小梦在游乐场看到:坐在旋转飞椅上的人在空中旋转时,人受到了铁链的拉力,根据此现象,小梦猜想:铁链拉力的大小与人的运动速度有关。小梦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做圆周运动,绳子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梦认为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她用一根橡皮筋连接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一定速度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做几次实验,记录现象如下表。小球质量/g 小球速度 橡皮筋长度/cm15 慢 1015 较快 1515 很快 18(1)小球在桌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小球受______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那么橡皮筋的伸长就越_____________,小梦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3)当小球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橡皮筋突然断了,小球将______________。(4)小玲咨询豆包等人工智能后知道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据此,小玲认为用橡皮筋代替绳子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2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跨学科实践——自制风洞演示器【实践背景】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跨学科实践小组想制作一个“风洞”演示器来研究飞机起飞的原因等实验。【实践器材】电子秤(最小分度值0.1g)、五档风量的电风扇、飞机模型、制作好的“风洞”半成品纸盒等。(1)为测量升力,小明先采用电子秤测量无风时飞机模型的质量,如图甲,则该飞机模型(含支架)的重力______________N,该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2)下列关于“吸”现象中,与风洞中模型飞机获得升力的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A. 真空吸盘“吸”在光滑墙壁上 B. 两船并行相“吸”碰撞C. 两光滑铅块压紧后“吸”住 D. 梳头后的梳子会“吸”头发(3)查阅资料可知风量是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横截面积气体的体积。设计制作过程中,小组注意了两个细节,如图乙(电子秤未画出),首先加了一个底盘,底盘不仅面积大,而且制作材料具有_______大的属性,以此降低重心让飞机模型放在电子秤上后更稳定;其次是风洞的入风口做成“喇叭口”的形状,而风洞的横截面积则小很多,其目的是当风量一定时,增大风洞中_____________。【实践测试】(4)制作的风扇叶片扫过的面积和喇叭口的横截面积均为,飞机模型所在风洞的横截面积为。在测试中,聪明的小明将飞机模型(含支架和底盘)放到电子秤上后,进行“去皮调零”操作,然后小组再测出风扇不同档位时(对应档位风量恒定)电子秤的示数如下表:挡位 一 二 三 四 五风量 6 12 18 24 30电子秤示数/g -4.0 -16.0 -36.0 -64.0 _____①请结合表格,可知五档时“风洞”中的风速_______________,此时电子秤示数为_______________g。②要让该风洞达到让飞机起飞的效果(飞机起飞不含支架和底座,单飞机的质量为400g,忽略飞机与支架间的作用力),在只改变风洞横截面积的情况下,风洞横截面积改为___________以下可达到起飞效果,除此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__(回答一种即可)。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物理注意事项:1.本卷共8页,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的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案必须按要求填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一律无效。3.本次考试统一取第I卷(选择题共24分)第I卷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CD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第II卷共12小题,共76分。答案请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13题答案】【答案】 ①. 运动状态改变 ②. 运动方向改变 ③. 作用点【14题答案】【答案】 ①. 方向 ②. 减小 ③. 支 ④. 40【15题答案】【答案】(1) ①. 凹陷程度 ②. 压力(2) ①. ① ②. 见解析【16题答案】【答案】(1) ①. 弹性 ②. 越大(2) ①. = ②. 见解析 ③. <【17题答案】【答案】(1) ①. 40 ②. 2500(2) ①. 0.069 ②. 1000(3) ①. 变大 ②. 10800【18题答案】【答案】(1) (2)(3)【19题答案】【答案】(1)1×104Pa(2)500J (3)90%【20题答案】【答案】(1)4N (2)4×10-4m3(3)0.2kg【21题答案】【答案】(1) ①. 二力平衡 ②. 匀速直线 ③. 2.2(2) ①. 错误 ②.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3)将丙实验中在木块上加砝码【22题答案】【答案】(1) ①. 零刻度线处 ②. 右(2) ①. 23 ②. 1.15×103 ③. 大 ④. 见解析(3) ①. ②. 偏大【23题答案】【答案】(1) ①. 非平衡力 ②. 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2) ①. 长 ②. 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比较拉力的大小(3)匀速直线运动 (4)见解析【24题答案】【答案】(1) ①. 5 ②. 地球(2)B (3) ①. 密度 ②. 流速(4) ①. 12.5 ②. -100.0 ③. 100 ④. 增大风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