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2题 13分)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9分)“和”字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最初字形写为从龠禾声的“龢”字。《说文解字》解释说:“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也就是说,①“和”的本义是从三孔定音编管内吹奏出来的标准乐曲,用以调和各种音响。可见,②“和”字原本指古代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后来才逐步引申到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协调统一关系。“和”的思想可谓yuán yuǎn liú cháng,最早可以zhuī sù到上古尧舜时期,后来又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积淀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就是“和”的理想境界。“和”文化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4分)yuán yuǎn liú cháng zhuī sù(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序号)(2分)【维系】wéixì①〈动〉维持和联系。②〈动〉牵绊。③〈动〉保持不使涣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甲】“和”文化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 )【乙】看到他以粗粮维系生活,我的眼泪不由地流下来。(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画线句①中“吹奏”“标准”“音响”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形容词、名词。B.“古代乐器”“中国文化”“理想境界”三个短语的类型相同。C.画线句②中,“古代乐器发出的”在句子中作定语,“‘和’字”是主语。D.语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逗号。2.十四五岁的学生血气方刚,争胜心强,容易意气用事,引发矛盾。小语准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发表演讲,呼吁大家和睦相处,友善待人。她想在第②段写出四个并列的比喻句,形成排比句式,来增强演讲的语气。请在横线上帮她补充两个比喻句。(4分)①我们要将“以和为贵”视为青春的必修课。须知,斗则两败俱伤,和才能共进共赢。因而,当我们争吵得面红耳赤时,应该听从“和”的召唤,心平气和地伸出双手与对方相握;当我们因冷战而相对无言时,应当让“和”来解开心结,真心诚意地给对方一个友善的微笑。②“和”是阳光,可以融化敌对的坚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是针线,可以缝补生活的裂痕;“和”是桥梁,可以跨越人际的沟壑!第二部分(3~19题 57分)一、古诗文阅读(共26分)(一)古诗文默写(6分)八年级开展了“古诗文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请将以下三位同学的文稿补充完整。3.小华:漫步先秦,我们能体会古人淳朴美好的情感。《子衿》里的“挑兮达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让我们看到了女子婉转动人的内心表达。(1分)4.小冀:梦回唐朝,我们能见证盛唐繁华,更能领略人生百态。北郭东城,在“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的暮色中感受依依惜别之情;浣花溪畔,“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感受圣哲舍己为人的济世情怀。(3分)5.小安:轻吟宋词,我们品鉴长短辞令,探寻词人在不幸遭际中的坚守。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 ,寂寞沙洲冷”感受苏轼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读《卜算子·咏梅》的“ ,只有香如故”,钦佩陆游纵然凋落于地,依旧坚持正义、独立不倚的清高人格。(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阅读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唐】白居易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花翁【唐】吴融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①。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②春华。【注释】①许史家:借指豪门世家。②著:显示。6.以下是两位同学对上面两首诗的赏析,请完成对话。(7分)小文:我发现诗人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常常妙用动词。《卖炭翁》中,诗人用“把”“ ”“牵”等动词传神地刻画了统治者巧取豪夺的行径。(1分)小逸:是的,统治者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可见其蛮横无理。小文:《卖花翁》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的富贵人家也有如此行径,是通过“ ”一词显露出来的。(2分)小逸:这两首诗以小见大,诗人都从底层百姓的角度切入,表达的情感也是相同的。小文:对,这两首诗都表达了 和 的思想感情。(4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3分)两千多年前,古人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和谐、美丽、富足的大同社会,如今,我们正向着这一美丽中国前进。【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乙】西南行,不知里数,山河逾远,歘①然下地,已至和神国。其国无大山,高者不过数十丈,山皆积碧珉②。石际生青彩簵③篠④,异花珍果。软草香媚,好禽嘲哳⑤……人无私积囷⑥仓,余粮栖亩,要者取之……国人日相携游览歌咏,陶陶然,暮夜而散,未尝昏醉……一国之人,皆自相亲,有如戚属,人各相惠多与。无市易商贩之事,以不求利故也。(选自牛憎孺《玄怪录·古元之》)【注释】①歘(xū):快速。②珉(mín):洁白如玉的石头。③簵(lù):竹名。④篠(xiǎo):细竹。⑤哳(zhā):声音烦杂细碎。⑥囷(qūn):存储。7.参照提示,解释加点词语。(2分)加点词语 方法 相关提示 写出词义货恶其弃于地也 字源法 (1)弃:国人日相携游览歌咏 课内迁移 吾日三省吾身 (2)日:8.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无市易商贩之事,以不求利故也。9.阅读完甲文和乙文,你首先会联想到的作品是我们本册教材中陶渊明写的《 》,他在文中构建了“ ”(填成语)的理想社会。(2分)10.你认为乙文中的“和神国”算不算是甲文中儒家的大同社会?请说明理由。(3分)11.乙文是虚构作品,具有神奇的浪漫色彩,读来却有一种“逼真”的效果,请结合文本概括回答。(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3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10分)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更与美丽中国的建设密不可分。让我们共同关注森林,关注生态,建设魅力中国!【材料一】①今年3月21日是第12个国际森林日,2024年的主题是“森林与创新:创新型解决方案,创造更美新世界”。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造林数量与质量并重,持续开展造林绿化,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森林面积由10年前的31.2亿亩,增加到现在的34.65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21.63%,提高到现在的24.02%;森林蓄积量由10年前的151.37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94.93亿立方米。目前,全国森林植被生物量达218.86亿吨,全国林草植被总碳储量达114.43亿吨。③我国通过持续大规模国土绿化,近20年来为全球贡献了约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13.14亿亩,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摘编自《“中国绿”为世界添色》)【材料二】①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环。②一棵成熟的树木每年可以拦截超过15000升水,被称为“绿色水库”;每一公顷林地每天能吸收1000公斤二氧化碳,放出730公斤氧气,可以说是我们的“净化器”。③一棵树可以是数百种昆虫、真菌、苔藓、哺乳动物和植物的家,也是许多野生生物的良好栖息地。没有森林,这些生物就无法生存。④森林有巨大的蒸腾作用,平均一棵树在一个夏天要蒸腾2000公升的水,因此林地的空气温度比没有林地高出15%~25%,降水量也有增加。在城市中,树木可以使整体温度降低多达8摄氏度,让城市变得更舒适。(摘编自《世界森林日:守护“地球之肺” 一起“森”呼吸》)【材料三】①在森林里,每一棵树都是固碳高手,它们彼此之间受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生长空间和自身生态学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森林分层现象,层与层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主要树种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蓄积量)65%(含)以下的森林,我们称为“混交林”。在城市人工林中,还有一种森林主要是由单一树种组成的,我们称之为“纯林”。③每一个树种的固碳能力各有不同,不同树种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也各有差异。(摘编自《世界森林日,来看一场精彩的“固碳马拉松”比赛!》)【材料四】3月20日,是今年的春分节气。明媚春季,一派生机。2021年9月,《人民日报》推出科普栏目《把自然讲给你听》。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这个栏目陪伴读者走过了两年多的时光,如今已经刊发了100期。在这100期里,我们有幸与读者一同探索自然的奥秘,感受我国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澎湃动力。《把自然讲给你听》栏目100期文本高频词(摘自《与自然对话探科普之趣》)12.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造林数量与质量并重,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保持“双增长”。B.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13.14亿亩,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之一。C.森林有巨大的蒸腾作用,在城市中,树木可以使整体温度降低,让城市变得更舒适。D.在森林里树木之间形成错落有致的森林分层现象,层与层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13.W市准备新建一座森林公园。就到底如何去优化组合树种,两位同学展开如下对话。请你结合材料三图表,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4分,每空2分)小林:新建森林公园时,我认为要去培育纯林,速生纯林就像是“短跑型选手”,在生长早期 。小森:是的,但从长远来看,不能仅仅栽种培育纯林,阔叶混交林像是“长跑型选手”,对森林公园整个生命周期来说,阔叶混交林 。因此,我们可以将“短跑型选手”和“长跑型选手”组合好,争取跑赢这场“固碳马拉松”。小林、小森(击掌):好主意!让我们共同期待森林公园早日建成!14.阅读材料一、二、三,你会选择“《把自然讲给你听》栏目100期文本高频词”中的哪一个词?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3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13分)西北三绿梁衡①古曲有《阳关三叠》,如怨如诉,叙西北之荒凉,写旅人之悲怆。今天,当我也作西北之行时,却感到别有一番生机,即兴所记,而成《西北三绿》。刘家峡绿波②当我乘交通艇,一进入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时,便立即倾倒于她的绿了。③一条大坝拦腰一截,黄河便膨胀了,宽了,深了,而且性格也变得沉静了。那本是夹泥带沙,色灰且黄的河水,这时却突然变成了一汪百多平方公里的碧波。只见她绿得深沉,绿得固执,沉沉的,看不到河底,而且几尺深以下就都看不进去,反正下面都是绿。④一路走着,我俯身在船舷,平视着这如镜的湖面,一种美的享受涌上心头。那黄河本是在西北高原上横行惯了的,她从天上飞来,一下子被锁在这里。她只有等待,在等待中渐渐驯顺,她沉落了身上的泥沙,积蓄着力量,磨炼着性格,增加着修养,而贮就了这汪沉沉的绿。她已是人化了的水泊,满贮着人的意志,寄托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理想。⑤我弃舟登岸,立身坝顶,发现两岸山上的新树已吐出一层茸茸的绿意,无数喷水龙头正将水雾洒向它们。是水发出了电,电又提起水来滋润这些绿色生命。这沉沉的绿水啊,在半空中作着长久的聚积,原来是为了孕育这一瞬的转化。⑥现在刘家峡的上游又要建十一个这样大的水库了,将要再出现十一层绿色的阶梯。黄河啊,你快绿了,你将会碧波绿水从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刘家峡啊,你这一湖绿色会染绿西北,染绿全国①。我默默地祝贺着你。天池绿雪⑦雪,自然不会是绿的.但是她却能幻花出无穷的绿。我一到天池,便得了这个诗意。⑧上了山,天池是在群山环抱之中。一汪绿水,却是一种冷绿。雪峰倒映在其中,更增加了她的静寒。池周的山上满是树,松、杉、柏,全是常青的针叶,近看如塔,远望则是一海墨绿。只有纯白的雪,才能滋润出纯绿的树。雪纯得白上加白,这树也就浓得绿上加绿了。⑨我在池边走着,想着,看着那池中的雪山倒影,我突然明白了,那绿色的生命原来都凝在这晶莹的躯体里。是天池将她揽在怀中,慢慢地融化、复苏,送下山去,送给干渴的戈壁。好一个绿色的怀抱雪山的天池啊,这正是你的伟大,你的美丽。______________⑩从石河子出发,汽车颠簸了三个小时后,我登上了一个叫丰收岭的地方。这已经到了通古特大沙漠的边缘。举目望去,沙丘一个接着一个,黄浪滚滚,涌向天边。没有一点绿色,没有一点声音,不见一个生命。一刹那,我突然感到生命的宝贵,感到我们这个世界的可爱。 我不由回过身来。只见沙枣、杨、榆、柳,筑起莽莽的林带。绿树连同荆棘、小草形成一个尖圆形的半岛。起风了,风从沙漠那边来。我沿半岛的边缘走着,想到最前面去看看那绿色和黄沙的搏斗。 前面杨、榆、柳那类将帅之木已经没有,只派这些与风沙勇敢肉搏着的尖兵,她们是红柳、梭梭树、沙拐枣、沙打旺等灌木。一簇簇,一行行,她们并不秀气,也不水灵,干发红,叶发灰,稀疏的枝叶也不能尽遮脚下的黄沙。但这是一个伟大的群体,方圆几百亩,抬头望去,是一片朦胧的新绿。这绿虽是那样的淡,那样的薄,那样的柔,但却是一张神奇的网,她罩住了发狂的沙浪,冲破了这沉沉的死寂。沙海边的这一点绿色啊,让我真正懂得,绿色就是生命。 治沙站的同志说:“七八年前,很多地方都还是流沙肆虐之地。”我停下脚来重新打量着这个绿岛:她由南而北,尖尖地伸进沙漠中来,像一支绿色的箭,带着生命世界的信息,带着人们征服荒原的意志,来向这块土地下战表了。 这里的绿不同于黄河上碧绿的水库,也不同于天山上冷绿的天池,那些绿的水,是生命的乳汁,是生命的抽象,是未来的理想;而这里的绿,就是生命自己,是生命力的胜利,是伟大的现实。丰收岭的绿岛啊,就从这里出发,我们去收获整个世界! 亲爱的读者,你看,西北还荒凉吗?我可以骄傲地宣布,我们的西北将会出现历史上最美丽的时期。(选自《万水千山行遍》,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版,有删改)【注】①刘家峡水电站使绿水转化为电,进而输送至祖国其它地域。水力发电也大大节省了煤炭资源消耗。15.选文围绕“绿”叙述了“我”的西北之行,参照示例,补全游踪图。(4分)(1) (1分) (2) (1分) (3) (2分)16.下列是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开篇写“《阳关三叠》叙西北之荒凉”,与作者在西北感受到的生机构成了反差。B.第⑥段的“碧波绿水从天来”化用李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典雅而又凝练。C.作者称“雪”为“绿雪”,是因为它与绿水、绿树融为一体,在映衬中显出生机。D.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西北能够摆脱贫瘠,迎来生机的美好期望,升华了主题。17.梁衡散文的语言雅致凝练。结合 段两处画线句,写一段赏析性批注。(3分)提示:可从词语、句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进行赏析。18.选文与《壶口瀑布》都写到黄河,表达的情思却各不相同。说说你的理解。(4分)三、整本书阅读。(8分)19.小亮和小成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与经典同行”阅读展示活动,请你参与并补全下面的对话。(4分)小亮:我感觉读名著有点困难,要么读不下去,要么读完还是不理解。除了在书中圈点批注,你能和我分享有效的读书方法吗?小成:例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推荐的读书方法一是(1) (1分),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可以摘抄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片段、写作技巧运用精彩的语段;方法二是(2) ,(1分)主要有写提要和写心得两类。写提要,就是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全书的基本内容或要点;写心得,则是记录自己阅读时的体验和感想。小亮:谢谢你,我明白了。我还发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书名能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3) 。(2分)20.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作用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请你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一个次要人物,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他对保尔成长的影响。(100字左右)(4分)第三部分 (21题 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潮起潮落皆有意,一花一叶都含情。从欢天喜地的春节里,我领悟了亲情;从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中,我领悟了温情;从“春蚕到死丝方尽”,我领悟了奉献的价值;从香甜的蜂蜜中,我领悟了勤劳的含义;从屈原的故事里,我领悟了爱国的精神;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领悟了自信的魅力……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天地有多宽,语文的世界就有多大。让我们用语文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领悟不一样的“风景”。请以“领悟” 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套作;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1)源远流长 追溯 (4分) (2) 甲③ 乙① (2分) (3) D(3分)2.示例:“和”是春风,可以吹散误解的阴云;“和”是春雨,可以滋润干涸的心田;(4分)3.在城阙兮 (1分) 4.浮云游子意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分) 5. 拣尽寒枝不肯栖 零落成泥碾作尘(2分)6 叱 (1分) 不教(2分) 对权贵们霸道贪婪行径的愤恨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4分)7. 放弃、抛弃 每天 (2分) 8.(1)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没有做买卖和经商之类的事情(没有集市贸易和商人买卖的事情),是因为他们不追求利益的缘故。(4分) 9. 桃花源记 世外桃源 (2分) 10.和神国算是“大同社会”。原因如下:①人们生活富足、和乐,余粮充足,物产丰富,百姓生活安乐;②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亲如一家;③民风淳朴,不私藏粮食,没有市场交易,不求利。(每点1分,共3分) 11.①行踪(路径)真实:“西南行,不知里数”,“歘然下地,已至和神国”。②和神国的自然环境真实:“石际生青彩簵篠,异花珍果。软草香媚,好禽嘲哳。”③和神国的生活情景真实:“人无私积囷仓……无市易商贩之事。”(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详解】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根据字源法,图形上部是一个头部向上的婴儿形象,中间是一个簸箕的形状,下部是两只手。整个字形表示用簸箕将婴儿抛弃的动作 。右边的图形是左边图形的简化。由此可以推测出“弃”是放弃、抛弃的意思。货恶其弃于地也: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弃:放弃、抛弃。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根据课内迁移法,“日”是每天的意思。据此推断,国人每天相携游览歌咏:国人们在白天相互携手游览唱歌。日:每天。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1)故:所以。独:只。亲其亲:第一个“亲”为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第二个“亲”指父母。子其子:第一个“子”为意动用法,以为……子女。第二个“子”指孩子。 (2)市:市场。易:交易。利:利益。以:表原因 故:表缘故。【点睛】参考译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作理想社会。【乙】向西南方向行进,不知道走了多少里路,山河越来越远,突然间落到地上,已经到达了和神国。这个国家没有很高的山,最高的山峰也只有几十丈,山上都堆积着碧绿色的珉石。石头之间生长着青色的竹子,还有奇异的花朵和珍贵的果实。柔软的草地上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可爱的鸟儿在唱歌……人们没有私自积累的仓库,多余的粮食放在每户人家的田亩中,需要的人就可以取用……国人们在每天相互携手游览唱歌,快乐而满足,到了傍晚夜幕降临才散去,从未有过醉意……全国的人都非常相亲相爱,就像亲属一样,人们都乐于助人,互相馈赠。这里没有集市贸易和商人买卖的事情,是因为他们不追求利益的缘故。12.B (3分) 13. 有更高的固碳速率 具有更大的固碳量(生长后期固碳速率更高)(4分) 14.(示例)我选择“森林”。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近10年来,我国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均大幅增长;森林里的每一棵树都是固碳高手,能涵养水土,改善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让城市变得更舒适。(3分)【详解】1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一空,结合材料三的图表可知,在生长早期,代表香樟、杜英等纯林的虚线曲线的固碳速率数值高于代表阔叶混交林的实线曲线。例如在林龄为0 - 25年左右时,纯林的固碳速率上升较快且数值较高。由此可知,速生纯林在生长早期有更高的固碳速率,所以小林说新建森林公园时培育纯林,在生长早期有更高的固碳速率。二空,结合材料三的图表可知,在生长后期(林龄大概50 - 100年),代表阔叶混交林的实线曲线固碳速率高于代表纯林的虚线曲线,且一直保持到后期。这意味着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阔叶混交林能够积累更多的碳,即具有更大的固碳量。由此可知,从长远来看,对森林公园整个生命周期来说,阔叶混交林具有更大的固碳量(生长后期固碳速率更高),所以小森说不能仅仅栽种培育纯林,阔叶混交林具有这样的优势。14.本题考查意见建议。结合材料二第①段“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环”可知,森林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由此可知,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这一特性,使其成为生态领域的关键要素。结合材料一第②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造林数量与质量并重,持续开展造林绿化,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森林面积由10年前的31.2亿亩,增加到现在的34.65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21.63%,提高到现在的24.02%;森林蓄积量由10年前的151.37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94.93亿立方米”可知,近10年来我国在森林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均大幅增长。由此可知,我国在森林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体现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视与积极发展。结合材料二第②段“一棵成熟的树木每年可以拦截超过15000升水,被称为‘绿色水库’;每一公顷林地每天能吸收1000公斤二氧化碳,放出730公斤氧气,可以说是我们的‘净化器’”,第③段“一棵树可以是数百种昆虫、真菌、苔藓、哺乳动物和植物的家,也是许多野生生物的良好栖息地”,第④段“森林有巨大的蒸腾作用……在城市中,树木可以使整体温度降低多达8摄氏度,让城市变得更舒适”可知,森林里的每一棵树都是固碳高手,能涵养水土,改善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让城市变得更舒适。由此可知,森林具有多方面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积极影响。 综上,因为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森林发展成果以及其强大的生态功能,所以选择“森林”。15. 沉静(深沉/固执)(1分) 丰收岭绿岛(1分) 朦胧(淡薄;坚韧、顽强、勇敢、柔和,伟大不可)(2分 只写“绿”、“生机”不得分。) 16.C (2分) 17.(1)词语角度:①多用拟人化的词语,“她们”“不秀气”“不水灵”等表达让植物的形象更加生动。②多用叠词,“簇簇”“行行”“沉沉”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韵律美。③人称代词“她”“她们”的使用,增强抒情。(2)修辞角度:①运用拟人,“她们”“不秀气”“不水灵”等表达让植物的形象更加生动。②运用排比,如“那样的淡”“那样的薄”“那样的柔”,句式整齐简洁,富有节奏感。(3)句式角度:①句式整齐,如“罩住了”“冲破了”,富有节奏感。②多用短句,如“一簇簇”“一行行”“干发红”“叶发灰”,简洁而有力,朗朗上口。③句式灵活,长短句结合,句子节奏富于变化。 (自选角度,结合具体词句分析。3分)18.选文:①赞美刘家峡的绿水滋润生命。②输送电能、造福人类的巨大贡献。③赞美人们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壶口瀑布》:①震撼于壶口瀑布的壮美与磅礴。②赞美黄河博大宽厚的品格以及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③感叹于自然的伟大创造。(4分。分别从水本身特点和其背后的人文内涵角度作答,每篇文章答出任意2点即可。)19. (1)摘抄 (1分) (2)做笔记 (1分) (3)示例:钢是在烈火和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才能无坚不摧。我由这一书名联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面对困境,不要心存畏惧,怀揣信念,迎难而上,最终定能炼就钢铁般的意志。(2分)20.示例1:朱赫来这位富有革命经验的领导者,在保尔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朱赫来秘密来到保尔工作的工厂,向他传授革命思想。他不仅向保尔解释了革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分享了自己在革命斗争中的亲身经历。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保尔,让保尔对革命事业充满了热情和向往。在朱赫来的影响下,保尔开始积极参与革命活动,逐渐成长为一名勇敢的革命战士。示例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次要人物冬妮娅对保尔的成长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她作为保尔的初恋情人,最初以其纯真善良和温暖关怀触动了保尔的心弦。冬妮娅的出现,让保尔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之余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温情,这种情感上的寄托让保尔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更加坚韧。然而,随着保尔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两人的世界观和生活道路产生了分歧。冬妮娅的离开,虽然让保尔经历了情感的痛苦,但也促使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坚定地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因此,冬妮娅在保尔的成长历程中,既是一个美好的情感寄托,也是一个推动他走向成熟的重要因素。(4分)21.参照评分标准:(50分)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内容(20分) 项目 15~11分 10~6分 5~0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情感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情感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情感不真实。语言(20分) 20~16分 15~11分 10~6分 5~0分语言准确、流畅、生动。 语言准确、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6分) 6分 5分 4~3分 2~0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晰。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晰。 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晰。书写(4分) 4分 3分 2分 1~0分卷面整洁、字体工整。 卷面较整洁、字体端正。 卷面基本整洁、字迹清楚。 卷面不整洁、字迹难辨。【详解】第一,审题立意。“领悟”是理解、明白、懂得的意思,结合导语可知,文章的立意就是强调人应该多思考、理解、积累等去达到领悟的境界。根据材料提示,可知“领悟”的对象很广泛,可以是自然万物,可以是人物,可以是事件,可以是事物,可以是名言警句等等。领悟的结果,可以是“亲情”“温情”“奉献”“勤劳”“爱国”“生命”“自信”等等。可选择任一角度具体立意为:要想领悟就要积累、沉淀;在生活中要多思考、多领悟;如何“领悟”;什么才是真正的“领悟”等。第二,选材构思。本题适合写记叙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眼睛所涉及的自然、校园、社会的景象越来越丰富,思想、心灵、精神也会越来越饱满。经由咀嚼、思考过后的收获也会越来越多。懂得的,可以是自然世界中的兴衰与更迭,可以是生活的苦去甘来,可以是生命的可贵、自由的珍爱、宽容的珍贵等,也可以是精神的坚韧、恒远等。具体写作时,我们还要注意是什么(人、事、物)让自己懂得了这些体悟。自然,可以写我们亲近的人,也可以写某一物品,例如一棵树、一本书、一件衣服等;还可以是一片风景、一次野外的旅程、一次梦境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自己最有感悟的材料入笔,写真事,抒真情,以情来打动人。也可以写成议论文,选取一个有关“悟”的中心论点,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思路,选取有说服力的论据如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牛顿在思考中发现物理定律,爱迪生凭借思考和探索成为发明家等,最后形成一篇论点明确,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论证方法恰当的议论文。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