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① 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无数先烈以他们的热血和生命,铸就了国家的脊梁。他们经历的血雨腥风,是历史长河中 的印记,他们每一滴落下的鲜血都是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正义的坚守。② 在革命的暴风骤雨中,他们挺身而出,用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书写了一部部震撼人心的史诗。这份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如同坚不可摧的屏障,守护着每一寸山河,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③ 今天,我们缅怀先烈,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崇高精神的致敬。同学们,④ 让我们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挥奉献精神,共同守护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与繁荣。(1) 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A.血雨腥风B.韧(rěn)C.坚不可摧D.励(lì)(2) 填入文段中画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A.不可磨灭B.各得其所C.记忆犹新D.锲而不舍(3)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______A.①B.②C.③D.④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2.小冀同学从汉字结构入手,发现将某些汉字拆开并加以联想可以有新的理解。如:选——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舒——善于取舍,乐于给予,才能安然快乐。请你从“拓”“劣”“盼”三个字中任选两个写出你的理解。3.图片是某市阅读情况统计,请写出你的发现。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4.任务: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读书卡。《驼样子》读书卡 班级:九(2)班姓名:唐岱有人说,读《骆驼祥子》第一遍看的是祥子,第二遍看的是① ______ (作者),第三遍看的是自己。你认同吗?读书方法 原著章节 原文摘录 表现手法 成长感悟圈点批注 第三章 拉晚儿得赁车,白天还好说,夜里就冷清了。 ② ______ (语言特色) 见自我:祥子从“有一辆自己的车”的骄傲,到“赁车”的屈辱,理想主义的裂痕初现。第十八章 (祥子)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隐喻 见天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病倒,标志着个人奋斗理想的即将破灭,暗示了③ ______ 主题。第二十三章 这绝不会是④ ______ (人名)的坟,他知道,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的往下落。 细节描写 见众生:串串泪水表示祥子对命运的无力感,揭示被损害者之间超越爱情的终极悲悯。读书看人生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 罗兰(法国)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1分。5.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有研究表明: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健康的睡眠至关重要。但有些学生熬夜是家常便饭,尤其是争分夺秒、全力备战中考和高考的广大考生。可很多时候,熬夜并没有出成果,反而导致了第二天的哈欠连天,并形成恶性循环。我们都知道,普通成年人一般保持6~8小时睡眠时间,即可满足一天的工作生活需求,未成年人则更长。上图,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睡眠学教授明尔博士曾经设计过的一个睡眠时间表,里面详细写好了每个年龄段推荐的睡眠时长。材料二:①睡觉时,血液会周期性地大量流出大脑。每当血液大量流出,脑脊液就趁机发动一波攻击。脑脊液进入之后会清除毒素,比如导致阿尔茨海默症的β淀粉样蛋白。而这样的清洗,只有在睡着后才能做到,让人一觉醒来,拥有一个清爽的大脑。②虽然偶尔起晚点或睡晚点也没多大事,但是如果天天都是早上不起,晚上不睡的,势必会扰乱生物钟,让人倍感疲惫。同时,也会虚度时光,连带着吃饭、运动都要往后顺延;也势必会影响学习效率。③长时间晚睡,不仅会摧毁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机能,带来黑眼圈、偏头疼、憔悴、萎靡不振等健康隐患,还会让人逐渐养成“夜猫”病,白天哈欠连天,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④长期晚睡究竟有多伤身呢?⑤睡眠不足易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伤害听力,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耳聋。⑥熬夜的人经常吃“夜宵”,不但难消化,隔日早晨还会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均衡,引起肥胖。⑦皮肤在晚10~11点进入保养状态,长时间熬夜,人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就会失调,使皮肤干燥、弹性差、晦暗无光,出现暗疮、粉刺、黑斑等问题。⑧熬夜者的交感神经在夜晚保持兴奋,到了白天就会出现没精神、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时间长了,还会出现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⑨经常处于熬夜、疲劳、精神不振的状况,人体的免疫力会跟着下降,感冒、过敏等就会不期而至地找到你头上。⑩长期“黑白颠倒”的人,不仅脾气会变坏,内脏也得不到及时调整,使心脏病的患病几率升高。材料三:一位老师观察了班里作息不规律、喜欢熬夜的孩子的日常后,发现了这样一条连锁反应链:不按时睡觉→不按时起床→没有时间整理内务而被扣分、没有时间吃早饭→买零食,有损身体健康,污染教室环境→影响成绩的提高。“确实是这样的,”一位初三学生说,“有时熬夜学习时,我第二天在课堂上就更难掌握学习内容。最终,我不得不在晚上重新自学。”一个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开始的。(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A. 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健康的睡眠非常重要。B. 初中生保持6~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即可满足一天的学习生活需要。C. 经常处于熬夜、疲劳、精神不振的状况,人体的免疫力会跟着下降。D. 作息不规律、喜欢熬夜的孩子容易影响学习效率,从而影响成绩的提高。(2) 关于【材料二】,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A. 血液大量流出大脑时,脑脊液会清除大脑毒素,这样的清洗每天必定会进行一次。B. 偶尔起晚点或睡晚点也会扰乱生物钟,让人感到十分疲惫,影响学习工作生活。C. 晚睡的人都会吃“夜宵”,不但难消化,还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引起肥胖。D. 长期晚睡,对身体的伤害特别大,可能会导致耳聋、皮肤变差、神经衰弱等问题。(3) 上初中后,你身边也多了很多熬夜学习的同学,小张也是其中一位。请你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劝说小张同学调整作息,拥有合理的睡眠时间。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豆腐香①在祖母看来,制作豆腐与种地一样,选最优的种子播进田里,才能有好收成。她绝不允许有变质的豆粒混进其中,那样会伤了手艺,也愧对脚下这片土地。经过精心挑选,祖母将颗粒饱满的豆子晾晒在竹簸箕上,让它们再次接受冬日阳光的洗礼,待其慢慢褪去满身盔甲,变得温润圆融一些。②磨豆腐,不仅是磨豆子、磨时间,也是磨脾性、磨心志,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填豆、加水,祖父推磨、哼曲儿,配合默契。不多时,鲜嫩的豆浆如乳汁般汩汩流淌。接下来,搽浆。把纯棉纱布系在豆腐架的四端,自然形成一个纱袋,再将磨好的豆浆倒进去,用力挤出浆液到木桶,留下豆渣。豆渣可做一道好菜,用大蒜叶炒香,或放点白菜煮汤喝,回味无穷。柴火早已准备好,豆浆倒入大铁锅中,先小火后大火,经一番熬煮,清香溢出。③点浆是关键环节,也是技术活。将翻腾的豆浆倒在瓦缸里,一边加入石膏水,一边使劲搅动,顿时蒸汽升腾,生出雪白的豆花。再闷浆十余分钟,凝固成豆腐脑。此时,灶台上摆好五只碗,还有提前切好的青蒜与香菜。祖母舀出几勺豆花放进碗里,再加点陈年米醋,我们一口气喝个精光。④最后一道工序,压石去水。用铁瓢将豆腐花舀进专门的长方体木槽中,以白纱布裹严实,再压上木板和石头,令其成形。经过一夜的考验,一板莹白如玉、方格状的豆腐便新鲜出炉了。⑤豆腐做好了,可以用新鲜的河水“养”于桶中,每隔两三天换一次水。豆腐离不开水,否则失了鲜气灵气,不再细腻如骨。青菜烧豆腐是家常菜,有“青菜豆腐保平安”之说,一青一白,素淡爽口,寓意做人清清白白,才能一生平安。如果想吃简单一点,直接来个皮蛋拌豆腐,加葱花、蒜粒、香醋少许,有清淤积、降肝火、排脏腑热气之功效,为不折不扣的养生菜。⑥祖母做的豆腐,乡邻都爱吃。无论煎、炒、炖,均不变形。有人问祖母,你家是不是有什么祖传秘方?祖母往往淡然一笑,“选好黄豆,很关键。”乡亲们不相信,就这么简单?纷纷猜测祖母的豆腐肯定放了什么秘密卤料。乡里办喜事,有人提前找祖母定几板豆腐,她也不推辞。左邻右舍想吃豆腐了,她也会大方送上一块。隔夜的豆腐,祖母绝不给别人。⑦祖母爱干净,始终保持着一尘不染的心性,每天将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家里的豆腐板、磨豆腐的磨,用了好几年,还像新的一样。⑧随着阅历增加,我发觉豆腐如一位默默无语的智者,常给人启迪与智慧。它经得起磨砺,耐得住考验。历经十几道工序,来不得半点虚工。特别是石磨豆浆、烧豆浆环节,前者是千磨万击,后者是烈火煎煮。两道工序,像极了人生。路途可能逢坎坷,眼睛可能遇风沙,脚下可能遭荆棘,唯有像豆腐一样,穿过石磨,浴火重生。它择泉而酿,自然纯粹。在方正之体、清白之心里,无一丝杂质和杂念,风骨至此,我恍然明白很多人偏爱它的原因。不必说陆游每天清晨要煮豆腐汤一锅,每遇客人来访,即以豆腐汤招待;也不必说苏轼官居杭州时,常下厨房自己动手制作菜肴,发明了“东坡豆腐”;单是袁枚为请教豆腐佳肴的做法,竟恭恭敬敬“为豆腐三折腰”,就已让人忍俊不禁……⑨有人将豆腐分为寻常品、通品、佳品、奇品、妙品、绝品六个品级,不管区别在哪里,也充分说明,人间真味不过一碗鲜豆腐。有作家这样形容它的美味——“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也是说它与任何食材搭配都不会喧宾夺主,破坏其主味,同时也能留住本味。⑩祖母说,人活世上,必须立得起来,留得住清白,守得住方正。她告诉我,人是要有点精神和风骨的。其实,这也是祖母做豆腐好吃的秘诀。在我看来,祖母已修炼成一块豆腐了。(作者陈白云,有删改)(1) 下列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A. 标题“豆腐香”一语双关,既指祖母做的豆腐好吃,也表明祖母品德美好。B. 精心挑选颗粒饱满的豆子磨浆,放了秘密卤料,是祖母做豆腐好吃的秘诀。C. 第⑧段援引古人偏爱豆腐的典故,彰显豆腐的文人雅韵,丰富了文章内涵。D. “祖母已修炼成一块豆腐了”,此句以物喻人,展现祖母如豆腐般的高尚品格。(2) 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豆腐做好了,可以用新鲜的河水“养”于桶中,每隔两三天换一次水。(3) 文中的祖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 作者将豆腐比作“默默无语的智者”,从中汲取诸多人生启迪。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1分。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节选自《活板》)【乙】朝士黄秉少居长安,游骊山,值道士理故宫石渠,石下得折玉钗,刻为凤首,已皆破缺,然制作精巧,后人不能为也。余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余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①鬼神。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节选自《梦溪笔谈 器用》)【注释】①侔:齐,相等。(1) 下列加点实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A.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B.若止印三二本 不若燔土C.不用,则以纸帖之 昨夜见军帖D.余又尝过金陵 尝射于家圃(2) 下列下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A.以纸帖之 以钱覆其口B.每字为一印 为人谋而不忠乎C.是大不然 康肃忿然D.为九龙绕之 何陋之有(3) 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A. 甲文中“炀、镕、燔”等词体现了甲文语言简洁、准确的特点。B. 甲文依次介绍了制版、刻字、印刷、拆版的程序,是对活字印刷全过程的说明。C. 乙文中,对古代工艺品的制作水平,作者和世人所持观点有所不同。D. 甲乙两文分别通过介绍“活板”和“玉臂钗”,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4) 乙文画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完成问题。后世风俗虽侈A而工B之致力C不及古D人E故物多不精(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余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②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工不苟。(6) 无论是“活板”还是“玉臂钗”的设计,都体现了一个“活”字。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加以说明。(分别选取两点即可)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同州①端午(唐)殷尧藩鹤发②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万是故乡。【汪释】①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②鹤发:白发。(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A.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长期背井离乡,而今返回故乡的情形。B. 诗歌三四句描绘端午时节与儿童对话的场景,展现了深切的情感。C. 诗人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所以才使得小孩子们感到害怕与惊讶。D. 诗中未写故乡的具体景象,却通过儿童的追问,引发读者自行想象。(2) 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结合全诗,从这个角度揣摩诗人的情感。七、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9.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①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②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韩愈《晚春》)③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两句化静为动,生动传神,给人如在眼前之感,渲染出居室外围环境的幽静。④杜牧《泊秦淮》中借古讽今,表达对统治者沉溺享乐、不顾国事的忧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⑤小明要随父亲去其他城市读书,临别时他把《己亥杂诗(其五)》中的一句“______,______”题写在精美的日记本上送给老师,表达他对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握手是一种礼仪,一般说来,握手表示友好,是一种交流方式,可以沟通原本隔阂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可以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尊敬、景仰、祝贺、鼓励。团体领袖、国家元首之间的握手则往往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 材料二:纠纷后,握手吧,和好如初;相遇时,握手吧,温馨依旧。握手可以改变你我:和大海握手,你便胸怀宽广;和高山握手,你便追求不止…… 握手,你有怎样的经历?联系上面的材料,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想?请以《握手》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D【解析】答案:(1)B(2)A(3)D(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字词积累。ACD.正确;B.有误,“韧”应读作“rèn”。故选:B。(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晰,如刚发生过的一样。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结合语境可知,形容印记,填“不可磨灭”更合适。故选:A。(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类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在此基础上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ABC.正确;D.有误,搭配不当,应将“发挥”改为“发扬”。故选:D。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读一遍句子,通过语感感受一下是否通畅,如果不,那就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是病句。②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③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④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⑤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2.【答案】示例:拓——亲手撬动“石”头的重量,每一次发力,都在拓开未知的边疆。劣——总抱着“少”费“力”的侥幸,人生赛道上,注定跑成落后的身影。盼——“分”别后攒下的“目”光,在岁月里酿成酒,醉等团圆的舟。【解析】答案:示例:拓——亲手撬动“石”头的重量,每一次发力,都在拓开未知的边疆。劣——总抱着“少”费“力”的侥幸,人生赛道上,注定跑成落后的身影。盼——“分”别后攒下的“目”光,在岁月里酿成酒,醉等团圆的舟。本题考查字形字义及语言表达。作答此题,先分析汉字的拆分结构(如“拓”拆为“扌”和“石”、“劣”拆为“少”和“力”、“盼”拆为“目”和“分”),再基于拆分部分,结合生活逻辑、行为寓意等进行联想与解读,赋予汉字新的内涵,语言要简洁且表意清晰。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3.【答案】示例:该市数字阅读覆盖率、日均数字阅读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纸质阅读覆盖率、日均纸质阅读时长呈波动后回升态势。【解析】从图表看,该市数字阅读覆盖率从2021到2023逐年升高,日均数字阅读时长2023年高于2021年,呈上升趋势;纸质阅读覆盖率在 2022年有所下降,但2023年略高于2021年,呈现波动回升趋势;日均纸质阅读时长2022年下降、2023年回升,呈现波动后回升态势。整合答案时,先分述数字阅读、纸质阅读的整体趋势,再整合概括,清晰呈现该市阅读情况的变化特点,让结论与数据关联紧密、条理清楚。答案:示例:该市数字阅读覆盖率、日均数字阅读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纸质阅读覆盖率、日均纸质阅读时长呈波动后回升态势。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注意认真观察图表,总结出核心变化趋势,转换时忌遗漏关键信息,确保图文语义一致、逻辑连贯。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4.【答案】老舍,京味儿语言,旧社会对底层劳动者的压迫,小福子【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名著人物、名著评价。①《骆驼祥子》是作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以旧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外号“骆驼”名叫样子的人力车夫的悲惨遭遇,反映了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痛苦,暴露了旧社会的罪恶。②《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北京市民社会的口语中提炼出来的,但又保持了口语的“原味儿”。这不仅表现在作品中大量出现的那些北京市民特有的“敢情”“回见”“白饶”“不论秧子”之类的词汇和句式上,更表现在作家对市民社会各种身份的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的精致传神的描摹上。结合“拉晚儿”可知,这是北京方言,因此可概括为:京味儿语言。③“风雨中的树叶”是孤独且无助的,它的命运只能听风摆布,自己毫无反抗之力;这个比喻将样子比作“风雨中的树叶”暗示身处黑暗社会中的祥子也是孤独且无助的,对于黑暗腐朽的社会他毫无反抗之力,只能任由他人欺压;这句话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祥子的痛苦与不幸,也揭露了“人吃人”的万恶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造成的伤害,④结合“这绝不会是…的坟,他知道,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的往下落”可知,此处人物是小福子。小福子十九岁时被父亲以二百块钱的价格卖给一名军官,后遭抛弃回到娘家。为维持生计,她被迫卖身接客。后来因与虎妇产生嫌隙,小福子不得已下跪求和,最终二人和解。虎妞难产去世后,小福子向祥子暗示想与他结婚,却未得到明确回应。最终她沦落至“白房子”自缢身亡。小福子的死,熄灭了祥子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为城市的垃圾。答案:①老舍 ②京味儿语言 ③旧社会对底层劳动者的压迫 ④小福子《骆驼祥子》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牢记,这样可以轻松解答。5.【答案】【小题1】B【小题2】D【小题3】示例:小张同学:你好!当下,许多中学可能由于学业负担较大,所以经常会熬夜学习。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推荐的睡眠长应该是八小时以上;熬夜对于人的身体机能损害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于身体机能还未发展完备的未成年人。如果经常早上不起,晚上不睡,势必会扰乱生物钟,让人倍感疲惫。这样虚度时光,又会连带影响白天的吃饭、运动,势必会对学习效率有所影响。此外,最可怕的当属熬夜对大脑的侵害,熬夜使得大脑无法完成规律的血液循环,容易导致头昏脑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长期熬夜,还会使人脾气变坏,内脏无法得到及时调整,心脏病患病几率也会升高所以,为了你的身体健康,请避免熬夜,好吗?【解析】(1)ACD.正确;B.有误,材料一提到“普通成年人一般保持6-8小时睡眠时间,即可满足一天的工作生活需求,未成年人则更长”,初中生属于未成年人,睡眠时间应长于6-8小时,B选项中说初中生保持6-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即可满足学习生活需要,理解错误。故选:B。(2)A.有误,材料二说“脑脊液进入之后会清除毒素……而这样的清洗,只有在睡着后才能做到”,并没有提及每天必定会进行一次;B.有误,材料二提到“偶尔起晚点或睡晚点也没多大事”,选项说偶尔起晚点或睡晚点也会扰乱生物钟等;C.有误,材料二说“熬夜的人经常吃‘夜宵’”,不是“都会吃”;D.正确。故选:D。(3)此题答案不唯一。可结合材料二“⑤睡眠不足易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伤害听力,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耳聋”“熬夜者的交感神经在夜晚保持兴奋,到了白天就会出现没精神、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时间长了,还会出现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材料三‘有时熬夜学习时,我第二天在课堂上就更难掌握学习内容。最终,我不得不在晚上重新自学。’一个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开始的”等内容作答。示例:小张同学,你好呀!首先呢,从睡眠时长来说,我们初中生是未成年人,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和睡眠学教授明尔博士设计的睡眠时间表,我们推荐的睡眠时长应该在8小时以上呢。而且呀,熬夜对身体的伤害特别大。长时间晚睡会摧毁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机能,带来黑眼圈、偏头疼等健康隐患。还可能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伤害听力,长期下去甚至可能导致耳聋;皮肤在晚10-11点进入保养状态,熬夜会让人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失调,使皮肤变差;长期晚睡还会出现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人体的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容易生病。另外,从学习方面看,很多时候熬夜并没有出成果,反而会导致第二天哈欠连天。就像材料三里说的,会影响课堂上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形成一个学习的恶性循环,进而影响成绩的提高。所以呀,为了你的身体健康和学习进步,赶紧调整作息,拥有合理的睡眠时间吧!答案:(1)B(2)D(3)示例:小张同学:你好!当下,许多中学可能由于学业负担较大,所以经常会熬夜学习。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推荐的睡眠长应该是八小时以上;熬夜对于人的身体机能损害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于身体机能还未发展完备的未成年人。如果经常早上不起,晚上不睡,势必会扰乱生物钟,让人倍感疲惫。这样虚度时光,又会连带影响白天的吃饭、运动,势必会对学习效率有所影响。此外,最可怕的当属熬夜对大脑的侵害,熬夜使得大脑无法完成规律的血液循环,容易导致头昏脑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长期熬夜,还会使人脾气变坏,内脏无法得到及时调整,心脏病患病几率也会升高。所以,为了你的身体健康,请避免熬夜,好吗?本文是以“睡眠”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三题考查阅读拓展。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6.【答案】【小题1】B【小题2】“养”本意是饲养等,这里指存放、保存,将豆腐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祖母对豆腐的珍视,体现豆腐需精心呵护才能保持鲜气灵气的特点【小题3】①做事认真严谨:选豆精心,不允许变质豆粒混入;②质朴真诚:做豆腐只强调选好黄豆,大方分享豆腐,隔夜的不给别人;③爱干净、有精神和风骨:自己和做豆腐工具都干净,教导人要留清白、守方正,有精神和风骨【小题4】①人生要经得起磨砺,耐得住考验,面对困难挫折要勇敢坚持;②做人要自然纯粹,无杂质杂念,保持内心纯净,坚守原则底线;③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不张扬炫耀,融入集体同时保持个性本色【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ACD.正确。B.有误,文中祖母明确表示“选好黄豆,很关键”,且乡亲们猜测祖母的豆腐放了秘密卤料,祖母并未承认,所以“放了秘密卤料是祖母做豆腐好吃的秘诀”说法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养”本意是饲养、抚育、供养等,在这里是“存放、保存”的意思。用“养”字来描述豆腐放在新鲜河水的桶中这一行为,将豆腐当作有生命的事物来对待,赋予了豆腐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母对豆腐的珍视,同时也体现出豆腐需要精心呵护才能保持鲜气灵气的特点。(3)本题考查理解人物形象。从“她绝不允许有变质的豆粒混进其中,那样会伤了手艺,也愧对脚下这片土地。经过精心挑选,祖母将颗粒饱满的豆子晾晒在竹簸箕上”可以看出,祖母在选豆环节非常认真,不允许变质豆粒混入,精心挑选颗粒饱满的豆子,体现了她做事的严谨态度。“乡亲们不相信,就这么简单?纷纷猜测祖母的豆腐肯定放了什么秘密卤料。乡里办喜事,有人提前找祖母定几板豆腐,她也不推辞。左邻右舍想吃豆腐了,她也会大方送上一块。隔夜的豆腐,祖母绝不给别人”,祖母做豆腐只强调选好黄豆,面对乡亲猜测不生气,还大方分享豆腐,隔夜的不给别人,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她的质朴真诚。“祖母爱干净,始终保持着一尘不染的心性,每天将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家里的豆腐板、磨豆腐的磨,用了好几年,还像新的一样”以及“祖母说,人活世上,必须立得起来,留得住清白,守得住方正。她告诉我,人是要有点精神和风骨的”,表明祖母爱干净,不仅自己清爽,做豆腐的工具也干净,同时她的话语体现出她有精神和风骨。(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文中提到“它经得起磨砺,耐得住考验。历经十几道工序,来不得半点虚工。特别是石磨亘浆、烧豆浆环节,前者是千磨万击,后者是烈火煎煮。两道工序,像极了人生。路途可能逢坎坷,眼睛可能遇风沙,脚下可能遭荆棘,唯有像豆腐一样,穿过石磨,浴火重生”,这启示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就像豆腐经历磨浆、煎煮一样,我们要像豆腐一样,勇敢面对,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自我成长和重生。“它择泉而酿,自然纯粹。在方正之体、清白之心里,无一丝杂质和杂念,风骨至此,我恍然明白很多人偏爱它的原因”,这告诉我们做人要像豆腐一样,保持内心的纯净,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随波逐流,做一个清清白白、方方正正的人。与任何食材搭配都不会喧宾夺主,同时也能留住本味:“有作家这样形容它的美味——‘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也是说它与任何食材搭配都不会喧宾夺主,破坏其主味,同时也能留住本味”,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不张扬、不炫耀,在融入集体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个性和本色。答案:(1)B(2)“养”本意是饲养等,这里指存放、保存,将豆腐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祖母对豆腐的珍视,体现豆腐需精心呵护才能保持鲜气灵气的特点。(3)①做事认真严谨:选豆精心,不允许变质豆粒混入;②质朴真诚:做豆腐只强调选好黄豆,大方分享豆腐,隔夜的不给别人;③爱干净、有精神和风骨:自己和做豆腐工具都干净,教导人要留清白、守方正,有精神和风骨。(4)①人生要经得起磨砺,耐得住考验,面对困难挫折要勇敢坚持;②做人要自然纯粹,无杂质杂念,保持内心纯净,坚守原则底线;③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不张扬炫耀,融入集体同时保持个性本色。文章围绕祖母制作豆腐展开详细叙述,从精心选豆、细致磨豆腐、关键点浆到压石去水等工序,展现出祖母做豆腐的认真与专注,体现出她对手艺的敬重。祖母做的豆腐受欢迎,她却只强调选好黄豆,还大方分享豆腐,隔夜的不给别人,且她爱干净,做豆腐工具也干净,凸显其质朴真诚的品质。同时,作者由豆腐经得起磨砺、耐得住考验、自然纯粹等特点引发对人生的感悟,还列举陆游、苏轼、袁枚等名人偏爱豆腐的事例,最后将祖母比作豆腐,认为祖母有着如豆腐般的精神和风骨,升华了主题。要想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次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7.【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B【小题4】AE【小题5】①我曾经见到过一支玉臂钗,两头设置有可转动的枢纽,能够弯曲和伸展。②古物极其精巧,正是因为民风淳朴的缘故啊,民风淳朴工匠制作就不会马虎【小题6】“活板”:①每字为一印,每个字都能独立成印,可根据需要灵活排版;②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排版使用灵活。“玉臂钗”:①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结构灵活;②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造型可灵活变化【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A.不同。“持就火炀之”中“就”意思是“靠近”;“瞬息可就”中“就”意思是“完成”。B.不同。“若止印三二本”中“若”意思是“如果”;“不若燔土”中“若”意思是“如、比得上”。C.不同。“不用,则以纸帖之”中“帖”是名词作动词,“用标签标出”;“昨夜见军帖”中“帖”意思是“文书、告示”。D.相同。“余又尝过金陵”和“尝射于家圃”中“尝”意思都是“曾经”。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相同。“以纸帖之”中“以”意思是“用”;“以钱覆其口”中“以”意思是“用”。B.不同。“每字为一印”中“为”意思是“做”;“为人谋而不忠乎”中“为”意思是“替”。C.不同。“是大不然”中“然”意思是“这样”;“康肃忿然”中“然”是“……的样子”。D.不同。“为九龙绕之”中“之”是代词,指代玉臂钗;“何陋之有”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故选:A。(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ACD.正确。B.有误。甲文依次介绍了刻字、制版、印刷、拆版的程序,而不是制版、刻字、印刷、拆版,该选项分析错误。故选:B。(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后世风俗虽侈”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后世的风俗虽然奢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表示转折,说明工匠的用心程度比不上古人;“故物多不精”是对前面情况的总结,得出所以物品大多不精巧的结论。所以断句为: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故选:A E。(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①重点词:“余”指“我”;“施”意思是“设置”;“转关”指可转动的枢纽;“屈伸”指弯曲和伸展。翻译:我曾经见到过一支玉臂钗,两头设置有可转动的枢纽,能够弯曲和伸展。②重点词:“至巧”意思是“极其精巧”;“正由”意思是“正是因为”;“醇”指“淳朴”;“苟”意思是“马虎”。翻译:古物极其精巧,正是因为民风淳朴的缘故啊,民风淳朴工匠制作就不会马虎。(6)本题考查文本阅读探究。结合文本内容,找出“活板”和“玉臂钗”设计中体现“活”字的点。阅读可知,【甲】文中“活板”体现“活”的方面:①字印灵活:每字为一印,每个字都能独立成印,可根据需要灵活排版。如“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说明常用字有多个字印,方便重复使用。②排版灵活: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两块铁板交替使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体现了排版方式的灵活。③制作灵活: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遇到没有现成字印的奇字,能马上刻制,体现了制作的灵活性。拆版灵活: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印刷完成后拆版方便,字印可重复使用。【乙】文中“玉臂钗”体现“活”的方面:①结构灵活: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玉臂钗两端设置了可转动的枢纽,能够弯曲和伸展,方便佩戴和使用。②造型灵活: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合起来能成为圆形,几乎没有缝隙,并且雕刻有九条龙环绕,造型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变化。答案:(1)D(2)A(3)B(4)AE(5)①我曾经见到过一支玉臂钗,两头设置有可转动的枢纽,能够弯曲和伸展。②古物极其精巧,正是因为民风淳朴的缘故啊,民风淳朴工匠制作就不会马虎。(6)“活板”:①每字为一印,每个字都能独立成印,可根据需要灵活排版;②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排版使用灵活。“玉臂钗”:①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结构灵活;②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造型可灵活变化。译文:【甲】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成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有疏有密,沾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字模,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拭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乙】朝中的士大夫黄秉年轻时居住在长安,有一次游览骊山,正赶上一位道士在修整旧时宫殿的石渠,在石头下面发现了一支折断的玉钗,玉钗被雕刻成凤首的形状,都已经破损残缺了,然而制作非常精巧,后人是无法仿制的。我又曾经路过金陵,有人发掘六朝君主的陵墓,得到了很多古物。我曾经看到过一支玉臂钗,两端设置了可转动的枢纽,能够弯曲和伸展。把它合拢起来使它成为圆形时,仅仅能看到没有缝隙,上面雕刻着九条龙环绕着,这工艺水平简直能和鬼神相媲美。世上的人大多认为前代的百姓淳朴,工艺制作大多粗劣笨拙,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古代的器物极其精巧,正是因为百姓淳朴的缘故啊,百姓淳朴,工匠制作就不会马虎。后世的风俗虽然奢侈,但工匠的用心程度比不上古人,所以物品大多不精巧。文言文断句首先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意思可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8.【答案】【小题1】C【小题2】诗人通过“鹤发”与“儿童”的对比,表达了长年漂泊的乡愁以及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悲凉之感【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赏析。ABD.正确;C.有误,小孩子们感到惊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诗人白发苍苍且说自己是故乡人,他们对此感到新奇和诧异,该选项理解不正确。故选:C。(2)本题考查主旨情感。首先,“鹤发垂肩尺许长”描绘出诗人白发很长的形象,“鹤发”体现出诗人历经岁月沧桑,离家时间长达三十五个端午,年华已逝。而“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中的“儿童”,他们天真未谙世事。当诗人叙说自己的情况时,儿童惊讶地询问诗人故乡在哪里。“鹤发”代表着诗人的年老、历经漂泊,“儿童”代表着故乡新一代的年轻、对诗人的陌生。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更加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诗人长期漂泊在外,如今回到故乡,却因岁月流逝,故乡的新一代对自己如此陌生,这触动了诗人心中浓浓的乡愁以及无法言说的悲凉之感。诗人心中的深沉愁思在这种对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答案:(1)C(2)诗人通过“鹤发”与“儿童”的对比,表达了长年漂泊的乡愁以及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悲凉之感。翻译:我离开家乡已度过三十五个端午节,如今白发垂肩有一尺多长。孩子们听说我是故乡人深感惊讶,纷纷问我:“您的故乡究竟在何方?”诗人通过描写离家三十五年后返乡,被儿童问及故乡何方的场景,以“鹤发”与儿童的对比,含蓄表达了长期漂泊的乡愁,以及因岁月流逝导致故乡人已不识的物是人非之悲。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9.【答案】可怜夜半虚前席,惟解漫天作雪飞,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答案:①可怜夜半虚前席②惟解漫天作雪飞(注意“惟”的书写)③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④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10.【答案】握手 握手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情感的传达。它可以表达出友好、尊重、感激和庆祝等多种情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握手是一种常见的交流方式,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和信任,改变彼此的关系,也可以象征着合作、和解、和平。 在我看来,握手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态度和情感的表达。当我们与他人握手时,我们传递的是一种信任、尊重和友好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传递,往往也会引起对方的回应,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善意。 握手还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当我们与大海握手时,我们会感受到它的宽广和壮阔,这也会让我们自己的心胸变得开阔。当我们与高山握手时,我们会感受到它的高耸入云和雄伟壮观,这也会让我们自己的追求变得更高更远。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曾经有过许多次握手的经历。其中最让我难忘的一次,是当我第一次见到大海时,我与大海握了一次手。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大海的宽广和壮阔,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知。这次握手让我认识到,我们需要学会尊重自然、敬畏世界,才能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总之,握手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态度和情感的表达。它可以传递出多种情感,加深双方的理解和信任,改变彼此的关系。同时,握手也可以改变我们自己,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宽广和壮阔,激发我们的追求和梦想。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握手,用握手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态度,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题目《握手》是一个非常直观的题目,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个题目所代表的含义。在这里,“握手”通常指的是两个人或多个人通过手与手的接触来表达友好、尊重、和解等情感。这个动作是一种非常直接和真诚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可以写一篇关于友谊、尊重或者和解的文章。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很多握手的例子,比如好友间的握手问好、商业合作中的握手协议、比赛后的握手致意等等。这些例子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历史和文化中找到握手的例子,比如中国古代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握手庆祝方式,或者西方国家政治家之间的握手言和。这些素材都可以帮助我们丰富文章的内容。在写作时,我们应该注重描写握手这一动作的细节和情境,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握手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人物内心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动机。在结构上,我们可以采用总分总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组织文章。在语言上,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来描写握手这一动作和情境。这篇文章对握手的内涵和意义做了深入的阐述,不仅从礼仪的角度,更从情感和态度的角度展示了握手的价值。作者通过自己与大海、高山的握手经历,生动描绘了握手带来的心灵震撼和自我改变。文章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让读者对握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