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秋季八上《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专题练习
一、填空题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国籍)著名记者____(人名)的不朽名著,被誉为 “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
2、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____(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搜集了大量有关____的第一手资料。
3、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____;二是____;三是____。
4、1928 年 4 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转战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____军。
5、1931 年 11 月,在中央苏区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是____,首府是____。
6、红军长征的原因是____。
7、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____,这次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____和____问题,结束了____在党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的领导地位。
8、1935 年 1 月至 3 月,毛泽东等指挥的____,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成为我军战史上的光辉典范。
9、红军长征时经过大凉山彝族地区时,根据党的民族政策,与当地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将领是____。
10、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蒋介石企图凭借天险____,南攻北堵,围歼红军,妄图使中央红军成为____第二。1935 年 5 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飞夺____,越过了被敌人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
11、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徐海东出身于____家庭。
12、张学良和杨虎城为劝谏蒋介石改变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在 1936 年 12 月 12 日发动 “兵谏”,即____。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派座机前往保安接____、叶剑英、博古等人,随后召开了东北军、西北军、红军的联席会议,三方成为盟友,共同成立____。
13、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是____、、、____。
14、中华苏维埃政府宣布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____结为忠实盟友,高呼 “ ”“ ” 的口号。
115、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____。
二、选择题
1、以下对《红星照耀中国》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书是一部纪实作品,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 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 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够立体,对革命领袖的描写存在美化的情况。
D. 这本书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文学价值,它语言质朴无华又形象传神,叙事手法巧妙。
2、下列关于红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红军战士大多年轻有活力,他们来自农民和工人,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B. 红军的战略战术具有灵活性,善于运用游击战术,结合实际情况与敌人作战。
C. 红军在战斗中不注重保存实力,经常与敌人硬拼。
D. 红军有着严格的纪律,对百姓秋毫无犯。
3、毛泽东在成长过程中,以下经历顺序正确的是( )
①与父亲发生矛盾,并与之对抗 ②剪辫子、参军 ③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 ④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①②③
4、周恩来给斯诺留下的印象不包括( )
A. 平易近人、温和文雅 B. 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
C. 讲究实际经验,细心热情 D. 性格暴躁、独断专行
5、彭德怀童年时的经历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
A. 胆小怕事 B. 懦弱无能
C. 率直爽朗、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D. 自私自利
6、以下战役中,不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是( )
A. 湘江之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娄山关之战 D. 乌江之战
7、红军长征面临的困难不包括( )
A.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B. 恶劣的自然环境,如雪山、草地
C. 物资匮乏,缺衣少食 D. 内部矛盾重重,斗争激烈
8、关于西安事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夺取蒋介石的权力。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共产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使蒋介石接受了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的主张。
D. 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坚决不妥协,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
9、徐海东在革命生涯中,最初组建的工农军队有( )
A. 17 人,8 颗子弹 B. 20 人,10 颗子弹
C. 15 人,5 颗子弹 D. 30 人,15 颗子弹
10、国民党白军在围剿鄂豫皖苏区时,犯下的罪行有( )
①卖儿童为学徒 ②帮助百姓发展生产 ③贩卖妇女 ④大肆屠杀百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1、红军的国际主义精神体现在( )
A. 与日本结盟 B. 与苏联断绝联系
C. 宣布与苏联结为忠实盟友 D. 只关注国内革命
12、苏区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 )
A. 没收农民土地 B. 发展大型工业
C. 开展土地革命 D. 禁止商业活动
13、以下对 “红小鬼”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红小鬼” 是少年先锋队员,年龄在十二岁到十七岁。
B. 他们乐观坚强、热爱红军、忠诚于红军,勇敢有担当。
C. 他们认为自己跟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对红军的事业充满热情。
D. 他们在红军中没有实际作用,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杂务。
14、林伯渠早年的经历不包括( )
A. 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
B. 在湖南西路师范学堂求学
C. 留学到日本东京弘文学校
D. 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15、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艺术特色,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物形象生动立体,对革命领袖的描写真实而生动。
B. 语言风格诙谐幽默,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C. 只记录了一些重大事件,历史事实不够具体全面。
D. 采用多种呈现形式来记录史实、分享感悟,如采访、转述、日记等。
三、简答题
1、请简要概括《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
2、斯诺眼中的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
3、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请简述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苏维埃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善苏区人民的生活?
6、红军的游击战术有哪些特点?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7、书中提到的红军将领彭德怀有着怎样独特的个人魅力?
8、请举例说明红军战士们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9、为什么说《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纪实作品?
10、徐海东的革命经历对他的性格和领导风格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1、从《红星照耀中国》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2、斯诺在采访过程中,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3、书中描写的 “红小鬼”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们在红军队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4、请谈谈你对 “红星照耀中国” 这一标题含义的理解。
15、《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答案
1西行漫记;美国;埃德加 斯诺
2西北革命根据地;长征
3行动听指挥;打土豪款子要归公;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4四
5毛泽东;江西瑞金
6第五次反 “围剿” 的失败
7遵义会议;军事;组织;王明 “左” 倾冒险主义
8四渡赤水
9刘伯承
10大渡河;石达开;泸定桥
11湖北窑工
12西安事变;周恩来;抗日联军
13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14苏联;世界革命万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5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二)选择题答案
1C 2. C 3. A 4. D 5. C
6B 7. D 8. C 9. A 10. B
11C 12. C 13. D 14. D 15. C
(三)简答题答案
1《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包括长征的起因、路线、重要战役等;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边区的土地政策等;作者的采访经历和感受,探究 “红色中国” 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客观评价。
2斯诺眼中的毛泽东是一个面容瘦削、像林肯,个子高,背有些驼,黑发长且浓密,双眼炯炯有神,鼻梁高,颧骨凸出的人。他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质朴纯真,生活简朴,财物简单,伙食与大家一样;谈及牺牲同志和饥荒死人事件会眼睛湿润,会把上衣给战士穿,长征中与普通战士一样步行;对世界政治惊人熟悉,能提出让斯诺无法回答的时事问题;善于分析推理,是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同时感情深邃、爱军爱民。
3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提供了稳固的后方。
4起因:张学良的东北军和蒋介石总司令之间关系日趋紧张,东北军将士渴望打回老家驱逐日寇,对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极为不满,多次请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拒。经过: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 “兵谏”。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派座机接周恩来等,随后召开东北军、西北军、红军联席会议,三方成为盟友。结果:在共产党的积极斡旋下,蒋介石接受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主张,12 月 26 日,蒋介石在张学良陪同下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政治上:建立民主制度,让民众参与政权管理;经济上: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发展农业生产,鼓励手工业和小型工业发展,稳定金融秩序;文化上:大力发展教育,提升民众文化水平。
6红军游击战术特点:灵活多变,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注重保存实力,不盲目与敌人硬拼;善于利用地形和群众基础。形成原因:敌强我弱的形势,红军武器装备等相对落后,需要通过灵活战术来弥补不足,同时依靠群众支持,在熟悉地形的区域作战。
7彭德怀率直爽朗、乐观爱笑;富有才智,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妙运用游击战取得胜利;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司令部陈设简陋,伙食简单;精力旺盛,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性格刚烈,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童年时就敢于反抗欺负他的人;爱惜部下,尊重少先队员,将棉衣给小号手披上。
8红军战士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如面对艰难的长征,始终不放弃革命理想;英勇无畏,在战斗中勇往直前,如飞夺泸定桥等战役中表现出的不怕牺牲精神;乐观积极,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心态,如在缺衣少食、面临敌人围追堵截时,仍对未来充满希望;纪律严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严格遵守红军纪律。
9因为《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 “红色中国” 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中国共产党的谣言;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10徐海东出身窑工家庭,饱受生活磨难,这使他具有强烈的阶级意识和反抗精神。早年上学时的经历以及在窑厂的遭遇,让他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深恶痛绝,从而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过程中,他从组建小规模的工农军队逐步发展壮大队伍,经历了无数战斗,这使他养成了大胆无畏、英勇善战的领导风格,在面对敌人时毫不畏惧,善于带领队伍在艰难处境中求生和发展。
11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有:有坚定的革命信仰,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通过土地革命等政策改善农民生活,赢得民心;有正确的战略战术,如灵活的游击战术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与敌人作战;有一批优秀的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他们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高尚的品质;重视军队建设,红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作战勇敢且具有牺牲精神。
12斯诺最初对共产党和红军的认识受国民党宣传影响,存在一些误解和疑惑。在采访过程中,通过与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和普通战士的深入交流,以及对苏区各方面情况的实地观察,他逐渐认识到共产党和红军是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力量。他们有着坚定的信仰、严明的纪律、顽强的斗志和乐观的精神,与国民党宣传的形象截然不同。斯诺对他们从怀疑、好奇转变为认可、敬佩。
13“红小鬼” 给人的印象是乐观坚强、热爱红军、忠诚于红军,勇敢有担当、爱国、有正义、自尊、有主见、有理想、有追求。他们在红军队伍中起到了多种作用,如参与各种事务,包括宣传、后勤等工作;他们的存在体现了红军的群众基础广泛,连少年都积极参与革命;他们乐观积极的态度也感染着其他红军战士,为红军队伍增添了活力。
14“红星照耀中国” 的含义:“红星” 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中国共产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在黑暗的旧中国为人民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希望。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影响着中国的广大地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解放的曙光,照耀着中国走向新的未来。
15《红星照耀中国》启示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要重视人民的力量,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或困难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和灵活的策略;要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重要价值;要客观、真实地了解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把握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