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
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世界最高峰
位于厄瓜多尔山脉腹地的钦博拉索火山海拔6263米,是厄瓜多尔的最高峰。厄瓜多尔
把钦博拉索火山绘制在国旗和国徽上,当作本国人最深以为豪的标志之一。然而,尽管钦博
拉索火山身形庞大,俯瞰着这片地区,但它享有的荣光却似乎超出了理性。当地的一些旅行
指南竟肆无忌惮地宣称它是世界最高峰。是啊,是啊,世界最高峰。但凡上过学的人都知道
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才是世界最高峰。想要和“亚洲巨人”一较高下,厄瓜多尔火山
还差了2000多米。
但是,就像我们常常看到的那样,现实超越了我们的想象,而且它还会再次动摇我们的
先验观念。
世界最高峰的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确海拔的定义。而明
确海拔的定义,首先得确定基准面,是海平面或是地心?如果算海平面以上,珠穆朗玛峰无
疑是最高峰。但若以地心为基准,可以测得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63826千米,而钦博拉索
火山的海拔则为6384.4千米。软博拉索因地球赤道凸起,其山顶是地球表面离地心最远的
地方,比珠穆朗玛峰高出了大约2千米!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海平面和地心都不重要,需要在考虑到可能被淹没部分的前
提下看待超出周图地表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珠穆朗玛峰和软博拉索火山都无法拔得头筹,
胜出的会是夏威夷的茂纳凯亚火山,海拔为4207米,但它高于太平洋洋底10210米。如果
鱼类懂地理的话,那么或许它们会最先想到这个定义。对于它们而言,把零置于孕育了它们
的海洋的表面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是否有过从距离我们头顶十来千米的大气层测量海拔的念
头呢?这可能构成另一个定义,当然它在容观上没有任何值得其他定义艳羡之处。
这些定义让测量、分类和研究成为可能,但也存在风险:它们给了我们一种理解上的错
觉,让我们误以为它们就是标杆。这些定义的确有助于让人继续前进,但你还得知道如何超
越这些定义,从而走得更远。
在天文学研究中,行星学家可能不得不对除地球之外的天体做出海拔的定义。因此,这
些行星学家可能会声称太阳系的最高峰在火星上,那就是奥林帕斯山,一座海拔为21229
米的火山。和它比起来,我们的陆地山脉就好像起伏的小山丘。
但这个信息让我们心怀疑虑。奥林帕斯山的海拔参照基准面是什么?是相较于火星的地
心而言的吗?如果是的话,那么火星上的火山就绝不可能成为最高峰,火星明显比地球要小。
那么是相较于海平面而言的吗?那是哪个海的海平面呢?火星上并没有海…那么或许是
相较于周固地表而言的?有可能,但这个红色星球的地表高低起伏、错综复杂,这里是丘陵,
那里是沟壑,稍远处又是裂谷或山脉,以至于做出定义会是一种既困难又随意的做法。请你
先想象自己是个行星学家,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会如何尽可能客观地对火星上的海拔概
念做出定义?
得出答案一点儿都不容易,而天文学家选择的惯例需要一定的物理学知识。你可能知道,
在地球上,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我们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大气压力,这样做可以把大气
划分为相叠的几层。于是,海平面的平均气压就是1013百帕,海拔2000米处的平均气压仅
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2024——2025 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选 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山脚离地心的距离为 6384.4 千米”错误,原文提到钦博拉索火山“山顶是地球
表面离地心最远的地方”,而非“山脚离地心的距离为 6384.4 千米”。
B.“若以山脚到山顶的距离为标准去寻找地球最高峰的话”错误,茂纳凯亚火山
“高于太平洋洋底 10210 米” 是包括了海面上和海里的部分
C.“无法以地心为基准面”于文无据,原文提到火星用气压定义海拔(6.1 百帕为
零基准),但并未说“无法以地心和海平面作为基准”,而是强调火星没有海洋,
地心基准因火星体积小而不适用;“只能利用”有误,这是其中一种解决办法,但
文中没有体现出这是唯一一种。故选 D。
2.选 B。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B.“完全不适用于地球”错误,原文提到“若在地球上采用火星的气压基准(6.1 百
帕),零高基准面会在 35 千米高空”,火星利用气压和海拔的关系来判定基准面,
测量高度,这种方法地球也 适用。故选 B。
3.选 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说明了‘人类想要对海拔做出定义几乎不可能’的观点”错误,这一段的观点是
“在不具有任何球形外观的天体天体上,很难找到一种通用的海拔定义”。故选 D。
4.①这些问句通过举例,表明现实很复杂,难以找到清晰地答案,这让人恐惧
又兴奋。②使用问句还有助于引发读者思考。
5.①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作者发现,每一种对海拔的理解定义都有
一定道理,但在不同条件下都会被推翻,无法成为唯一标准。
②认识事物需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作者列举了科学家大量的测量数据和
实验,表明科学探索必须基于事实和证据,追求真相、严谨务实。
③人要通过不断推翻旧知来深化对事物的认识。作者认为,人类需不断质疑和超
越过去对海拔的定义,才能深入对海拔的认识,进而看到科学的复杂性。
④人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尽头,这既是挑战,也是动力。在作者看来,海拔定义问
题会引发更多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将引发我们对自然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
(答对其中三点可得 6 分)
6.A 选 A.“这说明群众中也有人爱随大流看热闹,觉悟不高”错误。由“春儿就背上粮食,带
了一身替换的衣服,她的心情不像是去工作,倒有点儿像去赶庙会”可知,春儿进城拆城心
情像赶庙会,不能说明群众爱随大流看热闹、觉悟不高。春儿有这样的心情更多是因为拆城
这件事对她来说比较新鲜,而且大家一起进城拆城,有一种集体行动的热闹氛围,同时也体
现出春儿对参与抗日工作的一种积极态度。故选 A。
7.C.“流露出对抗战胜利的信心”错误。从“先说眼下吧,把这玩意儿拆了,平平它,不用说
别的,栽上大麻子,秋后下来,咱两个村子吃油,全不遭难了。可是这些砖怎么办呢?”可
知,民工队长老常的插话主要是从实际生活角度考虑拆城后的用途,重点在于关注眼前的实
际利益,而不是流露出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 C。
8.①制造矛盾:父女立场对立,增加情节冲突,增强故事戏剧性。
②突出形象:凸显李佩钟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果断,衬托李菊人守旧迂腐。
③深化主题:体现抗日工作要克服思想阻力,甚至突破亲情束缚。
9.①环境:描写春日田园美景,增添诗意。
②人物:刻画人物美好品质,展现人物精神光辉。
③场景:劳动等场景充满活力与美感,展现团结氛围。
④语言:简洁清新,人物对话和叙述蕴含信念与期望。
10. CEG.断句题句意:他的居处与白石洞天相邻,于是自号“白石道人”。当时常往来西湖,
寓居水磨方氏家中。
11. 选 A.。A 错误。指学业等达到某种程度或境界,有成就/制定。句意:著有《续书谱》
来继承孙过庭的书法理论,在翰墨领域成就斐然。/楚怀王命令屈原起草法令。
B.正确。主持,执掌/介词,在。句意:绍熙年间,秦桧执掌国政。/在这时。
C.正确。于是/原因,机会。句意:先生于是对我说。/从今以后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D.正确。句意:还是分歧本身恰是更高层次的契合?/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
故选 A。
12.C.“尤袤认为江西诗派没有名家”错误,于文无据。“应该学习范成大、杨万里、萧德藻、
陆游等人”错误,尤袤指出他们四人“自出机轴”,独具一格,并不是要学习他们,而是说每
个人要有自己的风格。故选 C。
13.(1)当时有人嫉妒他的才干,因为意见不一致而(导致正乐之事)被终止。
“疾”,嫉妒;“以”,因为;“罢”,被终止。
(2)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于是认为这些诗歌各有固定的体式而对此感到羡慕。
“或者”,有的人;“省”,明白;“艳”,羡慕。(各题每字 1 分,句意 1 分)
14.①“学即病”,指写诗效仿他人就是弊病,姜夔强调不能一味地效仿别人,而要有自己
的特色,并非反对学习。
②从姜夔的学诗经历来看,正是他不断地学习,才最终领悟到写诗的大道——“学即病”,这
也说明他不是在反对学习。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姜夔,字尧章,鄱阳人。父亲姜噩,是绍兴年间进士,历任新喻县丞、汉阳县令。姜
夔跟随父亲四处宦游,后 来流落到古沔(今湖北汉阳)。他性情淡泊寡欲,不喜迎合时俗,
身形单薄好像承受不了衣服。书法造诣精深, 著有《续书谱》来继承孙过庭的书法理论,
在翰墨领域成就斐然。作诗格调高雅,诗句锤炼精妙。填词则清空骚雅,如孤飞的野云一般,
飘逸无迹。当时张焘、杨万里等都降低身份与他结交,楼钥、范成大更与他交情深厚。
绍熙年间(1190-1194),因秦桧执掌国政,姜夔隐居武康县箬坑丁山,多次被举荐入
仕均未应召。宋高宗曾亲赐墨宝,他特建御书阁珍藏。他曾担心雅乐制度长期荒废,立志修
正礼部乐律。宁宗庆元三年(1197),到京城,向朝廷进献《大乐议》一卷、《琴瑟考古图》
一卷,朝廷下诏交付有关部门收存掌管,让太常寺的官员与他讨论大乐。当时有人嫉妒他的
才干,因为意见不一致而(导致正乐之事)被终止。庆元五年(1199),创作十四篇《铙歌鼓吹
曲》,上呈尚书省。奏疏上达,朝廷下诏交付太常寺。周密认为这些作品语言刚劲凝练,境
界高深远大,有超越前贤的气度。这不是过度的赞誉。他的居处与白石洞天相邻,于是自号
“白石道人”。当时常往来西湖,寓居水磨方氏家中。晚年因病去世。
材料二:
诗歌本无固定体制,《诗经》三百篇皆是自然天成的吟咏。往后到汉末黄初年间直至
当代,诗人的内在秉性不同,所以写出的诗也各不相同。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于是认
为这些诗歌各有固定的体式而对此感到羡慕。
前日途经梁溪,拜会尤袤先生,他问我诗学渊源。我答称早年曾泛览各家作品,后又
认为他们有驳杂不精的缺点。于是多次熏香沐浴,学习黄庭坚诗法。过了几年,竟至不敢轻
易下笔,才领悟到刻意效仿反成桎梏,倒不如无所师承来得自在,连黄诗也束之高阁了。先
生于是对我说:“今人多推崇江西诗派。但是他们的诗有像范成大诗的温润,像杨万里诗的痛
快吗 像萧德藻诗一样古雅,像陆游诗一样俊逸,这都是他们自创一格,确实有值得欣赏之
处。又要江西诗派做什么呢 ”我回应道:“诚斋先生(杨万里)的见解正是如此。昔日听闻他逐
一品评历代诗人,也没有能超越诸公(指范成大、杨万里、萧德藻、陆游)的成就,只是他不
肯(把诸公的优点)屈指数列出来罢了。即使这样,(根据)诸公的作品犹如方圆曲直形状各异,
那么他所推崇的标准,也可以知道了。”我曾在潇湘间结识千岩先生,东游后又得遇诚斋、石
湖二公。(我)曾经试着与他们谈论诗道,他们都说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难道他们只见相合
之处而忽略分歧 还是分歧本身恰是更高层次的契合 又或者他们想要在诗人之中推崇我,姑
且称观点相合吗 若非如此,何以契合者如此众多 我又自叹:“我的诗作,终究只是我的诗。
隐居荒野,聊以排遣孤寂尚可,若非要亦步亦趋效仿前贤,借此沽取诗名,不只是不能这样
做,更是万万不敢(存此妄念)。”
15.选 D.“真实叙写”错误,用虚写和夸张手法,跨越时空,联想“客”践行的酒未醒而舟已至
陕地,凸显行程迅捷,亦暗含诗人对欢聚短暂的怅惘。故选 D。
16.①杜甫《客至》:借助春水、群鸥、花径、蓬门等这些环绕家园、充满生机的景物,营
造出宁静祥和、春意盎然、充满热切期待与由衷喜悦的乡村生活氛围,抒发了对友人到来的
无比欣喜、热诚欢迎与质朴真情。
②韩翃《送客水路归陕》:借助旅途中的风物(相风竿)、奔流的河水、沿途的春景等景物,
营造出清冷孤寂、时光飞逝、离愁萦绕的送别氛围。春景之美反衬离别之哀,抒发了深沉的
惜别、不舍与对友人旅途的关切(隐含孤寂)。
17.(1)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2)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
戏分茶 (3)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18.③修改为“悬挂在江宁织造府”④修改为“以纪念康熙对他的保姆孙氏的寸草之心”。“
(改对一处 2 分)
19.C 从主语一致性看,前文“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上萱草”,主语是游子,“希
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让母亲忘却烦忧” ,前半句主语“游子”,后半句“让母亲……” ,
清晰体现游子种萱草的意图,是希望母亲能减轻思念、忘却烦忧。故选 C。
20.D 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是形容曹家因为孙氏被康熙敬重而得到好处,故此处应填写
形容家族地位高、名气大、势力强等的成语。
A..“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使用恰当;
B.“名噪一时”指名声在一个时期广为传播,使用恰当;
C.“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使用恰当;
D.“功成名就”指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使用不恰当。 故选 D。
21.描述:画面呈现父子俩,孩子发怒提要求,父亲笑着答应,二人在划分“是”“非”的地
面上,儿子手指“非”区域,父亲一脚踏入“非”区域。
寓意:讽刺家长过度溺爱、纵容孩子,不引导孩子树立正确是非观的现象 。(每点 3 分)
22.示例一:“人境庐”取自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达了
黄遵宪洁身自好、脱离尘俗的心志。
示例二:“壮暮堂”取自曹操《龟虽寿》中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谢稚柳虽年老却
为了学问努力不辍的心志。
示例三:“十驾斋”取自《劝学》中的“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表达了钱大昕做学问锲而不舍的
心志。
23.作文立意:
1.快慢相济,方为人生至境。
2.以耐心对抗浮躁,用时间铸就卓越。
3.效率为表,深耕为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