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模拟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阿克苏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模拟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阿克苏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
模拟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某次会议的关键词是:“筹建新中国”“确定国旗、国都、纪年法”“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由此判断这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英雄是( )
A.邱少云 B.杨根思 C.罗盛教 D.黄继光
3.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的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 D.经济体制改革
4.1953~1957年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并投产,体现了国家(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要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作它的基础,是不能巩固的”。毛泽东意在强调( )
A.对日作战的方针 B.经济基础的重要性
C.交通工具的革新 D.政治改革的迫切性
6.1954年3月宪法起草委员会组织了各方面人士对宪法草案初稿进行讨论,6月又交付全国人民深入讨论修改,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全票通过。由此可见该宪法的制定( )
A.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B.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借鉴其他国家法制经验 D.标志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7.提取关键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关键信息相吻合的历史史实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8.195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后,开始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伟大的建设成就。其中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是( )
A.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B.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9.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古田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0.九(1)班举办以“改革开放精神”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活动,下列素材符合该主题的是( )
①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在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上按下手印
②中国人民志愿军坚守上甘岭阵地,击退敌军900多次冲击
③“铁人”王进喜率领钻井队,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
④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创造出“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第二个创业高潮点出现的原因是( )
A.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兴办4个经济特区
12.“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是( )
A.马克思 B.毛泽东 C.邓小平 D.习近平
13.原产于古安息国的石榴,汉代时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因其“多子(籽)多福”的寓意广受欢迎。如今,粒粒晶莹又抱作一团的石榴籽,成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象征。下列为我国这种民族关系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一国两制”的构想
14.费正清曾多次公开发表言论称: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下面印证了费正清的言论的是(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5.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成功下水,使人民海军迈进了“三航母”的新时代。这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是我国( )
A.海防安全的现实需要 B.海权意识的日益增强
C.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 D.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16.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与西方国家全面结盟 D.延续旧中国的屈辱外交
17.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一步发展与大国之间的关系,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先后举办了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中非合作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这表明中国当代外交特点是( )
A.以联合国为中心 B.以意识形态为界限
C.实行全方位外交 D.以经济利益为核心
18.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数最多的国家,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这表明中国( )
A.综合国力世界领先 B.推动了世界多极化 C.外交展现大国担当 D.实现了国防现代化
19.“可以说,能够看到的火箭、飞船所有动作类任务的完成,都少不了‘泸州造’火工品的身影”。作为一直为中国航天事业服务的重要配套单位,四川航天川南火工公司全体干部员工默默奋进在“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他们和杨利伟等航天英雄一样体现出的精神是( )
A.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 B.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国际主义精神
20.“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新鲜事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交通条件改善 B.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C.互联网的普及 D.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计6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翻开这张泛黄的老报纸——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当年的历史盛况和恢宏场景仿佛重现于眼前。它承载着一个决泱大国的新起点,被誉为“新中国开国第一档案”,是新中国超级“红色国宝”、国家一级文物。
(1)材料一中的“历史盛况和恢宏场景”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承载着一个泱泱大国的新起点”的理由。(4分)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结合材料二,指出“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材料三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3)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上述重大事件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2分)
22.新中国工业为我国经济的繁荣、人民的富裕安康,做出了卓越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工业化建设方面,选择了与苏联类似的工业化道路,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模式。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2分)并指出在工业和交通方面的具体成就。(4分)
材料二:要想大力发展轻工业,要使工业给农业以更大的支持,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的迫切需要,就必须优先建立和发展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机械制造、能源交通等重工业。……当时中国出于经济建设、外交便利及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也必然趋附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 ——林捷燕、《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强国梦》
材料三:促成当时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西方对中国的封锁禁运,也使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更迫切。
——武力、温锐《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轻、重”之辨》
(2)根据材料二、三回答,一五计划为什么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说我国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2分)综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工业化建设的认识和感想?(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它是一个光挥的起点,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指什么事件 (2分)为了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 (2分)
材料二: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
(2)根据材料二概括,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材料三: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杀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摘编自《复兴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现行体制”下,国营厂长为什么要权 (2分)要权的目的是什么 (2分)
材料四: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2分)伟人已逝,精神永存。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贡献。(2分)
材料五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事件 时间 内容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三大改造 1953年-1956年 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中共十四大 1992年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 1997年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九大 2017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以上材料中选取2个以上历史事件,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中国现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不少于200字。)(8分)阿克苏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
模拟卷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A B A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C D B C C A D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计60分)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所以说“它承载着一个泱泱大国的新起点”。
(2)抗美援朝战争。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2.(1)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学习苏联模式。工业;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交通: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鹰厦铁路等
(2)重工业是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基础;受“一边倒”外交政策影响;西方封锁禁运,需建立独立工业体系。
(3)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3.(1)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开放。(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主要原因:划为经济特区。
(3)原因:国有企业改革前,条条框框捆住了企业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意思相近即可)目的:增强企业活力。(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等意思相近即可)
(4)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意思相近即可)
贡献: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符合题意即可)
(5)论题: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转折。
论述: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此前,中国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亟待提高,传统体制束缚重重。而改革开放如春风化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城市里,国企改革逐步推进,增强企业活力。同时,从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放布局,中国打开国门,吸引外资与技术,经济迅速腾飞。改革开放破除了阻碍发展的旧体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活力,推动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繁荣,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篇章 。
(给分标准:选择主题明确2分,论述与观点相符合,一个事实3分共6分,满分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