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驻马店市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B A D B C C A A D B C B B C D D1.B 据图可知,2010-2020年期间上海迁入人口数量多于迁出人口数量,对外来人口吸引力较强,A错误;广东省净迁入人口数量最多,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吸纳人口的能力较强,B正确;安徽省迁入人口数量少于迁出人口数量,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C错误;与 2010年相比,2020年四川省人口迁入量有明显上升,但无法获取其余年份人口迁移数据,D错误。故选 B。2.A 上海和广东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但近年来,上海和广东向安徽和四川等中西部省份进行产业转移,其就业机会减少,部分人口回流至中西部省份,从而导致人口迁移对流,故选A。3.D 我国东部省份仍是人口净迁入地区,不能说明其经济增速放缓,①错误;出现人口迁移对流的省份之间省际产业转移增加,经济活动联系增强,省际发展差距缩小,②错误,④正确;伴随东部省份产业结构升级,其产业结构逐渐优化,③正确。故选 D。4.B 根据材料“城市更新是对城市中不适应现代发展的区域进行有计划改建的活动”、包括“强功能、显特色和补民生”等信息可知,城市更新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提升环境品质,从而激发城市活力,B正确;保护历史建筑只是城市更新的一方面,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调整产业结构不是城市更新的内容,城市更新主要是优化城市内部,不涉及城乡平衡,C错误;城市等级主要以人口规模来划分,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会吸引人口迁入,但不一定提升城市等级,也不是城市更新的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 B。5.C 武汉市因长江而发展起来,甲位于长江沿岸,地理位置优越,以金融商贸和文化等核心职能为主,主要属于强功能单元;乙、丁靠近东湖,适合风貌打造和生态修复,主要属于显特色单元;丙距离市中心甲有一定距离,多以住宅为主,以完善民生配套设施和交通市政设施为主,主要属于补民生单元。故选 C。6.C 进行规划和设计,需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运用。故选 C。7.A 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黄河泛滥易淹没都邑,而台地较高,可抵御洪水,A 正确;都邑相当于现代的城市,选址建设不是主要为了农耕,B错误;靠近大江大河或高山,可利用天险进行有效军事防御,该题重点强调的是台地,C错误;靠近河流、湖泊或沼泽是为了方便渔猎,该题重点强调的是台地,D错误。故选 A。8.A 该遗址位于黄河南岸,即北邻黄河,可利用天然河道进行军事防御,无需修建壕沟,A 正确,C、D错误;中壕和内壕可以修建,说明人口数量已经达到用于修建的条件,B错误。故选A。9.D N区域位于该都邑北部,中壕、内壕和黄河天险保护,有城墙与南部相隔,比较安全,还有水池提供水源,更适合生活居住,D正确;5300年前,当时应无明显商业贸易,A 错误;农业生产需要大片耕地,多布局在城外,B错误;举行祭祀应在墓葬区附近或在公共集会区,C错误。故选 D。10.B 受降水和台风等影响,韩江水量大,对桥梁冲击较大,在桥墩上修建桥屋桥亭可增加桥梁重量,进而增强桥身的稳定性,①正确;广济桥位于我国华南地区,雨季长、雨量大、晴天太阳辐射强,故桥上亭屋可为过往行人提供遮护,使过往行人免受日晒雨淋,③正确;节省建设用材、提升美学价值不是主要作用。故选 B。11.C 根据材料“浮桥开启时江面畅通,闭合时可连接两端石梁桥”可知,中段浮桥闭合时,可与两端石梁桥连接,行人便可通行,因此闭合的时间为白天,方便行人通行,A、B 错误;根据材料“横跨韩江的广济桥是古代沟通闽、粤的交通枢纽”可知,韩江航运量较大,夜晚行人通行需求较小,开启方便船只通行,C正确,D错误。故选 C。12.B 根据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 相<(n+1),其取值范围是 100≤H 相<200,故选 B。13.B ①河段等高线密集,河水流速较快,A错误;山峰处和甲村落之间有山脊阻挡,不能通视,B错误;①河段流速快,河流携带泥沙多,导致②河段含沙量也增加,而③河段经过湖泊的截流和沉淀,含沙量变小,C错误;该地等高线密集,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D错误。故选 B。14.C 由材料“南极科考期间”可知,此时应为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地区有极昼,晨昏线与80°S 相切,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10°S,C正确。故选 C。15.D 由图可知,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属高纬度地区,A错误;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B错误;昆仑站的经度大致为 77°E,地处东半球,C错误;长城站离南极点更远且相对于泰山站位置偏西,故位于泰山站的西北方,D正确。故选 D。16.D 南极附近出现极昼,则 PM为晨线,MQ 为昏线,M点为出现极昼的最低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即 M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0点,据图可知,M点的经度为 15°W,Q点的经度为 90°W,两地的经度差为 75°,时间相差 5个小时,Q点地方时=0:00-5 小时=前一天的 19:00,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10°S,北半球各地昼长小于夜长,B 错误;15°W 的地方时为 0时,则 120°E 的地方时为 9时,即东八区区时为 9点,C错误;此时新一天的范围是由 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 180°经线,即 15°W-0°-180°,为 195°,大于旧一天范围,D正确。故选D。17.(1)地形崎岖,与外界联系不便,制约经济发展;山地地形为主,耕地数量少(或土壤贫瘠),农业发展受限;地形起伏大,加之夏秋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任答2点,得 4分)(2) 森林覆盖率高,原料丰富(只写“森林覆盖率高”不给分);生产历史悠久,加工工艺成熟(只写“历史悠久”不给分);深受消费者喜爱,销售市场广阔;政策支持,扶持力度大。(任答 3点,得 6分)(3)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推动人口向县城集聚,提高城市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取得规模效益;吸引投资,促进基础设施完善。(任答4点,得 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8.(1)水热条件较好,适宜栀子生长;地处低山丘陵地区,利于排水;政府政策大力支持;栀子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可利用荒地多,土地成本低。(任答 3点,得 6分)(2) 光伏板遮阳,利于栀子生长;光伏板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多元增收,保障村民收入。(任答 3点,得 6分)(3) 加大技术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对栀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利用栀子种植优势,发展观光旅游;加强宣传推广,提高栀子知名度;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种植和加工。(任答 3点,得 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9.(1)考察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北京时间 6点时北京已经日出(2分)。而 A地在北京以西,约比北京时间晚 3小时,地方时应为凌晨 3点左右,所以 A地仍然处于黑夜(2分)。(2)6月 10日到 6月 21日,B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2分);6月 21日达一年中最大(2分);6月 21日到 7月 10日,B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2分)。(“6月 21日”可写为“6月 22日前后”,每点 2分,共 6分)(3)此时新疆昼长夜短,日照时间长,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晴天多,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每点 2分,共 6分)驻马店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地理试题本试题卷分为第I卷(逃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策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人口迁移对流是指在人口迁移过程中,存在着两个或多个方向相反的迁移流。近年来,上海与安微、广东与四川之间形成了人口迁移对流。图1为2010一2020年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省际人口迁移规模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单位:万人)1600 2010年迁出14001200圈2010年迁人1000-日2020年迁出800■2020年迁入600400.200-0上海广东安徽四川图11.2010一2020年期间A.上海对外来人口吸引力不足B.广东省吸纳人口的能力较强C.安徽省人口迁移以迁人为主D.四川省人口迁人量逐年上升高一地理第1页(共6页)2.促进人口迁移对流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产业转移B.交通条件C.自然灾害D.教育医疗3.不同省份间的人口迁移对流导致①东部地区经济增速放缓②省际发展差距逐渐扩大③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④省际经济活动联系增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城市更新是对城市中不适应现代发展的区域进行有计划改建的活动。武汉市将首批城市更新单元分为“强功能、显特色、补民生”三类。强功能单元强化金融商贸、文化等核心职能;显特色单元以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滨水空间为依托,进行风貌打造、建筑修缮以及生态修复;补民生单元完善民生与交通市政设施,提升市民幸福感。图2示意武汉市中心城区首批重点城市更新单元。据此完成4~6题。圈水域口更新单元图24.武汉推进城市更新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历史建筑,彰显文化底蕴B提升环境品质,激发城市活力C.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乡平衡D.吸引人口迁入,提升城市等级5.补民生单元最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6.武汉市在城市更新中进行规划和设计时,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5G通信双槐树遗址(距今约5300年)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黄河南岸的高台地上,是仰韶文化中晚期最具代表性的都邑文化遗址,总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图3为双槐树遗址功能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7一9题。高一地理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06高一地理答案.pdf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地理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