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亲爱的同学,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试题由选择题、填空题和材料分析题三部分组成,共8页,选择题50分,填空题10分,材料分析题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将姓名、考场号、考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考试结束,答题卡和试题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认真审题,缜密思考,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祖国获得了统一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西藏自治区成立 D.西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新中国的几代人,都把自己对一场战争的感受,把一个民族的尊严,浓缩进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浓缩进了《英雄儿女》和《上甘岭》。下列属于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是( )
A.张自忠 B.左权 C.邱少云 D.雷锋
4.“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上述材料阐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意义 B.过程 C.背景 D.实质
5.小明在复习历史知识点中,在笔记上写有“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上甘岭战役”、“土地改革”等关键字词,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得出小明学习的单元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6.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序开展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8.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以后,中国(  )
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B. 立即掀起了“大跃进”运动的高潮
C. 国内主要矛盾无法解决 D. 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7.如图描绘了某宪法草案公布后人们在田间地头热议的画面。随后出台的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
A.2005年《反国家分裂法》
B.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草案颁布的油画
9.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过失误和曲折。与图中甲点到乙点变化相关的史实是( )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10.小说《平凡的世界》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改革开放的开展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右图所示变化主要缘于(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城市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12.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  )
A. 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B.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13.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横线处应填( )
改革开放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3年 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 1992年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D.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4.同学们要在暑期实地开展“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主题研学活动。他们应去( )
A.北京 B.青岛 C.上海 D.深圳
15.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于(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1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材料可知,下列不属于中国梦内涵的是(  )
A. 国家富强 B. 社会稳定 C. 人民幸福 D. 民族振兴
17.青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建属于(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C. 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D.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8.图片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下列图片体现的共同内容是( )
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澳门人民欢庆回归祖国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国两制”构想
19.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中国人民志愿军 B.华东军区海军 C.火箭军 D. 北海舰队
20.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创造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解决争端的范例。这直接推动了(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广泛交往
C.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
21.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坦桑尼亚代表穿着“毛制服”与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这一历史画面的出现是因为(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22.右图是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图(累计)。这反映了( )
A.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
C.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步加强
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23.“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有( )
①屠呦呦 ②邓稼先 ③钱学森 ④邓小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4.他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
25.2022年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宫课堂”,给同学们展示科技发展的魅力。这堂课主要得益于(  )
航天技术与通信技术 B. 核能技术与通信技术
C. 生物技术与航天技术 D. 基因技术与核能技术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 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年,中国经过长期谈判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1957年, 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名称)
毛泽东派遣 为司令员带领军队开赴朝鲜战场;2015年习近平同台湾领导人 在新加坡会晤。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进行土地改革;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国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实现了和平过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制度的确立。
材料分析题。(每题8分,共40分)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中国人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于1949年3月从这里(西柏坡)出发到北京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魏四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材料二: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专题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并说明其中“新”的具体表现。(2分)
指出材料二中“这场战争”的名称,(2分)并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取得的战略利益”。(2分)
32.《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2分)
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分)
据材料三,概括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2分)
3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后期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坚持与世界融合和保持中国特色相统一,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相互促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外交战略紧密衔接,科学布局,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
材料一中“我们的工作”包括制定并通过了哪一重要文献?(2分)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2分)“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入新时代后,我国为构建开放型新体制而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2分)
34.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二:对外开放格局
时间 开放的城市或地区
1980年 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4年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1992年及以后 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材料三: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讲话阐发的一系列全新思想犹如一股强烈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根据材料一回答,哪次会议开启了“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2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2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4分)
35.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材料三: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
——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依据材料一说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分)
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4分)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2分)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B C A A A D D C C B D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B B C D B B C A B A A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1997、2001
武汉长江大桥、东方红一号
28.彭德怀、马英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联合公报》
30.公私合营、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分析题。(每题8分,共40分)
31.(1)开国大典(2分)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任意答出一点即得2分)
抗美援朝(2分)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分)
(1)工业化。(2分)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分)
问题:高速度、浮夸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答一点得2分)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分)
增强企业活力(2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分)
(1)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万隆会议(2分)求同存异(2分)
(3)大批亚非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