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道德与法治试卷第Ⅰ卷(选择题 共28分)一、选择题:(其中第1-8小题,每小题2分,第9-12小题,每小题3分,共28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1.2025年 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要求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战略基点。今年,将开展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进一步清理整治违法违规办学行为。直面群众关切,我们应按要求持续开展A.阳光招生 B.掐尖招生 C.跨区招生 D.选拔招生2.今年以来,从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再到多部门联合出台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促消费政策持续加码。这可以更好地满足A.生产者对市场经济主导的意愿 B.消费者对物质生活的盲目追求C.商家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需求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2024年,人民法院严厉打击各类犯罪,依法从严从重惩处一批重大恶性犯罪,加大对腐败、电诈、毒品、跨境赌博、危害安全生产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惩治力度,全国刑事案件数创本世纪以来最低。材料表明我国法治A.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所有权益 B.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的稳定C.彻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矛盾 D.实现了社会利益的完全平衡4.截至2024年10月,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居环境也不断提“颜”增“质”。这些发展成果的取得,直接得益于我国A.引领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B.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C.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D.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5.2025年5月 17 日至18日,贵州民族大联欢、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在贵阳举行。大联欢中各民族唱响团结歌、舞动民族魂,大巡游时各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共同绘就了一幅“民族大联欢,全民共欢腾”的生动图景。此次盛会展现了A.各民族之间毫无差异的文化 B.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其乐融融C.各民族追求同步富裕的期盼 D.各民族形成的统一风俗习惯6.2024年以来,中国积极推广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进一步便利了中外人员往来。接下来,中国将出台更多政策,让中国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的这些政策主要顺应了当今世界特点中的A.开放、紧密联系 B.自主、自由互通C.包容、共同发展 D.团结、密切往来7.传统上,人们谈到国际公共产品,主要指的是涉及全球安全、经济稳定、环境保护等需要国际社会协调与合作的机制和行动,旨在惠及多个国家甚至全球。近年来,一些中国理念和倡议被广泛传播和共享,具备了国际公共产品的属性。这说明A.世界各国可以照搬中国方案 B.中国已能决定世界发展方向C.世界各国必须以中国为榜样 D.中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了智慧8.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对于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强调“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告诉我们A.劳动只能创造精神财富 B.学生热爱劳动无需学习C.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创造 D.劳动一定让人完美无缺9.大学是青年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志同道合的朋友、引路人生的老师,都是不可或缺的成长支持系统。然而,在调研访谈中却发现,一些大学生回避与真实世界的交流,在虚拟世界中“挥斥方遒”,现实社交意愿偏低。这种现象提示我们①要多与生活中的人交往 ②要规避网上交往的弊端③网络社交必然超越现实 ④虚拟交往终要回到现实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0.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沉浸式的演出,一场古今交织的展览……这些消费形式不仅成了年轻人情绪的“解压阀”,也使生活更有趣,让年轻人在体验中一步步构建起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更加关注自身情感体验和精神需求的生活方式①可以无限制地满足欲望 ②让人慰藉情感治愈心灵③促进年轻人的精神发展 ④利于激发正面情绪感受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1.在贵州岑巩,多名同学在支教老师影响下,立志成为家乡教育的播种者;在四川凉山,彝族孩子在支教老师带领下朗读文章、品悟生活;在云南景东,受助学生给支教团来信,希望将来有能力,把感受到的关爱传递下去。这些场景启示我们要①培养亲社会行为,参与社会实践 ②发展和成就自己,倾力奉献社会③积极传播正能量,主动承担责任 ④挥洒青春的热血,仅能通过支教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2.图①中“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发放表明①公民享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②只要你有困难就可以获得特权③特定人群权利受国家特殊保护④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体现了平等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道德与法治(共42分)二、非连续性文本:第13题,本题6分。根据图表,回答问题。13.仔细观察图⑥,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你从图⑥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2分)(2)请你为中国“灯塔工厂”的发展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三、阅读与思考:第14题,本题8分。阅读材料,简明扼要回答问题。14.材料一 3月25日至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海南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材料二 202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成功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访从全球视野看待周边,以周边外交辐射全球,生动诠释了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的精神要义,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创新发展,是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的生动实践。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回答:(1)结合材料一,“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各国间要如何交往才能让世界更好 (4分。两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请从中国周边外交政策所倡导建设的“五大家园”中任选其二,并对应写出中国的具体实践。 (4分)四、判断与分析:第15题,本题8分。联系材料,判断分析。15.材料 从中国村的汉服展示到联合国村的全球议题讨论,从阿拉伯语村的民俗体验到俄语村的文化沙龙……这就是吉林外国语大学的“跨国课堂”。通过26个场馆,学校将世界“搬”进校园,用沉浸式教学培养“通语言、懂文化、有情怀”的外语人才。多语种演讲比赛、联合国模拟法庭、“大使讲坛”专题讲座、外语教师交流会……每一次演讲、每一次辩论、每一场比赛,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用外语传递中国故事的使命与责任。从“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升级为“讲好中国故事”,为学生未来走向国际舞台英定坚实的基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分析: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需要了解中华文化,也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五、实践与探究:第16题,本题20分。联系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16.材料 大国发展经纬万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上,中国用一个又一个五年,在时间画布上挥洒出波澜壮阔的长卷。“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在全局中定位、从战略上着眼、以人民为旨归,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中国人民的奋进与跋涉尽在其中。【在全局中定位】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这份优势作用于规划,映照在两条轴线上:一条是横轴,“全国一盘棋”;一条是纵轴,“一张蓝图绘到底”。“十四五”的五年和“两个一百年”的内在逻辑相互叠加,环环相扣,成为中国规划一大特色。【从战略上着眼】机遇来源于战略,战略由规划导向实践。形势越是错综复杂,越要牢牢把握住战略和规划的关系。“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对时势的敏锐一以贯之,对发展方向的笃守一以贯之。【以人民为旨归】脚步丈量国情,笃守人民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也是这位“黄土地的儿子”矢志不移的坚守。知民情、汇民智、聚民力,“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牵引着国家发展规划的书写,融汇于中国建设的浩荡征程。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任务:(1)分析【在全局中定位】,请你解读“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蓝图是什么,并写出现阶段实现这张蓝图的具体战略安排。 (6分)蓝 图(2分)战略安排(4分)(2)思考【从战略上着眼】,为“适应形势变化”,请你谈谈我国应如何正确面对机遇与挑战。 (6分。三点即可)(3)品读【以人民为旨归】,请你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知识,对应完成以下读书笔记。(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