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试卷
考生注意:时间:90分钟 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一) (二) (三)

座位号
文脉千年,薪火相传。语文不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浸润血脉的文化基因。我校现开展“人文蕴薪火,燃亮青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邀你溯典籍长河,触摸历史温度;以笔为介,书写时代新章。愿同学们在传承与创作中感悟人文力量,让青春因文化滋养而熠熠生辉!
得分 评卷人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5题,共26分)
1.小龙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的演讲比赛,以下是他的演讲稿片段,请你帮他修改完善。(6分)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长辈将后代晚辈从呱呱坠地养育到长大成人,他们度过了多少个辛劳的日夜,(耗费 浪费)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虽然季节更替,鲜花会枯wěi,岁月流逝,苍海变桑田,但是我们感恩的心不能变,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孝亲敬老!
(1)小龙想把“孝亲敬老”写成书法作品,展示在学校大厅,请从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中任选一幅,
将其临写在田字格里。(2分)
(2)小龙对演讲稿中的加点字读音、字形存在疑惑,请你将正确读音、汉字标注在括号内。(2分)
呱呱坠( )地 枯wěi( )
(3)演讲稿中有一处错别字,请帮小龙同学将错别字所在的词语找出来并改正。(1分)
改为 。
(4)小龙在校稿过程中有困惑,请你结合语境,从括号内给语段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1分)
2.“成语接龙”环节,请找出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 小语的妈妈对于儿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喧哗、手舞足蹈的行为举止感到抱歉。
B. 碧绿的荷叶间,亭亭玉立的荷花竞相统放,这景象份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C.小文在安静的图书馆中大声喧哗,他鹤立鸡群的举动让其他在此自习的同学频频侧目。
D.走到小路尽头,只见一片荒凉,一拐弯,顿觉柳暗花明,又是一番美丽的景象。
3.在“薪火接力站”环节,同学们议论纷纷,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①木质桌椅 ②夭气晴朗 ③生长迅速 ④铲除杂草
A. ①偏正短语 ②主谓短语 ③补充短语 ④动宾短语
B. ①补充短语 ②偏正短语 ③动宾短语 ④补充短语
C ①偏正短语 ②主谓短语 ③动宾短语 ④补充短语
①补充短语 ②偏正短语 ③ 补充矩语 ④动宾短语
4.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感受古人的家国情怀,小龙整理了以下古诗,请你帮他完成。(10分)
中华儿女身上厚重的家国情怀维系着文明的薪火传承,使中华民族虽历尽磨难却总能浴火再生。说到“家”,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 中的“① ,② 。”以折柳寄托了故园之思;岑参在《逢入京使》中的“③ ,④ 。”
以请入京使者捎信的方式表达了对家人的挂念。说到“国”,杜牧在《泊秦淮》中的“⑤
,⑥ 。”借对“商女”的谴责抒发了深深的忧国之情;李商隐在《贾生》中“⑦ ,⑧ 。”借对皇帝沉迷于求仙访道的感慨表达了对百姓民生的关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⑨ ,⑩ 。”抒发自己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
5.在“经典淬炼场”环节,同学们需化身“保尔精神传承者”,完成以下挑战:(6分)
挑战一:参考祥子的“三起三落”和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将祥子和保尔的人生轨迹图补充完整。
(1)与①②③相对应的故事情节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被孙侦探敲诈
②修铁路,得肺炎和伤寒
③骑兵部队战斗中头部被炸,右眼失明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2)挑战二:雨果:“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请结合从祥子和保尔的人生经历,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得分 评卷人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运用(6-8题,共8分)
本校七年级(1)班计划组织“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专题学习活动,小龙为活动总负责人,邀请你
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8分)
6.【准备资料】小龙准备以下面的漫画为蓝本制作班会海报,请你完善海报。下列选项中,不
适合放在海报里的文字是(2分) ( )
A.孝子之至,莫大乎尊秦。
B.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C.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7.【邀请指导】小龙请你去邀请德育处的宋主任,于6月30日下年2点到七年级(1)班参加班
会,你该怎么对宋主任说?(3分)
8.【班会研讨】在班会上,同学们纷纷发言,小龙记录了两位同学的发言,请你根据发言简要概括“孝”的内涵。(3分)
同学甲:《孝经˙圣治》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也就是说,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品行中,没有比孝道更为重要的了。父母含辛茹苦,拉扯子女长大,呵护备至,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
同学乙:《孟子 梁惠王上》中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我们要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敬爱所有的长辈。
“孝”的内涵:
得分 评卷人
阅读理解及分析(9--21,共36分)
阅读古诗文,回答9--14题。(共14分)
【诗词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中国五大名山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它们是中华文化的兴盛之地。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B.“齐鲁青未了”,写近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诗歌形神兼备,既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也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10. 诗中颔联“钟”和“割”两个字用得最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字作简要赏析。(2分)
【古文阅读】
【甲】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夏日赏荷(李盛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婀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香远益清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荷花为雨所洗 (4) 余以为妙绝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13.用“/”给【乙】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两处即可)(2分)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14.【甲】文作者将莲花比作 “花中君子”,【乙】文作者又将莲花比作什么?两者有什么区别?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5--18题。(共8分)
【材料一】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地理、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各具特色,饮食也呈现独特的风格,如鲁菜的香醇、川莱的麻辣、粤菜的鲜美等。
中国饮食尤其讲究“食以材为先”,注重食材的天然味道和营养价值。烹饪过程注重食材的合理搭配,利用多种烹饪方法,如炒、煮、蒸、炸等,以达到色、香、味、形、养俱佳的效果。这既增强了口感,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材的营养成分。
中国人还会找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追求味道醇厚,多煲炖焖煨;夏天讲究清淡爽口,多凉拌冷拼。
饮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需求,也是一种社交活动。在宴请宾客、庆贺喜事等场合,人们通过签桌上的礼仪来表达友谊、团结、礼貌和尊重。
中国饮食文化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的变迁,千百年来,食材、烹饪技艺等多种元素相互融合,不断丰富着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影响,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并爱上了中国美食,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做“美食直播”。在新的时代,中国饮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融合性发展和创新性传播,从而在世界舞台上更显魅力。
(摘编自《中国饮食文化》)
【材料二】
不同的食物在与口腔的碰撞之中,会产生不一样的味道刺激与感受,这种感受便被称为“味”。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人对饮食的追求本质上是对“味”的追求。从酸甜、咸香到麻辣、香辣,即便是同一种食材在中国厨师的手中也能千变万化出多种味道,红烧、醋溜、清蒸......这种在“味”上的追求与独到成就,正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突出特点之一。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味”是食物的灵魂。如果说,茹毛饮血只是人类之初为满足生存需求而产生的最原始的饮食行为,那么当调味品进入生活时,人类才逐渐享受到食物带来的真正愉悦。众多调料的创制与融合,让中国味道在苦、甘、辛、咸之上推陈出新。酸甜酥嫩的 “糖醋鲤鱼”、麻辣鲜香的“水煮肉片”,都充分吸收了多种调料的味道,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
(摘编自《我国饮食的调味艺术》)
【材料三】
张骞通西域,将西域与中原联系了起来,此举被太史公司马迁称为“凿空”而张骞“凿空”西域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凿通”的效果。伴随着军政、经贸的往来与文化传播,物产在汉唐丝绸之路的辉煌进程中得到交流。中原本土的梨、桃等得到西传,现在被誉为“果中王子”的库尔勒香梨,据考证,就是张骞通西域时带到新疆种植并不断改良而成的,葡萄、石榴、胡瓜、胡萝卜等得到东进,孜然、茴香、胡椒等香辛料也一举改变了古代中国菜的味道记忆。
多元交流中的灵感撞击,带来了植物栽培与食材处理的融会贯通。植物的交流,本质也是文化的开放与融合,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物种的传播、资源的丰富,更是文化的交流、文明的共赢。
(摘编自《张骞通西域的历史馈赠》)
1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凝聚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饮食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的变迁。
B.同一种食材在中国厨师手中变化出多种味道,体现中国人饮食上对“味”的追求
C.调味品的出现,让人类从最原始的为生存而饮食,直接进入到享受食物的阶段。
D.孜然等香辛料传入后,改变了古代中国菜的味道,对中国菜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16. 下列诗句,可体现材料三“物产在汉唐丝绸之路的辉煌进程中得到交流”的一项是(1分)( )
A.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B.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C.姜宜山茗留闲啜,豉下湖莼喜共烹。
D.桂汀霜鲫长如许,绝似松江一尺鲈。
17.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饮食的特点,完成下图。(3分)



18.材料三提到“凿通”的效果,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述“凿通”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体现。(2分)
(三)阅读《数学课堂里的作文竞赛》,回答19--23题。(共14分)
数学课堂里的作文竞赛
曾利华
①那时的他,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每学期的学费都是父母东拼西凑才凑足的。虽然远在十里之外的小镇上学,但从未向父母开口索要过一分零花钱。寄宿在校,他吃的是母亲腌制的咸菜。
②全班五十多个学生,只有他没有文具盒,更不用说一些必备的学习用品。
③寒冬漫入校园的时候,就要学几何知识了。新来的数学老师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备齐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和圆规这“四件套”,同时宣布,一周后将进行检查。
④三天过去后,他就发现,不少同学都购买了各式各样的“四件套”。看到一些同学们用“四件套”绘出的那些美丽而神奇的几何图案时,他的眼里闪过如流星一般的羡慕。为了掩饰自己的感情,他很快转过头向窗外望去。透过玻璃,他看到了一片淡黄的树叶从高高的树梢悄然飘落,在风中不停地打着旋儿。
⑤他很想拥有自己的“四件套”,他渴望用“四件套”绘出自己心中美丽的图案。但这种渴望对于他来说,却是奢侈的。
⑥上课的铃点响了,很快就到了数学老师检查同学们“四件套”的时间。他把头深深地埋进书里,却一个字也未看进去。他甚至希望数学老师不要靠近他的课桌。
⑦但数学老师检查得相当仔细,似乎要做到一个不漏。终于,数学老师稳健的步伐在他身旁停了下来。数学老师弯下腰来,附在他耳旁,轻轻地询问:“你,忘了买吗?”
⑧他的脸倏地红了,脱口而出,声音却细若蚊丝:“我没……,可是……”
⑨他吞吞吐吐,无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也不想告诉数学老师,因为近段时间母亲患了风寒,入院治疗都困难不已,自己根本就不曾向父母说过要购置学习用品的事情。
⑩数学老师也不再深究缘由,只是轻轻地“噢”了声,便径自离开了他的座位。但他的心却无法平静下来,只有自己没有买几何学习用品,数学老师会在班上宣布吗?
出乎意料的是,检查过后,数学老师却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购置“四件套”的积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只字未提他的事。这让忐忑不安的他放下了悬着的心,他翻开书,正要准备听课。数学老师却宣布:“在学习圆的知识之前,我们搞一次‘绘图·作文’竞赛活动,要求用自己的圆规画一个圆,然后用词语描绘圆,优胜者可是有奖的呵!”
这是一道富有吸引力也颇有难度的作文题,因为圆的知识尚未学习,但却要用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词语来描绘圆。
同学们都用圆规画出了美丽的圆,然后开始绞尽脑汁作文。没有圆规的他,悄悄揭下墨水瓶盖,用笔沿着瓶盖边缘,画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圆,那线条如锯齿一般,凸凹不平。看着这有点像齿轮的圆,他写下了:圆是开放在几何图形中最美的花朵,圆的世界是丰盈的,没有缺陷,但闭塞的圆,也是无奈和孤寂的!
他很快就忘了这次竞赛,令他不曾想到的是,仅仅几天时间,数学老师便公布了竞赛结果,而他居然获得了第一名。更让他高兴的是,奖品也似乎专门为他而设计——那是他日夜渴望拥有的“四件套”。他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从数学老师手中接过奖品,然后握住数学老师伸过来的右手,他感到,数学老师那遒劲有力的大手是那样温暖,就像冬天里的一盆炉火,瞬间温暖了他的全身……
那个学期,这“四件套”不但助他学好了几何知识,而且放飞了他心中的梦想。
后来,他上了一所大学,选择了美术系。毕业后又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专门从事图案设计,并且成了著名的广告设计师。此时的他,已经很少再用“四件套”,他的不少创意与设计,都是通过电脑直接完成的。但那已经无比陈旧的“四件套”,他一直小心而完好地保存着,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在那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年轻的数学老师曾经专门为他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竞赛。
(选自《湖南教育》
19.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完成下面表格。(3分)
故事情节 “他”的情感
老师布置购买“四件套”
忐忑
老师奖励“四件套”
“他”保存“四件套” 感恩
20.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数学老师弯下腰来,附在他耳旁,轻轻地询问:“你,忘了买吗?”(从表达方式角度)
他感到,数学老师那遒劲有力的大手是那样温暖,就像冬天里的一盆炉火,瞬间温暖了他的全身……(从修辞角度)
21.本文以《数学课堂里的作文竞赛》为题,有何好处?(3分)
22.主人公获得的奖品“四件套”对他有何重要意义?(2分)
23.假如文中的数学老师被评为“最受欢迎教师”,请你参照下面示例给他写一段颁奖词(50字左右)(2分)
【张玉滚颁奖词】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张玉滚事迹】
张玉滚,河南省镇平县一名乡村教师,扎根深山17年。他是全能教师,不仅能上文化课,还能从山外用扁担挑来学习用品,平时还给学生做饭、缝补、治病,样样在行。 2019年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
四、写作(第24题,共50分)
24.从以下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文题一:请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若是月亮还没来,那就静静待花开。”人生如种花,既需播撒种子的勇气,更需静待绽放的耐心。理想未达时,不妨放慢脚步——不必为终点焦虑,不必因暂时的疲惫否定自己。把行动交给当下,时间自会作答。终有一日你会懂得:当自己活成一束光,便无需借谁的光芒,因为你早已是自己的月亮。
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请相信,只要努力前行,平凡的我们也能划出一条星光闪耀的轨迹!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地名、校名、姓名等个人信息。
(4)字数不少于600字。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试卷答案
知识积累及运用(1-5题,共26分)
(1)评分标准:(2分)准确、规范的书写2分。抄错、涂改或不规范均扣1分。
zhuì 萎 评分标准:(2分)拼音书写正确1分 汉字书写正确1分。
“苍”改为“沧” 评分标准:(1分)只找出未改正不得分。
耗费 评分标准:(1分)
【解析】(4)耗费:(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浪费:对人力、财物
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没有节制。这里形容父母长辈养育后代花费很多心血与汗水,应填“耗费”。
C 评分标准:(2分)【解析】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不合语境。
A 评分标准:(2分)【解析】①木质桌椅:偏正短语;②天气睛朗:主谓短语;③生长迅速:补充短语;④铲除杂草:动宾短语
4.(1)此夜曲中闻折柳(2)何人不起故园情
(3)马上相逢无纸(4)凭君传语报平安
(5)商女不知亡国恨(6)隔冮犹唱后庭花
(7)可怜夜半虚前席(8)不问苍生问鬼神
(9)落红不是无情物(10)化作春泥更护花
评分标准:(10分)每空1分。出现添字、漏字、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5.(1)B 评分标准:(3分)
(2)保尔在战火中失明瘫痪,仍以笔为枪坚守信仰,困苦让他的生命在奉献中升华(1分);祥子三起三落,被黑暗社会碾压至堕落(1分)。启示:困苦中坚守信念可淬炼精神,而恶劣环境会吞噬灵魂,个体抗争需正义环境支撑(1分)。
评分标准:(3分)结合保尔和祥子的相关故事情节并说明理由2分,启示1分。
口语交际及综合运用(6-8题,共8分)
6. D 评分标准:(2分)
7.示例:宋主任,您好!我们想请您参加6月30日下午2点在七年级(1)班教室举办的“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主题班会。请问您有时间吗?
评分标准:(3分)称呼0.5分,语言得体0.5分,内容表述简洁、准确2分。
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双亲;并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敬爱所有的长辈。
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语言简洁1分。
阅读理解及分析(9-23题,共36分)
阅读古诗文,回答9-14题。(共14分)
B 评分标准:2分【解析】B项中“近望”有误。
10.示例:“钟”意为“聚集”,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表现了诗
人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割”字写出子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
评分标准:2分。写出“割”拟人1分,泰山雄奇秀丽1分。
写出“割”形成两种不同景象1分,泰山高大巍峨1分。
11.(1)更加 (2)亲近而不庄重 (3)被 (4)到了极点
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语解释正确0.5分。
12.(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每当到了夏天,(我)靠近湖边赏荷花,就高兴得忘记吃饭。
评分标准:(4分)每个句子翻译准确2分。
13.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评分标准:断对一处得1分,共2分。多断不给分。
甲文将莲比作“花中君子”,乙文将莲比作“花中仙子”。前者强调君子的高洁品格,后者突出荷花的清丽脱俗之美。
评分标准:写出“花中仙子”1分,写出区别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5--18题。(共8分)
C 评分标准:(2分)
16.B 评分标准:(1分)
17.①注重食材的天然味道和营养价值;②食材合理搭配,采用多种烹饪方法;③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
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
示例:张骞通西域带来了物产交流,如葡萄、石榴等传入中国,中国本土的梨、桃等西传,丰富了食材种类;香辛料的传入改变了中国菜的味道记忆,推动了中国菜的发展;物产交流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创新发展,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这种交流本质上也是文化的开放与融合,促进了文明的共赢。
评分标准:(2分)每点1分。说出两点即可。
阅读《数学课堂里的作文竞赛》,回答19-23题。(共14分)
19.(1)渴望(羡慕)(2)老师检查“四件套”(3)高兴(激动)
评分标准:(3分)每空1分,共3分。
20.(1)动作描写,运用“弯”“附”“询问”等一系列动词细致地写出了老师询问学生时的情态,表达出对学生自尊的呵护。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师温暖的手比作炉火,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在那个寒冷冬日,老师所给予的关爱、鼓舞。
评分标准:(4分)动作描写1分,呵护学生自尊1分;比喻1分,关爱、鼓舞1分。
2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文章记叙了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作文比赛,温暖了他并放飞了他心中的梦想;暗示文章主旨,表达“我”对数学老师的感激之情。
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
22.对于主人公来说,“四件套”不仅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工具,更是实现梦想的助力。它帮助他度过了那个寒冷的冬天,放飞了他心中的梦想,最终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
评分标准:(2分)表层、深层各1分,共2分。
23.示例:你弯腰附耳的轻问呵护了学生的自尊,你别开生面的竞赛放飞了学生的梦想,你巧妙给予的关爱温暖了学生的一生。你是光,你是热,你是智慧的化身。
评分标准:(2分)以第二人称作答,体现出老师的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