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
七年级 语文学科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 共26分)
(本大题共11小题,共26分。1~7小题,每题2分;8~11小题,每题3分)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红(yān) 蓦然(mù) 嗥鸣(háo) 忍俊不禁(jīn)
B. 修葺(qì) 锃亮(zèng) 蹒跚(pán) 踌躇满志(chú)
C. 心扉(fēi) 滞留(zhì) 挚痛(chì) 气冲斗牛(dǒu)
D. 亘古(gèng) 破绽(zhàn) 禁锢(gu) 屏息凝神(bǐng)
2. 下面句子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禄宿了。
B.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乌咽,像波涛在澎湃。
C. 终于有一天,上班时我走进航天中心高大的门厅,一幅见过无数次的巨大壁画把我吸引住了,壁画上是从太空中拍摄的慰蓝色的地球。
D.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__________,有如向地壳__________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__________的小楷,如__________。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__________。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__________。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3. 依次填入上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寻求 硕果 密密麻麻 群蚁排衙 成绩 钻探
B. 钻探 寻求 密密麻麻 群蚁排衙 硕果 成绩
C. 钻探 硕果 群蚁排衙 密密麻麻 成绩 寻求
D. 寻求 成绩 群蚁排衙 密密麻麻 钻探 硕果
4. 依次填入上面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 ”。 “ ” 《 》
B. ; ”。 ; 。” “ ” “ ”
C. ; 。” 、 ”。 《 》 《 》
D. , 。” 、 。” 《 》 “ ”
5. 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1019-1086),字茂叔,唐代文学家。
B.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C.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D.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6. 下面一段文字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5月30日上午,九年级四班全体同学观看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全过程。②当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同学们不但欢呼雀跃,而且激动万分。③接着,大家畅谈了自己的感受,纷纷表示能否像航天英雄一样实现报效祖国的理想,取决于自己努力学习。④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明确了自己当下的责任和未来的使命。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7. 下列语段中的空缺处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 , , 。 , , ,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
①部队重视民运工作
②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
③现在地里没活了
④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
⑤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
⑥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
A. ⑤①⑥②③④ B. ⑤③①②⑥④
C. ③⑤②①⑥④ D. ③⑤⑥①②④
8. 下面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浊的口吻,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间接抒写了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
B. “山重水复”可见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D. “无时”写农人庆贺一年一度“春社”。本诗中,诗人直接描写泰山景物,抒发了悠闲惬意之情。
阅读《爱莲说》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濯清涟而不妖 涟:水波
B. 亭亭净植 植:竖立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D. 陶后鲜有闻 鲜:多
10. 理解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义,辨析其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蓄。 之:助词(相当于“的”)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它(指牡丹),代词
C. 友人惭,下车引之。 之:他(指元方),代词
D. 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11.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语言精练而一气呵成。
B. “花之隐逸者也”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花之富贵者也”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C. 本文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尚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D. 本文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第II卷(共74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6)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7)《陋室铭》开篇四句,简洁有力。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芬芳馥郁。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旨,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3.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
②姥初有愠色( )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风雪夜归人》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风雪夜归人
马亚伟
①三十多年前,父亲在离家三十里路的地方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
②又是一个阴冷的冬日,早晨,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看样子今天要下大雪,我得比平日更早出发去上班,一下雪,路上走起来就吃力了,厂里一大堆事,有很多工作,耽搁不得。”父亲推起车子出了家门。
③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那天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母亲叹口气说:“你爸去上班了,下这么大的雪,下班后还咋回家呀!”
④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母亲在屋里屋外团团转,雪地上留下她杂乱的脚印。“雪越下越大了,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着急。“我爸今天应该不回来了,单位里有宿舍,您别担心。”我安慰母亲。
⑤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却没有停下来,天空依然飘着雪花。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对母亲说:“我爸今天应该不回来了。”母亲无比笃定地说:“回来!他肯定回来!”
⑥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儿了。“妈,回家等吧!”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要打战。母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雪花飞扬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般肃穆。忽然,母亲说:“走!回家做饭,你爸回来得吃上热乎饭!”
⑦母亲认定,父亲一定会回来。我跟着母亲在屋子里忙碌起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的时候,分外觉得“家”这个字眼是那么可亲。母亲烧起灶火,忙着熬红薯粥。她嘱咐我在炉火上烧开水:“多烧点开水,你爸回家得赶紧让他用热水洗洗,暖和暖和。”灶火上熬着红薯粥,母亲开始切白菜,切豆腐,洗粉条,她要做父亲最爱吃的大炖菜。
⑧屋子里的饭菜香味弥漫着,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夜色漆黑,别人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可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你爸一定会回来的,你俩人先吃饭吧,我再等会儿!”我和妹妹没有去吃饭,依然围着炉火,静静地等待。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严肃,也越来越着急。
⑨后来母亲不再出门,但她的眉头一直紧锁着。就在我们都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开了。“爸爸回来啦!”妹妹喊起来,我和母亲也一跃而起。
⑩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是白的。父亲说:“天气不好,单位要处理的工作比平日多,赶着把一天的工作都完成,回来晚了。”父亲又接着说:“今天下这么大的雪,我惦记着家里的情况,也不知道你们的状况如何,三十里地,我一步步走回来的!”母亲激动地擦着自己脸颊上的泪水。母亲迈着大步走到父亲面前,轻声说:“平安回来就好。”接着就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我赶紧把门关紧,让屋里的温暖一点点融化父亲的寒冷。夜归人,我们在风雪中为父亲守候着。天气寒冷,有冰有霜,有风有雪,但也有温暖的家,有温暖的亲情。
父亲坐到餐桌前,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想要说什么,又停了一下,然后说出一句话:“家里真暖和!”
(有删改)
14. 文章中的父亲形象鲜明,请结合全文分析父亲形象。
15. 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写母亲?请结合语境,分析画线的句子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母亲迈着大步走到父亲面前,轻声说:“平安回来就好。”接着就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
16. 文章情节并不复杂,但在叙述上总是调动着读者情绪,让读者始终牵挂着“父亲”的归来,从而使文章富有感染力。请分析文章是如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4分)
1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小题。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欢快民谣,唱的是习俗丰富的端午。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例如,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作为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如灼灼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彩。除夕烹鱼,寓意年年有余。重阳登高,怀想亲朋故交。中秋赏月,更是构筑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丰厚的文化内涵使传统节日深受人们喜爱。
请结合上面材料概括传统节日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18. 某班开展了以“美丽天津”为主题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阅读下面文字,请你仿照加点部分的句式,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天津,我美丽的家乡,你如画的风景令我魂牵梦绕。那温馨的街道,萦绕着质朴的乡音: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6分)
19. 请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积累,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位在革命烈火中百炼成钢的无产阶级战士的成长故事,展现了他的生活和情感世界。这部小说闪烁都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以其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浓重的励志色彩,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成功刻画了主人公__________的形象。他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_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可以说,小说主人公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激情,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
请根据《骆驼祥子》阅读积累,完成下面小题。
20. 《骆驼祥子》是__________的代表作,也是他自己非常喜爱的作品。小说写于1936年,描写了旧中国老北京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在小说中,祥子本是农村人,后来到城市谋生,最终选择了当时北京城底层老百姓常见的职业——拉洋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老实,健壮,坚忍,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21. 祥子是作者在《骆驼祥子》中成功塑造的人力车夫形象。在祥子起伏悲惨的命运中,曹先生是一个重要人物。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这个人物对祥子的影响。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2. 作文。
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父母,读懂唠叨背后的深情;读老师,读懂助力成长的期许;读友情,读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温暖;读山水,读懂蕴含在风光中的情感……
请以“读懂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不少于5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
七年级 语文学科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 共26分)
(本大题共11小题,共26分。1~7小题,每题2分;8~11小题,每题3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D
【3~4题答案】
【答案】3. B 4. C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11题答案】
【答案】9. D 10. B 11. B
第II卷(共74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题答案】
【答案】 ①. 独怆然而涕下 ②. 万里赴戎机 ③. 谁家玉笛暗飞声 ④. 吟鞭东指即天涯 ⑤. 岱宗夫如何 ⑥. 烟笼寒水月笼沙 ⑦. 斯是陋室 ⑧. 惟吾德馨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3题答案】
【答案】(1) ①. 曾经 ②. 恼怒
(2)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4~16题答案】
【答案】14. 阴冷的冬日里,为了不耽误工作,父亲比平日更早出发去上班,并坚持冒雪步行了三十里地回家,可见父亲是一个有责任心、爱家人、爱家庭的人。(意思对即可)
15. 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达了母亲在风雪夜见到父亲回来时的激动及对父亲的心疼。(意思对即可)
16. 叙述时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相结合(细节描写)的方式,用真切的语言打动人心,在质朴的叙述中彰显真情,同时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4分)
【17题答案】
【答案】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
【18题答案】
【答案】 ①. 那丰饶的田野 ②. 飘荡着醉人的芳香
(二)名著阅读(6分)
【19题答案】
【答案】 ①. 保尔 柯察金 ②. 朱赫来
【20~21题答案】
【答案】20. 老舍 21. 曹先生是祥子遇到困难时最想投奔和依靠的人。曹先生同情祥子,给予祥子的帮助、关心和信任,让他感受到温暖、安慰和做人的尊严,使祥子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2题答案】
【答案】例文:
读懂父爱
父爱,是一本厚重的书,封面朴实无华,内页却写满了深沉与担当。小时候,我懵懂无知,总以为父亲不爱我,直到那件事发生,我才真正读懂了父爱。
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我突然发起了高烧,整个人昏昏沉沉。母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用湿毛巾给我敷额头。父亲则默默地披上外套,出门去给我买药。外面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路上的积雪厚厚的一层。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父亲的身影却迟迟未归。母亲焦急地望着窗外,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么冷的天,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我也在这担忧中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被一阵开门声惊醒。睁开眼,看到父亲浑身是雪地站在门口,他的眉毛和头发上都结满了冰碴,脸颊被冻得通红,双手也冻得僵硬。他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药,那药还带着他身体的温度。原来,父亲怕药被冻坏,一直把它揣在怀里。
父亲顾不上自己,赶紧倒好水,把药喂给我吃。看着我吃了药,他才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读懂了,父亲的爱就藏在这寒夜买药的行动里,藏在那带着体温的药中。
此后,我开始留意父亲的一举一动。他每天辛苦工作,只为给我和母亲更好的生活;他在我遇到困难时,默默地给我鼓励和支持;他用自己的肩膀,为我撑起了一片无忧的天空。
父爱,没有母爱的温柔细腻,却如山般沉稳厚重。它是一把遮风挡雨的伞,是一盏照亮前路的灯,是一棵为我遮风挡凉的大树。我终于读懂了父爱,它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默默地陪伴着我成长,给予我无尽的力量和温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