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情调研道德与法治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情调研道德与法治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法典为善意救助提供“护身符”,保障小方合法权益
②民法典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解决了“不敢扶”的难题
③民法典体现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鼓励见义勇为
④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可替代道德教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下列举措与其所对应的公民权利一致的是()
序号
举措
公民权利

学校为身体不适的学生提供帮助,及时
联系家长
健康权

快递电子运单上隐去姓名、电话号码和
地址的一部分
肖像权

人民法院根据交易记录判决宋某返还何
某误转的两万元
财产权

老刘已与收购商张某签订水稻买卖合
同,
拒绝赵某的高价收购
继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下列图示正确的
是()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A
B.
犯罪
违法
行为
第5页共7页
民事违法行为
刑罚
C
D
犯罪
主刑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学校文艺汇演在表演节目时,小章扮演了一只乌鸦,小勇
便给小章起了个难听的绰号。小章特别不喜欢,多次表示反对。
但小勇觉得好玩,课间还不停地叫着这个绰号。还在黑板上画了
一只乌鸦,并在旁边写上小章的名字。小章忍无可忍,向小勇表
达了自己受到的伤害,但小勇却不予理睬,无可奈何的小章去找
了班主任,小勇得知后很生气的说:“只是开个玩笑而已,有必
要小题大做吗?”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
谤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受到侵
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
担民事责任。
结合材料,联系所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请你对小勇的言
行进行辨别与分析。(10分)
22某地16岁的中学生秦某刚进入初中时,品学兼优。后来
沉迷网络游戏,长期逃学,与社会青年混迹网吧,染上了抽烟、
饮酒的恶习。为获取充值资金,多次在学校周边勒索同学。有
一次因同学郭某反抗,竞然纠集多人在学校殴打、辱骂同学郭
某,致郭某重伤,还用手机拍摄视频并在网上传播,导致郭某
精神抑郁,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秦某
殴打他人,造成他人重伤,辱骂他人情节恶劣,侵犯了他人的
人身权利,严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破坏了社会秩序,其行
第6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