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平遥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试题八年级语文(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古典之美(25分)(一)1. 学校举办“寻美·竞答”活动。下面是八年级同学制作的诗文名句练习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补充完整。极目皆景 (1)“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生活艰辛,跃然纸上,让人心酸(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静谧祥和,浑然天成,令人叹赏。(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深夜之景,万物入梦,寂寞清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___________,___________”丛丛青草,绿尽天涯;桃花灼灼,飘若红雨。(陶渊明《桃花源记》)情由景生 (5)_____________,萧萧班马鸣”送别友人,情真意切,意蕴深远。(李白《送友人》)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片飘落,成泥作尘,芬芳依旧。(陆游《卜算子·咏梅》)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舍己为人,受冻至死,无怒无悔。(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班级开展“寻美·探究”活动,请阅读选文并完成各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2. 字里有乾坤。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志怪者也 (2)一食或尽粟一石3. 句中有深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策之不以其道4. 【甲】文想象雄奇,【乙】文寄寓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②,处涸辙③以犹欢。___________,扶摇可接④;___________,桑榆非晚。(节选自王勃《滕王阁序》)【注释】①坠:坠落,引申为“放弃”。②酌贪泉而觉爽:喝下贪泉的水,仍觉得心境清爽③处涸辙:比喻人陷入危急之中。④接:到达。5. 请结合语境,把下面的句子填入上文的空缺处。A.北海虽赊 B.东隅已逝6.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二、文学之约(27分)(一)学校组织“寻美 宣讲”活动。请阅读材料并完成各题。【甲】 前不久,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太空出差之旅”的第三次出舱活动。舱外航天服的左臂印有五星红旗,右臂则是“飞天”二字,源自敦煌壁画的一对栩栩如生的飞天形象。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工作者守护着每一幅壁画、每一尊雕塑,致力于敦煌石窟资料整理和保护修复,也为文旅事业和遗址管理做了大量工作。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摇篮,科研工作者、航天员等群体舍小家顾大家,以实际行动为建设航天强国添彩。“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相互辉映、彼此激荡。这种精神的共鸣,鼓舞着航天人在浩hàn宇宙中勇往直前,展现出中华文明独特的时代风貌。【乙】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目前,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7. 请根据甲文中拼音写汉字,并给乙文中加点字注音。(1)浩hàn____ (2)载人飞船____8. 小华认为甲文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四个“特别”显得啰嗦,请说说你的理解。9. 丰厚的历史文化孕育出非凡的精神力量。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参与本次活动的感悟。(二)10. 班级“寻美·品读”活动如期进行。请从下面三幅图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具体情节,以“他的精神鼓舞着我前行”为开头写一段话,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保尔·柯察金: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孙少平: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也可以拥有不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世界》 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名人传》(三)11. 学校组织“寻美·赏析”活动。请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小题。日出泰山王剑冰①六点五分,在那道红线上方,云霞由灰变蓝,渐渐地,蓝覆盖了整个天空,连一座座山峦也被蓝熏染。这种蓝持续了很久,让人以为整个世界再也不会改变颜色了。此时,太阳还被包裹得严严实实,还在沉睡,它在等待隆重的诞生。②不知从何时起,深蓝在变浅,浅蓝变黄,黄中掺和了些许绯红。红与黄在扩大其势力范围,直至扩张到半边天宇。霎时间,万朵云霞在翻卷,在飞升,风尘弥漫。渐渐地,一个褶皱开裂,太阳从天际线上露了出来,开始只是它的眉眼,而后一点一点地扩大,最后是一整个浑圆的蛋黄,是深沉而纯正的中国红!正当人们沉浸在这激动人心的一刻,那轮红日又发生了变化,它在渐渐地变成金色。与此同时,似乎伴着轰鸣的乐声,硕大的红日放射出万道光芒,直搅得四海翻腾,五洲震荡。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人群也寂静了下来。③这就是泰山日出!霎时,有人欢呼了起来,有人舞动着红旗,更多的人举起相机、手机。对于静候了一夜的人们来说,日出就如一枚光彩夺目的勋章。④我曾一次次来泰山,仰望它,亲近它,抚摸它,跪拜它,然而只有在今天,我看到了泰山日出!被众人发自内心的快乐所感染,我也禁不住朝着山那边呼喊,声音顺着起伏的山脊飘向远方。⑤太阳还在以最美的姿态上升,云海的万顷波涛簇拥着它,那是层层叠叠的黄,浩浩汤汤的红。整个天空,成了金碧辉煌的宫殿。⑥此时已经能够看清身边的每一张笑脸,好像花儿,一夜间全开放了。每一块山石呈现出凝重庄严的色泽,带着壮志凌云的气概。⑦远远望去,众山澎湃,似乎处于洪荒之中。泰山以它博大的襟怀,拥着无尽的青绿。远方是大汶河,更远的远方是黄河。山上,见证帝王祭拜的石头还在。人只是历史长河里的匆匆过客,千古回响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⑧山层层叠叠,似乎每一层的色彩都不同,由暗,渐渐至明朗。树木的色彩也不尽相同,有的飘着黄叶,有的青翠依旧。时不时有几声鸟儿的鸣叫,从泰山深处传来。天低得出奇,丝丝云朵在山峰上飘荡,如锦缎,挂得哪里都是。⑨这时,突然有人高喊:“日出泰山,国泰民安!”随后,人们跟着呼喊,一声高过一声,声音雄浑有力,在山间回荡盘旋。⑩“一峰高耸隘乾坤,宇内名山此独尊。”泰山是中国最雄伟的山,也是最中国的山。有人将它说成是神山,有人把它视为圣山,它处在太阳升起的东方,因而“五岳独尊”。它以其雄壮和威严屹立于天地间,承载着数千年来的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在中华儿女心目中,泰山是独一无二的,它赋予我们“重于泰山”的价值取向和“泰山不让土壤”的宏大格局。因此,泰山日出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 下山时仍看到不断往上涌的人流。日出所带来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人们迎接这新,享受这新,感怀这新。 觉得心魂都留在了山上。回想起泰山日出的美好,不禁闭上眼睛,眼里仍存了无限的辉光,那光是红润润的、黄灿灿的、明艳艳的。再次睁开眼,整个世界似乎也变得更加明亮了。(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比喻句以“宫殿”“锦缎”作喻体,有什么好处?请先谈谈你的理解,再仿照这种思路扩写下面的句子。扩写:随后,人们跟着呼喊,一声高过一声,声音雄浑有力,在山间回荡盘旋,仿佛___________。(2)结合文章内容,围绕“壮观的日出,宏大的境界”,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赏析性文字。三、现实之思(18分)12. 八年级(1)班开展了“寻美 传承”主题活动。下面是成果展示材料,请阅读并完成各小题。数据说话】有研究表明,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达到或者超过10%是创新型国家科技人力资源所普遍具备的重要特点。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2020年达到10.56%,2023年达到14.14%,2024年达到15.37%,符合我国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同时也表明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基础进一步夯实扩大。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仍需持续发力,进一步缩小差距,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人力资源基础。【榜样赋能】“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思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甚至有著名学者断言这“不可能”,袁隆平不打算退却。1966年,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它宣示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和实现途径,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课堂行动】“为什么不同动物的毛发不一样?大家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怎样的结构?……”5月9日,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三中学的科学课堂上,同学们兴趣盎然地观察动物毛发、制作实验样本、记录观察数据,争先恐后的提问,让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科学课指导教师谷洪应接不暇。“发挥启发式、探究式教育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更能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家精神。”谷洪说。2023年7月,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印发《“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旨在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科学教育是激励青少年科学潜能、厚植科学精神的重要抓手。在《小视角,大视野——弘扬科学精神,探寻生命故事》课堂上,科学课指导教师通过动手实践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科学问题,通过数据记录与图像绘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观察的严谨态度。【理性思考】2019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就“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做了深入阐释。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1)请阅读【数据说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情况的一个特点。(2)小宇说,【课堂行动】中划线句子成分搭配有一处不恰当,请你帮他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3)【榜样赋能】中袁隆平的事例对我们的学习或成长有什么启示?请说说你的收获。(不少于80字)(4)活动中,小明和小华围绕“AI时代,青少年是否需要传承科学精神”进行了辩论。你认可谁的观点?请写一段文字与大家交流。写作提示:①发言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②结合四则材料;③不少于100字。四、心灵之旅(30分,含书写3分)1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六尺巷很“窄”,宽只有六尺,三人并行都显得有些拥挤。六尺巷又很“宽”,人与人相互礼让、以和为贵,便能行得远、致广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谦让,谦虚,和为贵,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基因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自觉传承这种精神。”上面的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触动和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一:以“和为贵”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题目二:以“那一天,我理解了‘和’的内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作提示:①如果选择题目一,请自拟题目;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平遥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试题八年级语文(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古典之美(25分)(一)【1题答案】【答案】 ①. 两鬓苍苍十指黑 ②. 曲径通幽处 ③. 漏断人初静 ④. 芳草鲜美 ⑤. 落英缤纷 ⑥. 挥手自兹去 ⑦. 零落成泥碾作尘 ⑧. 只有香如故 ⑨.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⑩.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二)【2~4题答案】【答案】2. (1)记载(2)有时3. (1)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2)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4. 甲文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大鹏”之宏大,如“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外形;“击水三千”“扶摇九万”的气势等;乙文通过千里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悲惨遭遇等,寄寓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与悲愤之情。【5~6题答案】【答案】5. 北海虽赊 东隅已逝 或A B6. 处境艰难反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志向在人的成长中很重要,只要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既定的目标。二、文学之约(27分)(一)【7~9题答案】【答案】7. (1)瀚(2)zài 8. 示例:不啰嗦,四个“特别”形成排比,彰显出航天精神的强大力量,强调了航天精神的伟大。9. 示例一:从“飞天”到“航天”,是文化传承,更是科技的创新。示例二:厚重历史与时代精神的交融,赋予我们砥砺前行的文化自信。(二)【10题答案】【答案】示例一:他的精神鼓舞着我前行。保尔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筑路时,他不畏艰苦;著书时,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永不放弃。保尔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坚定的信念成为我前行的动力。示例二:他的精神鼓舞着我前行。孙少平热爱阅读,从上高中到担任民办教师都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后来成为一名矿工,也依然爱看书。阅读,让孙少平在精神上有一种优越感,让平凡人过上了不平凡的生活。孙少平的坚持不懈让我认识到,阅读犹如灯塔之光,会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示例三:他的精神鼓舞着我前行。贝多芬的童年是灰暗的,经常因练琴遭受父亲的打骂,但他没有因此而厌恶音乐,反而在这种沉闷的氛围中,他的音乐才能不断提升。1796年,25岁的贝多芬,已经小有名气,但他的耳朵却出了问题。直到1816年,他的听力完全丧失。尽管这样,贝多芬从不屈服,依然创作了《命运交响曲》等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贝多芬不向苦难屈服的精神,鼓舞着我不断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三)【11题答案】【答案】(1)示例:把“整个天空”比作“宫殿”,把“丝丝云朵”比作“锦缎”,选用诗意化的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日出后的美好景象。扩写示例:一曲交响乐,为观日出增添了别样的乐趣。(2)示例:壮观的日出,宏大的境界。泰山的日出之景非常壮观,日出前“等待隆重的诞生”;日出时“硕大的红日放射出万道光芒,直搅得四海翻腾,五洲震荡”,人们的欢呼与舞动……无不体现出泰山日出之壮观。泰山的襟怀非常博大,拥着无尽的青绿,是神山也是圣山,被誉为“五岳独尊”,承载着数千年来的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重于泰山”的价值取向和“泰山不让土壤”的宏大格局让泰山日出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壮观与宏大,让作者感受到“新”的喜悦,也感染了每一位读者。三、现实之思(18分)【12题答案】【答案】(1)示例1:二十多年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示例2: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37%,比上年增长1.23个百分点。(2)“激励”和“潜能”搭配不当,将“激励”改为“激发”(3)示例:作为一名科学家,袁隆平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即使困难重重,他也不打算退却。这种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启示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不应困于“标准答案”中,要承科学家之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4)示例:我认可小华的观点。虽然AI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是并不能真正帮助人们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如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等。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持续发力。回顾科学发展的历程,袁隆平秉持科学精神,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作为青少年,我们更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观察、不断实实践,进而提出科学问题,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AI时代,青少年传承科学家精神,既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更是提升自我的必由之路。四、心灵之旅(30分,含书写3分)【13题答案】【答案】例文一以和为贵,让和谐之光照亮人生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和为贵,让和谐之光照亮人生”。翻开中华文明的史册,“和”字始终熠熠生辉。从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到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不仅是处世哲学,更是民族智慧。今天,让我们从“六尺巷”和“将相和”的故事中,感悟“和为贵”的深刻内涵。 六尺巷里,藏着谦让智慧。 清代康熙年间,宰相张英收到家书,得知家人为三尺宅基地与邻居争执不下。这位位极人臣的宰相没有以势压人,而是提笔写下:“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四句诗如春风化雨,让家人主动退让三尺。令人动容的是,邻居见状也退让三尺,于是成就了传颂至今的“六尺巷”。这条窄巷丈量出的不是土地,而是胸襟;标记的不是界限,而是境界。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赢家,不是争得寸土,而是赢得人心。 将相和中,闪耀着格局的光芒。 战国时期,蔺相如凭借过人胆识完璧归赵,又在渑池会上维护赵国尊严,被赵王破格提拔。老将廉颇愤懑不平,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面对挑衅,蔺相如称病不朝,路遇廉颇便主动避让。当门客不解时,他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传入廉颇耳中,令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幡然醒悟,于是负荆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美谈。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强者,不是压倒别人,而是托起大局。同学们,当我们驻足六尺巷前,当我们品读将相和时,是否看见那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张英的谦和、蔺相如的忍让、廉颇的悔悟,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小到邻里相处,大到国家安危,“和”都是最珍贵的粘合剂。今天,我们身处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更需要以“和”的智慧化解矛盾:同学争执时,多想想“让他三尺”的胸襟;团队合作时,常记着“先国家之急”的格局。古人云:“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就像美味羹汤需要调和各种食材,美好的人生也需要调和各种关系。让我们以“六尺巷”的谦让滋润心田,以“将相和”的格局照亮前路,让和谐之花开满我们的人生旅途!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例文二那一天,我理解了“和”的内涵在那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独自漫步在小镇的老街上,心中充满了对日常琐事的烦恼与不解。街角处,一群孩子正嬉笑着追逐打闹,他们的欢声笑语似乎与我的心境格格不入。就在这时,一件小事悄然发生,却让我真正理解了“和”的真正内涵。不远处,两位老人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起了争执。一位老人说他的花盆被另一位老人不小心碰倒了,而另一位老人则坚称自己只是路过,并未触碰。两人的声音越来越高,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旁观者们开始窃窃私语,却无人上前劝解。正当我犹豫是否该介入时,一个稚嫩的声音打破了僵局:“爷爷奶奶,别吵了,我们一起把花盆扶起来吧!”说话的是刚才那群孩子中的一个,他天真无邪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之光。两位老人愣了一下,似乎被孩子的话触动了心弦,脸上的怒气逐渐消散。在孩子的带领下,大家纷纷上前帮忙,有的扶花盆,有的找土重新栽种。不一会儿,花盆便稳稳当当地立在了原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和解的喜悦。两位老人相视一笑,握手言和,周围的空气也随之变得轻松起来。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和”并不仅仅意味着没有争吵、没有冲突,更是一种积极面对问题、寻求共同解决方案的态度。它像一股温暖的力量,能够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冰霜,让彼此的心灵更加贴近。回想起自己曾经的烦恼与不解,我突然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困扰,正是因为缺乏了这种“和”的心态。我们总是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忘记了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的重要性。而那天下午,那个孩子用他最纯真的方式,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用“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我不再轻易发脾气,而是学会了倾听与包容;我不再固执己见,而是愿意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我发现,当我这样做时,我的世界变得更加宽广,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那一天,我理解了“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汉字,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一种人与人相处的艺术。愿我们都能在生活中践行“和”的理念,让这个世界充满更多的温暖与和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