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2×2分=24分)1. 1949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了。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七大的召开B.新中国的成立C. 土地改革完成D.双百方针提出2.下图中包含了新中国某个时期建设的诸多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印证我国A.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C.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D.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3.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的特征A.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C.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4.右图是杨之光1954年创作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手捧选民证的老年妇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于她A.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B.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C.看到了经济特区的建立D.加入了手工业合作社5.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C.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D.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新时期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有效制度安排,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了该政策A.改变了土地的性质 B.顺应了农村发展需要C.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D.推动了工业的发展7.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 个沿海城市。这说明A.特区的建立为改革提供了示范 B.改革开放呈现点面点线面体的格局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同步进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建立8.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无比自豪:“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 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 “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发生变化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中国社会城乡差异已经消失了9.截至2017年,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共有195个广播电视机构使用14种少数民族语言播出广播节目;263个广播电视机构使用10种少数民族语言播出电视节目。这说明我国A.保障各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B.促进各民族教育事业发展C.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D.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10.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 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B. “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C.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D.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11.下图年代尺表达的主题是A.蛟龙出海、亮剑大洋B.钢铁长城、保家卫国C.魔击长空、利刃出鞘D.战区主战、精准打击12.使用订餐APP,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挑选各种美食,通过手机订外卖:一个小小的遥控器,可以打开车库门,打开屋内灯光:通过自动购票机轻松购车票,避免排队,节约了时间。这些现象反映了A.科技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 B.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C.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发展 D.人们的出行方式多元化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是中国历史选择。完成下面问题,你对社会主义制度创建过程会有更全面理解。【政治制度创建】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新中国工业化起步】材料三:为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政府从1953年起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到1957年底,一五 计划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消灭私有制】材料四: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发展工业和农民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毛泽东(1956年)(1)结合材料一、二,想一想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 (2分)(2)结合材料三,指出在一五计划中,国家集中力量发展的是哪些生产部门?分析一五计划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2分)(3)结合材料四,为什么说二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在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2分)(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2分)14.【外交活动与外交成就】(8分)材料一: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对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摘编自《中国外交史》材料二: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表决刚一结束,纽约联合国会议大厅里立刻一片沸腾……支持中国的亚非拉国家代表纷纷起立,高举双手用不同的语言欢呼:“我们胜利了!”新闻媒介评论道:“中国是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受到联大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祝福,使联合国发生根本变化。”——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材料三: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指出新中国制定的外交政策。(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该项外交成就,并分析取得该外交成就的主要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作用。(2分)15.桥是人类文明中独特的符号,连接了天然相隔的距岗。它是建筑领域的杰作,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照片中的桥 感雯英雄气概】材料一:抗美援朝时期,鸭绿江大桥承担着部队过江、军需物资供应等重要作用。美国军队曾对这座大桥进行多次轰炸,将其毁为断桥,遂有“鸭绿江断桥”之称。(见下图)如今,断桥上的铁轨静静地躺着,锈迹斑斑的铁锈仿佛在告诉我们,我们最可爱的人是如何 “气势磅礴”地走向鸭绿江的,他们是如何形成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的。(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请列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一位可歌可泣的“最可爱的人”及其英雄事迹。并谈一谈他们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指的是什么?(3分)【邮票中的桥,分析建设因素】材料二: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 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为展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庆祝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 了《武汉长江大桥》纪念邮票。(见图)(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纪念邮票发行的历史背景。并据材料二,概括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有利因素。(2分)【绘画中的桥 感受开放发展】材料三:正式开通的港珠澳大桥,被认为是辱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纽带。香港与澳门靠道路左侧行驶,内地靠右行驶,在驾驶习惯和交通规则很大不同的情况下,港珠澳大桥利用立交桥的设计,解决了这个差异。……未来的港澳大湾区完全有条件提供世界一流的生活工作环境,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进一步突破了基础设施这一瓶颈,接下来,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指日可待。——摘编自步湃新闻《从港珠澳大桥看未来助力大湾区发展,拉近时空与心灵距离》(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能正式开通的前提条件。(2分)(4)综上以上探究,你认为不同的“桥”在新中国发展历程中有何相同作用? (3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大事记(部分) ①1921年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②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立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 ③1949年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 了!” ④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把工作重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 ⑤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⑦2021年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选择题(24分)1—1:BBDBC BCACD BA二、非选择题13.(8分)(1)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保证;制定宪法,利用法律保证(2分)生产部门: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交通运输业;(1分)作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1分)三大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2分)原因:新中国成立及新政权巩固。制度上创新,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五计划建设完成,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激发广大群众建设热情(2分)14.(8分)(1)国际环境: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友好,而美国对新中国敌视和侵略。(1分)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2)外交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亚非拉国家的支持;(答一点2分,答两点3分)(3)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答一点1分,任答两点2分)15.(10分)(1)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写出一个即可 1分);事迹: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舍身堵枪眼,为战友争取进攻的时间;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完成潜伏任务,忍受烈火焚身,直至壮烈牺牲;杨根思率部坚守小高岭,最后抱起炸药包与敌军同归于尽(1分)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1分)(2)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之一(1分)有利因素:一五计划的推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科学家和人民的努力;苏联的技术指导和援助(1分 答出一点即可)条件:“一国两制”在港澳地区的成功实践(1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分 )作用:①连接作用:桥梁连接了地理上被分隔的区域,促进了人员、物资的流通和交流;②经济发展:桥梁的建设与通车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繁荣③技术进步:桥梁建设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培养的人才,推动了我国工程技术水平的提升④政治意义:桥梁的建设和使用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和建设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3分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16.(10分)观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断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论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广阔的前景。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上的各项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带领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也可。 其中观点正确2分,论述充分6分,结论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八年级 历史试题.docx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八年级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