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白银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未考试模拟卷
语文试卷
(150分钟150分)
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

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
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
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
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
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

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吏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
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如果说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传统性主要体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民性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学
中的大众性,通俗性或民间性文学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忽视了对苏联以外的西方文化和
文学传统的接受与转化;那么到了新时期文学30年中,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中国作家在格外注
重借鉴和转化近现代西方文化与文学传统资源的同时,也开始逐步继承和转化中国古代以僑道释为主的文化传统
和有别于民间文学的文学传统。
虽然在新时期文学30年中出现过很多带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潮流,许多中国作家也曾
以“中国的卡夫卡”“中国的福克纳”“中国的马尔克斯”“中国的博尔赫斯”“中国的普鲁斯特”等相标榜,但随
着阅历的增长和时代的变迁,绝大多数以西化相标榜的中国作家后来已改弦易辙,在不同程度上向中华传统
文化和中国文学传统回归。这当然不是简单的文化和文学返祖,而是在借鉴西方近现代文化与文学传统资
源后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自身母语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再认同,也就是都逐渐经历了一个创作文化
心理上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比如,“先锋文学”的转向过程,其实质就是中国“先锋文学”从西洋化转向本土化的过程,这在余华、苏
童、格非、毕飞宇等人的创作转型中有着鲜明的印证。以韩少功、阿城、王安忆、莫言、贾平凹等为代表的“寻
根文学”作家,在各自的文学创作历程中长期具有文化寻根思维和意识,他们从文化寻根层面走向了文体寻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